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最後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

近代戰爭,打得就是鋼鐵。鋼鐵的製造,便是國力雄厚與否的直觀證明。而京師鋼鐵廠的出現,便是在朱慈烺這一理念下產生了。

石景山就在盧溝橋鎮的上游,這裡是後世的北京石景山區。而現在,這裡平地裡立起來了一座巨大的工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新修築的工坊圍牆高聳,在這偏僻野地上用時十個月的時光建立了數百屋舍,除去尋常的宿舍食堂商店醫院以外,便就是生產部分的場區了。

而這些,又尤其以那一個個高聳的高爐讓人印象深刻。

對於後世人而言,大明的世界既是一個熟悉的世界又是一個陌生的範疇。熟悉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陌生的,則是對於大明時代的細節並不瞭解。

比如說,大明朝是否已經落後於西方

若要全方位的比較,大明自然是在文明水平上遠遠超出此刻西方的。可要細緻一些,對比工業上的成就,那自然是格外遺憾。

之所以不用喪氣而是說遺憾,便是因為明朝的中國在總體的文明水平上遠超此刻西方,但在歷史長河的比賽之中,明代的中國開始漸漸落後了。

這樣的落後即使在於明末的動亂與改朝換代進入清朝的矇昧,又在於切切實實的技術發展上越發遲滯。

總的來說,中國是一個底子非常優越的富家翁,此刻傳承數百代,接手的已經是一個敗家子了。

好在,曾經的敗家子已經被朱慈烺趕跑。現在,他即將改變這場東西方競賽之中,中國落後的趨勢。比如說鋼鐵業的發展。

對於後世的中國而言,想的是要如何縮減產量,要搞供給側改革。

對於大明的鋼鐵發展歷史而言,也同樣有過這麼一段歷史。

話說在前頭,大明的鋼鐵製造業從產量的角度來說,依舊是世界第一。

嘉靖年間,僅廣東一地廣東一布政司的鐵課數推算,年產鐵量6127500斤。按照官府稅收徵收一慣的尿性,按照稅率應該徵收的鐵課與實際上徵收到鐵課是有差距的,而這樣的差距往往就在於布政司能收到的鐵課會少。顯然6127500斤只是一個保守底線數字,真實的產量顯然會更高。

在17世紀以前,世界其他各國根本沒有鋼鐵產量的統計。直至17世紀晚期,年鐵產量最多的俄羅斯也只有2400噸。而永樂初年,大明的鐵產量已經是9700噸了。嘉靖十三年,也就是俄羅斯產量達到達到兩千四百噸的時候,依舊還未超過兩百年前大明廣東一地的鐵產,足足3108噸。

相比產量的迅速擴大,另一個問題緊隨其後出現了。

這個問題,是質量。

前文說了,這個數字說的鐵的產量。顯然,鋼鐵鋼鐵,這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鐵分為生鐵和熟鐵。熟鐵鋼和生鐵都是鐵碳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來區別。一般含碳量小於0.2的叫熟鐵或純鐵,含量在0.21.7的叫鋼,含量在1.7以上的叫生鐵。熟鐵軟,塑性好,容易變形,強度和硬度均較低,用途不廣;生鐵含碳很多,硬而脆,幾乎沒有塑性;鋼具有生鐵和熟鐵兩種優點,這才為人類廣泛利用。

故而,大明年間雖然鐵產量已經極高,但其中高質量的鋼稀少,低質量的過多。這使得民間雖然無奈地接受現實使用鐵制品,但對於軍隊而言這就無奈了。

從前的大明軍隊沒有選擇,只能接受這種粗製濫造的各色武器。但朱慈烺掌權以來,近衛軍團是寧缺毋濫,絕不會忍受這種粗劣軍械的。

故而,從一開始的山東鎮到後來的近衛軍團,軍械都只是從既有軍械之中優中選優,再三修繕後才給軍中將士使用。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啟明市建立才有了解決的曙光,後來朱慈烺進京過後,京師軍械工坊建立,這才讓這個問題逐步緩解。中興一式步槍的出現便是這個例證。

只可惜,中興一式步槍一樣是礙於材料工藝的瓶頸久久無法突破產量上的約束。

故而,京師鋼鐵廠就此出現。

馬車上了京西的官道以後速度就快了起來,顛簸在此刻反而輕了許多。不同於城內狹小的青石板路,京西通往石景山的官道反而修築的平坦又堅固。

而這,便是得益於材料工藝的突飛猛進了。當年在啟明市還只是十數個家庭手工作坊的劉氏泥灰工坊得到了恆信商行的投資以後發展迅速,一躍成了僱員上千,產品遍佈天下各處的大工坊。

眼見劉氏泥灰工坊發家,各式水泥工坊也如雨後春筍出現,新的工藝也越來越多登記在了匠作大院的專利簿上。

這個類似於後世專利權的東西極大刺激了民間對於水泥工藝的開發。而這,也就有了京師通往石景山區平坦的水泥大道。

望著路邊剛剛種下的小樹苗,朱慈烺順著目光,看到了道路勁頭,一道猛地升騰起來的黑煙。

來自石景山的黑煙猶如巨人的胳膊一樣,從地面升起,直衝雲霄。這樣的黑煙,在後世只能博得無數人掩鼻的嫌棄。

但現在,這一片青山綠水早已無法激起朱慈烺的感慨。望著那黑煙,卻讓朱慈烺心中頓生澎湃。

車隊停在了京師鋼鐵廠的門口。

朱慈烺緩緩下了馬車,而寧威則有些焦躁地在門衛處登記。顯然,朱慈烺的到來並未有事先通知。

與此同時,京師鋼鐵廠內,廠長辦公室裡人來人往,一片嘈雜。

方以智扶著腦袋,聽著屋內一窩人吵鬧萬分,心中微微升起了一絲疑惑: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嗎

他看著這些人,不由回想起了前些時日在京師時報社裡見到京師鋼鐵廠招聘啟事時的心潮澎湃。

作為復社四公子,方以智的名聲很大。在後世,露臉的機會也沒少。這不僅是因為復社四公子的光環。事實上,這種虛名越是到了後面,越是不足為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事實上,復社四公子這種名頭現在就已經不好使了。

復社因為朱慈烺的橫空出世風頭早已被掩埋,什麼陸軍學校四將種,什麼國子監四傑的名頭反而更加響亮。

能夠讓方以智一直為人所知名,卻是在於方以智的博學。方以智家學淵源,博採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一生著述400餘萬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數十種,內容廣博,文史哲地醫藥物理,無所不包。

其代表作更有東西均物理小識切韻聲原醫學會通刪補本草。

看到這裡,或許就能反應過來了。

沒錯,方以智這麼一個文科學霸竟然還是一個理科通才。

這其中物理小識便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技術性著作。比如解決鍊鐵過程之中含硫量過高的辦法,就在這物理小識裡。那就是:煉製焦炭。

靠著這一手技術,當方以智看到京師鋼鐵廠在招收廠長的時候,他便雄心頓起,報名應聘。

沒多久,方以智便來到了石景山,見證了一個龐然大物的升起。同樣,當京師鋼鐵廠有了一些眉頭時,亦是開工生產了一個月後,一場大麻煩來了。

那便是,來自樞密院軍械處的官員抽查過後,對京師鋼鐵廠生產的鐵只驗收了三分之一。而另外的生鐵,統統遭到了拒收。

這一道訊息傳來,京師鋼鐵廠的工人以及供應商們紛紛譁然。供應商們擔心京師鋼鐵廠拖欠尾款,工人更是擔憂工錢都拿不到手了。

最關鍵的是,辦起京師鋼鐵廠的東家門動搖了原本堅定的信念。至此,京師鋼鐵廠的舊病全部爆發了。

而這,又要從京師鋼鐵廠的歷史說起。

大明並非沒有過大規模的鋼鐵冶煉體。真實情況更是比想象的還要早。京師鋼鐵廠更非是一朝一夕憑空而起,事實上,他是有前身的。這個前身,便是遵化鐵冶ye廠。

遵化鐵冶廠可謂是大明最大的國營鐵廠,距今已然有兩百年的歷史了。遵化鐵冶廠位於北直隸薊州境內遵化縣西八十裡。隸屬於工部,先後設工部主事和郎中主管廠務。永樂遷都後,用鐵量大增,遵化鐵冶廠迅速發展。宣德時工部造軍器,即命取遵化鐵二十萬斤。到嘉靖八年以後,每年煉生熟鐵四十餘萬斤。

鐵冶廠內,鍊鐵所用的鐵爐深一丈二尺,一日出鐵四次,除了能煉製生鐵熟鐵以外,還能鍊鋼。

只可惜,受制於大明落後的工匠制度,遵化鐵冶廠從萬曆元年開始就不得不裁剪工匠,九年後又開始改革官員。

除了遺留的遵化山場以外,遵化鐵冶廠便就此煙消雲散,成為歷史。工匠各自回家,各尋他處。

好在這會兒的大明民間冶煉業一樣紅火。正德年間,海陽縣詹安以鐵冶起富。嘉靖年間,歙州長裡的鄭次以鐵冶起家。

故而,遵化鐵冶廠落幕以後,那些在遵化鐵冶廠工作的民夫軍匠們便迅速找到了新去處。這其中,頗為有幾家還在各自家鄉開辦起了鐵場,亦是成了一地富家翁。

遵化戰役大勝後,便由一人四處聯絡,將華北各處鐵場東家聚集到京師,接管了遵化山場,繼承了遵化鐵冶廠鍊鐵的資格與名分,聚攏了原本從遵化鐵冶廠散去的工匠,最終辦下了這京師鋼鐵廠。

回想著這幾個月來的勞累,方以智漸漸的平靜了下來,他靜靜地聽著外間的吵鬧,心道:絕不能讓這些人將我這數月來的努力付之一炬

既然如此便振作起來罷。方以智起身,緩緩朝著外間的會議室裡走去。

此刻,會議室裡端坐嗡嗡鬧鬧地坐著數十人。這數十人衣著各異,卻大致分成三類人。一類,便是各個老闆們。另一類,則是幾個閉目沉思,年歲頗大的老者,這是鐵廠裡的技術骨幹。最後一類,此刻聲音最大,赫然便是上游供應商們。

老闆們拍著桌子,面色鐵青,看著幾個退伍兵組成的保衛護著廠長辦公室,紛紛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

給老子聽著這鐵場是我詹家的一份,我就是這裡的東主今日要進去見方以智,你們還敢攔著,是不想幹了嗎起頭的東家是個三十上下的男子,喘著一身藍袍,大冷天的氣得額頭冒汗:我先祖在海陽鍊鐵的時候,那方以智都沒生出來到了今日,我這做東家的要教訓他幾句,竟然還不敢見

我看,這京師鋼鐵廠是真翻天了另一邊,又一人沉著臉,道:我鄭家的產業,竟然見一個掌櫃都見不到。那方以智真以為自己有幾分文名就能不守規矩嗎我等花了影子請回來的掌櫃,反而成了個大爺了

一陣鬨鬧間,幾個上游供應商們都是傻了眼。

他們使了力氣尋到了京師鋼鐵廠的幕後東家,本以為可以提前將回款收回來。沒想到,這幾位東家出面,竟是被廠長方以智送了個閉門羹

這京師鋼鐵廠是亂套了嗎

朝廷不要他們的鋼,這幾個東家也惱了啊可見不到方以智,咱們的回款怎麼辦

看起來,這兩位東家都不是做戲啊。這方以智到底賣的什麼葫蘆

這時,忽然間一個老者站起了身,看向花廳門口,驚道:田夫人來了

這老者一開腔,方才還蹦躂著耀武揚威的兩位東家便紛紛收聲看了過去。這位老者便是整個京師鋼鐵廠最資深的大匠:孫鐵東。

這年月,匠人的日子是好過多了。得益於匠作大院在啟明市催生的一個又一個透過技術革新開辦工坊創造的財富神話,手中掌握著絕活的匠人們都成了各家工坊手中的寶貝。

被孫鐵東稱作田夫人的赫然便是田英琦。

田英琦進了花廳,微微急促地喘了幾口氣,一看屋內沒有見到意想之中的來人,稍稍松了口氣。

不過,當田英琦知曉了最近鐵廠的麻煩後,她很快就也跟著皺眉了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