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339衛遼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39衛遼堡

“阿瑪,你這次出其不意,打的關寧軍閉關自守,而後又反客為主的圍了大凌河城,收了大凌河城的大半糧食,這回可沒人說您打仗不行了吧,劉白羽那是靠錢砸出來的名將,如果滿洲有那麼多鐵甲還有大象一樣的重騎兵,早就一統天下了,哪像他……”豪格望著堆積如山的糧食,興奮的紅著臉恭維自己英明神武的皇阿瑪.

“劉白羽就是讀書讀傻了,大汗要是有他那麼多鐵甲還有大象一樣的重騎兵,早就擊破中原,改朝換代了!這人可能是怕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范文程給豪格解釋說.

“哼!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那是什麼東西,不服氣的愚民,統統殺掉,讀書人不服氣,也殺掉,反正漢人識字的多,不聽話殺就是了,殺到聽話為止!”

反正漢人識字的多,不聽話殺就是了這句話讓范文程聽著有點刺耳,不過轉瞬間卻立刻附和道:

“豪格貝勒說的是!咱滿洲人要是得了天下,開了科舉,考什麼還不是咱滿洲人做主,不過殺到聽話為止,還不夠,還得把漢人讀的書都改了,什麼夷狄啊,華夏啊,統統刪去,咱滿洲人的江山才能坐得穩.”范文程猛然想到,自己抬了旗,早就不是漢人,而是滿洲人了,雖然自己是讀書人,也是滿洲讀書人,不能和漢人一條心,這屁股得作正了.

范文程屁股坐正到滿洲人這一邊,頓時以前覺得劉白羽仁義的許多事情,看起來也很傻,吐糟道:

“劉白羽這人書是真的讀傻了,但凡有個爭霸天下雄心的,這次勤王,就該趁機拿下北京,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咱滿洲人結盟,立刻可以席捲中原…….結果邁出一半的腳步又退回去了,真是沒有半點帝王之相…….而且對底下人太好了,如果學咱滿洲人嚴刑峻法,拉出十幾萬壯丁…….”

“夠了!帝王之相也不是一種,朱溫那種,也算帝王,司馬炎那種,還是開國皇帝呢!”對於豪格和范文程的一唱一和,皇太極聽得直皺眉頭,緩緩說道:

“劉白羽何嘗沒有帝王之氣?一闋沁園春雪,帝王之氣直衝天際!劉白羽此人,行的是王道,體血百姓,此人博學多才,海內第一,卻樂於納諫,為了百姓,放棄了到手的江山,論起民貴君輕的道理,比李世民還要強,真要是得了天下,那就是李世民一流的人物——如果我皇太極不是生在滿洲,不,是生在大汗家,我也會去投奔此人……”

這話說的!豪格沒想到自己敬愛的皇阿瑪對劉白羽評價這麼高,臉上不服氣卻不敢吭聲,范文程被這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臉紅的和猴子屁股彷彿,他倒是知道皇太極不是故意諷刺自己身為漢人,給滿洲人當了漢奸,不過被無意諷刺了,更讓人無地自容.

“咱滿洲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是給一般旗人聽得,其實漢人麼,別說秦皇漢武了,就是李成梁還活著的時候,父汗也不敢輕易出手!要不是大明朝**到了極點,把漢人弄成一團散沙,咱滿洲人哪有機會!漢人英雄何其多也!別的不說了,就說被咱們困住的祖大壽吧,這種武將漢人總有個十個八個,他身邊的親兵比我的白甲差?如果大明皇帝給足糧餉,又不懷疑他造反,一個祖大壽就完全可以和滿洲對抗.”皇太極緩緩說道.

“你們切記,一定要先保住大明朝廷,先入關掃蕩漢人的元氣,否則換了一個新朝廷,只有給幾年的時間讓他們立住腳,漢人聽了他們,咱滿洲人就凶多吉少了.假如劉白羽得了中原的江山,咱滿洲人不可爭鋒,退回到極北的深山老林去,或許還能保住咱滿洲人的血脈…….”

皇太極敢感嘆漢人英雄何其多的時候,就收到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過去祖大壽的小根班祖大樂,在城堡裡防守反擊擊敗了圍城隊伍不說,還一不做二不休的衝擊滿洲人的輜重隊伍!

皇太極是明末的軍事家,自然不能造成輜重隊伍護衛力量少,被人搶了的事,事實上滿洲人的輜重隊伍護衛半點也不少,去掉漢人包衣,也足有五千多人.加上接應的後衛隊伍

八旗兵雖然窮兇極惡,單兵或者說小部隊的作戰能力出眾。但他們大股兵力的傷亡承受力並不高。八旗兵號稱滿萬不可敵,但他們的傷亡承受能力卻不足百分之六,這還是各下級軍官傷亡不大的情況下。

當年毛文龍一萬多人對陣八旗兵正紅旗的五千餘人,當時正紅旗不過傷亡三百多人,結果就潰散了。在清兵南下時,在揚州城下,在嘉定城下,八旗兵也經常是二千餘人,才傷亡一百餘人就潰散。

當然,這是因為滿洲其實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強盜集團清兵都是為了賞賜【分贓】打仗的,主要是為了搶奪戰利品,而沒了命的話,搶奪戰利品又有什麼意義?

過了遼河。大量進入衛遼堡境內,不幾日就會到達衛遼堡堡下。衛遼堡是呼應大凌河的眾多堡壘之一,是祖大樂的防區,祖大樂不是沒有想學吳三桂他爹那樣,做撤退如風的飛將軍,不過孫承宗為了讓他堅守,表示城內的紅衣大炮都送給祖大樂,遼東馬不是很缺,紅衣大炮可是好東西,祖大樂捨不得,加上衛遼堡地形堅固,地處偏僻,滿清幾次攻打都沒搭理這地方,於是祖大樂一時半會兒沒有撤退,等到吳襄跑路,各路關寧軍快腿飛奔,卻把隨軍的民夫和輜重都扔給了祖大樂,輕裝前進,衛遼堡從一個雞肋變成了香餑餑,逼得祖大樂不得不單獨面對滿洲人了.

看來,惡戰就要開始了。

此時衛遼堡城下的清兵大軍中,五個牛錄合成一個大陣,每個牛錄又單獨列成一個小陣,戰兵在前,輔兵在後,共計一千五百五十餘人。

五個牛錄中,每個牛錄皆有官森兩杆,掌旗親軍二人。牛錄身旁。又有咯把什兵二人,就是後世滿清的前鋒營軍士,個個盔上飛翎,身後有飛虎背旗一杆,身著明盔明甲。

此外又有白擺牙喇兵十七人,也就是俗稱的白甲兵,後世滿清的護軍。他們一色的明甲,盔上高高紅纓,背上有火炎邊旗一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十七個白甲兵由一個滿洲人稱之為壯大的頭目統領,明甲紅纓,背上插著斜尖的本色旗。

在後金兵與清兵中,他們一個牛錄三百兵,三人中有一人披甲為戰兵,其中分為步甲,馬甲,餘者是輔兵。分有馬的跟役與無甲的徒步跟役。

黃臺吉當政時,對軍中兵種略為調整,取消了紅擺牙喇兵與黑營。將他們都列為了普通的披甲戰兵。

在這五個牛錄中。除了每個牛錄的親兵。略把什兵與白甲兵外,每牛錄下還有馬甲兵四十人。馬甲兵明盔暗甲,箭五十只,弓刀各一由兩名稱為分得撥什庫的滿州軍官統領。

又有步甲兵五十人,由兩名步兵撥什庫帶領,撥什庫皆是盔上黑纓。身上都有方二尺的背旗一杆。

不論馬甲步甲,每數人或十人皆設什長一人,滿洲人稱之為專達的小頭目。

在這個甲喇的清兵中,共有披甲戰兵五百多人,餘下的皆是跟役與輔兵,他們身上未著甲,或是僅著內中沒有鐵葉的棉甲。除此之外,每個牛錄中還有鐵匠、鞍匠十數人到數十人不等。號角聲響起,城外那清兵大軍中一陣騷動,過了約半個時辰,便從各個牛錄陣列中推出若干盾車來口竟是他們不安營扎塞,也不等吃了午飯,就迫不及待前來攻城想是各路關寧軍望風而逃的舉動將他們士氣鼓舞滿了。

沒有退路的祖大樂遠遠看去,見那盾車緩緩而來,數了數,約有二十餘輛,每架盾車上都豎著數面旗幟,看不清盾車內中與後面有多少人。而且他可以看到,在盾車後的不遠處,又有一個個清兵,推著近百輛獨輪小車,上面載滿泥土等物,想是用來填取溝塹之用。

祖大樂粗粗算了算,估計清兵約出動了二百多個戰兵,輔兵三百多人。雖然他看不清盾車後清兵的動靜,但是他知道後金兵與清兵作戰,向是以盾車為前列,用來消耗城頭明軍的炮火。抵擋弓箭槍彈。隨後跟著死兵,手執盾牌大刀長槍等兵器,穿著兩層重甲,內穿鎖子甲,外穿內鑲鐵片的棉甲。

甚至有些將領,還穿著三層重甲。最裡層為鎖子甲,其次是鐵甲,最外層是鑲鐵棉甲。有了這三層重甲。可以有效地防護一定距離的弓箭與火器打擊。

這些死兵,多是清兵中的馬甲。戰場經驗非常豐富。在死兵的後面。還跟著身著輕甲善射的弓箭手,用來支援死兵登城,掩護那些輔兵們填取溝塹。

最後是銳兵,也就是白甲兵押陣。他們也是披著雙層重甲,伺機登城支援。如果是在野戰,這些士兵的身後還跟著一些精騎相機而動。

祖大樂見清兵推的那些盾車越推越近。近到兩百步時,己經可以看清楚它們的樣子。只見那些盾車,前面是高高厚實的木板,上面鋪著厚厚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擋槍炮弓箭,下面有滾輪,轉動靈活。如果壕溝填平後,它們可以一直推到城下。

在八旗軍中。這種盾車向是他們的標準裝備。後金軍興起來,攻城作戰,無往而不利。

在衛遼堡諸軍官的商議中,對付勒子兵的盾車,以衛遼堡的情況,除了火炮,別無他法。不過火炮射擊不準確,就不知道能打中幾輛盾車了。

那些盾軍緩緩而來,城上的衛遼軍只是屏具凝神,等待著祖大樂的命令。

見那些清兵己經逼近了兩百步,進入了衛遼堡城牆幾副佛朗機炮的射程,祖大樂淡淡道:“開炮吧!”

城樓下的城頭上,架著四副佛朗機銅炮,各安放在一個四輪鐵架上。射程在百丈之遠,由一個城防炮隊的隊官在指揮。

他看到城樓上的旗號,立時一揮手中的令旗,大聲喝令:“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