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5章 諸子功臣,封邦建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95章 諸子功臣,封邦建國

逼宮,等同於以下犯上,要是惹得慶忌不快,隨時都能將逼宮之人處死。

事已至此,孔丘不由得幽幽地嘆了口氣道:“太宰,你怎麼還不明白?”

“你即便是不為大吳萬世一系著想,不為陛下著想,也應當為自己考慮,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

“你現在官居太宰,位高權重,但,這只是一代人的富貴。”

“你百年之後,你的子孫若是不爭氣,可能會成為平民。你於心何忍?”

頓了一下,孔丘又道:“以你的功勞,堪比故齊國始祖姜太公。陛下若是分封諸子、功臣,一定有你的一份。”

“做一國之君,不比當一個太宰更好嗎?”

聞言,文種也是被孔丘說得蠢蠢欲動,陷入了沉思。

作為大吳的太宰,文種已經是一輩子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了。

但是,子孫後代並不爭氣的話,如之奈何?

見到文種似乎已經被自己說服,孔丘又將目光放在了孫敵、伍明的身上。

他們的父親是孫武和伍子胥,父子幾人為大吳的大一統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功不可沒。

靠著這樣的功勞,慶忌若是推行分封制的話,讓孫氏、伍氏封邦建國絕對不為過。

剩下一個田穰苴,還是跟文種一般,舉棋不定。

畢竟,上意難測,對於慶忌的心思,他們都琢磨不透。

……

翌日,原本還在自己府上練武的伍明,就遭到了伍子胥的一頓訓斥。

伍子胥臉色陰沉的看著伍明,問道:“你昨夜是不是去了孔丘的府上?”

“父……父親,左丞相大壽,孩兒焉有不去賀壽的道理?”

伍明戰戰兢兢的低著頭,不敢跟伍子胥那銳利的眼神對視。

別看伍明也是沙場宿將,在戰場上殺人無數,為吳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但是在伍子胥的面前,他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這大概就是典型的血脈壓制了。

伍子胥教子,分外的嚴厲,以至於兩個兒子伍明、伍亮都有出息,繼承了他的風範,成為吳國年輕一代的名將。

說是年輕一代,伍明、伍亮都早已經是而立之年了。

“孔丘私底下,都跟你們說了什麼?不許欺瞞老夫!”

“諾。”

伍明唯唯諾諾的回答道:“父親,左丞相讓孩兒說服你,跟他們一起聯名上書,讓陛下順水推舟,分封功臣與諸皇子……”

“湖塗!”

伍子胥氣得吹胡子瞪眼,衝著伍明噼頭蓋臉範斥責道:“我伍子胥怎會有你這樣沒出息的兒子?”

“孔丘這是拉著你往火坑裡跳!想拉著我伍氏一門往火坑裡跳!“

“伍明,你記住,千萬記住!”

“陛下是老夫的君父,是你的君父,也是你兒子的君父!”

“他是天下人的君父,不管做什麼,都是正確的!這等逼宮之事,豈是人臣所為?”

說著說著,被氣的肝火大盛的伍子胥,忍不住捂著自己的心口,大口喘氣,身形踉踉蹌蹌的,差點沒有跌倒在地上。

“父親,孩兒錯了,悔不該赴宴。但是,孩兒並沒有跟孔丘同謀……”

伍明忙不迭的上前,扶住了伍子胥,卻被正在氣頭上的伍子胥一把推開。

“你這不孝子,你怎麼還不明白?”

伍子胥鬚髮皆張,怒道:“陛下說你是同謀,你便是同謀,說你是造反,你便是造反,豈可辯駁?”

“你以為自己這些年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是功臣,陛下就會對你另眼相待,以至於使你封邦建國?”

“老夫與孫長卿都不敢奢望的事情,你敢想?”

“你們是痴心妄想!”

聞言,伍明“撲通”的一聲,跪在地上,悔恨交加的道:“父親,孩兒受教了!”

“你的教訓還不夠深刻!來人!取鞭子來!”

眼看著伍子胥要打人,鞭笞自己的兒子,身邊的人都勸不住,只能聽之任之。

按理說,伍明幹的事情可大可小,畢竟他沒有真的跟著孔丘等人一起逼宮,沒有實際的行動。

但,伍明這種不該有的心思,是犯了伍子胥的忌諱,也是犯了慶忌的忌諱。

伍子胥若只是對伍明小懲大戒一番,豈能說得過去?

……

就跟伍子胥猜的一樣,孔丘等人打算向自己聯名上書“逼宮”的事情,慶忌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但是,慶忌並沒有任何反應,反而很有雅興的在御花園的亭子裡垂釣。

跟慶忌坐在一起垂釣的人,是太子恆。

“父皇,兒臣聽聞左丞相等人正在謀劃向父皇你聯名上書,分封諸子、功臣之事,甚至還在稷下學宮,以及各處官學造勢,制造輿論,想讓士子們一同上書。”

太子恆憂心忡忡的問道:“父皇你就不打算制止一下嗎?”

“隨他去吧。”

慶忌釣上來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放入了竹樓當中,輕笑一聲道:“吳恆,這裡沒有旁人,你老實告訴朕,是你的話,你願意使諸皇子、功臣封邦建國嗎?”

“……”

太子恆沉默了。

過了半晌,太子恆這才緩聲道:“父皇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據實說來。”

“兒臣不想諸子、功臣得到分封,列土封疆。”

太子恆正色道:“父皇,周朝禍亂之根源,就在於天子失勢,諸侯紛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武王伐紂,代商而得天下,分封諸子弟以及功臣到邊遠之地,封邦建國,原因何在?”

“因為周武王是趁著殷商主力大軍征討東夷,國內防務空虛之際,這才大會諸侯,一擊得手的。”

“實際上,當時周朝的國力比不上商朝。為取得人心,周室不得不分封諸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我大吳不同。大吳掃滅列國,包舉宇內,使天命在於吳,靠的是武德之充沛,而非德行教化之功。”

頓了一下,太子恆又道:“再者說,周初之際,哪怕是幾十年前,天下大半尚屬蠻荒,邊民不夠開化,桀驁不馴,不服王化,且道路阻塞難行,政令一時間難以頒佈落實到位。”

“現在,我大吳有著直道、馳道遍佈四海,交通便利,可使朝廷的政令暢通無阻。”

“哪個地方發生叛亂,也可從國都出兵,迅速鎮壓,因此父皇實在不必跟周初之際一般,以分封諸侯而鞏固我大吳的統治。”

還有一個原因,太子恆並沒有直言不諱的告訴慶忌。

不過,慶忌心裡跟明鏡似的。

什麼原因?

慶忌若是分封諸子、功臣,封邦建國的話,日後勢必會造成諸侯做大,而朝廷逐漸勢微的狀況。

屆時,只怕又免不了一場殺伐征戰。

總的來說,吳國是真的沒必要分封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