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五章 雅州平亂(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五章 雅州平亂(八)

洪其惠是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人,國字臉,儀態端正,比賀有義年齡略大,可能因平日注重保養,所以看起來倒比賀有義年輕幾歲。他身穿生員襴衫,身上帶著昨日倉皇出奔的痕跡。家宅焚為白地,田契化為烏有,卻能神態自若,舉止得體,說明他是個內心強大的人。

傅元修報告說洪其惠是雅州生員的領袖,對朱平槿逼迫大戶土地投獻一事似另有主張,所以朱平槿決定以他作為突破口,對其實行軟硬兼施。如果洪其惠低頭了,其他生員等縉紳地主可能隨之就範;如果洪其惠拿不下,那麼朱平槿硬來,就可能招致雅州上層人士的集體反抗。

洪其惠被帶到朱平槿面前,規規矩矩跪著行了大禮,謝了朱平槿救了闔城百姓,開始垂頭屏氣等待朱平槿的問話。

一個少年冷冷的聲音傳來:“聽傅先生說,洪先生對本世子投獻之法頗有微詞。本世子請洪先生前來,正是想當面請教。”

洪其惠在心裡痛罵傅元修兄弟的八代祖宗,然而反應卻不慢,又跪下行了禮,然後不卑不亢回答道:“聽元修兄講,世子要我等縉紳之家,盡投田土於王府。學生不敢苟同!”

不敢苟同!知道什麼叫禍從口出嗎?朱平槿殺心大炙,冷笑道:“此次雅州民變,百姓一日之間盡皆作亂。先生以為何故?”

洪其惠硬聲回道:“學生以為,百姓作亂之故有三。

一因地主盤剝過甚,地租之高令人乍舌。一遇荒年,百姓無法完租,只得流離失所,骨肉離散。想百姓終年勞作而不得溫飽,士紳終日飽食卻無一事。百姓安得不反?

二因朝廷官府胥吏盤剝過甚。正稅之外,又有三餉;經年欠稅,帶徵三分;預徵糧餉,直達崇禎二十五年;條鞭之後,本無力役,又行無償加派。日夜催繳,百姓不得安居;四處設卡,黎民不得樂業。百姓安得不反?

三因地方豪強,仗勢欺民,勾結官府,轉嫁稅賦,小民求一溫飽而不得!有此著三,百姓安得不反?”

好個三個不反!洪其惠話音未畢,朱平槿便倒吸一口涼氣。這是自己的革命同志啊!傅元修兄弟再不堪,好歹是個秀才,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向雅州士紳傳遞清楚並不困難,怎麼自己的同志也會反對投獻之策?難道自己的策略真的有疏漏?

想到這兒,朱平槿立即收起冷冰冰的態度,和顏銳色地讓曹伴伴給洪其惠擺了一張椅子,又上了一碗茶,這才道:

“洪先生所言極是!可見蜀中百姓困頓艱難,先生已經了然於胸。本世子非要侵人田產,掠人財物。收士紳投獻,實非不得已而為之!朝廷用兵於遼左闖獻,自然課稅於天下。我等臣子,理當報效,無可非議。然京師苛求無度,地方層層加派,士紳嫁稅於民,地主重租於佃,故而天下洶洶,萬民難以自安!本世子與大明休慼與共榮辱相依,思來想去,只得罔受非議,收取士紳投獻!”

說著,朱平槿指著宋振嗣等一眾護衛道:“先生請看,此等武人乃王府護衛,皆赳赳勇武之人。這兩日斬殺亂民無數,率為武人之功。故本世子收取士紳投獻,皆是護國安民之用!還望洪先生為蜀中蒼生計,助本世子一臂之力!”

朱平槿說得親熱,也道得明白。朱平槿暫時不想討論國家稅收這個政策的是非,只想在不越過這個政策大框架的前提下,透過士紳減租讓利,保證百姓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於是他的解決方案,便是讓土地掛在王府名下,利用王府的免稅政策,在盡量減少士紳損失的前提下,降低百姓的田租標準。

世子的意思,洪其惠當然聽得明白。只是讓士紳主動出讓利益,談何容易!他搖搖頭道:“世子仁義,學生盡知矣!本朝肇始,本無皇莊皇店。世祖本為藩王,靖難以後,改王莊王店為皇莊皇店。此例一開,京師南北直隸,皇莊皇店競設;諸王公主、功臣外戚之莊店遍及天下,官吏縉紳亦紛紛仿效。學生敢問世子,如王府設了王莊王店,乃以何人為莊主掌櫃?”

“嗯……多是府中太監。”朱平槿沉吟片刻回答道。

“此正為學生憂心之處!太監本是天家家奴。其於莊店,不免擅作威福,肆行武斷。其不靖者,於地方,難免起蓋房屋,私立關隘;於道路,則有符驗之請、關文之給,有癝餼(BINXI)之供,有車輛之取,有夫馬之索!部分地痞流氓亦投獻王府,於是有恃無恐,到處撥置生事,刮取民利,民莫不苦之!”

洪其惠不管曹三保越來越難看的臉色,自顧自地說下去:“自本朝肇建,莊店之收益,輸入宮中府中,例不過十之一二。而入太監、莊頭私囊者,不啻(CHI)十之八九……此為縉紳投獻之一不利(注一)!”

朱平槿的臉色也不太好看。府中的王莊王店都由他媽打理,洪其惠說的情況朱平槿並不瞭解,但並不意味著他沒有總體性認識。與他的前世做一個類比,皇帝設的皇莊皇店,相當於央企;王府設的王莊王店,相當於省企。這些國企不僅普遍存在效率底下、競爭力弱小的大企業病,更突出的隱患是高管團隊的廉潔自律。朱平槿的前世在兩個國企摸爬滾打十年,對這些上不得檯面的事情很清楚。用句通行的語言表達,那還是機制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平槿聽到洪其惠的話,漸漸冷靜下來。有些深層次問題,這個雅州書生看的很透,得讓他充分發表意見。

“縉紳之家開莊設店者不少,可有解決之妙法?”朱平槿問道。

“子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故妙法者,唯有東家與掌櫃同利!同利則同心,同心則上下相得,是故紅利滾滾而來!”

說起熟悉的經濟世用,洪其惠不免得意,在朱平槿面前侃侃而談起來:“范家的範老大人即為此中高手。學生聽長輩說,數十年前範家雖頗有資財,亦不過一富戶爾。概因範家許掌櫃以重利,故而許多掌櫃不辭勞苦,販賣百貨於康巴。財貨日積月累,這才有了百萬家財!範老大人出仕之後,官府多有照拂,這生意便越發順當,家業也才愈加興旺!只是這番劫難……”

範質之言信不得!朱平槿心中大驚,可他口中卻惋惜道:“哎!可惜了!本世子適才聽到內官回稟,說是昨夜亂民衝入範宅燒殺劫掠,範老大人不堪侮辱,已然懸樑自盡了!族中人口雖多,卻僅餘一侄,名曰範質。可惜範老大人去了,否則本世子正可請教一二!”

兩人相談漸歡,朱平槿又問道:“先生既道這王莊王店設不得,那麼由投獻者自營如何?先生道有一不利,有一則必有其二,還請先生教我!”洪其惠三十幾歲,浸淫詩書二十餘年,好歹混了個州學生員。今天終能一展自己的經世之學,可惜聽眾僅是個十五歲的藩王世子!

“若能在朝堂上暢談一番,此生足矣!”洪其惠在心中長嘆一聲,口中卻道:

“……蜀中地租高居不下,固有田主貪鄙、賦稅沉重之故,但學生以為還有二因。一因蜀中承平三百年,人口日繁,而田土不增;天災人禍頻繁,糧價日貴。田土之業有利可圖,田主之家自然哄抬佃價。二因如今蜀中疲憊,百業凋零,百姓唯有種田一途,佃戶多而耕田少,佃價自然難降。如世子強求士紳投獻,壓低佃價,必傷其利益,定遭其反戈一擊。若有力之人登高一呼,或作亂於地方,或彈劾於廟堂,學生竊為世子憂之!”

洪其惠認為強制投獻會導致蜀王府在政治上的垮臺,未免危言聳聽。藩王因為兼併土地被皇帝拿下的,大明朝還真沒有幾個。確因強行要求投獻或者降租而導致地方失穩,承擔責任的也是王府長史司,輪不到王爺,更輪不到朱平槿。然而洪其惠用租佃市場的供需關係來說明租佃價格的變化,符合朱平槿受到的市場經濟教育,再度引起了他的思考。

按照市場經濟理論,租佃價格的高低,由供需關係決定。人多地少,供需失衡,必然導致佃價過高。同理,糧價過高也是因為糧少嘴多,供需失衡。

目前,糧食作為緊缺的戰略物資,在四川乃至整個大明朝,其問題的核心都是總量不足。按照朱平槿的思路,農業總產量是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化解了了農業總產量的桎梏,才可以大規模發展手工業,甚至是提前推進現代大工業。然後,以大工業對小農業的絕對效率優勢,來實現農業人口轉移,進而減少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可農業總產量不足,工業化終究只是空中樓閣。任何國家和地區,從來沒有餓著肚皮自然發展到工業化的先例。朱平槿所知的先例,是由國家和政府強力干預經濟,利用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強行從農業中抽取利潤來發展工業。簡單而言,那便是餓死農民保工人!

餓死農民保工人?結果是農民造反,工人罵娘!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朱平槿暗暗搖頭,在心中將其抹去。

洪其惠仍在侃侃而談。他認為,糧食總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並非因為可耕地不足。糧食總量不足的主要原因,簡而言之是農業生產條件的破壞以及高租稅對農業生產積極性的壓制。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以四川現有的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修復農業生產條件,一要穩定社會秩序;二要保證農業工具和耕牛;三要整治水利設施;四要求神拜佛,祈求風調雨順……解放農業生產積極性,一要減少稅賦負擔;二要降低租佃標準;三要出 臺一號檔案,給農業發展吃定心丸,打強心針……此外,還可以透過發展多種經營養殖、試種新作物、增加肥料施用量等增產措施,來提高農業產量。

戰略物資能不能用市場調節的方式來增加總量?朱平槿心中沒底。他沉思良久,這才將手中茶盞連飲數口,問洪其惠可有好的法子。

注一:節自明大學士夏言之《勘報皇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