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承運朝會(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六章 承運朝會(二)

戰爭期間,軍事問題乃重中之重,是一切措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蜀王府要掌控川北川中地區,軍事力量的投送還是急先鋒。朝會伊始,舒國平便率先代表總參和總監兩家,提出了王府在川北、川中地區的軍事戰略設想和相應的軍力部署。

參監兩部認為,川北川中地區既是戰區,那麼戰區的機構編制首先要適應作戰的需要。“兵貴專而不貴分”,軍政不能分家,因此他們提出設立川北川中軍政委員會,作為蜀王府在川北兩府一州最高決策機構,統一指揮在川北的軍政機構,川北軍政委員會又分為民政和軍事兩個組,各有側重。

參監兩部還認為,皇帝對奪回巴州下了嚴旨,因此四川官府必然會在近期做出軍事部署,開始對土暴子展開圍剿。護商隊佔據了儀隴縣,距離巴州城僅一百五十裡。如果護商隊參與收復巴州的戰役,僅僅依靠護商隊第三營的千餘兵力展開進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立即擴編,並派出增援部隊。此外在秋糧收穫後,蓬州、廣安州各縣在呈文中都提到了小股土暴子劫掠鄉間,在順慶、保寧兩府建立護莊隊也是當務之急。為此,他們提出了以下軍隊擴編方案:

立下赫赫戰功的護商隊第三營擴編為護商隊第四團,下轄第三、八、九和十營(四、五、六、七營的番號已給了宋振宗和賀有義的第三團)。團長陳有福、副團長賀仇寇(兼)、監軍羅景雲、副監軍李四賢(兼)。

三、八、九分別由林言的三營一連、許守財的一營四連和孫德仁的三營四連擴編。第十營由成都調去。原三營一連指揮的火器和炮兵部隊作相應擴編,待裝備充實後重新於團建制內調整。

護商隊第四團是川北軍政委員會的機動野戰部隊,擔負主要作戰方向的進攻任務。團部設在新政壩,現階段主要作戰方向是新政壩——儀隴縣——巴州方向,兼顧營山縣和蓬州方向。

設立順保護莊總隊,在順慶府各州縣和保寧府南部、閬中兩縣均設立護莊大隊。總隊長賀仇寇、副總隊長賀永年,監軍羅景雲(兼)、第一副監軍劉紅婷(兼)、副監軍李四賢。

總隊前方指揮部設在渠縣,由賀仇寇坐鎮。劉三根的潼川州護莊總隊獨立營由潼川州東調至渠縣以北之三匯鎮,改稱順保護莊總隊第一基幹營,其蜀王府護莊隊獨立一營的內部番號不變,堵在土暴子借華鎣山脈南下劫掠的大門口。

總隊後方指揮部設在新政壩,由賀永年坐鎮,指揮南部縣、閬中縣和儀隴縣三縣護莊隊,並接受護商隊第四團統一指揮。在南部縣和儀隴縣作戰的賀家莊丁和王省吾的護商隊三營三連一起整編為順保護莊總隊第二基幹營,內部番號為蜀王府護莊隊獨立二營,王省吾任營長。獨立二營的任務,就是堅守金城寨、新政壩和碑院寺附近地區,為護商隊第三團未來的巴州攻略,提供一個堅固的基地。

潼川南五縣,西北有川北總兵甘良臣所部、東北有楚軍賈登聯部等官軍掩護,短期內外部軍事威脅不大。劉三根的獨一營調走之後,只強化各縣護莊大隊,暫不設立基幹營等機動野戰部隊。潼川州護莊總隊長兼監軍李崇文,副總隊長王大牛,副監軍田騫。

在參監兩部的方案中,除川北部隊的擴編和調動,由大本營成都增援川北前線的部隊也相當多,可以說下了血本。

魏幹、李用敬指揮的獨立第一輜重營全部開赴前線,並指揮所有支前民夫,擔負從沱江懷口鎮到第一線作戰地域的後勤輜重運輸任務。

在松林山基地完成訓練的訓練騎兵排接收了秋市的戰馬,已經擴編為一個連。他們將抽出三個排,組成一個參戰騎兵連,番號是護商隊騎兵第一營第一連,營長監軍由宋振嗣兼,正副騎兵連長是高知聰、高知明兄弟。

何承峻的炮兵連已經接收到了十二門人頭炮,擴編為兩個連的炮兵營,不久即將完成組訓,開赴川北。

駐守成都北門的天全土司騎兵營也將調至川北參戰;

除上述部隊,還有一支新組建的隊伍將被推上戰爭第一線。

在松林山整編中,人稱“蜀藩長子”,蜀王府最大的王有企業——成都左護衛,已有六十餘名軍官和一百九十餘名總旗、小旗及士兵透過集訓分配到了各部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完成“斂丁入隊,寓兵於民;田土不動,減租分業”的左護衛改革目標後,左護衛及流民、莊戶又有約一千五百人被選入了商莊兩隊。其中五百人被宋振宗和賀有義帶去了瀘州,補充到護商隊第三團和瀘州護莊總隊;四百人補充到一團一營,與一營剩下的兩個連混編,保持一營的滿編狀態;其餘的約六百人與老部隊一營二連混編,編成了護商隊第十營。

護商隊第十營的營長,是左護衛實際的署衛事、千戶尹家麟,正監軍和副營長暫缺,副監軍為朱平槿的族弟、請封鎮國將軍朱平杸。

原一營二連改番號為第十營第一連。這支部隊是由碧峰峽的老第二連連部及兩個排為骨幹組建的。有這個連在,即便第十營的其他部隊在戰場上撒了丫子,這支草標部隊也不會崩潰;有朱平杸這位正經的蜀藩宗室為監軍,左護衛那些喜歡搞名堂的王府親兵們也不敢明目張膽。

……

舒國平和孫洪在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或許受到世子加快軍事力量強化意見的鼓勵,另外增加了他們自己的建議,主要就是情通、兵站、火器和水軍四件。

情況收集與分析是朱平槿極為重視的工作,劉名升這位情通局長為了強化在川北戰區的情報收集,已經兩次向朱平槿報告,請求在川北各縣設立情報站,但都被朱平槿以費用和效率的理由槍斃了。

朱平槿的觀點是,專門的情報機構要有,專職的情報人員也要有,但情報收集不能單靠專門機構和人員。蜀王府所有的下屬人員,王莊、王店、軍隊、社團都是情報來源,甚至那些普通的莊戶百姓同樣也是情報來源,這就是情報戰中的人民戰爭。

世子旨意便是下級的行動指南。總參和情通局在上兩次報告的基礎上做了增刪,明確了各級王府機構的情報職能,在王莊內部的執法人員中發展和培訓兼職情報員作為基層的情報來源,在各個護莊總隊和團級作戰單位設立情報參謀作為軍事情報專職人員。為了對付川北戰區的土暴子,總參和情通局還建議在新政壩設立一個情通局的派出單位,對川北軍政委員會和情通局雙重負責。

兵站問題也不是第一次提交到朱平槿面前。朱平槿過去否決的理由與情報站相同。在朱平槿的規劃中,王莊是軍民合一的單位。王莊既是一級農業經濟組織,也是一級軍事組織,將來還要成為一級政權組織。總參領會了朱平槿的批示精神,所以這次他們提出的兵站建設只有兩個點:一個點在金堂縣,承擔對成都向瀘州的水運和成都向川北的陸運任務;另一個點在新政壩,承擔川北駐軍的物資供應。

火器問題第一次由參監兩部正式提出。土地埡口和長平山兩戰,規模有限的火器部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戰爭的實踐,讓參監兩部這幫秀才公發現,原來世子力排眾議,堅持使用火器,確有領先於時代的先見之明。

火器最大的優勢,一是威力大,命中後非死即傷;二是訓練簡單,新兵一個半月即可上戰場;三是持續戰鬥力很強,士兵可以連續開火,不易疲勞;四是火銃裝了刺刀,與短矛的使用毫無二致,遠可打放,近可刺殺,威力大增。這次參監兩部大開獅口,請求朱平槿下令火器局大量生產火器,至少每連裝備一排的火銃手,一連裝備一門至兩門虎蹲炮,一營裝備四門七斤銅炮。以後隨著火器的增多,爭取讓護商隊幾個團全部換裝火器。

水軍問題也是參監兩部首次提出。護商隊水軍目前極為簡陋,總共只有五條划子船和一門虎蹲炮,人數不到百人,編制一個連又一個排。彭山的江口水軍有四條划子船,賀桂和王祖義分任正副連長;嘉定州有一條划子船,一邊訓練,一邊配合江口稅關,充當水警。譚思貴的第四營從瀘州馬應試手裡繳獲了一些民船,現在主要用於運輸,沒有組成可以打仗的水軍。此外,在岷江上還有數十條王府的糧船,在嘉定州、雅州和金堂縣還有長期徵調的民船,現在他們都用於向瀘州運輸人員和物資。參監兩部的想法便是將這些水上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幾個大的水上部隊。

參監兩總部的軍隊擴編方案非常完整,除了規定川北,還兼顧了蜀地其他地區。

川中地區,因嘉定州的榮縣、威遠兩縣,敘州府的富順、隆昌兩縣被成都府的井研縣與本州府隔開,四縣護莊大隊的建設迄今沒有起色,所以建議將四縣護莊大隊的組建及指揮權劃暫時歸瀘州護莊總隊,以後他們將視情況與簡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等成都府在龍泉山脈以東的四個州縣一起,組建一個新的護莊總隊。

川西地區,成都附近地區的局勢總體穩定,但是邛州、眉州的問題一天不解決,成都地區的兵力就不能消弱。因此,護商隊第一、第二兩個團級指揮機構以及第一、第二兩個營仍應留在左護衛和松林山。第一團兼任成都護莊總隊,第二團兼任邛眉護莊總隊。兩團預定作戰方向就是邛、眉兩州。堅參尼達在完成董卜部的招兵之後,將與留駐松林山的董卜獨立連合編,成立一個獨立的董卜土司營。只是招兵的人數有多少,尚未得報。

川南地區,雅嘉護莊總隊和瀘州護莊總隊不作大的調整,瀘州護莊總隊由第三團兼任。不作大的調整並不意味著沒事做。他們當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擴軍,就是練兵……

參監兩總部的方案,就是一個立足於大打快打的方案。一旦批了這個方案,負面的影響有哪些?會不會讓蜀王府搞成了先軍政治?

羅雨虹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