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80章 以德服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80章 以德服人

伍子胥與文種,一個是大司馬,一個是太宰。

一文一武,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到的事情也是不盡相同。

如眼下怎樣成功滅掉中山國的事情。

伍子胥主張殺戮,而文種主張懷柔(感化)。

想當年,吳國發兵徵辟百越、百濮之地,那是多麼不易?

吳軍將士當時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越人、濮人這些蠻夷,而是叢林裡的瘴氣,以及毒蟲勐獸,稍有不慎,吳軍士卒就可能染上瘧疾,不治身亡。

而且,那個時候的吳軍遭遇了駱越人的頑強抵抗,伍子胥主張使用三光政策,殘酷的鎮壓了駱越人的叛亂。

這種戰法的確是行之有效的,讓駱越人畏懼吳國,畏懼吳軍,不敢再輕易發動叛亂。

但是,吳國要在仇恨吳國之風盛行的駱越之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統治,很是困難。

一向是桀驁不馴,不服王化的駱越人多年來,還不時的鬧起叛亂,讓慶忌頗為頭疼。

哪怕是時過境遷,過了這麼多年,時至今日駱越人還有躲在深山裡,不肯歸附吳國的。

這就是仇恨滋生出的一大苦果。

慶忌只能希望依靠時間來磨滅這種仇恨,讓那些還躲在深山裡,自力更生的駱越人,主動下山歸順到吳國治下了。

世外桃源?

不,就慶忌所知道的,躲在深山裡生存的駱越人,日子過得相當慘澹,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就跟原始人一樣依靠狩獵為生。

他們生活的地方還隨時隨地都隱藏著危險,有性命之危。

即便如此,桀驁不馴的駱越人,也依舊不肯下山歸附吳國……

有駱越人這樣的先例在,吳國君臣在對待如何征服中山人的事情上,不得不慎之又慎。

“太宰此言差矣。”

伍子胥眉頭緊鎖,道:“據老夫所知,中山國多崇山峻嶺,便於隱蔽,不利於大軍作戰。那裡的地形複雜,不是我吳軍能在短時間內習慣的。”

“中山國的前身是鮮虞戎,鮮虞戎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列國的心腹大患。”

“一百多年前,鮮虞出擊邢國,次年又征伐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

“齊桓公聯合宋、曹、邢、衛諸國的兵力挫敗鮮虞,才將邢、衛兩國從滅亡中挽救回來。”

“幾十年前,當時還是霸主的晉國曾派荀吳兩次出兵,破鮮虞中人城,幾乎滅了鮮虞。”

“但,鮮虞人過了十年,主動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了晉滅肥、鼓,佔領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頓了一下,伍子胥語重心長的道:“鮮虞人建立中山國,已經有二十餘年,國力益強,尤其是在軍力上,不弱於昔日之韓魏兩國的鼎盛時期。”

“中山人本身又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國家,難以教化。”

“太宰你主張以懷柔政策,試圖感化中山人,老夫唯恐中山戎不吃你的這一套,反而恩將仇報,進一步坑害我吳軍。”

“這……”

文種聞言,欲言又止,不知道拿什麼話語去回懟伍子胥。

這時,坐在一邊的太子恆向慶忌進言道:“父王,兒臣以為,中山國雖不弱,現在卻等同於亡國。”

“他們幾乎是主動放棄了城邑,逃到了大山中負隅頑抗。”

“但是,城邑、鄉村之間,仍有中山人定居。”

“父王何不採取我大吳之前的慣用之法,移民戍邊,或者是把中山人遷到南方?”

吳國移民戍邊,或者是遷移不安分的黎庶到別的地方去,這種方法是屢試不爽的。

因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都是風俗習慣有所不同的外族人,作為移民的人,他們多半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譬如,慶忌當年就把不少秦國遺民遷到巴蜀之地,把不少楚國遺民遷到南方九郡。

這麼多年來,也沒見出什麼么蛾子。

還不等慶忌說話,伍子胥便反駁道:“不妥。”

“太子,且不說這樣的成本太高。中山人的主力仍在,一旦我吳國移民戍邊,或者是把中山國人遷到別的地方去,一定會激起中山人的頑抗。”

“這會造成中山人極度敵視我吳國,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

慶忌不得不承認,伍子胥的這種說法沒錯。

移民戍邊也好,把人遷到另一個地方去也罷,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對方別無選擇,再無反抗之力,只能被動的服從吳國的安排。

現在,中山人的主力還沒有被消滅掉,吳國就急不可耐的要遷移掉中山國人,豈不是會適得其反嗎?

即便是吳國移民戍邊,也會造成反效果。

中山人豈能容忍,自己的世代相傳的土地被別人霸佔了?

文種忽而道:“大王,臣有一個對策。”

“請講。”

“我吳國的黑冰臺之前在中山國安插了不少細作,能接觸到中山國的一些權貴。大王何不讓他們拉攏中山人的貴族,分化打擊他們?”

“善。”

慶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採取分化打擊的方法,找出一些“鮮虞奸”跟吳國合作,效果可能較為緩慢,但絕對是行之有效的。

“吳恆,此事交給你去辦。同時派人告知田穰苴,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傷亡,大軍切不可出城作戰,更不能深入大山,讓他靜觀其變。”

“諾!”

太子恆答應了下來。

文種又問道:“大王,武安君在雁門關遭到了代軍的頑強抵抗。若戰事陷入拉鋸,臣唯恐燕國以及林胡、東胡、婁煩、匈奴等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助代,屆時戰局可能對我吳軍不利。”

“為慎重起見,大王應該考慮增兵代地,以期武安君儘早攻破雁門關,滅了代地,不給塞外的胡虜任何南下牧馬的機會。”

慶忌微微頷首道:“那就從三川郡、河東郡、上黨郡、潁川郡、上郡徵召兵員五萬人,奔赴雁門關,讓孫武務必儘快攻克雁門關。”

“大王聖明!”

事已至此,慶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畢竟,他身處後方,坐鎮中樞,只能把希望放在孫武、田穰苴的身上,自己也好在後邊不遺餘力的支援他們在前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