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5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

聽到中年人所說的這番話,一眾士子氣得不行,心中更是堵得慌。

區區一個鐵匠,即便精於此道,有一技之長,怎能讓吳王慶忌委以重任?

但,事實就是如此。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干將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鑄劍師,一步登天,被掛金封印,成為僅次於九卿的大工令,如何能讓人不豔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止如此,在對干將進行封賞後,慶忌又特別允許他“誇官”。

即穿戴印綬官袍,搭上一乘馬車,在上百名披堅執銳的甲士簇擁開道之下,繞著吳都進行一日遊行!

讓所有人都見識一下,干將的風采。

這類似於後世的狀元郎,被冊封後,往往是要在京城進行誇官活動的!

這不僅顯示著慶忌對於干將的看重,更彰顯著慶忌說到做到。

吳國求賢,唯才是舉,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入朝為官!

干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丈夫當如是也!”

此刻,見到站在黃金臺上意氣風發的干將,人群中觀望的范蠡,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他為何入吳?

不就是因為楚國廟堂黑暗,非貴族而不能出仕,埋沒了自己的才幹嗎?

現在,吳王慶忌果真不論出身,唯才是舉。

這不正是范蠡所嚮往的明君雄主嗎?

招賢臺上,原本二百五十鎰的黃金,少了五分之一,僅存黃金四千兩!

即證明,尚有四個人可以有干將這般殊榮,登上黃金臺,被吳王封官,委以重任。

包括范蠡在內,在場的所有士子都清楚這一點。

他們都期望,自己是下一個干將,下一個登上黃金臺的人!

……

吳王宮,大殿!

慶忌正在跟群臣商議國政。

就跟慶忌之前預料到的一般,他對出身低賤的干將賜金封爵,果真招致以上大夫申息為首的一眾公卿大夫的非議。

“大王,請大王收回成命,切不可讓干將入朝為官!”

“正是!大王,干將不過區區一鑄劍師,卑賤鐵匠出身,如何能與二三子同朝為官?臣等羞於此等賤役為伍!”

“大王之求賢,於國有利,臣等不該阻攔。然則干將之出身實在太過低下,這傳揚出去,恐不利於大王之英名,有損國體!”

“請大王三思!”

一眾公卿大夫都跪倒在陛臺之下,請求慶忌再三斟酌,切莫“自誤”。

對於他們內心的想法,慶忌又何嘗不知道?

群臣之所以極力反對,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則,吳國已經改革官制,朝中實行三公九卿制,大工令雖不在三公九卿的範疇之內,但僅次於九卿,權柄不小。

一旦慶忌將三公九卿制完全落實下去,有了人選,落選之人又將何去何從?

畢竟,吳國官位的這塊蛋糕,就這麼大,少一人分享,他們能獲得的利益就更大,職權更大!

二則,干將的出身實在過於低賤,就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如何能跟賢能掛鉤?

僅僅是因為善於鑄劍?

以獻寶劍取悅於吳王慶忌?

讓這樣的干將入朝為官,群臣都認為,極大拉低了吳國的整體形象,有損國體!

這讓一眾公卿大夫難以接受。

但,慶忌可不管這些。

只見他緩緩的站起身,掃視一下群臣,輕抬眼簾,以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擲地有聲的拂袖道:“寡人的詔令,豈可朝令夕改?”

這一句話,好似天邊的一道晴天霹靂,震耳欲聾,讓跪在陛臺之下的公卿大夫們都是一陣錯愕。

“干將有才幹,寡人必當用之。若有治國之才入吳,獻上富國強兵之策,寡人何不尊官,以禮相待,與之分土?”

一聽這話,一眾公卿大夫頓時啞口無言。

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慶忌這是認真的!

慶忌那眼中所折射出的堅毅目光,彰顯著,若有任何大臣敢於在這種時候進言,請慶忌收回成命,少不得要被治罪。

稱孤道寡日久,慶忌隱約之間,已經養成了一種君王特有的氣質!

不怒自威!

說一不二!

或者說,是包含著貶義的“剛愎自用”!

慶忌正是這般向群臣彰示著自己的決心。

所以,這一次他選擇站在公卿大夫的對立面,而不是讓季札、孫武充當出頭鳥!

“大王英明!”

太宰季札首先躬身行禮。

群臣無奈,都只能強忍著內心的不滿,贊同慶忌的這一決議!

“太宰,冠冕之禮諸事宜,可準備妥當?”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季札身上。

“回稟大王,典禮事宜,皆已備妥。大王的冠冕之禮可如期舉行!”

“善。”

這是慶忌必須要關心的一個問題。

蓋因此時距離他的稱王大典,不過數日,晉、齊、衛、魯、宋等國的卿大夫作為使者,都已經不遠千里的趕到吳都。

若這一次慶忌的冠冕之禮不能如期舉行,豈非貽笑大方?

隨後,季札又將關於稱王大典的步驟、花銷、禮儀、所需建築等內容,都一一羅列在一道竹簡上,讓寺人轉達慶忌。

慶忌看過這道竹簡,不禁眉毛一挑!

“太宰,這冠冕之禮的規制,是否過於簡易?”

簡易,這還是慶忌給季札留的顏面!

不然這何止是簡易?

而是簡陋!

寒磣!

摳門!

不合王制!

讓慶忌自己都汗顏不已。

然而,面對著慶忌的質詢,季札絲毫不慌,緩聲道:“大王,這簡易自然是有簡易的好處。自大王執政以來,每每伐戰、邦交、賞賜,何不需要金錢?”

“大王的冠冕之禮,合乎禮制,無悖宗法,且有上古遺風!”

“如此,天下人當知道我王乃是一位仁明簡樸,又不失大氣之國君!”

聞言,慶忌只能頗為鬱悶的道:“太宰有心矣。”

慶忌知道,季札這是在藉著籌備冠冕之禮的機會,趁機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情緒,拐彎抹角的向慶忌進言。

蓋因吳國這段時間的花銷實在太大!

打仗,賄賂楚越君臣,賞賜有功將士,修建黃金臺與招賢館,置二百五十鎰金於招賢臺上,又妥善安置入吳賢才,以禮相待等等。

這哪一項,不需要花錢?

而且花的都是巨資!

以吳國的財力倍感吃不消。

吳國歷代君王所積攢的雄厚家底,差點沒被慶忌消耗一空!

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若非季札知道慶忌所花的每一分錢,自有用處,且於國有利,恐怕少不得一陣苦口婆心的勸諫。

饒是如此,季札也想藉此機會,讓慶忌明白,國庫中的財務已然無多,還請大王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