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66章 弔民伐罪,蠻夷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66章 弔民伐罪,蠻夷也

慶忌所言,跟魯、宋、齊三國開戰,就意味著要一口氣蕩滅東方三國。

文種、孔丘、曾點等大臣如何能不知?

“大王,與東方三國一戰,是否操之過急?”

文種皺著眉頭,頗感憂慮的向慶忌進言道:“夫戰,必有戰果。我大吳這一戰若是勝了,滅掉齊、宋、魯三國,指日可待,只在旦夕之間了。”

“然,時至今日,我大吳還未做好滅亡東方三國的準備。倘若驟然發動此等滅國之戰,將損耗極多,非動輒數十萬大軍而不可為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聞言,慶忌眯著眼睛,語重心長的道:“寡人還要多少年?”

“文種,寡人年過五旬,知天命之年了。若能在寡人的有生之年,使華夏九州一統,歸於一家。”

“寡人,雖死無憾!”

“大王!”

群臣被慶忌的這番話嚇到了,紛紛跪了下來。

“大王,此等咒誓,且不可立。大王為一國之君,承載天命,斷然不能有自暴自棄之念!”

“臣等當竭盡所能,為大王,為吳國一統天下之大計,付出心力!”

公卿大夫們譁啦啦的跪了一地,都倍感惶恐。

這誓言,的確不能輕易發下,不然很容易應驗。

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這個時代的人尚且迷信鬼神。

如歷史上的秦武王嬴蕩,對甘茂說: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

結果,嬴蕩真的是到洛邑“遊玩”了一圈,舉鼎絕臏而亡……

鬼神之說,玄之又玄,可信也可不信。

“曾點,咸陽的官倉中,還有多少囤糧?”

“回稟大王,官倉中還有囤糧,大概是一千三百六十五萬石。”

“足夠了。”

慶忌緩聲道:“寡人欲動輒六十萬大軍滅亡齊、魯、宋三國。按照一名士兵一個月兩三石口糧的標準,三百多萬石囤糧,至少能供給大軍半年所需。”

聽說慶忌要動輒六十萬人的大軍討伐齊、宋、魯三國,群臣都被嚇了一跳,分外的駭然。

六十萬軍隊,一個月的口糧差不多是一百八十萬石,三個月就是五百四十萬石。

半年就是一千零八十萬石左右。

當然了,不止是前線作戰的將士,負責後勤補給運輸的勞役(昆侖奴)也要吃飯,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好在吳軍算不上是勞師遠徵,從蜀郡、吳郡、關中、南郡等各個地方,吳國還能再次徵發糧秣。

一千三百六十五萬石糧食?

這只是咸陽的官倉,各個地方仍有餘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錢財的事情,慶忌倒是不會擔憂。

吳國可能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

不論是用來獎賞有功的將士,還是用來撫卹陣亡的將士,吳國都負擔得起。

“大王,這六十萬大軍出征,是否過於人多勢眾?”

文種頗為遲疑的道:“現在,列國的軍隊加起來,哪怕是傾國之兵,把老弱都算上,恐怕也不會超過三十萬人。”

“臣以為,即便大王要滅掉齊、魯、宋三國,三四十萬軍隊,足矣!”

聽到這話,慶忌澹澹的笑道:“要滅掉東方三國的傾國之兵,寡人派十餘萬步騎足矣。不過,齊、魯、宋三國的疆域還算大,驟然掃滅,需要派遣軍隊駐紮,以備不測。”

“大王聖明!”

既然慶忌心意已決,群臣也不好再有什麼反駁的話語。

吳國現在的國力空前龐大,要一口氣蕩滅列國都不在話下。

只是這般“鯨吞”,吳國的公卿大夫們心中都有疑慮。

要是不出意外的話,吳國滅掉齊、魯、宋三國之後,剩下的燕國、代國和中山國,多半會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然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田穰苴。”

“臣在!”

“你先行一步,趕往朝歌。以寡人的號令,調集兵馬,從我大吳各個郡縣,有序的調兵遣將,糧秣輜重就近押運,務必要快。”

“諾!”

左司馬田穰苴當即答應下來。

這一戰,諸如邊軍,慶忌是不會調動的。

因為,壓根兒就沒必要!

吳國並不是空國而出,仍有可戰之兵。

慶忌需要防著代國、中山國突然出兵南下,甚至是韓國與魏國發生叛亂,影響到吳軍的後勤補給路線。

“吳恆。”

“兒臣在!”

“這一戰,寡人要御駕親征。你就留守咸陽,替寡人監國攝政,與群臣一起坐鎮中樞,排程前線大軍的糧秣輜重。”

“兒臣領命!”

太子恆鄭重其事的答應下來。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三十一年,即公元前483年,農曆九月中旬。

慶忌正式下達了征討齊、魯、宋三國的命令,並從吳國三十五郡當中調兵遣將,務必湊足六十萬大軍奔赴朝歌一線。

當然,慶忌不會貽誤軍機,非要等到各地的兵馬趕到,才會發起滅國之戰。

吳國之所以要動輒那麼多的兵力,只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此戰,慶忌御駕親征,當他率領十萬步騎趕到朝歌的時候,伍子胥、孫武所部兵馬等候已久。

到十月初,奔赴到朝歌的吳軍將士已經多達三十萬人,騎卒不下四萬之眾。

聽到這個風聲,原本龜縮在陶丘的齊、魯、宋三國的軍隊,都紛紛作鳥獸散,不敢跟吳軍發生正面衝突。

三國的國君,都一邊釋出全國徵兵令,動員青壯入伍訓練,一邊向朝歌遣使,請求慶忌“點到為止”,勿要興不義之師。

此時此刻,在朝歌的府衙,大堂之上,慶忌正在接見來自齊、魯、宋三國的使者。

他們分別是齊國右相闞止,宋國大司空褚師子肥,以及魯國相邦季孫肥。

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物,在慶忌的面前卻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闞止環視一週,看著兩側的孫武、伍子胥、田穰苴等“兇名赫赫”的名將,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心生恐懼。

不過,他肩負王命而來,豈敢違背?

“吳王,敝臣聽聞師必有名,而今吳王興虎狼之師飲馬大河,何故欲侵犯齊、魯、宋三國之疆界?”

慶忌聞言,澹澹的說道:“闞止,我大吳之師,是為王師,所為者,乃是弔民伐罪。”

“弔民伐罪?”

闞止愣了一下,然後失聲道:“吳王,齊國無罪也。”

“寡人說齊國有罪,齊國便有罪。”

這般蠻橫無理的慶忌,也讓闞止無計可施。

這就好比昔日楚國伐隨的時候,隨人無罪,楚人回了一句“我,蠻夷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大爭之世,誰的拳頭大,誰的實力強,誰說的話就是真理。

落後不一定捱打,只是慶忌今天不想打你。

“吳……吳王,我齊國願向吳國割地賠款,只求吳王罷兵止戈,以免生靈塗炭,禍及萬民,如此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