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9章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9章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新王宮之事,不必急於一時。”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大工令干將的身上,緩聲道:“干將,寡人要你在金陵附近,選一塊風水寶地,建立一座陵園,烈士陵園!”

“陵園建成後,可使這些年來陣亡將士的骨殖、衣冠,或是靈位等埋葬其中。另外……再立一塊石碑,寡人可以手書!”

“臣,謹遵王命!”

干將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他這個大工令,可謂是一直都沒有能閒著的。

上一個工程還沒有完成,慶忌便又交給他另一個工程。

如之奈何?

可想而知的,這一座烈士陵園,同樣是不小的工程……

“還有,新王宮中,寡人要你建造一座史上第一高臺,天下無雙,獨一無二的高臺!”

慶忌意味深長的說道:“此臺,當名喚‘凌煙閣’,以懸掛寡人這一朝,所有功臣的畫像,以彰顯其功績,傳於後世!”

“諾!”

凌煙閣?

聽到這話的公卿大夫們,都不禁兩眼放光,很是興奮。

為人臣者,誰不想名垂史冊,流芳千古?

慶忌設立凌煙閣的做法,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功臣們,跟自己一起青史留名,為天下人傳唱。

有識之士都已經知道這一點。

而在慶忌的心目中,有資格進入這座凌煙閣的功臣,少之又少。

有一定的名額限制!

……

吳國此時的工程是不可勝數的。

新吳王宮、烈士陵園、凌煙閣、嶺南新道,西南新道等等,參與其中的勞役,就已經超過三十萬人。

而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難怪慶忌會打算從東nan亞一帶的島嶼上,抓捕那些土著,用他們作為勞役,幫助吳國修橋鋪路,完成各項工程。

對於那些土著,累死累活的慶忌都不會放在心上。

這本身就是一種“骯髒”的事情,原始資本的積累……

對於吳國大興土木的事情,最喜聞樂見的,莫過於楚國的君臣。

楚人認為,大興土木是一種亡國的預兆,所以不斷為吳國輸送木料,讓吳國更加積極的勞師動眾,搞出各項工程。

殊不知這個事情,還正中慶忌的下懷!

此時的慶忌,之所以要興建烈士陵園,以及設立凌煙閣,用意何在?

慶忌只是想告戒自己,告戒吳國的臣民。

吳國的戰爭極限,基本上已經觸底,不能再大動干戈,動輒大戰了。

此時的吳國,要做的應該是儘可能的恢復民生,與民生養!

至於慶忌大興土木的各項工程,對於吳國而言很有必要,這可不是為了慶忌的驕奢淫逸而已。

在慶忌準備安分守己,一心發展民生的時候,晉國那邊的六卿,已經完成了對公族地盤的瓜分。

六卿開始進一步施加自己的影響力,準備讓晉國再次雄霸天下……

而這一切,慶忌只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沒有任何的動作。

他知道晉人一定會將吳國視作大敵,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的那種。

但是,敵不動,我不動。

慶忌對於晉人在中原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任何的異動。

然而,人的劣性根往往就在於,你不反抗,別人就認為你軟弱可欺!

這不,時間進入吳王慶忌十四,即公元前500年的下半年。

晉國為了六卿光復霸業,開始驅逐吳國在中原的勢力。

去年,士鞅死去,荀躒執政。

晉國現在的六卿是趙鞅、魏侈、韓不信等人,都已經完成了瓜分晉國公族地盤的戰事,將晉侯姬鑿的權力完全架空。

在荀躒的領導下,晉軍先是兵臨周室的王畿之地,而後又悍然興師動眾,討伐鄭國。

由於晉軍的強勢,田穰苴不得不率部退出洛邑王城,然後跟鄭地的范蠡,聯合鄭軍合兵一處,一起對抗聲勢浩大的晉軍。

中原的形勢急轉直下,吳國應該何去何從?

有鑑於此,中原的齊國、宋國、衛國、魯國都請吳國出面,干涉鄭地的戰事。

畢竟鄭國的宗主國是吳國,慶忌又怎能置若罔聞?

要是慶忌真的不管不顧,只怕會讓鄭人心寒,讓自己的一眾附庸國都為之心寒。

這無疑,讓慶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是吳國不宜動輒大戰的國力,一方面是關乎自己的威信。

如之奈何?

慶忌得到范蠡、田穰苴的戰報後,就將大司馬孫武、御史大夫伍子胥、廷尉伯噽、太宰計然、大行令孔丘一起傳召到滋德殿,商議對策。

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慶忌這五個肱股之臣,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容不得絲毫的馬虎!

萬一有了閃失,包括慶忌在內,誰都擔待不起。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太宰計然首先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為,我吳國此時不應動輒大戰。”

“且不說大吳的精銳之師,還多滯留在西南一帶,尚未歸來,單憑現在中原的這種錯綜複雜的形勢,我吳國就不便於摻和進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聽這話,伍子胥皺著眉頭道:“太宰此言差矣。”

“而今晉人伐鄭,聲勢浩大,若是我吳國置之不理,如蔡、徐、鍾吾等附庸國,豈非對大吳的權威有質疑之心?”

“若是如此,則吳國在中原的霸權必失,日後恐怕也很難再次北上,與晉人一較長短!”

上一回吳國得以駐兵於周王室的洛邑之地,而且使鄭國臣服,除了吳國的確出兵中原外,還不乏慶忌、伍子胥、范蠡這些吳國君臣的一番操作。

在很大程度上,吳國得以染指中原,以運氣的成分居多!

當時,若不是晉侯姬午被行刺,客死洛邑釣魚臺,吳國豈能在中原站穩腳跟?

而現在,一旦失去了對周王室和鄭國的控制,吳國在中原豈能有多少的話語權?

“哼!”

計然冷哼一聲道:“御史大夫,動輒大戰,豈是那般輕巧?”

“嶺南、西南的戰事適才結束不到半年,現在又要北上作戰,我吳國豈能撐得住?”

“若是再度徵兵,難道不是在竭澤而漁乎?”

“晉人之師,為天下強軍,在戰力上同我吳國精銳不相上下。”

“若不能戰勝,怕不止是大王威信掃地的問題,吳國精銳之師盡沒,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