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戰事檢討(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戰事檢討(三)

吳泰關於松錦之戰的解說非常精彩,給臺下的聽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朱平槿在掌聲中走上校閱臺,親自祝賀吳泰的成功。

作為一名領導,朱平槿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個進行宣講的機會。他趁熱打鐵地補充道,泱泱大明,廣有天下。七百萬頃田地,縱然每畝徵收一斗糧食,一年也能獲得七千萬石的糧食。可為什麼連一支十幾萬人的軍隊數月供應都無法保障?

所以松錦之戰的慘敗,不是那一位統帥,不是哪一支軍隊,也不是哪一種兵器的失敗,而是大明在決策能力、指揮水平、作戰意志、訓練程度、情報分析、裝備保障、後勤支援乃至於國家動員能力的全方位的失敗!

朱平槿還提醒與會者,松錦大戰失敗,大明在山海關外的防線早晚崩潰,洪承疇、祖大壽等被圍將帥無非殉國或者投降兩條路。

如此一來,大明能戰敢戰的軍隊,僅有湖廣的左軍與陝西的秦軍餘部了。闖賊正在河南攻城略地,南陽已經危在旦夕;獻賊正在湖廣安徽與革左五營勾勾搭搭,圖謀死灰復燃;四川土暴子依然肆虐川北,全國形勢已經極度緊張。

朱平槿希望臺下的幹部們,既要從長平山的勝利中找到戰勝敵人的勇氣,也能從松錦大戰慘敗的教訓中悟出道理,回去後立即將自己關於加快戰略調整的決策落實到實處,抓緊一切時間,用盡一切辦法,不折不扣完成今年底到明年初的擴軍備戰任務。

……

吳泰之後,便輪到了長平山之戰的英雄王省吾上臺演講。看的出來,當著世子和臺下那麼多將領的面,他還有些怯場。只有在講到那些捨生忘死,奮戰在胸牆之前的將士時,他才漸漸恢復了常態。

王省吾先為世子和臺下的聽眾詳細介紹了三營在長平山之戰前後的過程,然後開始總結經驗與教訓。

他認為,護商隊提前獲知敵人行動的準確情報,先敵佔領長平山要點,先敵構築完善的防禦工事,是勝利的第一個關鍵。

姚玉川的土暴子既不能繞過,也不能迂迴,更捨不得放棄,只能正面進攻三營的堅固陣地,死傷枕藉,屍橫遍地,卻又無可奈何。

護商隊戰鬥勇敢,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指揮正確,是勝利的第二個關鍵。

在長平山,護商隊敢戰敢拼,是人人心懷大義,是“忠勇”、是“仁勇”;土暴子也敢戰敢拼,卻是為了搶糧掠財,所以只能是“蠻勇”。

“忠勇”、“仁勇”與“蠻勇”之間的區別,是前者沒有利益的牽絆,因此士兵能夠不計得失,能夠人人爭先,能夠自始至終。而後者是為了活命,是為了發財,是為了發洩暴虐。因此當土暴子發現自己需要為別人的生而死時,軍心便動搖了;當土暴子發現別人率先逃跑時,這股蠻勇之氣便迅速消散,只剩了逃命的念頭。傷患棄之不顧,軍械委之於地,完全是兵敗如山倒的模樣。所以護商隊將來與土暴子交戰,獲勝的竅門便是要打掉敵人的囂張氣焰。敵人喪氣了,人數再多都好打。

裝備上護莊隊完全壓倒土暴子,是勝利的第三個關鍵。

土暴子的長槍大戟不多,刀盾甲冑更是缺少。遠端兵器和火器中,簡陋的弓箭僅造成一人重傷,十餘人輕傷,威脅不大。倒是兩杆抬槍發射的鐵子可以在五六十步遠的距離上穿透皮甲,對暴露在外的護商隊密集戰鬥隊形威脅很大。這次在姚玉川的中軍繳獲了幾十杆三眼銃,不知道為什麼卻沒有投入戰場。

在這裡,王省吾順帶也指出了護商隊裝備體系上的缺陷,那就是火器太少,火藥和槍子、炮子消耗太快。在碑院寺和大儀山兩戰結束後,護商隊的火藥儲備基本消耗殆盡,戰鬥力受到了很大削弱,因此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因此王省吾建議,以後火藥等消耗品應與糧食一樣進行儲備管理,防止仗沒打完,火藥鉛子先沒了,火銃變成了短矛。

他還呼籲儘快在前線部隊實現全部火器化。因為短矛能幹的,帶刺刀的火銃全能幹。火藥需要提前包裝成塊,進行防潮處理。如果裝備了大量炸藥包,戰場上便不會出現護商隊與土暴子一起投石頭擲梭鏢的尷尬場面。步兵營中編制中馬匹數量也要增加。即便在崎嶇的山區,馬匹仍然可以在偵查、通訊、運輸甚至追擊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

除了這些具體的戰術細節,王省吾還在總結中提到了兩個朱平槿關心的大問題。

一個是人口與田地;二個是讀書人的招攬。

王省吾道,與川西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反,川北的人口逃散極為嚴重,所以川北土地存在嚴重的拋荒,荒地幾乎隨處可見。又因為拋荒,所以川北極度缺糧,根本沒有在市場大規模購糧的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土暴子的劫掠。

川北山多田少不假,但理解為全是深山野嶺那就錯了。在深丘溝壑之中,在山間溪谷兩岸,都點綴著無數的小塊田地。只要解決了用水難題,很多淺丘坡地便可以種植玉米、油菜等旱地作物。即便是大山,只要清除野樹雜草,同樣可以種植慄樹和果樹。所以只要能長草的地方,便能種莊稼;只要能長樹的地方,便能植桑果。如此一來,川北上千萬畝的荒山野地便可成為上千萬畝的良田果園。

王省吾道,他任職所在的儀隴縣,縣治金城寨在巨巖之上,而城寨之下的山溝間,便有上好的水田旱地千餘畝。可惜這些水田旱地荒草叢生,拋荒已達數年。他們在羅監軍帶領下進駐儀隴縣時,一縣人口已不足五千,全部畏縮在縣城金城寨中。城中斷糧許久,只好留下男丁精壯,將其餘人口移民新政壩。

百姓當然想耕種,可是土暴子的猖獗讓他們有心無力。個別土暴子也讓他們控制下的百姓種植一些莊稼,但主要還是透過對官府控制地區的搶劫來獲得生存所需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要實現屯墾,必須為百姓提供起碼的安全條件。為此王省吾建議,可以在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實行武裝移民屯墾。一村即是一堡,既能減輕商莊兩隊的供給壓力,又能依託武裝屯堡對土暴子實施打擊,進行封鎖和圍困。

讀書人的問題,王省吾更有感觸,因此講得更為清晰生動。為此他舉了兩個例子。

大儀山的土暴子楊秉胤,曾是儀隴縣學的癝生,平日愛穿生員的青色長衫,所以人稱“楊茂才”。據說楊秉胤本出身貧困農家,他父母為了供他讀書上進,賣掉了家裡的田地耕牛。這個楊茂才讀書也還爭氣,少年時便能進入縣學。誰知他的風頭太甚,得罪了當地的士紳。那些人便勾結縣府太爺,給楊秉胤找了個錯處,安了個“行為不端”的罪名,將其逐出縣學。經此一劫,楊秉胤家破人亡,仕途斷絕,終於走上了自絕於朝廷的犯罪道路。

陳有福在襲擊楊秉胤的營寨時,還俘獲了一閬中縣的老書生。這名老書生名叫徐成舉,四十年不能入稟,走投無路之下也投了土暴子。陳有福在甄別審訊時,楊秉胤苦求饒命,而那位身形極為猥瑣的徐成舉卻傲然挺立,表現得極有骨氣。

當陳有福勸降徐成舉時,這位徐老頭以四六駢文寫了一篇供狀,琅琅可誦;當陳有福對土暴子大開殺戒時,這位徐老頭從容慷慨,顏色不變(注一)。王省吾建議,因為資訊閉塞和道路遙遠的緣由,川北的讀書人大都沒能有機會參加蜀考。希望世子能給川北那些功名無望的讀書人一條出路,讓他們能夠在出仕朝廷之外,多一種選擇。

……

王省吾關於人口、田地與讀書人的建議,朱平槿立即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人口、土地和糧食,歷來是朱平槿關注的重點領域。王省吾提出的武裝移民屯墾,與洪其惠在承運朝會時建議的護莊隊屯田開荒,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王省吾的武裝移民屯墾,較之洪其惠的建議更近了一步,那就是全民為兵,全民護莊。這些外地來的移民接受訓練,裝備武器,進行戰鬥編組,平時為民屯墾,戰時聚之為兵。屯墾所到之處,村堡遍地,護商隊遊弋其間。朱平槿前世有個活生生的範例。只要新疆建設兵團不垮不爛,那麼新疆就出不了什麼大問題。

吸收與使用讀書人,朱平槿也在加大力度。有知識有文化的中下層讀書人,是中下層庶民地主的精英階層,卻因科舉門檻太高不能入仕。如果他們不能為朝廷所用,他們就可能與農民武裝結合,使那些農民武裝的戰略目標從求生存變成爭天下。

王省吾的建議非常及時,朱平槿幾乎立即決定,蜀考不能停,要繼續進行下去。舒師傅和孫洪近期便要去坐鎮順保,重開蜀考。透過蜀考這個人才的抽水機,這個負面情緒的洩洪閘,讓川北讀書人,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有機會躋身於時代的滾滾洪流,實現他們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看著臺上侃侃而談的王省吾,朱平槿的嘴角不經意間微微翹起。

一個數月前的落魄書生,一個數日前的連級幹部,經過了血與火的熔鍊,今天便能在高臺上指點江山。

極端環境下對人能力的塑造,遠比歲月對自然的侵蝕更快更犀利。既然這個時代能塑造出張獻忠這樣稀罕的正電子,那麼我為什麼不能打造一個負電子來湮滅他?

想到這裡,朱平槿微微側頭,小聲吩咐身旁的孫洪,讓王省吾就任儀隴縣護莊大隊大隊長的同時,兼任該大隊監軍。

孫洪略微一愣。軍政主官一把抓,這在商莊兩隊的幹部任職中還是比較稀罕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省吾甚得世子青眼。孫洪想,他前途無量,自己得提前建立人脈。

注一:人物原型為明末吉安書生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