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90章 滅亡韓魏之方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90章 滅亡韓魏之方略

尹闕之戰,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馬,全軍覆沒。

吳軍斬首十三萬,俘虜十萬餘人。

韓太子庚、魏曼等將領,盡皆被吳軍生擒。

誠然,慶忌不願意殺戮過甚,但是若不儘可能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如何能讓吳國更順利的一統天下?

這一戰過後,韓魏兩國的精銳之師,基本上全部被消滅,被徹底打殘,再無翻盤的可能性。

沒有十幾年的時間,韓國、魏國不可能緩過氣來。

得知尹闕之戰的結果後,原本南下的十萬趙軍,膽氣盡喪,在伯魯、竇輦的商議下,決定折返趙國,保存實力。

但,慶忌豈能放跑了趙軍?

慶忌、孫武、伍子胥、田穰苴等各部吳軍,合併一處,二十萬人繼續北上。

為了消滅這股趙軍,慶忌派出田穰苴,率領三萬餘鐵騎兵,日夜兼程,縱橫馳騁,終於在黎地追上趙軍。

趙軍不得不倉促應戰,大敗,被斬首四萬,俘虜二萬餘人,只有一部分趙軍將士還能逃回國內。

……

農曆七月中旬。

成周。

此時,慶忌正在宮殿中,召集孫武、伍子胥、伯噽、范蠡等一眾將領商議大事。

他們要討論的事情,就是下一步,吳軍要如何針對三晉進行的戰事。

值得一提的是,公子繁、公子熙已經各自率領數萬兵馬,從南郡、南陽郡趕來會合,這使得成周、尹闕一線,吳軍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人馬。

在關東,其餘各部的吳軍,也有五萬之眾,分散於河西之地,以及成周、洛邑、孟津這些原本屬於周王畿的地方。

手裡有著二十五萬人的機動部隊,再加上還能源源不斷的從國內徵召兵員,這讓慶忌大有可為。

御史中丞伯噽第一個站出來,一臉諂媚的神色,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尹闕一戰,韓魏兩國的精銳之師折損殆盡,再無與我吳軍一戰之力。”

“臣以為,大王可挾大勝之勢,一舉滅亡韓魏,再北上吞併趙國。如此,三晉之地必為我大吳所有!”

“其餘列國,不過是苟延殘喘,再有十年八年的時間,我大吳必當一統天下,使華夏歸於一家!”

伯噽的這番話,說得在場的吳國君臣,盡皆是心馳神往。

畢竟,掃滅列國,一統天下,這可不正是他們的畢生所願嗎?

“大王,臣以為……不妥。”

提出反對意見的,居然是御史大夫范蠡。

“御史大夫,你有何異議?”

伯噽頗為不滿的問道。

范蠡這個時候提出異議,可不正是在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給眾人的頭上潑一盆涼水嗎?

有鑑於此,范蠡為了吳國的未來,為了自己君王的畢生抱負,不得不硬著頭皮向慶忌進言道:“大王,今年的函谷關、尹闕、黎三場大戰,輕重傷者不計,我吳國前前後後,陣亡將士多達七萬人。”

“不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卻每殺死兩三個敵人,我吳兵就會陣亡一人。”

“大王,戰事這般殘酷。臣實在是深感憂心!”

“尹闕一戰,韓魏兩國固然是主力盡喪,國內卻仍有餘力。”

“大王欲滅韓魏,欲得三晉之地,恐怕三晉之軍民都會負隅頑抗。”

“只以守城之戰,他們可以徵召青壯、健婦,乃至於少年或老弱,仍可一戰。臣唯恐戰事進一步僵持不下,其餘齊、衛、宋諸國,又將發兵增援。”

“屆時,戰局豈非是危矣?”

“大王,曠日持久的大戰,實在不利於吳國。”

“請大王三思!”

范蠡這樣的憂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吳軍強悍,三晉的軍隊也不弱多少。

尤其是在遭遇致命危險的時候,三晉的士兵往往能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勇氣,跟吳軍拼死一戰……

如歷史上的秦國名將白起,他的作戰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的發展水平。

白起指揮過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而最出名的就是長平之戰。

被稱為是“千古第一戰神”的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其中有明確斬首記錄的就有九十三萬之多,幾乎把韓國、魏國、趙國的精銳屠滅殆盡,為秦國崛起、統一六國打好了基礎。

長平之戰,趙軍有四十五萬人死亡,秦軍也死了大概二十萬人。

一般來說,從古到今採取的策略都是圍師必闕。

放開一個口子,讓被圍困的敵軍有突圍的希望,然後在一舉殲滅其主力部隊。

而白起並沒有採取這種策略,他和被圍困的趙軍死拼。

結果,以六十萬軍隊戰勝了趙國四十五萬軍隊,秦國軍隊死掉了二十萬人。

當然了,秦軍死掉的二十萬人,大概是在廉頗為趙軍主將時候陣亡的。

不過,這也能充分證明,經過胡服騎射之後的趙軍,戰力的確強悍。

而打仗難度最高在於圍殲。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只有達到敵人十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包圍對方,而白起用了六十萬,圍殲了趙國四十五萬,兵力不到1.5倍,含金量極高。

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現在,吳軍消滅了諸侯聯軍近二十萬人,己方折損七萬士兵,還說得過去。

差不多是三比一的敵我士兵陣亡比例。

“大王,臣以為御史大夫所言極是。”

國尉孫武站了出來,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大王而今務求殲滅敵軍,卻使我吳軍傷亡跟著慘重。若再次出征,務求滅亡韓魏,甚至是一舉吞併三晉之地,可能需要更多的兵馬!”

“如果將領難以擬製焦躁情緒,命令士兵像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