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八章 殊途同歸(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八章 殊途同歸(一)

邛眉賊亂,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引發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與成都府爆發金融危機的時間如此契合?

所有這些問題,無論是時人還是後人,都反復研究過。

最早呈現在研究者面前的檔案,是署邛州同知兼蒲江知縣李允義上呈二臺三司的書信。這些書信的內容簡約地透露出邛州賊亂初期的模樣。

但後來邛眉賊亂為什麼失控,發展到所有人都無法料想的局面:城市遭到洗劫,居民遭到殺戮,財富化為灰燼,官紳名士淪為首級,任何人都無法說清。

邛眉賊亂的史實,或許正如羅姑娘那句著名的繞口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永遠隱藏在一片時間的迷霧之中,讓後來者看不清也摸不著。

所有的這一切,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邛眉賊亂的幕後黑手蜀世子朱平槿。

……

時空轉移,來到崇禎十四年末的邛眉。

長秋山是邛眉兩州的界山,古籍中又稱主簿山、岢幕山、總崗山或長秋山。

長秋山脈(又稱總崗山脈)則因長秋山而得名。其南北綿延三百裡,山勢重峰峻嶺,山道盤折蜿蜒。

長秋山是山脈中最著名的一座山峰,位居蒲江縣城東三十裡。

從邛州到眉州,長秋山脈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屏障。作為兩世蜀人的世子朱平槿,早早便認識到控制長秋山脈的戰略意義。

崇禎十四年底,在朱平槿攜四川巡撫廖大亨離蓉出征廣安教匪和川北土暴子之際,為了防止邛眉兩州趁機作亂,朱平槿在邛眉兩州提前預留了三枚棋子。

第一枚棋子是提拔屈身投靠的射洪知縣李允義署邛州同知兼署蒲江知縣。

蒲江縣在岷江之濱,距離邛州東南六十裡,地處長秋山西麓,位居邛眉兩州中間。控制了蒲江縣,就能掐斷邛眉兩州的主要交通線。

一旦邛眉反叛,李允義這位官場內奸便會佔據蒲江縣,截斷邛眉的聯絡,便於護國軍各個擊破。同時,他還可以藉助自己的官方身份,在政治上興風作浪,動搖擾亂敵人軍心,從內部瓦解敵人。

第二枚棋子朱平槿自己也不知道能有多大作用。

王大牛的四弟王四牛在飛仙關受傷後,回到邛州鄉下,搞了個會眾組織“紅槍會”。紅槍會規模不大,組織鬆散,好在屬於經濟型團體,不耗多少資源。朱平槿便抱著聊勝於無的心態,繼續給予一點力所能及的支援。

若說第一棋子是背地搗亂的陰招,第二枚棋子是個欺人眼拙的偷招,那麼第三枚棋子則是實實在在的過河卒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枚過河卒子就是軍情局行動隊隊長魏申所率的百餘行動隊員。

魏申所部冒充小股山賊,佔據了長秋山涼風頂山腰處一個廢棄的山寨孟家寨。

他們的任務,是化妝待機,必要時向北出動,威脅甚至截斷邛、眉兩州間最快捷的交通線。

李允義從射洪到任蒲江後,這兩枚棋子之間便進行了橫向連合。魏申以李大人家丁隊長的身份率三四十人進入了蒲江縣城,住進了縣衙。至於剩下的隊員,則在行動隊副隊長劉京的統領下繼續駐紮涼風頂。

不過生性好動的劉京並沒有在破爛的山寨裡坐井觀天。他很快就憑藉實力與氣度,收服了在附近檬子河谷活動的山賊首領王

紹周、王紹欽兄弟,把他們的百餘部下變成了自己的部下。

隊伍壯大之後,劉京隨即延著長秋山脈向北發展,先後佔領了豬老頂、大石巖等山頭。

到了崇禎十五年三月底,劉京盯上了邛眉官道邊的千年古觀太清觀。

太清觀位於長秋山之巔。

站在此處,蒲江、眉州、彭山、新津、邛州等數州縣的山川河流平原田野皆可盡收眼底。

張道陵傳道,開設二十四治,太清觀即為其一,時稱主簿山治。後來,此地又發生了一個見證神蹟的著名故事白日飛昇,從此作為想象力豐富的象徵紮根於華夏民族的語言詞庫之中。

崇禎十五年春末,這個曾經繁盛一時的道觀依然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對山外世界知之不多,直到一個無月之夜。

那晚,百餘山賊形如鬼魅一般翻越宮牆,佔領了太清觀。驚魂未定的道士逃下山去,當然要連夜進城向縣官大老爺哭訴。

睡眼朦朧的李允義高踞大堂之上,一拍驚堂木,哇呀呀!哪裡來的賊人!可惜本官手裡沒兵,否則定要打他一個落花流水……

愁眉苦臉站在一旁的主簿和典吏兩位大人一面摳著眼屎,一面提醒新官上任的同知大人:

您不僅沒兵,而且沒錢沒糧。能守住縣城就不錯了,千萬不要一時頭腦發熱,幹出什麼出兵剿賊的傻事!

主簿和典吏兩位大人的灰心喪氣明顯引起了同知大人的不滿。

李大人再拍驚堂木,啪!吾等臣工,當勤於王事,怎能坐看蟊賊擾民!沒有兵,就去街上徵!沒有錢糧,就去城中大戶商借!有了兵和錢糧,不就能廓清縣境了嗎?

挨了上官一頓臭罵,主簿和典吏只好唯唯應是。

不過,他們可沒有同知大人那般自信。

借錢給官府,歷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城裡的士紳誰會願意?

沒有錢糧,自然就沒有兵。即便徵了兵不出數日也會散去。

眼見同知大人即將擲出令籤,主簿和典吏正急得不行。這時,他們等來了一位大救星。

這位救星竟然就是那名時刻隨侍大人左右的家丁頭目。

那家丁頭目開口提醒李大人:本縣的確沒兵沒錢沒糧,但可向州城借呀!蒲江屬於邛州所轄,邛州守禦所的經制之兵用於蒲江,那是天經地義,需要什麼錢糧?

家丁頭目一開口,李大人彷彿如夢方醒,連忙插回令籤,吩咐小童磨墨,他要親自休書一封,請知州大人派兵剿賊。

這時那家丁頭目又提醒李大人:若是徐知州藉口州城重要,不肯派兵當如何?

所以,邛州徐知州那裡要去信,眉州李知州那裡也要去信,省城二臺三司都要去信,叫喚的聲音越大聲越好。

可如今山賊就在太清觀,距離縣城近在咫尺,若是山賊趁夜薄城又當如何?

所以當務之急,並非寫信求援,而是立即全城張貼告示,組織士紳百姓登埤(pi)據守,以防賊人攻城!

想必直面山賊的威脅,城裡的士紳大戶也不會要錢不要命。只要捱過數日,援兵到縣,那時再解散鄉兵也不遲。那時,同知處亂不驚、臨危不亂,憑一己之力全一城之功,必然上達天聽,享譽……

此家丁頭目果真是同知大人的心腹,句句話都說到了同知大人的心坎上。

同知大人的令籤擲下,主簿、典吏連忙出衙去抓裡正鄉老部署徵集民勇,而此家丁頭目更是揹負同知大人的重託,臨時充任守城總指揮。

此後的形勢發展正如那家丁頭目的判斷。

山賊趁夜襲城,被城上值守民壯發現,只能怏怏退回。

山賊襲城的訊息終於引起了邛州知州徐孔徒的重視。他害怕蒲江有失,急忙派出邛州所一名副千戶率三百兵到達了蒲江。

眉州知州李傳第也派人傳來書信,說準備派出秀才李鏡率領的鄉勇三百反攻太清觀,希望蒲江方面出兵,與眉州鄉勇東西夾擊,一舉全殲這幫流竄邛眉邊境的山賊。

李允義接信,自然高興,連忙回信約定出兵日期。

形勢似乎大好,然而到此為止。

四月一日早晨,邛州兵如約出蒲江,向城東三十裡的太清觀撲去。官兵很快到達長秋山腳下,然後開始攻擊。

山上飛石如蝗,讓進攻行動進行得非常艱難。然而在廣大官兵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面前,山賊還是落荒而逃。

傍晚時分,領軍的副千戶大人已經腳踏於太清觀的三清大殿前,興奮地命令手下向知州大人、同知大人和千戶大人報捷。此時,副千戶大人還為勝利中的一個小小瑕疵感到了遺憾:

沒有砍到一個首級,也就沒法證實他的戰功,沒法領到他和兒郎們的那份賞銀。

邛州所的副千戶大人想到了戰功,想到了賞銀,唯獨沒有想到該與他們會師於長秋山下的眉州鄉勇在哪兒。

直到第二天上午,醉醺醺的副千戶大人才得到探子回報:在官道的東山口找到了眉州鄉勇,但沒有看見活人,只有百餘具剝得精光的死人。

很明顯,眉州鄉勇遭到了大量山賊的伏擊。從死者身上的傷痕來看,山賊擁有大量精良的火器,甚至還有小炮!

直到這時,副千戶大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空蕩蕩的太清觀就是一個誘餌!

老於戎事的副千戶大人當即決定撤退,迅速返回蒲江縣城。但這個貌似正確的決定卻遭到了他手下將士的一致強烈反對。

他們說,我等千辛萬苦收復了這個道觀,如今卻沒有首級帶回去,那意味著白白辛苦了一場。不如大人您繼續喝酒吃肉,三個時辰後再出發?

副千戶大人當然知道手下的意思,因為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可他是領導,這些事他不能主動說,只能假裝什麼也不知道。

於是乎,他繼續回房爛醉,而他手下的將士則歡呼雀躍而去。

三個時辰過去,太清觀外表巍峨依然,可裡面已經沒有了內涵。連太上老君臉上的金粉都被貪心的士卒颳去,露出了乾癟癟的黃泥巴。

這般邋遢的模樣怎麼向回觀的老道們交差呢?老道們可一直在縣衙裡苦等王師凱旋的好消息呀。

這時,衛所士卒們豐富的鬥爭經驗再次起了作用。

他們報告副千戶大人,您昨天報捷的命令我們根本就沒有執行,縣裡那群傻逼文官們一定以為我們正在與數倍之敵苦戰呢!您看,我軍血戰終日,賊人不支而逃,末了還要放把火!

都是業內人士,什麼多餘的廢話都不用多講。

當官兵們滿載而歸時,長秋山頂上那一柱夾著火光的黑煙,彷彿一個惡毒的詛咒,預示著邛眉兩地未來的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