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揚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41章 測量地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41章 測量地球

******

作為欽天監的監正,湯若望自從看到了秦牧畫出的地球儀,他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測量地球的大小。

自從萌生了這個想法,他就茶飯不思,日夜思索如何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

用尺子繞地球量一圈,那肯定不行,除了上帝,沒人能做到。該怎麼辦?湯若望幾乎愁白了頭。

直到他看到了大秦國史館的一份漢朝的史料,他才豁然開朗,為了說動大秦天子支援他,不惜千里迢迢親自趕到西京來。

咸陽宮武英殿,所有的門窗都關了起來,大殿中間放著一個直徑有三尺的地球儀,地球儀側上方掛著一盞宮燈。

秦牧與司馬安、李源、顧君恩、戶部右侍郎楊超、工部右侍郎魏元,西京的主官農典章、于成龍、呂作良等,皆在坐。

藍眼高鼻的湯若望穿著黑底繡祥雲的大秦官服,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說道:“尊敬的陛下,您請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湯若望小心地轉動著巨大的地球儀,宮燈照在地球儀上,一半明,一半暗,湯若望最後讓燈光的陰影線正好停在西京長安的位置上,然後拿出一根小木棍,一邊量一邊說道:“陛下,現在臣從西京的位置量起,您看,越往北,木棍上的陰影越長。”

秦牧頷首道:“不錯。”

“尊敬的陛下,在漢代,便有‘王畿千里,日影一寸’的推論,按這個推論,就是說,以一地為原點,在同一日同一時辰,每向北一千裡,所量得的日影就會多長一寸。

按這個理論。如果在南京與北京兩地測量所得日影相差是兩寸,那就可以推斷出兩地的距離是兩千裡。

陛下再看,地球既然是圓形,那麼南京和北京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看到整個地球的一段弧,現在只要量出這段弧的長度和曲度,最後就不難計算出整個地球的周長和直徑。”

湯若望的說法,就連秦牧也有點雲山霧罩的感覺,但他隱隱覺得,這是可行的。

李源這時說道:“陛下。在唐玄宗時期,因發覺原來的曆法在預報日食時發生較大的誤差,唐玄宗就曾下令僧一行加以完善,僧一行接旨之後,以實地測量糾正原來曆法的錯訛;

僧一行選擇了多外測量點,南至林邑,北至鐵勒,遍及交趾、湖廣、河南、山西等地,共選擇了數十個測量地點。這些地點周邊都是數百裡平坦的地方;

然後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這四天,同時測量日影的長度,然後實地測量這些地點之間的距離,又測出東西南北四點的北極星高;

這樣就算出北極星高度相差一度。相當於緯度相差一度時,地面上的南北距離的差值........”

聽到這,秦牧立即明白湯若望為什麼自己乾巴巴的跑來長安了;

要進行這樣的測量,要動用不小的人力物力;

更要命的是。還要保證每個測量點,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這四天必須是睛天,如果某一個測量點下雨。那就全泡湯了,得第二年重來。

如此花費之大,沒有他這個皇帝的親自點頭,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卿,僧一行最後的測量結果如何?”

“啟奏陛下,由於戰亂,很多史料缺失,僧一行當初具體的測點在何處,有些地方已經語焉不詳,無從查考,只知道他測量的結果,每一緯度相差一度時,地面上的距離是351裡80步。”

秦牧稍一推斷,就知道這樣的測量結果不會很準確,光在陸地上測量,就算是平原,其實也有起伏的地方,各個測量點根本無法保證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且中間難免有些山嶺,真正丈量各個測量點距離時,也很難保證數據有準確性。

後世的經緯度是怎麼量出來的,秦牧不清楚,但他知道,如果在海上測量,一定比在陸上測量準確。

因為大海基本上是一個平面,不會象陸上有高原,平原的差別,正的謂差之毫釐,謬之千裡,如果僧一行測量的結果正確的話,那麼按此製成的曆法,就是準確的。

但事實上,中國使用的農曆,雖經各朝幾經完善,但和後世的公曆還是有很大的差誤。

對了,後世是以倫敦格林什麼治天文臺作為本初子午線的原點,嗯,以後就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作為本初子午線的原點吧,至少容易記一點。

秦牧一咬牙說道:“湯監正,你這項研究專案朕準了,不過你要記住,這次不僅要在陸上設定測量點,而且要把重點放在海上,以海平面作為測量的水平線,朕相信,這樣測量出來的結果會準確得多。”

湯若望聽了,神情異常激動,脫下官帽拜道:“陛下聖明,能為陛下效勞,是臣莫大的榮幸。”

秦牧說道:“要精準測量,前期有很多工作要做,就連尺子的精度都要重新制定,而且離明年春分也就兩三個月了,估計明年是來不及的,你先準備著,物色好這方面的人才,打造好測量的器材,忽必要儘量精準,待後年再開始。”

“多謝陛下,臣遵命。”

以前的各朝的欽天監,多少有些神神叨叨的,專門看什麼黃道吉日,記錄什麼”太白晝現“之類的東西。

結果欽天監一說“太白晝現”了,便朝野洶洶,皇帝就得避殿減食,吃齋戒色,下旨讓大臣進諫君主過失,說白了就是要你下旨讓大臣來挑毛病。

大臣常拿這些天象為理由,攻擊施政者,本來好好的一項政策,因為某顆星星出來逛一圈,就被迫停止了,甚至宰相得下臺治罪。

這都什麼嘛!

以後大秦可不能再這麼折騰了,讓欽天監去做些有意義的研究也好,免得他們閒來蛋痛成天瞎折騰。

除了測量地球,制定經緯線,秦牧覺得欽天監還可以在地震方面作些研究,記得東漢時就有地動儀了,這些東西如果能複製出來,並進一步增加精度,及時監測到地震的發生,這也是莫大的幫助。

這個年代通訊手段落後,比如四川發生地震的話,訊息要傳到南京,需要很多天時間,等南京接到訊息再籌集物資賑災,那黃花菜都涼。

如果有精確的儀器,四川一有地震,南京立即就能監測到,及時啟動救災預案,那就能搶得很多賑災的時間,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儘可能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於是秦牧說道:“湯若望,用於監測地震的地動儀你聽說過吧?”

湯若望在中國生活三十年了,當然聽說過地動儀。“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朕要欽天監招集能工巧匠,研製地動儀之類的儀器,儘可能的精密,用於監測地震。”

“臣遵旨。”

秦牧揉了揉額頭,細想了一下對司馬安等人說道:“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我大秦疆域這麼大,總難免有些地震、旱澇災害發生。各位都是朝廷的棟樑,不能等災害發生了,才去想辦法應對;

朕要你們儘快制定一套賑災預案,以保證不管在哪個地方發生災情,都能快速得救助。象明末西北大旱,赤地千里,無數生民餓死,以至引發在規模的民亂。

這固然有明末官僚腐化,國用不足的原因。但如果有一套完善的賑災預案,把賑災的責任層層落實,恐怕西北也不至於反旗四起。

如今我大秦國用豐足,加上新式作物的推廣,再休養兩年,不愁沒有錢糧賑災。如果到時因為缺少預案,導致災情發生時不能及時救濟,那這個責任咱們君臣就推脫不了。”

*********************

ps:求推薦票嘍!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