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神醫小農民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4章 簽訂合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4章 簽訂合同

許珊那邊鬆口了,趙八兩連忙給杜苗雨打去了電話。

聽到趙八兩說許珊同意了,杜苗雨很是意外。要知道,他們妙香也沒少找許珊談增加供貨量的事情,但是許珊從來沒有松過口。看來,還是趙八兩的面子大。

早知道這個事情這麼簡單,杜苗雨他們還費勁的去找許珊談什麼啊?直接找趙八兩不就行了。

“你的要求我滿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不能不放在心上。”趙八兩在電話裡對杜苗雨說道。

杜苗雨知道這個事情對趙八兩的重要性,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結束通話趙八兩的電話之後,杜苗雨開始給跟妙香有合作的各大媒體同行打電話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第二天一大早,趙八兩還在睡覺的時候,他房間的門就被人敲響了,是王川秋安排過來的東城市工作人員,因為今天是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的日子。

簡單的洗漱之後,趙八兩在東城市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吃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早餐,然後就開車前往東城市人民大會堂,今天將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簽約儀式。

將近兩千萬的投資,對東城市這麼一個小小的城市來說,可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是以,東城市相當的重視。不僅如此,省裡對這個事情也是高度重視,鄒強主任更是親自打電話來過來,省裡各大媒體,一大早就安排記者來現場報道了,不可謂不隆重!

趙八兩來到東城市人民大會堂的時候,馬上就有記者圍了上來,“趙總你好,請問你真的打算投資兩千萬,修建神農廟嗎?”

“是的。神農氏是我國原始社會時期一位勤勞、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領,他是中華民族之祖、農業之祖、醫藥之祖、商貿之祖、音樂之祖等,對中華文明有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面對著鏡頭,趙八兩侃侃而談,“神農氏為華夏文明作出了如此突出的貢獻,我認為地位是可以比擬黃帝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有黃帝陵,就不能有神農廟呢?我認為,所有華夏人,都應該來參拜一下神農廟!”

“趙先生,請問,你修建神農廟之後,會免費對外開放嗎?”又一個記者馬上就問道。

“當然,我在此向大家承諾,神農廟將永久免費對外開放。”趙八兩再次大聲的說道。事實上,他從來沒有指望利用神農廟來賺錢。他修建神農廟,更多的是為了讓神農廟火起來,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尋找神農遺蹟的事情中去。

趙八兩接受了一個簡短的採訪之後,東城市這邊的工作人員就阻止了記者們的繼續提問,開闢了一條通道,領著趙八兩朝著會堂裡面走去。

在會堂裡面,趙八兩見到包括王川秋在內的,眾多東城市領導。

看到趙八兩,王川秋第一個站了起來,然後一一向趙八兩介紹著東城市的領導。而東城市的領導,也都熱情的跟趙八兩打招呼。一個耗資兩千萬的專案,可是一筆他們能夠吹噓很久的業績。

等到人到齊之後,大家先是觀看了一個關於神農氏的小短片,這個短片是東城市的相關專家學者,耗費了很長時間,才整理出來的。短短十分鐘的短片,卻記錄了神農氏的一生。這個小短片,也直觀的向人們展示著神農氏的功績。

觀看完短片之後,東城市的領導照例是要發表一番激情洋溢的講話,接下來才是重頭戲:簽訂投資意向。

所謂投資意向,並不是最後的合同,而是雙方當事人就專案的投資問題,透過初步洽商,就各自的意願達成一致認識表示合作意向的書面檔案,是雙方進行實質性談判的依據,是籤訂合同的前奏。

簽署完投資意向書之後,東城市的相關領導,專程邀請在場的記者,親自去神農廟體驗一番。對於這份邀請,在場的記者們自然是欣然前往的。

在王川秋的陪同下,東城市相關領導、趙八兩,以及一大幫記者,浩浩蕩蕩的奔向了黃曲鎮。

神農廟的遺蹟其實已經被當地村民們破壞的差不多了,想要完全復原,難度很大。不過,只要趙八兩願意投資,完全復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神農廟的原址上,東城市的相關專家,介紹了更詳細的神農氏資料,他們生動的介紹,也吸引了趙八兩的注意力。

這麼一番折騰,時間就已經到了傍晚。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東城的時候,就已經是晚上了。

晚飯是在東城大飯店吃的,東城市的相關領導親自作陪。他們也很想跟趙八兩搞好關系,為接下來幾天的具體談判做準備。

因為忙碌了一天,所以趙八兩早早的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趙八兩是被電話吵醒的,首先給趙八兩打來電話的是鄒強,“八兩,快看看新聞,怎麼樣,這次省裡給你的支援,不錯吧?”

“啊?”趙八兩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迷迷糊糊開啟電話,就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不僅如此,網絡媒體同樣鋪天蓋地的宣傳。

剛剛結束通話鄒強的電話,杜苗雨也打來了電話。跟中南省本地的媒體不同,外地媒體雖然沒有親自到現場採訪,但是他們以轉載的形式支援了趙八兩對神農氏話題的炒作。

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在議論修建神農廟的意義,甚至在部分媒體的刻意引導之下,大家紛紛議論著修建神農廟的必要性了。

當然,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看準了神農廟這塊肥肉,紛紛組織當地的史學專家,開始查閱地方誌,爭取用歷史證明,自己這邊跟神農氏是有著莫大關係的。

在這種刻意的引導之下,全國掀起了一股尋找神農氏遺蹟的熱潮。這自然是趙八兩樂意看到的。為了避免這個話題冷下去,趙八兩自然是隔一段時間炒作一次。

對於現在的這種鋪天蓋地的報道,趙八兩很是滿意。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跟東城市的談判了。東城市的底線,趙八兩已經知道了,是以,這一次談判,趙八兩必然是立於不敗之地。

談判的地點,就在東城市賓館進行的。

參加這次談判的,除了東城市相關領導之外,還有東城市的史學專家、天藍地產的設計專家,以及袁敏安排來的助手。

談判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神農廟的修建模式以及佔地規模等等;二是各方所佔股份的比例。相較於第一點,第二點更好談一些。

因為知道東城市這邊的底線,是以趙八兩一上來就咄咄逼人。以不出意料的結果,拿下來70%的股權。趙八兩甚至懷疑,如果自己態度再強硬一些,可以拿到75%的股權。

當然,趙八兩也知道,如果過分剝削東城市的權益,東城市這邊在後續對這個事情的配合上,就不會這麼積極了,趙八兩也不想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關於神農廟的修建規模、樣式、佔地面積等等一些方面的談判,則要複雜的多。雙方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建築公司自然是想著在還原神農廟本來面目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節約成本。而東城市的史學家則希望百分百反而還原神農廟的本來面目,甚至希望連建築方式都採取那種最古老的方式。

關於這個問題,雙方爭執不下。東城市的領導和趙八兩雖然也想參與進去,但是在這方面,他們卻沒有多少發言權。

談判一直僵持了三天,依然毫無進展。王川秋等東城市的領導都有些急了。萬一因為這些事情沒談攏,導致最終合作的破裂怎麼辦?

而趙八兩,同樣擔心這個問題。雖然東城市迫切的需要這筆投資,但是因為趙八兩在佔股比例上已經拿走了大部分利益,如果因為這些,最終談不攏,東城市可能會另外尋找投資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八兩這邊和東城市那邊,各自退了一步,互相接受了一些對方的建議。

“趙總,這樣下去的,我們的預算要增加至少五百萬。”因為東城市這邊的史學專家要求採用純木質結構,並且要儘可能的復原當時的情況。光是採購這些優質木材,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原本,天藍地產這邊的計劃是採用鋼結構,便於操作,也省錢。

“我覺得東城市專家說的有道理,就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趙八兩看向天藍地產的工作人員,開口說道。

趙八兩的話,算是一錘定音了,既然老闆做了決定,他們這些普通工作人員,自然不會說什麼。

因為雙方各退了一步,是以接下來的談判進展就快了很多。在各個當初有分歧的地方,很快達成了一致。不到兩天的時間,一份長達三十頁的合同終於敲定了。

對於這份合同,雙方自然是都沒有異議的。

挑了個合適的日子,東城市再次舉辦了新聞發佈會,同時正式和趙八兩簽署和開發神農廟的合同。

合同談妥之後,神農廟的開發也正式開始了。因為投資巨大,加上趙八兩對這個工程非常重視,是以,袁敏派出了最優秀的工程隊,承擔這次工程的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