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第一戰場分析師!最新章節列表 > 118、解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8、解說

##118-資格賽15

季班的解說影片預告是在晚上8點放出, 是三夭憋了許久的產物。並不是針對某一場比賽。因?為資格賽的地圖和時長都太過簡單,很難挑出節奏緊湊的場次。所以三夭乾脆來?了個大雜燴。

網友們點進網址,熱情留言。評論區的走向?很快分成了數種完全迥異的風格。

一部分在假哭, 說沒有了乘風的資格賽就沒有了快樂。這人?怎麼可以不善始又不善終?

一部分手操專業的學生仗著自?己有新馬甲無節操地瘋狂表白季班。

還有一部分觀眾在幹正事,恭賀乘風順利過線, 並對本次記錄吹了一籮筐不重複的彩虹屁。由於每條評論的字數都格外的多?, 乘風有點懷疑這些是三夭找來?的水軍。

影片資料的封面是一架手操機甲的背影。解說正式開?始後,背景中?響起季班整理桌案的雜音, 隨後他開?口說話。

“我的解說不是很好笑?, 可能會有點無聊。”季班頓了頓,調高系統的聲音, 平緩而溫和地道, “其實雙人?對戰的副本沒什麼好解說的, 一句話沒說完可能雙方?已經?打完了。所以今天我會從?常規的角度, 給大家分析一下乘風的操作水平吧。”

季班點選螢幕正中?的播放,有條不紊地道:“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 為什麼乘風能一直贏?為什麼每次看起來?很驚險的對決場面, 最後贏的人?一定是乘風?她運氣真的有那麼好嗎?她的操作, 對應的感測機甲可以做到嗎?”

網友們確實對這個問題最感到困惑。

手操機甲門檻過高,大部分吃瓜群眾連最基礎的操作程式碼都無法掌握,更無法評判各項操作之間的難度等級。

乘風的記錄究竟水不水?乘風跟感測機甲專業的單兵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業內稱她的路數為“亡命之徒”打法, 裡面有多?少是純粹的運氣, 又有多?少才是真正的實力?

各式各樣的觀點都有,一幫人?拿著外人?看不懂的資料在網路上攪渾水,誰的聲音大,誰就能說服人?。

畢竟裡頭的門道大夥兒都摸不清楚嘛。

三兩句話的功夫,影片中?的兩臺機甲已經?開?始交鋒。

為了躲避對面提前架好的槍炮, 乘風操作著機甲直角轉向?,扒住牆面緊急繞行。並利用玻璃被震碎的視窗,不斷變型機身,像一隻靈活的大型機械蜘蛛,迅速向?上攀爬。

隨後藉由高度差,直接從?上空越過一處低矮的障礙物,完成偷襲。

對手完全沒料到她能爬到那麼高的位置,等發現?時最關鍵的武器庫已經?被轟毀,機身重度損壞,只能狼狽撤逃。

網友們在下面集體刷“666”。

因?為爬牆技能是感測機甲的盲區,類似的操作在整個聯賽都比較少見。爬那麼高又那麼快的,更是幾乎沒有。

季班點選暫停,解釋道:“最初版的默示是有很強的攀牆力的,相對應的是犧牲了機甲三分之一以上的可變型結構。後來?做出了調整改進,大部分學生就放棄了這項技能。其實三夭跟軍部也不提倡這種操作,因?為即便是對初代默示而言,這種行為的危險性也太高,但是爬牆……”

他話藏了一半,網友們替他接了下去:“真爽。”

可惜不是直播,季班看不見這麼一場心有靈犀的畫面。

季班低聲笑?了笑?,從?後臺調出一個用於數據分析的模擬軟體。

裡面的資料已經?設定好了,還原了考場裡的區域性地圖,只是去掉了所有會干擾視線的外部景觀,用最直白的黑色線條來?表示街道跟建築。

“以前默示有足夠支撐機身重量的吸附部件,現?在需要一定推進動力的輔助。”季班邊說邊把一架機甲放到乘風剛才所站的位置上,又在一旁的除錯面板裡敲入答案,“她輸入的程式碼應該是這一串……我們一樣的操作來?給她走一遍。”

季班按下確定,模擬軟體中?的機甲當即根據程式碼輸入的不同速度開?始測試。

開?始是以各校學生的平均手速來?執行。

無一例外,機甲都在轉到一定角度的時候因?為慣性而摔落。

隨後逐漸提高測試速度,在程式碼鍵入的手速超過78%的學生時,機甲終於成功轉起來?了。但是肉眼可見的,機甲的動作十分勉強,雖然?成功,卻無法很好保持機身的靈活性。下一步的攀爬顯眼無法接上。

在輸入速度超過86%的學生時,這個動作總算是能比較安全地完成了。就是總有那麼點奇奇怪怪的感覺,沒有乘風的操作來?得流暢。

季班安靜地注視著程序運行,在軟體停止測試後,才喝了口水,繼續解釋道:“我們的資料庫是不分年級的,裡面包括所有參與考核的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另外,這一屆的平均資料比往年要稍微高一點,已經?持續三年呈增長的趨勢。說明大家確實是在進步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訊息。”

季班組織了下語言。

“上面就是我說的爬牆危險。駕駛者重心掌握不好,很微妙的一個時差,就容易導致失敗。很可能失誤只在一個分神之間,失誤之後能安全補救回?來?的機率也不高。”

他將手操機甲從?頁面移除,統計出來?的資料也一鍵清空。

“後續的攀爬操作我就不測試了,因?為它跟駕駛者自?我經?驗的判斷有很大關係。知道什麼時候輸入什麼程式碼,移動的長度跟距離是多?少,這本身就是單兵最重要的技能,軟體無法進行模擬。”季班平靜地道,“手操機甲,手速不是第一位,操作才是。”

他加重了聲音,比較肯定地道:“類似的操作為什麼少見?因?為除了乘風,90%以上的學生都掌握不了這項技能。而99%的學生,都不敢在正式比賽的時候,使用類似極限的操作。”

他很謙虛地用了90%的資料。這樣就不會有被打臉的風險。

網友們被他這一串資料砸得一愣一愣的,不過切實地領會到了他的意思?。

“就是這操作凡人?學不來?的意思?。”

“99%,不敢,重點圈明白了嗎?乘風就是那註定的1%!”

“所以這就是亡命之徒打法的精髓嗎?我不弄死你,我就弄死我自?己,反正今天總得有個人?頭落這裡。”

“從?統計數據來?看,乘風的失誤率很低的。說明人?家心裡有數,對別的學生來?說才是亡命之徒,她只是基操。”

季班回?到影片資料介面,隨手在螢幕中?敲了下,取消停止狀態。

所有內容均選自?乘風的比賽場景,有些看起來?是壓倒性的優勢,但沒有什麼代表性的操作,季班就只是隨意講兩句,或者“嗯”一聲帶過去。

播到影片中?段的時候,季班再次點選暫停。

這一場比賽不少網友都還有印象,賽後乘風自?己釋出了第一條剪輯教程,對手是那位因?大眾憐惜而意外成名的19分鐘學長。

三夭的選擇同樣是乘風出其不意折返偷襲的片段。

重看一次,網友們依舊為那個不露臉的學長感到頭疼。

“剛才講的是手速,這裡給大家簡要對比一下節奏。”季班說,“很多?人?不理解,操作的節奏到底是什麼意思?。長時間段裡一鬆一緊是典型的節奏,但其實微操裡還有一種節奏的概念。”

季班拉著進度條往前退,找到三夭功能列表裡的一項【鍵入音】功能,將乘風敲擊程式碼的節奏用清脆的機械聲同步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放了兩遍後,他記住動作,跟著畫面按動手指敲了一遍。隨後又將影片往回?拉,開?啟慢放,讓網友們仔細聽兩人?的敲擊聲。

系統音一道低沉,一道清脆,慢放情況下,跟落在不同材質上的雨水一樣,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季班的程式碼敲擊速度比乘風的要稍微慢一點,畢竟他年紀已經?大了兩輪多?,身體素質跟不上。

但其實也沒有慢很多?。可是中?間部分的兩串程式碼聲音幾乎完全不重疊。即便是分開?聽,也很難聽出是同一種頻率。更無法猜測出是同一項操作。

“噠……噠噠……噠,跟噠噠……噠噠,在慢放二?十倍的情況下,兩者的區別能聽出來?吧。”季班說,“這種短時間內的程式碼鍵入,大多?數考生會做出條件反射性的操作,將多?個動作的程式碼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輸出。而不會考慮單個程式碼所代表的操作是什麼,下一個單項程式碼應該間隔多?久輸入才是最合適的。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類的大腦沒有那麼發達。”

“所以,每個人?的微操節奏是不一樣的。就算是相同的程式碼,相同的時間內輸入完成,機甲也不會做出完全相同的動作。apm250也不行。只是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差距你感受不出來?。”

季班說著,又把之前那個模擬軟體拉到前臺。往空白場景的中?間區域重疊著放置了兩架手操機甲。

一臺復刻乘風的操作,另外一臺用他的程式碼加速至跟乘風相同的速度,同步執行。

經?測試,兩臺機甲之間確實出現?了虛影,證明彼此?的操作表現?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

“我們說機甲操作的流暢度跟手感是有很大關係的,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原因?。手速依舊是其次。手操機甲的作戰風格也是完全可以根據一個人?的細微操作辨認出來?的。”

季班說完,將兩臺機甲分開?,並排放在一起。

由於沒有標註,網友們一時認不出哪臺機甲是誰的代表。

季班果然?問了句:“左邊還是右邊?你們覺得哪個更加厲害?”

網友們遲疑了。在兩臺機甲的身上都看出了凝練過經?驗的老熟。

“外行人?的眼光:右邊。”

“壓右。”

“慢放後感覺右邊有種人?物運動的線條感。左邊稍微卡頓一下。”

“只有我覺得左邊那種風格會更加乾脆利落嗎?”

季班等了片刻,抬手將右側機甲標紅,並貼上乘風的名字。

彈幕的走向?頓時變得古怪起來?。

季班語氣如常,並沒有因?為這個結果而感到太過驚訝。

“我看了乘風好幾場戰況焦灼的比賽,開?始沒仔細看,所以沒有注意到,還覺得她很喜歡冒險,不知道恐懼。部分勝利的結果是擦邊走了極限。但是只要走極限就必然?要倚靠運氣,我不相信一個人?的運氣可以伴隨她一百多?場。”

“後來?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篤定地說,為什麼最後贏的永遠是乘風?因?為她的手感、她的經?驗,決定了在對戰的過程當中?,對手會擁有比她更多?的破綻。”

季班吸了口氣,斟酌著措詞,儘量公正地評價道:

“對於大多?數的單兵而言,這一點點微小的差距,日常很難顯現?,顯現?了也很難察覺。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它會隨著危險貼近而被放大無數倍。這也是普通學生跟遠征軍駕駛員之間最大的區別。殘酷一些說,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都沒有辦法跨越這一段,僅限於零點幾秒之間的細小距離……”

“但是乘風可以。”

這是極高的評價。

基本敲定了乘風技高一籌的實力。甚至隱隱還暗示她擁有遠征軍的素質。

明明她才是大一的新生。

明明遠征軍當中?的手操機甲手是少之又少,無不都是行業精銳。

季班說完之後,整個評論區的流速變得滯緩。

眾人?彷彿看見了大多?數學生與頂峰之間的天塹,而乘風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另外一端。

她已經?穿過同行的夥伴,獨自?走在比任何?人?都高遠的地方?。而留在她身後的人?連她的腳印都看不清楚。

這讓他們又回?憶起影片後續那個“被動人?體描邊大師”的荒謬操作,當時就被大批網友們提議參選“本年度最離譜十大操作”的排行榜。原來?也是在乘風的計劃之中?嗎?!

那手操機甲的潛力確實過於駭人?了!

網友們沉浸在乘風彪悍的操作下,感慨她大腦的處理速度為什麼能跟普通人?差距如此?大,簡直是自?帶系統慢放和高速分析功能。

在她形象不斷偉岸、膨脹起來?的時候,季班突兀地加了一句:“當然?,後面這一波攻擊能描邊躲過,純屬是靠運氣。”

網友們:“……”

剛衝到一半的氣球就這麼被戳癟了。

在這兒搞人?心態呢?他們做錯了什麼?難道他們不配學習嗎?

錄頻中?的季班對網友的心理波動毫無察覺,就著自?己準備好的流程引出下一個問題:“那麼類似的操作,感測機甲能做到嗎?”

他在模擬軟體中?讀取了另外一個資料庫。螢幕中?間的機甲切換成了人?形的感測機甲。

“單兵要在短時間裡完成轉向?、反擊,根據資料庫中?的平均爆發力來?看,能達到乘風這個速度標準的,有60%以上的學生。”

網友們心道這機率可比手操機甲高多?了。果然?感測不比手操香嗎?

“但實際操作的話,應該還不到一半。為什麼?因?為人?類需要反應時間,大腦、身體都是。另外,這個動作會對肌肉造成一定的損傷,單兵無法在短時間內多?次進行重複,那麼後續的這個操作、這個操作,還有這個轉向?,又怎麼能保證獨立完成呢?”

網友們沉默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感測機甲的單兵對四肢的把控無法做到彼此?分離。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同手同腳走路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要求兩隻手分別畫圓或畫圈的時候無法快速或精準地完成……因?此?絕大多?數感測機甲的切槍速度,是比不上手操機甲的。但乘風可以將機身的每一個構件都分開?操作,火力覆蓋到所有能開?啟的武器庫,攻擊更加猛烈。”

“因?此?這一整套的操作,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感測機甲是做不到的。”

季班清了清嗓子,像是等最後一句話很久了,說得異常流利,就差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當著眾人?的面多?說幾遍。

“他們不行。”

季班決定順從?自?己的內心,悄悄跟了兩句。

“只有手操機甲可以。很厲害的。”

網友們感受到他飛揚起來?的心情了。

出於對季班的尊重,假裝沒有聽見。也有不少網友跟腔附和了兩句,祝福手操機甲目前尚不光明的未來?。

季班暗美了一陣,又想起自?己解說的職責,在三夭工作人?員的提醒下,很快將後半段的資料也全部刷完。

這時解說長度才不到20分鐘。

網友們嚇了一跳,沒想到片子會這麼短暫,趕緊去看進度條,發現?還好,沒走到頭。

螢幕中?的畫面定格在影片資料的最後一幀。

背景中?響起一道疑似擰開?保溫杯的聲音,季班吹開?熱氣喝了一口,放到手邊後,給出今天最後一個評價。

“我認為乘風最可取的地方?,並不是她已經?趨向?成熟的打法,也不是她難能可貴的天賦。在我將她資格賽前後期的資料整理一遍過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其實是這一點。同學們仔細看。”

季班把模擬軟體放大至全屏,匯入整理好的資料庫。

就見兩臺手操機甲出現?在平地上,左邊標註著“乘風第2場”,右邊標註著“乘風第146場”的字樣。

左、右上角各有一個小地圖,紅色的小點表示機甲目前所在的位置。

兩臺機甲同時啟動,做出相似的動作,沿著街區奔跑、追擊。隨後停下,切換至下一組相同的程式碼操作。

在這種直白對比下,右側機甲的架勢技術看似要比左側更敏捷。且慢放後細緻觀察,可以看出相同連串指令下的動作,也變得更為靈動。

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都在季班的講解中?清晰起來?,有種撥雲見日的恍然?。

網友們逐漸騷動。

“能讓人?看見的進步是極為可怖的。一百五十場比賽,你能從?中?學到什麼?很多?人?可能打個五百場也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找不到自?己進步的方?向?,認為自?己已經?遇到了瓶頸。”

季班說得緩慢,有幾句甚至是一字一頓地講:

“我想告訴大家,所有的進步其實都有跡可循。不要忘記覆盤,哪怕是這種限時半小時的小比賽,也不要錯過任何?細節。乘風是一位資料分析師,她也在用自?己的優勢學習、成長、尋求突破。我能從?她的每一局操作中?看出她的緊張跟恐懼,破記錄遠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簡單。”

“她很強,但絕對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強。她比你們走得更快,但並不代表你們就不能追趕。”

“挑戰很難,學習很苦,可是往上走的路,一直都在你們腳下。”

手操專業的學生們聽著這段話,只覺得感觸頗深,一股莫名強烈的情緒在胸口激盪。

自?身的弱小、手操的式微、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跟嘲諷,以及未來?迫近時無法躲避的迷茫跟不安,這些都是身為手操專業比感測專業要多?面對的東西。

說沒有產生過動搖是假的;說一直樂觀堅定也是假的;說在恭賀乘風勝利時不痛恨自?己的無能更是假的……可是這些負面又卑劣的情緒,在被季班赤^裸裸地點明之後,卻突然?好像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難從?來?都沒有關係,他們唯一害怕的只是無路可走。

季班籲出一口氣,笑?道:“今天的解說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乘風,這兩天分析她的資料,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辛苦所有的同學,我能從?你們身上看到青年人?的志氣與蓬勃。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就能看見由你們創造出的手操機甲的光輝。”

“我們不幸立於時代的低谷,但我堅信你們就是那簇向?上的焰火。不要止步!”

“遠征軍見。晚安。”

尾音落下,解說影片走到了盡頭。

觀眾們仔仔細細地看完了,關掉網頁之後,陷入無盡的空虛。

這情緒難以形容,眾人?緩了緩神,最後嘆出一口氣。

雖然?平時乘風直播開?得很少,與他們的互動也不算緊密,但在今天之後,總有一種本屆資格賽已經?提前結束的遺憾。

更多?的網友則是鬱悶,乘風的征程都已經?結束了,他們才知道乘風原來?有這麼厲害。

“三夭這把解說影片放得真及時。我褲子都穿好了。”

“難怪三夭敢做這麼大手筆的宣傳,原來?是乘風給的底氣。”

“151勝,兄弟們,我想想還是覺得這是夢一樣的數字。我沒有辦法接受。”

“季班算是作保了吧?這一屆乘風多?半能進決賽了,只要表現?不拉胯。”

“我承認了吧,乘風可以是那簇向?上焰火的外焰,溫度最高跑得最快。但小小的火星是會熄滅的,我也要做外焰!”

“原來?手操機甲真的可以那麼強!”

“151勝……對不起,學長真的太意難平了。下一個破紀錄的人?不知道要等到哪個年代,而你今天的成就裡有我的失敗。【痛哭】”

眾人?惆悵了陣,想起還有一段來?自?乘風的收官影片,猶猶豫豫地不知道該不該看。

他們猜以乘風那樣張狂的性格和囂張的打法,不定會在採訪裡無意地說出幾句會傷害他們的話。

強者對弱者的語言傷害是極為沉重且鋒利的,前浪們怕自?己承受不住。

躊躇許久,最後還是自?虐地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