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8章 寧王大公無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48章 寧王大公無私

燕山。

慶忌的出巡抵達一路北上,抵達了燕山一帶。

燕山是大吳本土與遼國的分界之處,設立著一處山海關。

其戰略意義是母庸置疑的。

不過,遼國一直是大吳東北部的屏障,從不敢南下牧馬,所以山海關的實際作用,其實就只是收一下通關稅。

這個時候,抵達燕山的慶忌,已經接到奏報,說是寧王吳鴻,以及遼國世子吳棣奔赴到燕山迎駕。

慶忌旋即在山海關內,接見了吳鴻、吳棣。

“兒臣吳鴻,參見父皇!父皇陛下萬年!”

“孫兒吳棣,參見皇祖父。皇祖父陛下,萬年!”

吳鴻與吳棣向著坐在臺階之上的慶忌跪了下來,大禮參拜。

“不必多禮。坐。”

“謝父皇(皇祖父)!”

等到吳鴻和吳棣各自落座之後,慶忌這才將目光放在了吳鴻的身上,好生打量著。

吳鴻是慶忌的庶長子,四十餘歲了,蓄著長髯,方面闊耳,身材挺拔,雖穿著一襲樸素的常服,卻掩蓋不住身上若隱若現的王者之氣。

說是王者之氣,其實以儒雅的氣息居多,很是內斂……

坐在一邊的遼國世子吳棣,也是少年英氣,相比於內斂的吳鴻,吳棣則是霸氣外露,鋒芒畢露。

“吳鴻,咱們父子二人,已經五六年未見了吧?”

“正是。”

吳鴻嘆氣道:“父皇,昔日金陵一別,兒臣朝拜歸來,想來已經有五六個年頭。”

“兒臣日夜思念父皇,看見父皇一如往昔,身子骨還是這般硬朗,看上去比兒臣還年輕,兒臣便放心了。”

慶忌捋須笑道:“朕老了,只是得益於南榮、尹喜他們煉製出來的靈丹妙藥,這才維持在了這般容貌。”

“朕聽聞你治下的寧國發展極好,不下於我大吳本土的其餘諸郡,這一次北巡,朕會到你的寧國一趟。”

“這是兒臣的榮幸,也是寧國的榮幸!”

慶忌微微頷首,又跟吳鴻寒暄了幾句,便把目光放在了吳棣的身上,饒有興致的問道:“吳棣,你今年多大了?”

“回稟皇祖父,孫兒今年十四了。”

“才十四?你這身形看起來像是十七八歲的人。”

慶忌笑吟吟的道:“好啊,年少有為。吳棣,也真是難為你了。”

“你父王替朕遠征西方,現在還在西方屯兵,以防止西方的番邦異族作亂。你小小年紀,就要監國攝政,處理國家大事,想必吃了不少苦吧?”

吳棣連忙回答道:“多謝皇祖父關心。這兩三年來,大伯他幫持孫兒,無微不至,不止幫孫兒平定了國內的叛亂,誅殺亂黨,就連外邊的肅慎、東胡、山戎等異族,都被大伯收拾得服服帖帖的,闢地千里。”

“孫兒由是感激。”

慶忌眯著眼睛道:“吳棣,既然你大伯給了你這麼多幫助,你就不想著報答他嗎?”

“這……孫兒不知道如何回報大伯,請皇祖父賜教。”

“把包括松花江、牡丹江在內,松嫩平原以東的城邑土地,都劃歸到寧國治下,如何?”

“……”

吳棣不敢說話。

吳鴻則是連忙推辭道:“父皇,萬萬不可!”

“兒臣力有不逮,治理一個寧國,都已經是心力交瘁了,更何況是再加上偌大的松嫩平原?”

“請父皇明察!”

“你不要說話。”

慶忌擺了擺手,讓吳鴻住口,而後目不轉睛的看著吳棣,問道:“吳棣,你有意見嗎?”

“孫兒沒有意見。”

吳棣口頭上哪裡敢有意見?

但,他心裡著實是非常不滿的。

遼國有著兩個較大的產糧區,一個是松嫩平原,一個是遼河平原,在這白山黑水之間,那裡的土地是最肥沃,也是最適合放牧以及農耕的。

遼國能養得起那麼多的大軍,也全靠這兩個重要的產糧區。

現在如果按照慶忌的命令,把松嫩平原劃歸到寧國治下,遼國的國力難免會衰弱,這讓吳棣如何能接受?

吳鴻的確是給了遼國巨大的幫助不假,的確是給了吳棣巨大的幫助不假,但是讓吳棣拿出一個松嫩平原,他心中很是不服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祖父,茲事體大,孫兒不敢做主。遼國真正當家畢竟是我父王……”

吳棣想要拖一拖。

滑頭!

慶忌只是澹澹的笑道:“吳棣,朕的命令,你父王也不會違背的。”

“不過,既然吳鴻不想要松嫩平原,那這事兒就作罷吧。”

“諾。”

吳棣被嚇得額頭直冒冷汗,他終於感受到了來自慶忌的壓迫感。

難怪,他父王吳章之前如此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人物,不管慶忌想幹什麼,吳章都乖乖照做。

原來慶忌的壓迫感如此強勢。

這不止是血脈壓制那麼簡單。

透過這件事,慶忌也能看得出,吳棣是一個怎樣的人了。

這個遼王世子,他的孫子,有著狼子野心,日後的成就不可限量。

慶忌也不知道,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

翌日,慶忌的出巡隊伍,就離開了燕山,一路北上,渡過遼河之後,就抵達了遼國的都城高平。

高平,大概位置是現代的沉陽。

遼王吳章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君,善於帶兵打仗,卻不善於治國理政,不過吳章會用人,知人善用,所以遼國在他治下一直沒有出過亂子。

高平城的規制,相當於大吳的二等城邑,居民有三四萬人,流動人口不下十萬,因為遼國是一個半農耕半遊牧的國家,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相當多。

官道兩側,見到慶忌的鑾駕以及儀仗隊之後,遼國的黎庶都紛紛下跪。

為了防止牛羊駿馬衝撞到慶忌的鑾駕,牧民們不得不躲得遠遠的。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種大草原的景象,慶忌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

值得一提的是,遼國、寧國境內的官道也是四通八達的,跟大吳本土的官道連線在了一起,形成了絡繹不絕的“高速公路”。

每天往返於官道上的商旅,數以萬計。

靠著各種各樣的官道、橋樑,大吳以及諸藩王國也能從中收取賦稅,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