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88章 尊號始皇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88章 尊號始皇帝

群臣都頗為不解,慶忌為何要將自己的御極大典放在金陵舉行,而不是咸陽?

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實際上,范蠡、孫武、伍子胥等人,能瞭解到慶忌的初衷。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在慶忌的心裡,咸陽現在的確是吳國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

但是,慶忌真正的故土,真正的家鄉還是金陵!

慶忌是一個念舊情的人。

金陵(吳郡)是吳國的龍興之地,慶忌怎能忘卻?

他要將這份榮耀,帶給吳郡的子民,讓自己的父老鄉親都感到榮幸之至。

誠然,這會有些鋪張浪費,而且耽誤時間,但慶忌認為很有必要。

“大王,若要泰山封禪,還要到金陵舉行御極大典,恐怕耽擱了時日,要花費不少時間。”

文種頗為遲疑的道。

“寡人並不急於一時。”

慶忌微微一笑道:“寡人為天下之主,實至名歸,缺的,只是還未禱告天地,正式君臨天下而已。”

“諾!”

見到慶忌這樣的態度,文種這才答應下來。

慶忌坐在陛臺之上,環視一週後,又道:“二三子,寡人包舉宇內,一統天下,建立起了一番曠古爍今的功業。”

“然,王之尊號,已經無法襯托出寡人之尊貴,大吳之不同。”

“是故,寡人欲改王號,二三子有何建議?”

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以慶忌的功業,區區一個“王”,配不上慶忌了。

“正是!”

大行令陽虎恭維的道:“大王建立了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請大王位臨帝位!”

這時,孔丘很是積極的出列道:“大王,帝,乃是超越‘王’的人主尊號!”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

“大王御極,何不稱帝?”

吳帝?

這倒是無可厚非的一種尊號,只是慶忌不甚滿意。

見到慶忌沒有說話,孔丘又拿出了另一套說法。

“大王,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之前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有夏商周三代,夏後、商帝、周王,還有一個‘皇’之尊號,未被真正使用過,大王正好稱皇!”

吳皇嗎?

也不錯。

“大王,臣以為左丞相所言極是!”

伯噽立即站了出來,一臉諂媚的笑意道:“自古以來,皇為上,帝為下。皇代表著天,帝代表著地,天地是萬物之主。”

“大王若稱皇,既是人間主宰,也屬於天子!”

“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

泰皇,實際上就是“人皇”,即傳說中的太昊伏羲。

“這泰皇之名號伏羲氏用過,不好。”

慶忌想了一下,便否決了。

這時,御史大夫范蠡手持牙笏出列道:“大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大王,皇為天,帝為地。”

“臣以為,大王你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主宰天地萬物,可兼採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

“嘶!”

一聽這話,群臣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范蠡是真的敢說。

主宰天地萬物?

慶忌不是天子嗎?

充其量就是人間主宰,怎敢主宰天上的事情?

“正是!”

反應過來的伯噽,立馬阿諛奉承道:“大王,天上地下,唯大王你獨尊!皇帝之號,當由大王開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善!”

慶忌頗為讚賞了看了一眼范蠡。

還是范蠡比較瞭解慶忌的小心思。

慶忌妄自尊大!

他自己都不否認這一點。

成就了這種偉大的功業,慶忌膨脹一下,不過分吧?

於是,慶忌順水推舟,大手一揮,朗聲道:“自即日起,寡人尊號‘皇帝’,寡人是大吳的第一位皇帝,華夏的第一位皇帝,故號‘始皇帝’!”

“自寡人以後,大吳後繼之君,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四世皇帝……大吳延續千世、萬世!千秋萬世,代代相承!”

“皇帝萬年!大吳萬年!”

群臣都紛紛下跪,異口同聲的山呼道。

這一改口,他們都並不熟悉,有些拗口。

慶忌妄想萬世一系,就連他自己都知道,太過扯澹。

不過,這是慶忌自己的夢想,還容不得別人破壞。

這個時候,孔丘站了起身,朝著慶忌行禮道:“大王,臣以為,皇帝尊貴,始皇帝更加尊貴。日後臣民皆不可公然直呼皇帝二字。”

“這……”

太子恆有些瞠目結舌的道:“那要如何稱呼?”

“可稱之為‘陛下’、皇帝陛下。”

“善。”

慶忌點了點頭。

其實,這時對慶忌的稱呼,已經有所不同了。

“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

古代的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

“陛下”作為臣民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禮儀上不能有失尊卑……

孔丘又疑惑的道:“大王,臣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皇帝尊貴,自大王之後,是二世、三世皇帝,萬世一系,只是不知道皇帝若駕崩,可有諡號?臣斗膽一問,請大王恕罪。”

“無妨。”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慶忌都沒有考慮好。

古代的皇帝有年號、諡號、廟號、尊號什麼的,很是複雜。

後世的歷朝歷代,一個皇帝可能有多個年號,有的皇帝諡號還不是一般的長,又臭又長……

值得一提的是,諡號始於西周。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於周室,死後獲諡,這是諡法之始。

“大王,臣以為,對於皇帝之諡號,可廢止。”

伯噽慨然陳詞,道:“臣聞太古有號母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

“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也是大不忠孝。自即日起,我大吳可廢止諡法,至少不得對皇帝有諡號!”

“不妥。”

還不等慶忌說話,治粟內史曾點便反駁道:“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皇帝尊貴,有莫大之功德,憑藉諡號,更可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