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7章 十年治天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97章 十年治天下

吳繁的胃口還不小。

三萬人馬及其家卷,那就是十幾萬的人口。

這如何使得?

慶忌搖搖頭道:“不許討價還價。朕給你二萬人馬及其家卷,能開拓出多大的塞國疆域,那是你的本事,朕不會過問。”

“諾!”

吳繁這才趕鴨子上架的答應下來。

這古羌地,就是現代的西藏,地廣人稀,環境還非常的惡劣。

難怪吳繁不願意到那裡封邦建國。

畢竟,那個地方直到公元七世紀初,這才崛起了一個吐蕃王朝。

“吳熙。”

“兒臣在!”

“朕給你五萬黎庶,東渡倭島,日後倭地及其附屬島嶼就是你的國土。朕封你為扶桑王,立扶桑國,能歸化多少倭人,是你的本事。”

“諾!”

吳熙當即答應下來。

緊接著,慶忌又將現代的海nan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瓊國,冊封吳邦為“瓊王”,立瓊國。

將現代的灣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洲國,冊封吳發為“洲王”,立洲國。

澳洲大陸那邊,立一個“澳國”,慶忌冊封吳憂為澳王。

不過,此時的吳憂還在帶領船隊遠渡重洋,去探索美洲大陸,還未歸來。

說不定慶忌有可能大手一揮,在美洲大陸那裡立幾個藩王,使之封邦建國……

諸如爪哇島、婆羅洲等東南亞的島嶼,也被慶忌立了多個國家。

還有南亞次大陸,慶忌大手一揮,讓自己的兒子們領兵去開拓,順便把家卷帶上,將吳國先進的技術以及文化傳播到那裡去。

至於這期間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多少人力,就不是慶忌要管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

路,慶忌已經為他們鋪墊好,能有多大的成就,全看他們的本事有多大。

這一口氣,慶忌就封了二十個藩王,在海外、域外之地,封邦建國二十個!

按照每個王國帶去五萬本土人口的標準,這一批前往海外、域外之地開拓進取的吳人,就超過了百萬之眾。

至於大吳的北邊,漠北那裡,慶忌倒是沒有分封諸子到那裡立國。

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東胡、匈奴、月氏的勢力不弱,不是區區一兩萬人馬能站住腳跟,隨便征服的。

至少慶忌一旦透露出進取漠北的野心以及實際行動,漠北的遊牧民族豈能善罷甘休?

對於分封制的利弊,慶忌一清二楚。

他這一代人,到兒子、孫子一代,可以繼續推行分封制,以此同化周邊的異族,促進大融合。

但,慶忌有必要交代一下後世皇帝《推恩令》的事宜。

數十年後,甚至是上百年後,對華夏有了極大認同感的各個藩王國,也能被大吳迅速融合。

而這才是慶忌的根本目的。

這個時候在海外、域外之地直接建立起帝國的統治,壓根兒就不靠譜。

……

自從大吳一統天下,慶忌御極稱帝之後,就開始專注於恢復民生,發展生產,不斷鼓勵人口生育。

十年治天下。

這是慶忌為大吳定下的國策。

慶忌也是說到做到,整整十年,大吳少有戰事,承平日久,國內大治,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歷史上的秦王朝是如何二世而亡的?

跟秦始皇嬴政的暴政,脫不了干係。

嚴刑峻法,窮兵黷武能讓大秦一統天下,卻未必能讓大秦治理天下,使人心歸附。

有鑑於此,慶忌不斷推行輕徭薄賦政策,藏富於民,惠及民生,讓天下萬民認可自己是“吳人”的身份,不再有叛亂之心。

這就導致,十年來大吳的國力勐增,人口也呈現出了井噴式的增長。

尤其是在吳始皇三十五年,遠渡重洋,從美洲大陸返回的船隊,將玉米、土豆、番薯等土特產帶回吳國本土,並廣泛種植之後,民間的糧食產量大增,基本上使家殷人足,不缺吃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少,餓不死人了!

再貧窮的家庭,再偏遠的地方,一般來說也不會有人餓死。

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吳國鼓勵人口生育政策的刺激之下,十年之間,吳國的人口增加了數百萬。

到吳始皇四十三年,慶忌稱帝十年後,大吳的人口就突破了四千萬大關,這還不包括寧、塞、洲、瓊等二十個藩王國家以及西域都護府在內的人口總數。

內政方面,慶忌為了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改革官制,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礎上,推行三省六部制。

中書省,是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

門下省,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

尚書省屬於最高政令機構,為朝堂最高權力機構之一。

尚書省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

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三省六部的朝臣各司其職,維持著龐大的吳帝國正常運轉。

地方上,還是四十五個郡,實行郡縣制,基本不變。

軍事方面,慶忌為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軍隊,並置於皇帝的嚴格控制之下。

負責全國軍事行政的大臣為大司馬。

戰時臨時任命將軍統兵,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下依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諸將軍。

將軍出征時常置幕府,作為參謀機構。

在郡、縣分置郡尉、縣尉,協助郡守、縣令掌管軍事。

軍隊可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

經濟方面,大吳積極與西方國家通商,陸上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車馬、舟船往來,絡繹不絕,使大吳靠著精鹽、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賺得盆滿缽滿。

日進千金!

光是收取商賈們的關卡稅,就使吳國的國庫金錢堆積如山。

十年時間,國庫裡的銅錢,穿錢用的細繩爛了,都沒有被使用出去。

倉稟裡的粟米、稻米等糧食幾乎發黴了,還沒有吃掉。

有鑑於此,慶忌還時常頒佈命令,把粟米、稻米等糧食向周邊列國低價出售。

民生方面,得益於吳國雄厚的國力,慶忌還是決定開鑿大運河。

花了八年,動輒一百二十萬昆侖奴,吳國終於使大運河成功通航。

南至錢塘江,西到咸陽,北至薊城,長度近兩千公裡的南北大運河,實現了通航。

運兵運糧,商用軍用民用皆可。

靠著這條大運河,吳國一樣能從商賈身上收取許多的賦稅。

大運河的通航,也使朝廷加強了對各個地方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關中的水渠(歷史上的鄭國渠)也早已全面竣工,使注填淤之水,既澤滷之地四萬餘頃(相當於現代110萬畝),收皆畝一鍾(相當於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

吳國的大運河,以及各種直道、馳道、棧道等連線到一起,構成了十分發達的交通,暢通無阻。

這不僅極大的加強了慶忌的統治,也是方便民生,使商業勃興。

教育方面,吳國還是諸子百家爭鳴,學術鼎盛,得益於吳國開啟民智,各地設立的官學也在源源不斷的培養著人才,有著濃郁的忠君愛國氛圍。

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七種操守德行,也是深入人心。

吳國現在真正做到了學有所教,老有所養。

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讓大吳成了真正的天朝上國。

慶忌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十年大治,休養生息,使吳國承平日久,國泰民安。

不過,慶忌還是不滿現狀的。

他的野心還是開拓進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帝”,使吳國成為空前絕後,疆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帝國。

現在,有這樣雄厚的國力作為支撐,慶忌認為開疆拓土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是慶忌……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