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聖慈寺(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聖慈寺(一)

又到一年除夕日,家家戶戶好歡喜。

今年的四川省會成都府,顯得比往年更為熱鬧。

秋季的農業豐收,導致市場米價穩定在二兩左右,麵價不超過一兩五,大量相對便宜的雜糧如包穀、紅苕、高粱入市,使許多窮苦人家也能每天吃上一頓飽飯。成都人喜吃善吃的長處,迅速在這些雜糧的烹製過程中發揮出來。

碾碎的包穀粒蒸進了米飯,高粱米熬成了稀粥。紅苕的吃法更多,最常見的是蒸紅苕和紅苕稀飯。大街小巷都有賣的炭火烤紅苕,因為聞起來香、吃起來甜,成為兒童們的最愛。紅苕餅做的蜜餞和紅苕片做的乾脆苕片,與節日市場歡迎的其他堵嘴食品,如炒瓜子、炒花生、炒胡豆、炒黃豆、滷香乾一起,進了許多雜食鋪子,攤到大街上,向過往的行人叫賣。

除了主糧、雜糧外,菜油、蔗糖、蔬菜等經濟作物今年也豐收了。糧價和菜價一下降,肉價也跟著往下跌,市面上豬肉、雞、鴨、鵝、魚、兔子等活物肉食供應充分。唯獨價格堅挺的市場,就是成都東城外的牛市。尤其是耕牛,價格還在往上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米價、菜價有漲有落,這在往年也是一樣,市民們早就習慣了。但有樣老百姓都少不了的生活必需品大幅度降價,卻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天大的實惠,那就是鹽。

除夕之前成都府貼出告示,宣佈從此以後敞開供應食鹽。任何願意去做食鹽零售生意的人,都可以到城外碼頭王府開設的食鹽批發店去購買,起量十包便可以批發。每包五十斤,批發價只有三兩五錢,摺合每斤鹽價只有七分銀。

每斤七十文!這個價格,比原來的官鹽價便宜了兩三倍,也比私鹽價便宜了不少!

如此之大的好處,讓長期飽受高鹽價之苦的成都市民迅速引發了的搶購囤貨風潮。官府的政策向來是朝令夕改。百姓害怕煮熟的鴨子飛了,連忙行動。許多人一族一街一坊男女老幼全體行動,大清早便串聯起來去批發,然後再每家分貨。可趕到碼頭鹽鋪,卻發現自己來得太晚。碼頭上人山人海,人人拿著口袋,拎著扁擔,哪裡還能靠近?

搶鹽潮從成都周邊的水碼頭颳起,訊息迅速向周圍州縣擴散,大有“除五蠹”重演之趨勢。好在四川巡按劉之勃與署成都府事的吳繼善等官員正在錦江鹽船上。他們一見情況不妙,立即下令錦江裡的所有鹽船立即靠岸,就地無限制銷售,儘量分散人流。事前囤積在船上的大量食鹽,好歹控制了事態,沒有踩出人命。

搶鹽潮爆發當晚,《復興報》加印了一期專刊,介紹蜀地的食鹽改革。

專刊介紹,以後全省的食鹽一律納入統購統銷的專營範疇,所有的食鹽源頭只能來自於官府鹽科提舉衙門在各鹽廠設立的專賣店,違者一律按販賣私鹽論處。該流則流,該殺則殺。

既然是專賣,那麼全省所有專賣店執行出統一的出鹽價——每斤七分銀,起量十包,對全省所有個人與商家開放。至於零售環節,官府不管。

批發價統一,任何人都可買。那麼零售環節能掙的,不過是路途運輸所需的運費、分銷的成本以及零售商店的合理利潤。這樣算來,零售每斤能加多少?百姓們一看報紙,原來如此。果然,等他們好容易把鹽袋扛回家,發現自家巷口的雜食店也開始賣鹽了,價格只貴了區區幾錢。

百姓們搶貨囤貨的念頭打消了。看著堆滿半間屋的鹽袋,懊悔之餘,他們又生出許多別樣的念頭。

一個五口之家,就算省著吃鹽,一年的鹽錢至少要二兩,這已經相當於五口之家大半個月的糧錢。若是鹽價能再便宜些,真正過上有滋有味的生活,那就太好了。

……

食鹽統購統銷是羅雨虹的得意之作。

羅雨虹在承運朝會之後,便辛辛苦苦地去川南兜了一大圈,重點的巡視地區便是富榮鹽廠。在富榮,羅雨虹會見了富榮、南部和犍為三大鹽場各家鹽商派出的代表,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和訴求;實地檢視了井鹽的生產流程,掌握了生產成本的各項資料。

最後,她終於與各家鹽商定出了一個合理的官方統購價:每斤銀二分五釐。然後加上王府代徵的鹽稅每斤銀二分,倉儲包裝成本銀一分,合計每斤統銷價銀五分五釐。一包鹽五十斤,則每包值銀二兩七錢五分。

精明的鹽商們對這個優厚的採購價格欣喜欲狂,因為這個價格意味著他們的上井有百分之一百三十以上的利潤,中井有百分之八十的利潤,下井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潤。就算滷水寡淡如清水的下下井,只要精打細算,也能勉強保本。

全省統一的採購價格,還意味著完全沒有行賄受賄的成本。而行賄官府的支出,曾經佔到總成本的大頭。

除給出了優厚的統購價,羅姑娘還承諾,未來三年之內,蜀王府將按這個價格敞開收購食鹽,有多少便收購多少。

高額的利潤和穩定的預期,促使讓鹽商們對羅姑娘也做出了兩項保證:一是絕不販賣私鹽,否則甘受朝廷律法的制裁;二是再不拿那些廢紙般的鹽引滋擾官府。鹽商們還和羅姑娘達成了幾項協議,其中一項是合股成立新商號,在自流井和貢井地區打鑽新井;另一項是鹽商們出資,請四川機器局為鹽井鑽探研發製造新型的專用設備。

在羅雨虹視察富榮鹽廠期間,新任的代理巡鹽御史方堯相和榮縣、富順兩知縣全程陪同,並且按照羅雨虹的指示,以官府的名義出面,以公允的價格將自流井和貢井地區的大片地區徵收到了藩司,成為了官地。

當然,羅雨虹會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將這些土地從官府名下買走,成為蜀王府的府產。她知道,當自流井和貢井地區的鹽業繁榮起來之後,這裡的土地將會成為有價無市的金餑餑。在古代疏漏的法律體系中,一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權力上至太空,下至地心。一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就意味著該塊土地上的鹽井勘探權和採礦權。

為了最大程度的獲取利益,她甚至已經將算盤打到了她不熟悉的政治上:將富榮兩縣合併為一個新的直隸州:自貢州。而自流井所在的榮溪河邊,便是她規劃的自貢州新城。

只是搶鹽潮的猝然爆發,再次提醒她,這事一定要等朱平槿回來後兩人商量後,才能付諸於行動。

僅僅一個搶鹽潮,就鬧出了這樣大的風波。沒有劉之勃與吳繼善當機立斷,不知會踩死多少人!朱平槿正在前線拼命,大後方發生這樣的事會給前線戰局帶來多大的影響?想想都讓人後怕。

搶鹽潮終於過去。昨夜,羅雨虹睡得很晚,不是因為工作太忙,而是她比較興奮。

廣安和嶽池兩地大勝的訊息,昨天傳回了成都。百姓們風傳,世子在兩地殺賊數萬,光是俘虜,就用繩子綁了幾里長,所以晚間便有百姓自發放起了鞭炮。

羅雨虹與朱平槿保持著兩三天左右的資訊時差,當然知道朱平槿的勝利沒有這麼誇張。但打贏的訊息的確有助於鞏固朱平槿的政治地位,所以她也懶得去闢謠。

官軍在巴州方面的攻勢,羅雨虹所知的要少很多。但據劉之勃說也較順利,目前正在巴州外圍的山寨據點與土暴子拉鋸。等到廣安方面的護國軍騰出手來,這些死守巴州的土暴子可能就會撤退,從而讓一心佔領巴州的官軍撿個大便宜。

仗是打贏了,可朱平槿又來信說,他還不能離開川北回成都,一起共度春節,什麼時候能回來也沒準。為此,他向羅雨虹作了誠摯的道歉,請求老婆理解並支援。

老公人在川北,領著萬餘軍隊。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羅雨虹又有什麼辦法呢,難道跑到川北去把他揪回來?

既然各方面的情況都很好,羅雨虹便決定今日放假發紅包,讓王府的官員們和太監、宮女們都高高興興輕鬆幾天,順便拉動下自己的情緒。

紅包發放的規矩曹三保和鄭安民這兩位內相和外相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羅姑娘一句話。羅雨虹一點頭,王府裡立即洋溢起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那些太監和宮女走路說話都帶著笑。有家在外頭的忙著告假,然後找相好的朋友將王府發的大堆慰問品搬出王府,租車運走;沒家的只好留在王府,託人將那些好東西捎到市場去賣了,換成幾張銀鈔,然後等著羅姑娘的節日安排出來,看能不能找個機會出府去耍上一天。

……

羅雨虹給別人放假,前提自然是她給自己先放了假。

除夕早晨,她懶懶地睡了美容覺,然後披頭散髮地喝了紅苕稀飯加雞蛋。等到精神清爽了,她便叫同樣沒有男朋友陪在身邊的小紅、譚芳和新來的秘書、吳繼善的女兒吳素琪一起更衣梳妝,準備出門到最近的寺院大慈寺,進行每年一次的老節目——進香求子。

“小姐,今天出門還是不戴錐帽面紗?”小紅邊給羅雨虹梳頭邊問。

“不戴!”羅雨虹找了個新理由回答,“女人化妝,不就是給男人看得嗎?”

“這倒也是!”小紅歪著腦袋若有所思。不過這小宮女立即想到了下一個問題:“只是那些壞男人看了我們的容貌,起了邪念怎麼辦?”

“正常的男人都會起邪念,不起邪念的是太監!”說話的不是小紅,卻是站在一旁的吳素琪。她今年十五歲,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頗有乃父的影子。乍一看是活潑可愛的萌女孩,可一說話尖壓利齒,一點也不像他爹的圓滑陰險。

譚芳悄悄給吳素琪使了個眼色,提醒她大殿的門口站著太監秦裔。自從曹三保回到王府之後,專門把秦裔叫去談了一次。從此他出現在羅姑娘門口的時候便多了起來。就算他不在,一定也有其他太監守著。羅雨虹從朱平槿的密信中知道是老公的安排,又覺得老公有點疑神疑鬼,便索性不管這事,讓他們想站便站。

“咋了?本來就是!”

被人提醒,吳素琪卻撅起嘴巴,不服氣地辯解道:

“我聽江南回來的下人說,南京蘇杭那些女子,專門學在男人身上下功夫!什麼詩呀、畫呀、雅舍呀、精室呀、男兒裝呀,哄得那些才子個個自以為風流倜儻,大把大把的銀子往她們身上扔,點一支蠟燭便要幾十兩!南京東林黨那幾個閒來無事的老東西,還搞了個什麼花魁大賽,評了個‘秦淮八豔’!

喂,知道這八豔裡有誰嗎?聽說有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門、顧橫波、柳如是和陳圓圓。你們知道吧,那個柳如是今年初嫁給了虞山先生(注一)。虞山先生除了按妻禮把柳如是娶進府去,還專門給她起了一座雅舍,名曰‘我聞室’。知道為什麼叫這名字嗎?原來柳如是先與松江才子陳子龍有點那個意思……”

吳素琪突然停下不說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

注一: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