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82章 大吳宗室子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82章 大吳宗室子弟

夜幕降臨。

在咸陽宮的福寧殿內外,是燈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一番光景。

慶忌在這裡,舉行了一次闔家團圓的家宴。

吳王夜宴!

這麼多年來,慶忌一直都孜孜不倦的為宗室造娃,開枝散葉,他自己都記不清,自個兒現在究竟有多少個兒女。

多少個孫子、孫女?

慶忌不得而知。

只是,看著福寧殿內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慶忌有一種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感覺。

不知不覺中,慶忌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二十七年之久。

物是人非,山長水闊!

慶忌估摸著,來到福寧殿,參與這次家宴的兒孫,不下五百人。

這其中,就包括慶忌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及其正妻、夫婿……

要是讓慶忌的妃子們,還有公子們的妾室全部參加的話,還遠不止於此。

“大王,你還認得自己的兒孫嗎?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少兒孫嗎?”

坐在一邊的王后季蔲饒有興致的詢問道。

“咳咳。”

慶忌輕咳了兩聲,以掩飾內心的尷尬。

他的一些兒子,跟孫子差不多的年齡,怎麼認得出?

“王后,寡人老了。”

慶忌感慨了一句。

“哪裡,大王你還龍精虎勐,春秋正盛,哪裡稱得上老邁?”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慶忌搖搖頭道:“寡人不應傷悲春秋。寡人百年之後,兒孫自有兒孫福……”

慶忌似乎是在說服自己。

說真的,這麼龐大的宗室子弟,還是存在一定隱患的。

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明朝宗室了。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上,有一件事一直被人批判,即:明朝藩王龐大的寄生集團,到明末之時,宗室人口高達百萬!

真的嗎?

不一定。

就慶忌所知道的,朱元章在建立明朝之後,宗室人數並不多,整個洪武年間,只有58人。

到了永樂年間,也不過只有127人。

百年之後,正德年間,明朝宗室人口為2980人。

到嘉靖年間,暴增到了兩萬餘人。

只是包含了宗室女性……

到明朝覆滅的時候,崇禎年間的宗室人口,估計也就三十餘萬。

在清朝的追殺下,明朝宗室子孫可謂百不存一,以至於清朝想找一個吉祥物,表示清朝仁義,都找不到明朝宗室的後裔……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中後期,郡王以上的生活還行,但郡王之下的爵位,跟普通人家相比較,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甚至不少貧困的觸目驚心。

毫無疑問的是,明朝的那些朱姓藩王,絕對是“蛀蟲”一般的存在。

有鑑於此,慶忌是不能讓國家承擔這一筆巨大的開銷。

所以,慶忌的兒子們、孫子們,長大成人之後,都一定會自力更生。

吳國不養閒人,吳國宗室更不養廢物。

“吳恆。”

“兒臣在!”

席間,被點到名字的太子恆,忙不迭的站了出來。

慶忌喝了一樽美酒,而後抬眼看了一眼太子恆,意味深長的道:“吳恆,你當了多少年太子?”

聞言,太子恆臉上有些莫名其妙的神色,不知道慶忌為何有此一問。

不過,太子恆還是盤算了一下,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回稟父王,兒臣迄今為止,作為大吳儲君,已有九年時間。”

大概是吳王慶忌十八年,吳恆正式成為太子。

現在是吳王慶忌二十七年。

所以,算起來,吳恆的確是當了九年的太子!

“九年,不短了。”

慶忌緩聲道:“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寡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昔日,公子光趁著寡人揮師伐楚之際,弒君篡位,寡人落難於衛國,蒙受中原列國之資助,厲兵秣馬,重整旗鼓,得以殺回吳都,繼承大統,報了血海深仇。”

“想來,已有二十多年時間。”

“看著你,寡人便想起了自己當年如何雄姿英發,氣吞萬里如虎!”

頓了一下,慶忌又道:“現在,寡人可算是垂垂老矣。”

“吳國,若狼群一般,唯有頭狼強大,狼群方可強大。”

“寡人恐自己雄心不再,你既然堪當大任,寡人也樂得自在。”

“自即日起,寡人要退位讓賢,把吳王之位禪讓予你,自己當個主父,退居幕後。”

“吳恆,你可接受王位否?”

一聽這話,在場的人都不由得勃然變色。

太子恆更是被嚇得臉色“唰”的一下蒼白,連忙跪倒在地板上,朝著慶忌躬身行禮,言辭懇切的道:“父王,你春秋鼎盛,雄心不減當年,如何可捨棄吳國臣民,退居幕後?”

“父王萬萬年,斷然不可悲憫自己!”

“兒臣,萬死不敢在父王生前,承繼大統,請父王明鑑!”

太子恆被嚇得不行。

畢竟,慶忌還不到五十歲,雖不是英姿勃發的年輕人,卻還是“老而彌堅”……

生逢亂世,這個時代的人,平均壽命不過三十來歲。

哪怕是壽終正寢的那些人,能活到五十歲的也還算是繳天之幸了。

以慶忌的身體素質,再活個二三十年,可能都不成問題。

有鑑於此,慶忌這不是在試探太子恆嗎?

“吳恆,你為何不能替寡人操勞?”

慶忌故作一種惋惜的模樣,搖搖頭道:“在勤政愛民方面,寡人不及你。若你繼承大統,寡人相信,在你的治下,我大吳勢必國力蒸蒸日上,更勝往昔。”

“還請父王切勿再說這種言語。”

太子恆一臉惶恐不安的神色,磕頭道:“兒臣,以及朝中諸公,皆可為父王你排憂解難,分擔軍政事務,父王只需垂拱而治!”

“這天下,有史以來,豈有一國君王有生之年禪讓乎?”

禪讓制由來已久。

但是,在家天下期間,往往是等到國君薨逝,儲君才能上位的。

唯一的例外,大概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趙雍了。

趙雍是首位健在時把王位直接內禪給兒子的君主。

他傳位給兒子趙惠文王后自稱“主父”,但仍主持軍事要務,其地位就有如後來的太上皇。

第一位正式被尊稱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

不過,秦莊襄王未曾稱帝,生前也並未稱太上皇,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後追尊的。

不少內禪看似以和平方式進行,實際上皇帝卻是迫於形勢而非自願退位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宋光宗等皇帝。

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雖已內禪,但手中仍擁有實權,如北周宣帝、宋高宗“完顏構”、清高宗乾隆。

還有明朝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俘,因為于謙等大臣立其弟郕王為帝,而英宗於是成為太上皇……

總而言之,當太上皇並不是一種好事。

歷史上的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宮的血淋淋例子,慶忌怎能不引以為戒?

萬一太子恆跟趙惠文王一樣不孝、腹黑,慶忌豈不是下場很慘?

他提出內禪,想在有生之年將王位傳給太子恆,只是在試探後者究竟有無謀逆的野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事實證明,太子恆有野心,但是絕不敢造慶忌的反!

因為,根本沒必要!

經過那麼多的韜光養晦,太子恆在朝野上下培植的勢力不小,也有著足夠的人望。

而這,也正是慶忌有些擔心的地方。

透過玄武門之變,弒殺兄弟,逼迫李淵退位,自己上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有吸取教訓,走上了跟自己父親一樣的老路。

晚年的李世民,早年立了李承乾為太子,卻還特意抬舉魏王李泰,導致二子相爭,差點釀成慘劇。

不過,還是把李承乾成功逼反了。

有鑑於此,慶忌不會故意讓諸公子威脅到太子恆的儲君地位。

“大王。”

坐在慶忌身邊的王后季蔲,忍不住白了一眼慶忌。

作為慶忌的枕邊人,王后季蔲又怎能不瞭解他?

一定是慶忌身邊有不少人嚼耳根子,暗中彈劾太子恆。

畢竟,太子恆現在的權勢太大,班底也很強,難免不會遭到慶忌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