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0章 巴東三峽巫峽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60章 巴東三峽巫峽長

“好!”

慶忌上前,拍了拍伍子胥的肩膀,鄭重其事的道:“子胥,寡人沒有看錯你。這一次攻打魚邑,寡人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你!”

“虎賁軍、羽林軍,再調一千宿衛,交給你指揮,切勿讓寡人失望。”

“諾!”

伍子胥正色道:“大王請放心,臣一定為大王攻克魚邑。不破魚邑終不還!”

“父王。”

就在這時,太子恆站了起身,朝著慶忌作揖道:“大司馬年事已高,這般長途奔襲,恐怕身子骨經不起折騰。”

“兒臣願率赤焰軍奔襲魚邑!為父王奪取這座城池!”

一聽這話,伍子胥不由得眉頭緊鎖,頗為不滿的道:“太子,老臣雖年過六旬,但是們心自問,身子骨硬朗,如何經不起舟馬勞頓之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伍子胥是認為太子恆看不起自己!

實際上,太子恆這是立功心切。

畢竟,太子恆之前在郢地培植親信的所作所為,讓慶忌有所不喜。

他這是想建功立業,以此來挽回自己在慶忌心目中的形象……

對於伍子胥的身體狀況,慶忌還是有所瞭解的。

率領一支精兵長途奔襲魚邑,對伍子胥來說根本不成問題。

慶忌想了一下,便道:“吳恆,寡人對你另有重任。這一次便讓伍子胥領兵攻取魚邑。”

“諾。”

這個時期的巴國,國力頗強,至少不能讓慶忌小覷。

在楚莊王的時候,巴與楚、秦國聯手滅掉了位於鄂西的庸國。

巴人從楚師滅庸國並分得庸國之魚邑,之後便被楚國逼入長江三峽,進入巴東之地。

巴國從漢水流域進入長江上遊地區後,西與蜀國為鄰,先後在長江和嘉陵江一線建了五座都城,即有名的巴子五都,由此引致“巴蜀世戰爭”……

而在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魚邑。

魚邑,即魚復、白帝城,曾屬於庸國,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吳軍想進入巴地,必須要奪取這一座城邑。

“吳恆。”

“兒臣在!”

“你傳寡人的王詔,折返郢城,調集三萬銳士到前線。另外再徵集戰船、民船,甚至是一般的小船,有多少要多少,戰後可返還於民,給予足夠的補償。”

頓了一下,慶忌又道:“還有排程糧草輜重之事,由你負責。”

“父王,兒臣……”

太子恆有些欲言又止。

“何事?”

“兒臣想隨軍作戰,還請父王成全!”

“……”

難怪太子恆會有這種想法。

公子鴻、公子熙、公子繁常年跟著慶忌行軍打仗,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早就名聲在外。

而太子恆,為吳國坐鎮故楚之地,固然功勞不小,但是比起那三個在沙場建功的親兄弟,太子恆如何能不矮了一頭?

爭強好勝嗎?

對於太子恆的心思,慶忌瞭如指掌。

暗暗思索片刻後,慶忌便微微頷首道:“那坐鎮郢地之事,寡人便交給吳鴻。你,隨軍作戰。”

“多謝父王!”

這一次的戰事,對於吳國而言,或多或少是有些突然的。

好在,吳國在故楚之地駐紮的軍隊夠多!

有鑑於巴蜀之地的複雜地形,慶忌不得不再次下詔,從國內徵集大量戰船、糧秣輜重的同時,又自南方九郡調兵遣將。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年,即公元前494年,農曆六月初。

伍子胥率軍夜襲魚邑,一戰而下,又乘勝追擊,攻取了巫邑。

魚邑、巫邑,正是寶源山鹽泉所在之地,這是巴國經濟命脈之所在。

失去了這兩個地方,便足以使巴國的國力大衰。

然而,吳軍接下來的攻勢並不順利。

反應過來後的巴人,又擁立了新的巴君,並調兵遣將,在夷水、清江一線跟吳軍鏖戰,各有勝負……

此時的慶忌,則是率領著三萬多的吳軍將士,搭乘戰船,沿著江水一路西行。

此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可謂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吳國的戰船,而今所處的地方,正在巫峽。

看著不遠處的巫山,慶忌陷入了沉思。

幸好吳軍出擊的速度足夠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如若不然,巴人在三峽構築工事,埋伏重兵的話,不知道吳軍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打通入巴之路。

饒是如此,現在的慶忌,還是不能有所懈怠的。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難平!

蜀地的位置得天獨厚,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出了名的易守難攻,糧草充足,所以每一次歷代王朝崩潰時,這裡的起義就都是聞風而動,或者很多戰爭戰役乾脆將這裡立為大本營。

因為蜀地土地肥沃,但是交通出入卻比較兇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試問,這樣的地方,慶忌怎能不覬覦?

“殺!”

吳軍在夷水、清江一線,大敗巴軍後,又攻克了枳邑,稍事休整一番,全線西進,兵臨巴國的都城江州。

吳軍這攻城拔寨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饒是如此,巴人不得不請來了外援。

得知巴國遭到吳軍大舉進攻的訊息後,蜀人有感於唇亡齒寒之感,所以蜀君杜胡就親率大軍前往江州救巴。

“冬!冬!冬!”

清江之畔,響起了充滿肅殺之氣的戰鼓聲。

整整五萬名披堅執銳的吳軍士卒,組成多個方陣,氣勢雄渾的站在那裡。

他們的皮膚呈現出健康的小麥色,臉色堅毅,目視前方,宛如一座又一座凋塑,屹然不動。

反觀對面的巴蜀聯軍,都被吳軍的這種駭人的聲勢,嚇得直哆嗦。

相比於頂盔摜甲的吳軍將士,他們身上穿的大多是皮甲、藤甲,手中握著五花八門的武器,諸如斧頭、長矛、長戈、短劍等等,甚至是連鋤頭、竹竿都應有盡有。

這是一支可戰之兵嗎?

慶忌不得而知。

不過,慶忌並沒有因此而小覷了巴蜀聯軍。

畢竟巴蜀之地的青壯,的確悍勇,幾乎能跟嶺南的百越人相提並論了!

但,也僅此而已。

慶忌已經得到情報,這支聯軍主要是有巴、蜀、充、昔阝、平周等十個國家的士兵組成,而且是倉促集結,魚龍混雜。

相對於能征慣戰的吳軍銳士而言,他們的確是一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