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四百七十九章 血肉高地(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四百七十九章 血肉高地(一)

閬中、蒼溪、廣元、巴州交界處,是大巴山南麓的層層山樑。在山樑起伏中,夾雜著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山寨、村莊和耕地。

山寨一般修在山頂絕險的位置,而村莊和百姓賴以生存的耕地,則零星地散落在山寨的附近,或是半山腰、或是溝底谷地。山寨、村莊和耕地,與無窮無盡的綿延大山一起,共同組成了四川自宋末以來獨有的山城堡寨防禦體系。這套防禦體系,曾經有效地抗擊了蒙古鐵騎的衝擊,讓野蠻的馬背民族付出了一位皇帝的性命和無數鮮血。

大明國亂,已經有很明顯的末世景象。官賊紛紜,殺來殺去。百姓們不敢留在自己家中,便按照老輩們留下來的傳統,收拾傢伙投靠山寨等保險的地方。

一些當地的豪族趁機招攬人口,編練寨丁,儼然一副亂世梟雄的模樣。他們且耕且搶,與來往不定的大股土暴子既合作又對抗。至於大明王法的威力,在這些地方不如寨主的一個屁。

崇禎十五年二月中,蜀世子朱平槿統領官軍、護國軍,大敗土暴子於巴山,斬首數以萬計,生俘不計其數。這股風潮很快就刮到了巴山南麓的各家山寨中,激起了大小不同、效果迥異的反響。

有些山寨距離官道近些,見著風向不對,立即想著法子向朝廷輸誠;

有些山寨距離較遠,覺著朝廷一時半會兒也顧及不到他們,不如坐觀雲起雲舒;

還有個別地處深山的寨子仗著山高谷深、兵精糧足,對土暴子的大規模北撤欣喜異常,準備活動筋骨,下山大展拳腳。

誰知土暴子剛剛逃離,蜀世子的令旨就被地方衙役送到了各寨聚義廳。一是交納人質。兩縣所有殘存的山寨都要提供兩成丁壯為護國軍服務,其中必須包括寨主、族長、鄉老及士紳的兒子。凡是抗拒者,俱以土暴子論處;二是編輯黃冊、黃卡。防止山民與土暴子互相冒充,搶劫百姓。

這道令旨不可謂不狠毒。

護犢子,乃是人類的本性。寨中頭面人物的兒子都充作了人質,他們再怎麼行事孟浪,也會有所顧忌。一旦觸怒那位天家少年,他們後代的腦袋是否還能長在脖子上,就要取決於那少年的心情了。

至於編造黃冊、黃卡,表面是針對人口丁壯,恐怕下一步就是量地徵稅。

這些寨主們知道,如果公開抗拒,很可能意味著一場浩劫。許多人理所當然地用起了他們對付官府的老辦法:敷衍、拖延和行賄。

然而,世子的決心之大出乎於寨主們的意料之外。寨子派出的使者還未下山,一支數千人的大軍已經離開金城寨,向地處蒼溪、巴州、閬中“三不管”地區的山寨群撲來。其先頭部隊約千人,已經控制了驛道上的幾個要點:老觀、三廟、三河和漁溪等地。

距離三廟驛最近的大寨——龍山寨,很快收到了護國軍的最後通牒:要麼遣質納貢,要麼被當作土暴子剿滅。

龍山寨上下數十位頭面人物被逼到了牆角,退無可退。他們商量半響,在得到了護國軍不進村、不入寨,秋毫無犯的承諾後,向護國軍表達了歸順之意,同意交納人質,並交出山間隘道的關卡,讓護國軍無礙透過。

龍山寨是周圍聞名的大寨,錢糧和寨丁都是最多的。龍山寨一歸順,周圍的方山、月山、運山、小龍山等大小山寨,也只好效仿,把人質送來。很快,護國軍就控制了千佛鎮至漁溪鎮驛道以北,東河以東,恩陽河以西的大片地區。但繼續往北推進,一個佇立在山道東側不遠處的山寨,如同一根鐵製的門閂般鎖住了護國軍前進的道路。

這座山寨,就是權家寨。

權家寨坐落在權家山上,因為固若鐵栓,又稱栓子寨。

權家山是座方圓數里的大山,其山南北長,東西窄,俯瞰猶如一條無頭有尾的梭子魚。山勢陡峭,林木繁盛,與東西兩側的溝谷相比,相對高度至少有百丈。

分佈在半山腰的三塊臺地,將權家山均勻地分作上下兩層。

東西兩面半山腰處,各有一大塊狹長的臺地。臺地上有承接雨水泉水的池塘,有以雨水泉水澆灌的耕地。東側山腳下有一條河岸陡峭的激流。西側山腳下不遠處,便是南北縱貫的狹長山道。

南面半山腰上,也有一小塊獨立的平坦坡地。坡地的南沿,是一道高數十丈的灰白色懸崖。權家村就建在這塊懸崖之上的平坦坡地上,可以俯瞰南來北往的山道。

權家寨的主寨,建在高高的山頂上。山頂被東西兩側山腰處的臺地一夾,顯得更加細長陡峭,形成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山脊。主寨卡在山脊的最高點,易守難攻。

從主寨出發,沿山脊向南,可以透過彎曲陡峭的石階小路下到權家村。而沿山脊向北,則要相對平緩許多。一條經年腐朽的碎石小道,在北山樑的半山處分叉。一條通往東西山腰臺地,另一條通往北山腳下的小鎮。

這座小鎮因為建有一座小小的文昌宮,當地人稱文昌鎮。又因為這裡有權家老爺的大宅,所以又稱權家鎮。

從龍山寨到權家鎮,經南北縱貫的崎嶇山道從權家山西側山腳下的溝谷透過,到達大鑼山後,幾乎原地反轉一百八十度,才能到達文昌鎮。權家山南面是幾乎無法透過的懸崖,若欲上山入寨,只有沿著北山樑上山(注一)一條路。

栓子寨南距運山三十裡,龍山六十裡、三廟驛九十裡;西據東河約三十裡,其間有瑪瑙山寨群的大梁山、雲臺山諸寨;東距恩陽河約六十裡,其間有石馬諸寨。護國軍要全面清理蒼北的堡寨群,建立蜀世子朱平槿心中的王道樂土,地處蒼北中心的栓子寨是道繞不過去的坎。

譚思貴在得到前鋒第四營的敵情報告後,立即親率第二梯隊第十四、十五營超越了第四營,在行進間向栓子寨發動了進攻。

然後,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了。

護國軍經歷了一次比廣門鋪戰鬥失利更大的軍事災難。

……

在千佛鎮上岸後,朱平槿會合了自己的參謀班子和部隊。崇禎十五年三月二日,在經過了幾天不緊不慢的行軍後,他終於到達了龍山鎮。

蜀世子朱平槿的親自出現,給失利後的護國軍帶來了一個步兵團、兩個騎兵團、一個新編炮兵營、一個工兵營的強大援軍,還給川北的各路神仙帶來了一個清晰明確的訊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巴山,這個高懸於蜀地頭上的動亂之源,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會徹底根治,並納入大明王法治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三月三日上午,朱平槿在龍山鎮召見了蒼北數個山寨的頭領和知名人士,讚揚他們對大明的耿耿忠心,鼓勵他們的子弟走出大山,到平壩去墾荒,到學校去讀書,到護國軍去作戰。

朱平槿還道,即便你們故土難離,蜀王府也有許多能發財的專案願意與你們合作,比如山區的藥材和果樹種植、生豬和山羊養殖等等,都是很有前景的。這些專案將採用公司化的組織形式,按照符合市場規律方式的執行,並享受護國安民基金的第一批扶貧貸款支援。

寨主頭領們對世子這些重要講話似懂非懂,但是他們知道,號稱散財童子的蜀世子肯定會因為他們的正確選邊而予以獎賞。

果然,世子講話結束後,蜀王府副總理洪先生另行主持召開了一個招商會。

會上洪先生說明,蜀王府將牽頭成立巴山農墾公司,作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平臺。

蜀王府負責申請護國安民基金的低息扶貧貸款,購買種子、樹苗或者豬仔、羊羔,並且為巴山農墾公司的執行提供安全保障。至於下面這些寨主頭領們,就負責出人出地佔股份分紅。一句話,蜀王府出本錢,這些寨主頭領們出地皮和勞力;蜀王府出大頭,寨主頭領們出小頭。

寨主頭領們見識短,文化低,但都是各個山寨的董事長、總經理兼保安隊長,利害關係個個算得門清。聽說有這等好事,立即盤算商量起來。

很快寨主們便明白了,各寨出的是白吃白喝的寨丁,得的是白花花的工銀;出的是荒山野地,得的是豬兒肥羊。有蜀王府和護國軍的大額採購訂單,各寨幾年內根本無需擔心產品的銷路。

至於有個別人擔心的雜稅攤派,其他人均嗤之以鼻。蜀王府自己就是巴山公司大股東,還怕個鳥!真的玩不下去了,把自己的人一撤,什麼損失都沒有!

洪其惠主持的招商會大獲成功。

大片的荒山野嶺被當作零星股本注入了巴山公司。各家寨主擔心自己出人太少,工銀抽份也少,如同當年的何豬頭與徐扒皮一樣,當著洪其惠和蒼溪知縣許紹勳、署閬中知縣文九如兩位父母官的面便爭吵起來。最後洪其惠提出了一個臨時性解決方案,叫做按股出人,這才好容易平衡了各方利益。

不過出人的事情一扯完,在討論優先發展那一項產業時,寨主們的意見驚人的一致:山上種桑樹和果樹,山下種水稻和玉米。理由很簡單:蒼溪的梨和閬中的絲,都是本地的傳統優勢產業,有基礎,上手很快。絲綢產業還可以向深加工發展。等到基金申請到手,立即買豬仔養豬,為護國軍提供肉食。

寨主們還共同提出一個議案,聽說護國軍在栓子寨打得艱苦,一定需要大量草藥,而巴山的崇山峻嶺深溝淺壑中就有挖不完的草藥。他們可用寨中剩餘的人手上山挖草藥,然後賣給護國軍,為護國安民大業略盡綿薄之力!

洪其惠心裡罵著草泥馬,臉上帶著笑容,嘴上說著要奏報,暫時糊弄了過去。

設立公司是朱平槿老婆的分管,兩口子剛剛打了一架,朱平槿不想節外生枝,便對前來奏報的洪其惠道,他原則上同意另建四川藥材公司,統一收購各類藥材。但具體批准事宜,請洪先生奏報羅姑娘。

洪其惠知道些許內幕,笑笑便拜別了。

巴山,自古以來以“巴山夜雨”聞名於世。

崇禎三月二日晚,即蜀世子朱平槿到達龍山鎮那一晚。龍山腥風滿樓,黑雲摧城,但出人意料地,沒有落下一滴夜雨!

風從虎,雲從龍,聖人作而萬物睹。

一個流言很快從龍山鎮傳開:

龍山、龍山,果真來了真龍天子!

注一:權家山的地形,是根據此地大比例尺等高線地圖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