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震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四章 震懾

陝西延安府的流寇首領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幾百人了,在史書上有記載的也達到了七十多人,那些很快被朝廷大軍剿滅的流寇首領,沒有留下任何的資料,他們以前就是不起眼的人,大都是屬於最底層的人,不會引起任何的關注,一些能夠堅持到後來的流寇首領,在軍隊慢慢壯大起來之後,才真正留下的史料。

這些流寇,將延安府視為大本營,時不時的到西安府、慶陽府以及山西等地騷擾,一旦遭遇到圍剿了,作戰不利了,就很有可能回到延安府各地,依靠著熟悉地形的優勢,四處移動,和官軍捉迷藏,最後實在不能夠堅持了,就假裝投降朝廷,反正能夠得到封賞,等到實力集聚起來之後,再次造反,也沒有多大的事情。

不過朝廷之中出現了兩個人,讓這些流寇開始心驚膽顫了,一個是三邊總督洪承疇,此君很少有招撫的行為,一律都是無情的斬殺,甚至違背過前任三邊總督楊鶴的命令,斬殺已經投降的流寇,另外一個就是新任的延安府知府鄭勳睿了。

諸多的流寇總算是弄清楚了,這個新任的延安府知府,本是殿試狀元,翰林修撰,不過只是做了三個月的修撰,就出任了延安府知府,而且這位知府大人,只有十七歲。

這讓所有的流寇首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本來是不會在意的,可是鄭勳睿剛剛上任,不過一天的時間,不沾泥和神一魁兩人都被斬殺了,而且不沾泥麾下的兩千五百多人,幾乎被斬殺殆盡,沒有任何還手的機會,還有神一魁,同樣沒有還手的機會,兩千多軍士,絕大部分都投降了。

這簡直就是惡魔,只有十七歲的年紀,如此的兇猛,誰要是撞見了,豈不是沒有活路。

有關知府大人麾下大軍的傳聞,也是越來越多了,什麼知府大人率領的大軍,乃是從京城帶來的,是皇上身邊的錦衣衛,還有什麼知府大人到延安府來,就是奉了皇上的密令,要剿滅這裡的流寇的,等等。

不僅僅是流寇,就連三邊總督洪承疇和延綏東路副總兵曹文詔等人,都產生了好奇的心理了,他們不知道鄭勳睿究竟是什麼人,難道是文武兼備。

這一切的傳聞,都被鄭勳睿拋之腦後了,他如今的事情很多,首要的兩件大事請,一是擴充軍隊,二是冬小麥的播種。

兩件事情都令人頭疼。

延安府境內沒有設定衛所,因為這裡緊靠著的有寧夏前衛、寧夏中衛和寧夏後衛,還有榆林衛,這些衛所都是朝廷特別關注的衛所,規模很大,衛所的邊兵很多,主要用於防禦蒙古部落的侵襲,所以在延安府設定衛所,就沒有必要了。

但因為流寇的侵襲,延安府所轄的府州縣,全部都設立了守備衙門,軍士雖然不是很多,但聯合起來也不少了,這些守備衙門的軍士,戰鬥力孱弱,好多都是臨時招募和組建起來的,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拉出去戰鬥是不可能的,守城都吃力。

不過這些人都是需要官府養活的,消耗糧食是必須的,延安府最缺的就是糧食,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糧食是可以救命的。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前任的三邊總督楊鶴,曾經招撫了不少的流寇,將這些流寇首領大都安排在各地的守備衙門,當然這些人全部都再次的反叛了,但是他們投降之後,消耗了官府不少的糧食,再次反叛的時候,多多少少令各地的官府遭受沉重的打擊。

官府不敢不提供糧食,這些守備衙門的軍士,悉數都在城內駐守,要是他們反叛了,那城池就危險了,若是出現裡應外合的情況,城池瞬間就是陷落。

鄭勳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整頓延安府內的所有守備衙門。

裁撤是必須的,守備衙門的軍士,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的地痞混混,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是到守備衙門混口飯吃,關鍵時刻根本不會拿性命來拼搏,而且他們帶壞了守備衙門的軍士,讓守備衙門有名無實,就連流寇都沒有將守備衙門看在眼裡。

如此的軍士,必須毫不留情的裁撤,而且需要用雷霆手段。

可是問題也出現在這裡,延安府各地遭遇到太大的創傷,可以說是非常的虛弱,這個時候只能夠是慢慢的調養,驟然動手,可能是雪上加霜,就說這守備衙門的軍士,突然間全部裁撤,會引發巨大的震盪,而且延安府地域廣闊,知府衙門不可能在短時間顧及到那麼多的。

時間不等人,馬上就是十月,冬小麥播種在即,這個事情絕不能夠耽誤,否則來年延安府的情況會更加的糟糕。

知府衙門的告示迅速送到了延安府所屬的府州縣衙門。

第一道告示的命令非常簡單,播種冬小麥,此舉作為考核各級官吏的主要指標,無比在十月之內,將所有的冬小麥播種下去,若是有農戶缺乏種子,官府必須要提供。

第二道告示,要求府州縣衙門,在遭遇到流寇侵襲的時間,必須在兩日時間之內稟報府衙,而且前後必須堅持四天左右的時間,四天之內城池絕不能夠失陷。

第三道告示,要求各地守備衙門,動員所有的軍士,參與到冬小麥的播種事宜中,各地根據軍士人數的多少,劃出具體的播種任務,凡是完成任務的軍士,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凡是不能夠完成任務的軍士,立即裁撤,而且官府要嚴懲。

第四道告示,要求各地官府,今後凡是動用府庫的糧食,必須經過知府衙門的同意,否則視為偷竊,不管涉及到誰,一律嚴懲,就算是有大軍來到了當地,要求提供糧草,也不準提供,大可以將責任推給知府衙門。

這三道告示,在各地引發了一陣的風波,守備衙門裡面的那些地痞混混,坐不住了,要是換做以往,他們早就想方設法的製造亂子了,可現在他們不敢,新任的知府大人,已經被傳成了神仙一級的人物,人家率領的軍隊,可是從京城來的,斬殺流寇眼睛都不眨一下,幾天的時間,就剿滅了接近五千的流寇,這樣的戰鬥力,哪裡是這些地痞混混敢於觸碰的。

各地官府對於提供冬小麥種子一事,沒有什麼抗拒的,這本來就是官府應該要做的事情,再說提供的種子也不多,不知道多少的土地都荒蕪了,沒有人來耕種了,再說就算是耕種了,來年是不是有收成,也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可是讓守備衙門的軍士參與到冬小麥的播種,這讓府州縣的主官有些為難了,其實這守備衙門的軍士,之所以能夠混飯吃,還有一點最為主要的,那就是他們幾乎都是屬於知州或者知縣私人的軍隊了,用來護衛他們的安全,保護他們的財產。

可知府衙門的告示,也是必須要執行的。

畢竟新任的知府大人,是殿試狀元,翰林修撰,那樣的身份是非常尊貴的,而且人家就是出任延安府知府,也是兼任翰林修撰的,那說明人家上面有人,捏死什麼知州知縣之類的,不過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知府衙門的告示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得以貫徹下去了。

下發了告示之後,鄭勳睿沒有安心,他很清楚,因為人口的大量流失,這一次冬小麥的播種,不容樂觀,播種的面積不會很大,這也預示著來年的收成不會很大,再說氣候的因素是關鍵,要是再來一次大旱,那他就只有搬起石頭打天了。

可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

下發了三道告示,按說鄭勳睿應該到各地去看看了,不過他暫時沒有這個打算,畢竟延安府還很不穩定,儘管這些天沒有聽說哪裡遭遇到流寇的侵襲,可人家隨便躲在什麼地方,他是不可能知道的,這個時候要是下去巡查,萬一遇見大規模的流寇,出現什麼意外,那一切都完了,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他的目標對準了此次被俘虜的二千二百多流寇的身上。

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廝殺不過剛剛開始,神一魁就被斬殺,其麾下的軍士基本都投降了,失去了主帥,處於那樣的情況之下,逃走是沒有路的,就算是不被抓到,餓死的可行性也是很大的。

對於這些投降的流寇,鄭勳睿本來是沒有什麼興趣的,不過楊鶴後來稟報說,這裡面有一大部分人,以前就應該是軍士,不是普通的流民,這讓他突然產生了想法,洪家堡這樣的遭遇,可遇不可求,今後繼續想著招募來歷清白的軍士,可能性不是很大了,時間上面來不及,也不是很現實,恐怕吸收一部分流寇的軍士,是最好的辦法了。

當然這就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來訓練,恰好延安府的實際情況,為他提供了時間和地方,自己在延安府至少是兩年左右的時間,加大力度訓練,得到一支強悍的軍隊,問題應該不是太大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