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揚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

***

在阿部忠秋被迫辭去老中這一職後,北海艦隊沒有立即介入日本的事務,相反放鬆了對幕府的壓力。

或許,這樣反而可以讓酒井忠勝等人與阿部忠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而失去了阿部中秋的德川幕府,則是連出昏招。

繼出臺驅人的法令之後,酒井忠勝等人急於控制幕府軍隊,又開始大肆排擠阿部忠秋在軍中的黨羽。

這直接導致了幕府軍隊人心浮動,在關原的戰鬥中,再次被由井正雪擊敗,而且是慘敗,一次被殲、被俘超過上萬人馬,進剿關原的幕府大軍潰退百里,才勉強重新穩住陣腳。

看到形勢大變,京都的天皇終於打定主意,公開出面支援由井正雪,此舉意義非同一般,在整個日本造成了巨大的震動。

長久以來,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有大義名分。

這個時候,德川家光剛死,新一代幕府將軍才十歲,酒井忠勝等人又出驅人的昏招,軍隊大敗。

再經日本天皇這一表態,投奔由井正雪的浪人更是大增。各藩國的大名也開始出現異動,對幕府的調令陽奉陰違,有的甚至直接拒絕執行。

整個日本暗流洶湧,大有變天的的感覺。對德川幕府而言,形勢可謂是急轉直下,酒井忠勝等人開始荒神了;

各藩國的軍隊拒不聽令,蒐集不來,前線的幾萬大軍又剛剛吃了敗仗,士兵低迷,謠言四起。

保科正之驚亂之下,提出要把阿部忠秋請回來收拾殘局,酒井忠勝和松平信綱等人哪裡肯啊。

如果這個時候把阿部忠秋請回來,豈不等於是承認自己很無能。一有事只能靠阿部保忠?

就算是死,酒井忠勝和松平信綱也不可能同意在這個時候把阿部忠秋請回來。

當然了,他們可不想真死,那怎麼辦?眼前的危局總得儘快解決啊。

酒井忠勝、松平信綱,松平乘壽三人緊急商議之後,達成一至,決定由酒井忠勝出面,找傷勢稍為穩定了一些的秦國大使韋正道求助。

***

大秦,南京。

資政殿五日一次的常朝上,先是兵部上報海如風打敗莫臥兒王朝大軍。並請求朝廷把那些淘汰下來的二手武器轉賣奧特薩等國,遠洋艦隊奪取了錫蘭高朗步港,但荷蘭人的戰艦一直避而不戰的事實。

海軍大都督狄中行出班道:“陛下,印度的情況複雜,遠洋艦隊畢竟兵力有限,如果荷蘭人一直避而不戰,很可能對我大秦的海上商路造成巨大的威脅,臣建議,再調南海艦隊一半戰艦前往印度。以便儘快獲得印度的主導權。”

秦牧不置可否,轉頭問兵部尚書何亮道:“交趾、洞吾的戰事進展如何了?”

現在交趾和洞吾,其實還是戰亂不休,雖然主要是陸軍在負責指揮當地的僕從軍戰鬥。但很多地方需要南海艦隊配合,要抽調南海艦隊的兵力前往印度,就不得不先考慮中南半島的局勢。

何亮出班答道:“啟奏陛下,目前戰事尚算順利。估計六年之內,就可以完成對中南半島土著的全面清剿。目前南海艦隊主要是巡防交趾沿岸,要抽調部分戰艦前往印度。大致不成問題。”

秦軍只佔領了中南半島上幾個大城及附近主要的平原產糧區,目前在洞語組織了七萬僕從軍在清剿山區的土著,戰鬥其實非常激烈,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死於戰爭。

交趾也組織了近六萬的僕從軍,與殘餘的反抗勢力作戰,可謂是戰火連天,只不過大秦在其中投入很少,主要是僕從軍與當地頑抗的土著在作戰,所以戰爭的勝敗沒有太牽動南京朝堂的神經。

大秦在中南半島甚至沒有置省,只改了一個商君城和王賁城,秦牧的意思是讓這樣的戰爭在中南半島打上個十年,大量消耗當地的人口,這聽起來很殘忍,但為了今後的長治久安,秦牧狠心幹了。

現在何亮說大概只需要六年,那也就意味著進展確實很順利。

“既然如此,那就讓鄭四海抽調一半戰艦前往印度吧。至於把淘汰下來的武器賣到印度去,這個無須商議,兵部去籌辦即可,只要價格合適,能賣多少就賣多少。”

明朝軍隊的滑膛槍配置比例已經非常高,大秦一統天下後,得到大量的滑膛槍,有很多已經被回爐,那是因為以前沒有買家,只能那麼幹。

現在有了買家,就沒有必要再回爐了,賣出去可比回爐獲利多上十倍不止。

對此,朝中大臣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大秦的武器在不斷更新,那些射程短,威力有限的滑膛槍早已不眼在大家眼裡。

這時工部左侍郎鄒成芳出班奏道:“陛下,工部接著天山省急報,在準噶爾盤地邊沿的克拉馬依地區,發現大量瀝青礦,初步估計,其儲量將不下於四川廣元的瀝青礦。”

聽到這個訊息,秦牧龍顏大悅,因為現在大秦各州縣都在自籌款項修路,需要大量的天然瀝青,於是朝廷下令各地注意勘探,沒想到反而是在遙遠的天山省先發現了天然瀝青礦。

秦牧當即說道:“天山省路途遙遠,要是由朝廷來開採,恐怕是得不償失,這樣吧,工部儘快制定一套承包開採方案,把天山省的瀝青礦承包給商人開採,以減少朝廷的損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是,陛下。”

因為前陣子一道聖旨,現在各州各縣的修路的熱情可謂是熊熊燃燒。

只要身家清白,出五千兩修路就有機會得到一個八品“議員”;

這種“議員”雖然沒有奉祿,也沒有升遷的機會,但卻有直接向天子上書的權力,同時每年年底還有權力查閱州縣的府庫賬目,若發現有虧空,可直接向天子上表彈劾當地官員。這讓地方上的富戶趨之若鶩。

當然,這樣的好事,大家搶破了頭,也不是你輕易就能得到的;

朝廷按各州縣的人口數量,規定了相應的八品“議員”的數目,每一萬人,只給一個“議員”的名額,比如你這個縣有五萬人口,那最多給有五個“議員”名額。

由於“議員”的數量有規定,大家又都想做,出錢的人多了,各地州府只能選出錢最多的前幾名來做。

如今在江南富裕的州縣,一個“議員”的身份,若沒有數萬龍幣,根本不可能輪到你。別人那可都是發狠地往裡砸錢。

秦牧這麼做,看上去似乎是在施行當初朱元璋以民督官的舊例,其實他有更深遠的考慮,大臣們都以為他是藉機斂財修路,其實這只是他的目的之一。

可想而知,能往這裡砸鉅款獲取“議員”身份的,一定會有很多是當地的工商業者,秦牧要透過這種方式,變相的扶植資本階層,壯大社場經濟的主體,久而久之,就可以抗衡傳統的士紳階層。

這樣的事,可不能象菜市場那樣討價還價,各州縣的有錢人有意捐款修路的,大家坐到一起,各自把出資數目寫在小紙條上,當地官員統一收上去,然後當場開啟紙條,出資多者,得到“議員”的身份。出資少沒有得到“議員”身份的,錢也不會退回來給你。

這到一弄,象東南有些富戶多州縣,一次獲得的修路款竟多達三四十萬龍幣,真個是比搶銀行還容易。

這樣的事,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議,說是朝廷變相在買官賣官,但秦牧卻一直裝聾作啞。

他已經責令戶部,對那些獲得修路款多的州縣,在保證當地修路資金的情況下,把多餘的錢收上來,由朝廷統一規劃,分派給那些窮縣用於修路。

談完了瀝青的事,外交部右侍郎甘南出班奏道:“陛下,英國、葡萄牙兩國使節已經到達寧波,請求覲見陛下,另外奧特薩四國使者也到達了,要正式上表請求陛下冊封。”

秦牧聽了隨口說道:“那就這些使節領略一下我大秦的風采,等各國使節進京的時候,用各色絲綢把京城街道的樹幹都包起來..........”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