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224東江風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4東江風雲

但是,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文官去處理逃散軍戶,杜絕武官虛報冒領,就是為國為民,而武官虛報冒領,就是禍國殃民?或者說世界上是黑白分明的廉潔和反貪汙兩派,前者是正,後者就是邪惡呢.其實也不是……

衛所兵這東西朱元璋創立的時期就是當做輔兵使用的,主力兵是王府親衛,而且也就是為了省錢,在明初時代土地多,貨幣飛速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來養兵-----換句話來說,本來也沒指望衛所兵這東西作為主力,否則為什麼訓練的器具都不給足呢?

既然衛所兵這東西本身就不是作為戰兵處理的,所以邊關的軍事長官面對衛所兵大量逃亡的事實,乾脆採取臨時僱傭輔兵的辦法,同時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給自己親兵來保持部隊的戰鬥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雖然這樣造成了兵為將有,武官貪汙等等弊端,但是不這樣做的話,部隊的基本戰鬥力都無法保證了.

相反,按照法理來說,興利除弊的文官真要把空額裁掉了,那問題可就大了,一旦發生戰爭,武官就連臨時僱傭輔兵的錢都沒有,就只能滿街彷彿強盜一樣抓壯丁了----這對國家秩序的破壞比虛報冒領大的不是一點半點.

總而言之,一個王朝經歷百年,制度本身都是問題重重,需要一些用法律之外灰色手段的人才能維持國家正常運轉,如果說清官得人心就能治理好國家,那麼東林黨上臺明朝就應該天下大治了,如果說忠於皇帝嚴格執法就能治理好國家,那麼閹黨該是大明朝的救星,但是實際上能把明朝調理好的,正是張居正這種黑白手段都不忌諱的主兒.

明朝中期以後軍戶制度名存實亡,軍戶的日子並不比民戶難過.當然,也可以說民戶因為土地被官僚士紳們巧取豪奪,也和軍戶們一起過上了農奴化,半農奴化的生活-----總有人拿西方的農奴制度說事,其實中國除了王朝早期是自耕農為主之外,王朝中期土地大量集中,大多數佃農,貧農和西方的農奴也就是大哥別笑二哥-----非要和西方比的是,咱們的地主士紳之類,相當於西方的教士,還是西方早期那種無法抵抗蠻族的教士.

武官則是相當於歐洲的領主,最後象騎士的,實際不是軍戶,是邊關的家丁,關寧為列子,別的家丁拿錢,東北錢少地多,就分給他們很多地,個個有莊園,後來他們不願內調,非要幾百萬兩才行,後來被迫回撤,走的比蝸牛還慢,也是捨不得那些地。

後來人批評孫承宗,袁崇煥應該讓關寧軍退到山海關,就是不知道一旦關寧軍退到山海關,關寧家丁莊園不補償的話,關寧軍直接譁變甚至引滿洲入關都可能,而與此同時,明朝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

這都是劉白羽的感悟,祖大樂的意思沒那麼複雜,就是告訴劉白羽名冊上甚至出兵時候的兵數都可能是假的,明軍一般都是沿路招募[或者說綁架壯丁]作為輔兵的-----其實說穿了就是大明朝這奇葩,一方面玩小財政,一方面還要在九邊養活幾十萬軍隊,底下的軍官不想寫奇葩點的辦法,根本玩不了這套東西而已-----大人你也別以為大明朝的武官都是人渣,也是上面逼的啊……

知道明軍沿路招募[或者說綁架壯丁]作為輔兵的手段,就明白農民軍為什麼在1641年還被明軍追著跑,1644年就改朝換代了----其實說穿了,李自成的主力也是九邊的陝軍,以及投效過來的明軍操軍,而李自成屢屢靠內應破開城池,其實也不是李自成真的有什麼強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不納糧的口號多麼得人心,無外乎就是那些守城的明軍其實就是李自成原來的部下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穿了,無外乎就是明軍主力投效李自成罷了,和1644年明軍大規模投降清朝一個路數,只不過前者建制被打亂,後者保留建制罷了,否則李自成就是天神下凡,也不可能在三年內練好一隻足以改朝換代的軍隊並攻下北京城,李自成的部隊中能打的核心部隊也不是非常可靠,否則也不會被滿洲追殺,最後在九宮山死在一個土豪手裡了,教科書上把農民軍誇的和一朵花似的固然扯蛋,網路上很多寫手,直接抄明史以及明朝士大夫的紀錄,把明軍吹上天,把農民軍說的彷彿是惡魔降世,這更不靠譜,其實這兩者能打的部分,都是同一群人……

劉白羽想透了這一點,更下定了緩稱王的方針,畢竟大明朝已經爛成那個樣子了,除了像滿洲人一樣,大肆屠殺消滅人民本身來消滅矛盾,就只能依靠先進的生產力了,而劉白羽覺得,想保證幾千萬明朝百姓活下來,僅僅是改朝換代是辦不到的,唯有在東南亞和臺灣種田,才能躲開小冰河期這種現代農作物都頂不住的鬼天氣,把苦難深重的漢族人民從地獄里拉出來……

“大人,其實依照我看,您現在手裡的糧食,招募十幾萬強兵不成問題,兩年內就可以席捲中原和河北,您手裡又有精銳的艦隊,在江南也是極有名望,只要振臂一呼,建立新朝至少有七層把握啊!大人,請你三思!”

祖大樂看到劉白羽沉思不語,不由的心思歪了,立刻又來了勸進這一出-----反正這種話說錯了也沒有什麼問題,還能表示忠誠不是?

劉白羽自然知道不能說什麼自己愛惜百姓,還要殖民全世界這種話,前者說出來會被當做呆子,後者說出來會被當做傻子,,於是對著祖大樂嘆息一聲:

“這話很多人和我說過,我也知道現在這個機會成事的希望相當大…….”

“那就請大人明示吧,不瞞大人,關寧軍現在被崇禎猜疑,只要大人振臂一呼,關寧軍願意成為大人的開國功臣,這次大人也看到了,明朝虛弱,可戰之兵沒有幾隻啊!”祖大樂一見劉白羽這麼說,立刻不加掩飾的站隊了.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祖將軍,你也知道,我現在年歲不到三十,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剛出世,女兒兩個月,兒子一個月,對了還是日本血統,都不能作為皇位的繼承人,皇帝這職業,看著威風,實際上勞心勞力的,活到五十的都不多,萬一我的後裔在我死的時候歲數不大,這江山豈不是落入他人之手!”

劉白羽這段話,是半真半假的,他的身體經過位面商人系統改造,活個幾百年都不成問題----但是根據位面商人系統的法則,是劉白羽在本位面建立大漢帝國之後,就要強制飛昇----離開這個位面.具體這建立大漢帝國是說建立大英帝國那種日不落帝國也就罷了,如果說是統一中原就算,豈不是坑爹坑到死,劉白羽可不敢賭!

“這事我考慮不周,不過大人請放心,祖大樂對你的忠心天日可見!”

“祖大樂將軍,我劉白羽一直很信任你,這種改朝換代的事情,一直也沒瞞著你不是?”劉白羽對著祖大樂笑道.

“祖大樂明白,只是我們這回就要當崇禎的忠臣了?真不甘心!”

“當崇禎的忠臣?在北京城是這樣沒錯,但是東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劉白羽對著遼東,神秘的微笑道.

“東江鎮?”祖大樂知道劉白羽和東江鎮交好,只是在他看來,劉白羽同時佔據濟州島,倭國,出兵北京,應該沒有餘力在東江鎮再做什麼手腳了…….

十天前,明朝遼東僅存的大城市,旅順.在上午的清晨,兩艘風帆戰列艦和四艘炮艇駛入旅順口。望著彷彿一座小城的大船,和大船上密密麻麻的大炮,在旅順城外耕作的大部分東江軍戶撒腿逃進了城裡,旅順城的大門也跟著關了,很多東江軍民懷著恐懼而又驚奇的心裡注視著港灣中幾艘遠遠超出他們想象力的龐大船舶。

如果不是遠遠望去,有尚,孔,耿等熟悉的旗號,知道船上的人是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東江大帥,只怕早已為是什麼妖魔鬼怪,直接炸營了也說不定.

果然沒過多久,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率領親兵走了下來,而後濟州島的朝鮮太陽隊民兵也衝了下來,然後迅速集合起來建立起了灘頭陣地,接著又有一批朝鮮太陽隊民兵登陸。

此時,陸續有幾十個因為和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大帥親信熟識所以沒有撤進城裡的東江軍戶向海灘緩慢靠近。

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毫無軍官架子,對這些遼民親切的微笑,他們的親兵則是一直在旅順城裡向身邊的熟人談論著自己“上天堂”的奇遇,把劉白羽手下人年的生活水平吹得天花亂墜。

尤其是海軍士兵把可以換“黃花大閨女”的豬肉天天吃的敗家行徑,更是讓一貫吃不飽,穿不暖苦哈哈的東江軍戶聽得目瞪口呆。

對於這些傳言,大部分東江軍民是不相信的,在這個饑荒遍野的苦難時代,基層士卒頓頓大米飯的傳言實在是太過神奇了,就是財大氣粗的關寧軍親兵也只能做到每天一頓細糧,不過人家分的白麵饃饃可是實打實不會說謊的,於是也有人認為,這些熟人說得是實話,只不過他們是剛好碰上了“海賊【這年頭水面上的商人和軍人其實都有海盜行為,或多或少而已】做了大買賣、犒賞三軍”的好時候.平時那些人雖然不至於也是飢一頓、飽一頓,頂天也就是和關寧軍家丁一樣,每天一頓細糧罷了.

要知道以前毛文龍在的時候,一些東江軍民也曾經利用“打劫”後金的機會吃過幾頓飽飯。但自從毛文龍死後,東江鎮已經很久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了,東江軍民也很久沒有吃過飽飯了。此時聽說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投靠了青山居士這個財主,並且吃上了飽飯的時候,一些心思活絡或對黃龍不滿的東江軍戶在暗地裡漸漸有了“另投明主”的心思——或許在他們看來,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三位大帥是毛帥舊人,黃龍才是外來戶,他們這麼做是天經地義,於是就小心翼翼的靠攏沙灘上的“海賊”,試圖投靠。

海灘上,登陸的上百名朝鮮太陽隊民兵持械圍成環形警戒圈。圈子的中間,50個民兵在這裡用木板與鐵質撐腳拼起了30套建議座椅。每套座椅由一張長桌和2張長椅組成,可供10人就餐,整個露天營地可同時供300人就餐。在餐桌群的左右兩側,支起的十口大鍋煮著飄著香味的“糊糊”,20只大竹筐裡擺滿了蒸好的包子、饅頭。

一個穿著藍色短褂的人拿著大喇叭,用遼東口音不斷復讀著如下話語:“東江鎮的弟兄們,我叫毛得路,是跟孔大帥的親兵。現在毛帥不在了,我和其他登州鎮的東江兄弟一起孔大帥跟著孔大帥去投了同樣是遼東老鄉的青山居士。

給青山居士當兵生活好,賽過活神仙啊,天天都有大米飯吃,還時常能吃到肉。一想到自己每天大魚大肉,自己的老鄉卻在旅順吃苦,我這心裡就不舒坦,所以就跟幾個兄弟一起把東江父老的苦楚跟孔大帥說了,希望青山居士能解東江父老的倒懸之苦。青山居士那是當世大儒,最是仁義啊,二話不說就派了大船來接各位,並給各位送來了好吃的。希望大家吃頓飽飯,然後就可以報名上船了,以後我們就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喊了一陣,感覺有點累,又把喇叭丟給了一個叫王德的孔有德親兵繼續喊話。

在香味的誘惑下,而且發現裡面真有不少熟人,,幾個東江軍戶戰戰兢兢、陪著笑臉上前討要伙食,並很快如願以償。有了榜樣,其他東江軍戶很快蜂擁而上搶奪包子、饅頭。

過了一會兒,耿仲明的親兵也帶著一些旅順城內的東江軍戶墜城出來,“露天餐廳”的“食客”規模迅速膨脹到了上百人。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打算就此上船跟青山居士走,有的人對“青山居士”有疑慮,畢竟大儒的名聲在別的地方停吃香,但是對於被文官不斷卡脖子的東江軍居民來說,和臭豆腐沒有很大差別,但本著“吃白食”的貪便宜心裡,也跟著跑來了,他們打算吃飽後再以“回家收拾”或“帶親人出城”之類的藉口跑回旅順城。

正當大部分東江軍戶吃飽喝足,一部分人已經開始在耿仲明親兵等的安排下開始往舢板上攀爬時,一名軍官模樣的高壯漢子帶著20多個身體精壯,手持鋒利武器的士兵走了過來,並大聲呵斥:

“都給我回城裡去,黃帥有令,不得乞食於海賊,違令者以‘通匪’論處。”

“你是誰啊,怎麼亂說話?!”

耿仲明斜著眼睛不懷好意的問道,與此同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身邊近百親兵從四面八方圍了過去,把黃龍派出的親兵圍了起來.

那軍官本來是黃龍從關寧帶來的親信,是瞧不上彷彿叫花子一樣的東江軍的,只是這時候發現東江軍鳥槍換炮,手中的刀槍比自己的更是精銳,而且吃得身體精壯,頓時就軟了,只好對耿仲明賠笑:

“耿仲明將軍,您多擔待,這也是黃龍總兵的命令,小的也是上指下派,沒有辦法,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個屁!”尚可喜一個嘴巴糊上去,把這個軍官打了一個跟頭,然後又是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

“青山居士是當今天子的老師,禮部尚書,他在你嘴裡就成了海賊麼?嘴巴這麼臭麼!?我一刀剁了你,免得你給黃帥招災惹禍!”尚可喜說到這裡居然真的拔刀要做些什麼了,孔有德急忙上來抱住他:

“快去告訴黃帥,青山居士有給他的親筆信,軍機大事,你吃罪的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