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護衛痼疾(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九章 護衛痼疾(四)

鄭安民說的對,人心就是利。人心的爭奪,本質上就是利益的爭奪。領導的藝術,就體現在各方利益的平衡。

朱平槿雖不是皇帝,可也是位具有皇族血統的親王世子。朱平槿的權利,本質上來源於皇權的延伸。現在他的地盤上,存在如此尖銳的階級利益對立,階級鬥爭一觸即發。朱平槿能不能利用他高高在上的威權,將殘酷血腥的階級鬥爭變成講究禮賢恭謙讓的階級調和?

內部不能亂,這是朱平槿的底線。天下大亂在即,無論如何,絕不能讓自己內部亂起來。否則兩個階級殺來殺去,最後合演一出辮子戲。

階級調和不是轟轟烈烈的革命,而是採用改革的方法穩步推進,最終達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這考驗著朱平槿的政治智慧。

利益平衡,落實在左護衛那裡,就是一個官兵的待遇問題。官拿多了,兵拿少了,利益不平衡了,階級矛盾就凸顯了。既然繞不開這個該死的待遇,於是朱平槿和鄭安民兩人便趴在大辦公桌上,將左護衛官兵的待遇情況做了一次認真梳理,同時將王府長史司官員以及未入流的小吏納入了其中。

兩人一梳理,立即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有新老矛盾、文武矛盾等等。

……

如果把新近成立的護商隊、護莊隊和天全土司營稱為新軍,那麼原來的左護衛就是舊軍。因為新軍中包含很多朝廷現任的武官,比如衛所軍官和土司軍官。為防止政治上的非議,所以新軍的餉章制度,最大程度上與大明朝的品官俸祿體系進行了對接。但在對接的同時,又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調整。當然這些修改和調整,必定摻雜了朱平槿個人的習慣。

按照朱平槿先前的設計,新軍中共有軍、師、旅、團、營、連、排共計七級十四等主官的軍餉待遇,分別對應二至八品官員的俸祿。一品俸祿將來留給戰功卓著的正國級、副國級,軍校學員在校期間暫時享受九品俸祿。班組兩級不是軍官,士官和士兵另有軍餉體系。護莊隊的隊員分三類,脫產的與護商隊一樣待遇,半脫產和不脫產的發放數額不等的補貼。

目前護商隊最大的軍事單位是團,正團級對應的是正五品。朝廷規定的正五品官員為月俸十六石。朱平槿規定的正團級也是十六石,賞錢和津貼等除外。朝廷給官員們折俸,朱平槿也給將領們折俸。朝廷折俸是花樣繁多,越折越少。朱平槿折俸是簡而又簡,一石糧食便折一兩五錢銀子,十六石就是二十四兩銀子。總之,新軍的待遇是儘量比著朝廷來,又明目張膽地比朝廷好得多。

具有新軍官職和朝廷官職雙重身份的人,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或是按朝廷的折俸法,或是朱平槿的折俸法。當然他們無一例外選擇了朱平槿的銀子,沒有傻瓜想要朝廷發的大明寶鈔。沒有朝廷官職,單純屬於世子府體系的人,比如李崇文、孫洪等人,他們按照朱平槿的習慣,一律參照新軍級別享受待遇,比如李崇文現在是正團級,孫洪是副團級。但是那些還沒有進入世子府體系的王府官員,以及舊軍武官,他們依舊按照朝廷的規矩拿俸祿。

如此一來,在蜀王府的官員中,就存在了薪餉制度的新舊雙軌制。這種雙軌制是在進行制度設計之初就必然產生的,朱平槿不可能也不打算一夜之間將雙軌制合軌。

既然雙軌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要長期存在,所以在過渡時期必須將雙軌制帶來的副作用儘量減小,避免新、舊矛盾激化。為此鄭安民向朱平槿建議,先將王府中有品級的文官和宦官女官的待遇與新軍軍官統一起來,將長史司那些不入流的小吏與新軍士官、士兵統一起來。但是他堅決反對王府小宦官小宮女拿新軍士兵的待遇。鄭安民的理由是,王府收買的一些小太監小宮女,只有四五歲,根本做不了什麼事,相反還要拿飯養著,得養好多年才能使用。

兩人一番討論,基本按照鄭安民的建議達成了共識。

“鄭大人所想,便是長史司也不要朝廷的大明寶鈔了?”朱平槿有點心情開玩笑了。

鄭安民早就與朱平槿有了協議,拿世子府的待遇。他壓住笑意,故意嚴肅回答:

“世子知道,臣那點俸祿,折了寶鈔便所剩無幾。臣一家有幾石本色糧食充飢,倒是餓不死。只是下面那些的小官小吏,俸祿微薄,不貪點撈點便活不下去……”

鄭安民訴說著長史司官吏的情形,朱平槿手指輕輕點著桌子,若有所思。

高薪養不出廉,低薪只能養出貪。大明朝低得出奇的官員俸祿,早就為官場的全員貪汙做好了制度上的鋪墊。三百年的時間,那麼多的官員讀書人,最後只出了一個拍著胸脯敢說自己從沒貪汙的海瑞!

鄭安民說完,朱平槿也有了主意。

“鄭大人所議,準了!長史司先做一個預算,一歲一月本世子要花多少銀子,拿銀子的人有多少,列出詳細的清單。但有兩點本世子要事前說清楚,一則只能選一頭。選了王府的待遇,朝廷發下的俸祿就歸王府所有;二則不要聲張,免得省裡的官員眼紅了生事!”

“我們當然只拿一頭!”鄭安民哈哈笑起來。他眼珠一轉,立即給朱平槿出了個主意:

“可臣建議聲張一番也好!目前市面上物價漲得厲害,糧價都快三兩一石了。王府諸官迫於生計艱難,在端禮門前集體請願,要求王府優恤也屬合情合理。事關諸臣切身利益,本官也是要帶頭的。如此這般,世子就算把我們的俸祿折了銀子,也不算擅改國法,而是合乎於理,發乎於情的仁義之舉。這樣還有個額外的好處,讓我們王府官在外官眼裡也有點面子!”

朱平槿笑了,看來鄭安民的鬼點子也不少。面子是假,幫著朱平槿用銀子收買外官是真!

“可是,左護衛的軍官另當別論!”鄭安民收了笑容,將言語拉回今天兩人的主題。

“凡未入商、莊兩隊,亦未在衛中見任者,除朝廷俸祿外,再不能享受任何王府之待遇!”

太陽已經升起老高,將謹德殿的窗戶紙映得通亮。鄭安民與世子對坐在辦公桌兩邊,詳細為世子解說大明的武官制度以及優弊。朱平槿手持夫人親削的鵝毛筆,在一迭紙上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快速流利地書寫記錄。

大明朝的武官,爵止六品為止。流官八等,都指揮僉事以上高階軍職由朝廷任命;世官九等,指揮以下軍官和士兵實行世官世兵制,父死子替。世官世兵的衛所制是大明朝的基本軍制,無論是流官還是營兵招募制,都是以此為基礎。這種世襲制度,讓大量無法勝任的世襲軍官充斥營伍,官兵比例失衡,武官職銜貶值,軍隊變得極為臃腫,國家財政更加困難,最後成為大明朝軍隊腐敗墮落乃至國家滅亡的重要原因。

鄭安民道,景泰年間某個兵部給事中就曾經因京衛武職氾濫而上疏稱:京衛帶俸武職,一衛至兩千餘,通記三萬餘員。歲需銀四十八萬兩,米三十六萬石。並其他折俸物,動經百萬,損耗國儲。因為世襲武官太多,職缺有限,所以後來朝廷將武官分為兩類。一類叫見任官,就是實際任職的;一類叫帶俸官,就是不任職,光拿錢的。一個擁有五所的標準衛,見任官只有六十四員。見任官人人都爭,因為見任有權,工資基本不花。

鄭安民又道,從景泰年到崇禎年,時間又過了百餘年。目前朝廷中的在職武官人數到底有多少,恐怕已經無人能夠知曉,但是十餘萬人肯定是有的。而現在兩京諸省的文官總數有多少?僅兩萬餘!武官數量超出了文官數量的數倍之多。

“我們左護衛五千六百人編制,有多少見任,多少帶俸?”朱平槿問鄭安民道。

“臣上任時,曾經查過武職選簿。劉盡忠謀反,清理了很多武官。喻指揮上任後,見任官留任加補缺共計四十七。帶俸官少了一半多,可仍有六百餘……”鄭安民憑藉腦中記憶和腹中推算回答道,以目前入值王府的儀衛為例。三百餘儀衛中,百戶以上的帶俸軍官便有一百零五人,官兵比例一比三!

聽到這裡,朱平槿把鵝毛筆插回墨水瓶,對鄭安民道:

“我蜀王府只管用兵。養兵、練兵是衛裡管,軍官俸祿由朝廷發給。朝廷要搞那麼多帶俸武職,那是朝廷之事,本世子管不著,也不想管!只是這帶兵的見任官,我們定要仔細遴選。否則體仁門故事,恐怕還要重演。一個士兵,他的軍餉至少應能養活兩個家人。因此入府戍衛的兵士,他們的待遇必須與護商隊一樣。劉盡忠和其他犯罪的軍官,沒收的土地有餘田的,要分給入府戍衛的軍士家人耕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左護衛沒有餘田,所有的田都種上了。即便沒入王府的犯官之田,原來也是有佃戶的。”鄭安民搖搖頭道。

人多田少,人多糧少,這是中華農業文明的死穴。即便朱平槿從天而降,短期也解決不了這個難題。

“就算沒有田,也不能虧待軍士。暫時沒有土地耕種,也要想法折了糧食銀子發放。鄭大人說得好,政事人事無非一個‘利’字。只要我們將“利”字用好用足,左護衛就能脫胎換骨,重新成為我蜀王府一支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