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揚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1章 蔬菜大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1章 蔬菜大棚

***

大秦天子的一番話,給法清禪師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天子離開大慈恩寺之後,他立即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禪房外的雪花還在紛紛地飄著,禪房裡寂寂無聲,法清禪師彷彿入定一般,不言不動,任爐上的檀香嫋嫋纏繞。

大慈恩寺作為法相宗的發源地,高僧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還親自督造了大雁塔,據說大雁塔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

歸於種種原因,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能成為大慈恩寺的住持,必是佛法高深,德高望隆的高僧,法清禪師也不例外。

但今天大秦天子一番話,卻如當頭棒喝,讓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漩渦之中。唐朝以前的佛教,充滿了開拓精神,經歷了一次次浩劫,卻總能很快浴火重生,不斷拓展。

試問為什麼?

難道不是象玄奘、鑑真那樣的高僧,不顧生死,百折不撓地傳播的結果嗎?

而自唐朝之後,佛教確實如當今天子所言,漸趨於瑣碎,缺少了開拓性,不但沒有進一步擴充套件,反而不斷的萎縮。

佛教象玄奘、鑑真那樣的高僧少之又少了。

相反,人們看到了天方教不斷東侵,不斷吞食著佛教的地盤,都傳播到河套來了;

看到的是一個個西方傳教士,不惜萬里艱險,飄洋過海前來傳教,為了傳教,他們可以忍飢挨餓,可以忍受無數白眼,可以獻出生命.......

佛教失去了玄奘和鑑真,而人家卻出現了無數個玄奘和鑑真。

此消彼長。一至於斯。

現在再加上大秦天子對佛家的固步自封,日漸流於奢爛的現象大為不滿,繼續這麼下去,佛教連生存都堪憂啊。

法清禪師一字一句地咀嚼著天子的話,他在提到鑑真東渡時,肯定了鑑真傳播華夏文化的功勞,從中,可以看出天子對佛家還是有所寄望的。

同時,他也聽說當今天子對不斷漫延的伊斯蘭化,有很強的戒心。之前不管戰事如何緊張,都沒有停止在河套推行漢化。

這次天子突然駕臨大慈恩寺,傳遞出這樣的資訊,顯然是希望佛教能協助朝廷,在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的。

一番深刻反思之後,法清禪師感覺現在對佛教來說,是巨大的危機,也是巨大的良機。他立即以替天子先皇考祈福的名義,向各個宗派、各個大寺院的高僧發出了邀請。請他們一起到大慈恩寺來商議對策。

***

車子出長安城南門後,可見路邊田野上,麥苗蕾蕾於冬,雪花落下。更見精神。

秦牧莫名地嘆了一句:“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顧君恩知趣地沒有作答,免得象剛才那樣,又突然讓你多穿衣服禦寒。

再前行兩裡。便看到路邊有成片的大棚,棚頂和周邊的田野一樣,白皚皚一片,大棚四周及中間,有多個煙囪升起嫋嫋的青煙。

大棚前,幾個司農寺的官吏以及一個四十上下一臉福態的中年男子,站在雪地裡激動又忐忑地恭候著。

等秦牧與顧君恩下車,幾人連忙拜倒:“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

秦牧語氣輕鬆,讓幾人忐忑的心情更多的被喜悅所代替了。

幾人中官職最高的是司農寺主簿陳桂,三十餘歲左右,相貌平平,不過雙目清正,很給人好感,由他上前應答:“陛下,裡面暖和一些,只是裡面環境.......”

“陳主簿前頭引路吧,朕要是怕髒,就不來了。”

“是是是,陛下請。”

一進入大棚,秦牧立即感覺一股暖暖的氣流撲面而來。地上有一層厚厚的稻草,顯然是陳桂他們擔心泥土沾鞋,臨時鋪上去墊腳的。

呵呵,還是挺細心的嘛,領導來視察,鞋沾了泥那還了得?

這年頭沒有鞋套,鋪點稻草也算經濟實惠的辦法,不錯,真不錯,回頭提拔。

大棚裡,各種蔬菜水靈靈的,長勢喜人,除了青菜外,還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豆子之類的,一壟壟,一行行。

一路行去,還可以看到一罈壇的花卉,牡丹、芍藥等等。

秦牧本以為大棚裡光線會比較暗,但他錯了,大棚兩側砌了一些磚牆,鑲了一塊塊大玻璃。

頂棚樑柱方面,也採用了鋼管與木頭、磚柱結合的方式,鋼管樑柱的地方,也有玻璃棚頂;其他地方則還多為茅草蓋頂。而磚柱實為內建的火爐的煙囪,

難怪,兩百畝的大棚,要投資近十萬龍幣,這年頭,能拿出十萬龍幣的富戶有不少,但捨得拿出十萬龍幣來搞這個的絕對不多。

陳桂一邊引路,一邊介紹道:“陛下,司農寺在西京、洛陽、開封、濟南、太原、北京等,共計作了十五處規模不等的試點。採用的都是私人出資,司農寺負責提供技術的辦法。

大棚所有產出,按私人八成五,司農寺一成五的方式分配,司農寺收入的部分,主要用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嫁接技術研究等方面。”

秦牧頷首道:“如今收成如何?”

“回陛下,以西京這個大棚為例,前後投入了八萬九千龍幣,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冬季便可收回三到四萬龍幣,兩到三年就可以把全部投入的成本收回。其他各處的情況與西京大同小異,只有開封的大棚收回成本可能要多用些時間。”

“哦,為何開封比較特殊?”

“回陛下,開封前些年遭到戰爭破壞比較嚴重,城中富戶較少,想必陛下也知道,這大棚出產的蔬菜,價格比較高,普通的百姓還難以買得起,因此,收回成本的速度,與各地的富戶多寡有密切的關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言之有理,不過你的預測大概不怎麼準確,朕相信這一兩年之內,各地的富戶一定會快速增加,購買力也會隨之增加的。”

“是是是,陛下勤政愛民,各地民生恢復十分迅速。”

“哈哈,你接著說。”

“是,陛下,在大棚收回成本之後,司農寺將不再參與,全部交由出資人經營,到時若還需要司農寺提供種子或栽培技術支援,則另外支付相應的款項。”

秦牧指著牆上的玻璃說道:“這是我大秦自己產的玻璃吧?”

“是的陛下,目前大秦已經興起二十多個玻璃廠,玻璃產量在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下降了很多,這價格也就降下來了。雖然相對而言,還是有點貴,但基本可以用於大棚了。

還有就是這些鋼架,成本和砌磚柱已經差不多,但採用鋼柱,可以少佔很多空間。這也得益於我大秦冶煉技術的提高,南直隸馬鞍山、遼東鞍山等六個大型礦冶相繼投產所帶來的鋼鐵價格下降。”

聽了這些,秦牧心中感覺十分愉悅,他並沒有面面俱到,處處親自指點,但一些新的思維方式的注入,以及一些政策的鬆綁,很快就催生了很多新鮮事物。

象司農寺搞這些大棚,放在整個國家層面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但此舉卻包含了很多創新的原素,而它還會催生出什麼,現在還很難預估。

空氣飄著一股煤味,秦牧不用看就猜到大棚是用燃煤供暖,在關中、山西等地,百姓很早已前就使用煤生火了,這不奇怪。

秦牧突然想到後世風行一時的蜂窩煤,加工技術簡單,卻有易於燃燒,並大大提高煤炭利用率。秦牧怕過後忘記,當即便把蜂窩煤的製作辦法告知了陳桂等人。

*************************

ps:各位親,每個帳號每天都會有免費的書評票,誠求各位支援一下,在書評區找到置頂的參賽貼,投“姑蘇三聖”一票,拜託了。

至於年度作品票,那就是個坑,就算親們花錢投票,最終“歷史之王”也不會落到我這種小作者頭上的,因為這樣的榮譽落若萬幸到我這種小作者頭上,後果是大神會很不爽,很多人也不服。不去爭這些了,咱註定無福消受。

從一開始,我就只是看中上那個榜能露露面,增加點收藏和訂閱而已,現在目的基本達到了,感謝每一個給我投了票的朋友,謝謝你們,再拜!(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