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9章 天圓地方地心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9章 天圓地方地心說

天圓地方,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地平說,也是在討論天之道與地之道。

這一“天圓地方”的概念,倒不是慶忌提出的。

《黃帝內經》中已提出了五運六氣的學說,總結了天地能量的運化。

每當天地間能量發生變化時,就會逐漸表現在可觀測的宏觀世界。

比如當春天以東方七宿為代表的“木”屬性能量到來時,大地解凍、種子萌發、萬物復甦。

進入新一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隨著四季的變化,人體生命的健康狀態也會受到不同的影響……

朝堂之上,如孔丘、范蠡、計然、老子等哲學家出身的大臣,聽見慶忌提出的“天圓地方”的概念,都聽得如痴如醉,很是入迷。

尤其是老子!

老子是為道家的開山鼻祖,對於探索宇宙的奧秘,最為痴迷。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

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

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對於探索宇宙的奧秘,道家出身的人,豈能不如痴如醉?

“穆勒先生,實不相瞞,寡人認為,我們人類所在的地方,是一個球體,是為地球也。”

“什麼?”

慶忌的此言一出,頓時就引起滿座皆驚。

包括孔丘、范蠡、伍子胥等公卿大夫在內,都不禁目瞪口呆,很是震驚。

慶忌憑什麼說出,天下是一個球體?

宇宙是一個球體?

慶忌緩聲道:“天下,不,準確來說,是包括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所有形體,都可稱之為‘宇宙’!”

“宇宙概念,何其之大也?”

“穆勒先生豈不知,我們尋常所見之日、月,皆為圓形?由此可知,我等人類所在的地方,也是一個圓形,是為一個球體……”

“‘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

“宇宙,則是‘所有的時間和空間’之意!”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此時,宇宙的概念雖已出現,卻還沒有行成一個詞。

“宇宙”一詞,最早出自《屍子》這本書,《屍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宇”指的是一切的空間,包括東,南,西,北等一切地點,是無邊無際的。

“宙”指的是一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白天,黑夜等,是無始無終的。

然而,概念是這樣的概念,誰都不敢確信……

古往今來,華夏人曾提出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

公元前七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

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圍繞著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佈著其餘天體。

有一個靜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內部,星球各居其位,轉動不止。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

公元前六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時,在聽見慶忌認為地球是一個球形後,穆勒也是忍不住一臉激動的神色,說道:“尊敬的吳王閣下!”

“你對世界的概念,與鄙人的恩師畢達哥拉斯,著實是如出一轍的!”

“是鄙人愚鈍了,沒想到吳王閣下也是一名智者!”

聞言,慶忌一笑置之,又頗為好奇的詢問道:“你的恩師是畢達哥拉斯?”

“正是!”

知道穆勒的師傅是畢達哥拉斯後,慶忌也是不禁眼前一亮。

這畢達哥拉斯是何許人也?

他是古希臘的數學家、哲學家,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

因為嚮往東方的智慧,畢達哥拉斯經過萬水千山,遊歷了當時世界上兩個文化水準極高的文明古國——巴比倫和埃及,吸收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文化……

任何一個學過代數或幾何的人,都會聽到畢達哥拉斯定理。

這一著名的定理,在許多數學分支、建築以及測量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他還有一套這樣的理論:地球沿著一個球面圍繞著空間一個固定點處的“中央火”轉動,另一側有一個“對地星”與之平衡。

這個“中央火”是宇宙的祭壇,是人永遠也看不見的。

這十個天體到中央火之間的距離,同音節之間的音程具有同樣的比例關係,以保證星球的和諧,從而奏出天體的音樂……

畢達哥拉斯在宇宙論方面,結合了米利都學派以及自己有關數的理論。

他認為存在著許多但有限個世界,並堅持大地是圓形的,不過他拋棄了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

總的來說,畢達哥拉斯是一個很牛掰的人物。

在數學、哲學、物理、天文、音樂等方面,都有著極高的成就!

作為畢達哥拉斯的弟子,穆勒能差到哪裡去?

“穆勒先生,你可願意留在金陵?寡人願拜先生為客卿,在吳國著書立說,甚至是開宗立派!”

“這……”

面對慶忌所丟擲的橄欖枝,穆勒顯得有些猶豫。

過了不久,穆勒就朝著慶忌行了一記抱胸禮,緩聲道:“尊敬的吳王閣下,實不相瞞,鄙人對吳國的學術氛圍,還有吳國各方面的成就,都見獵心喜,只是……”

“吳王閣下又何以確信地心說?若吳王閣下能回答鄙人的這一問題,解惑,鄙人當留在吳國!”

“……”

這讓慶忌有些打腦殼。

不過,也不是回答穆勒的這一學術問題。

地心說(或稱天動說),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環繞著地球而執行的一種學說。

地心說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經亞里士多德完善,又讓托勒密進一步發展成為“地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