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縣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縣試

教諭先生的心情很不好,原來說好的到浙江出任知縣的事情,突然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上面早就有人表態了,應該是手到擒來的,再說也就是一個七品的知縣,並非是什麼了不起的官職,這種快速的變化,讓教諭猝不及防,心情瞬間跌落到了低谷。

好在鄭勳睿學業越來越精了,這讓教諭先生能夠自我安慰,要不然官沒有做到,學生也沒有出色的,那就真的是一塌糊塗了,所以在縣學快要放假的那段時間,教諭特別注重鄭勳睿的學業,看著鄭勳睿每日裡特別的辛苦,變得又黑又瘦,教諭很是高興,他哪裡知道,鄭勳睿操心的不僅僅是學業,還有玉蜀黍和甘薯的事情。

教諭本來想著給知縣大人專門說說鄭勳睿的,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個月的時間下來,他已經相信鄭勳睿的能力了,相信鄭勳睿透過縣試沒有絲毫的問題的。再說若是給知縣大人打過招呼了,就算是鄭勳睿透過了縣試,也有串通之嫌疑。

教諭是舉人,對於學問還是看的很嚴肅的,看不慣那些舞弊的行為。

縣試和府試,比較鄉試、會試和殿試,要簡單一些,鄉試和會試最為複雜,持續的時間達到了九天,分為三個時間考試,每場考試三天的時間,會試也是九天時間,分為三個時間段,縣試和府試就沒有那麼複雜,一共就是一天的時間。

從主考官來說,也是不一樣的,會試不用說,在京城舉行,主考官基本都是內閣大臣,鄉試在巡撫衙門所在地舉行,北直隸在京城,南直隸在南京,主考官都是朝廷派遣的,大都是禮部的官員,以及六科給事中。

府試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知府大人,順天府和應天府是府尹大人,縣試的主考官都是知縣。

錄取名額上面,限制也是不一樣的,越是往上面去,錄取的名額越少,當然明末的時候,舉人和進士的錄取名額,稍微多一些了,至於說生員和童生,名額就更多了,這對於朝廷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每個地方的稟生名額是嚴格限制的,也就是朝廷提供祿米的生員是限制的,府衙四十個,州衙三十個,縣衙二十個,其餘的生員,享受不到祿米。

當然生員在社會上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絕大部分都是受到百姓尊敬的,見到知府以下的官員,可以不下跪,賦稅方面,也有些許的優惠。

江寧縣的縣試,是一件大事,得到知縣大人的高度重視。

縣試在縣學舉行,每年參加的人都達到了千人,江南學風很盛,這麼多人參加縣試不稀奇,加上江寧縣是京畿縣,參加縣試的人就更多了。

江寧縣縣試的案首,府試絕對是可以透過的,不出意外鄉試鐵定也是能夠透過的。

縱觀整個的南方,南直隸和浙江的學風最盛,出來的讀書人也最多。

隨著縣試時間的到來,知縣大人放下其他的事情,專門關注縣試的事情了,他曾經側面詢問過教諭先生,在縣學讀書的那些學子的情況,可教諭什麼都沒有說。

江寧縣是京畿縣,知縣大人的品階是正六品,做得好很有可能直接進入京城六部之中,成為六部的郎中,最不濟也能夠成為從五品的員外郎,京畿縣的知縣,一般情況之下,都是直接收到皇上關注的,當然若是做不好,或者背後的靠山出現問題了,調整也是非常快的,到南直隸的六部去,做一個清閒的員外郎,甚至是主事,都是有可能的。

江寧縣知縣也不是尋常人,此人名王鐸,字覺斯,天啟二年的進士,曾經是翰林院庶吉士,有著不俗的學問。

沒有學問的人,不可能成為江寧縣或者是上元縣的知縣,這裡是文人騷客聚集的地方,學識不行的知縣,根本不能夠立足。

王鐸和教諭先生的關係不錯,也只有他知道教諭的來歷和學識,不要看教諭僅僅是舉人,學識高過了很多的進士,不過這是秘密,他是不會洩漏出去的。

這位滿腹學識的教諭先生,想到的還是做官,這樣不算是什麼奇怪的,一肚子的學問賣給帝王家,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最終心願,也是最為宏大的目標。

六月三十日一大早,王鐸就起身了,稍微洗漱一下,徑直朝著縣學方向而去。

此次參加縣試的有九百八十八名考生,最年輕的十五歲,年紀最大的四十五歲,按照縣試的規矩,所有的考生早就在縣學的外面等候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縣學不需要那麼嚴格的檢查,考題是知縣當眾出的,就算是想著作弊,也要準備很多的書籍,誰知道知縣會出什麼題目。

再說縣試的時間在盛夏,這個時節就是想著攜帶書籍夾帶,也是不大可能的,穿的本來就少,若是真的有夾帶,守門的軍士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檢查還是有必要的,這是形式,也表示了縣試的嚴肅性。

王鐸來到縣學的時候,看見黑壓壓的人群,他搖了搖頭,朝著後面的方向走去,他是主考官,從縣學的後院進入。

縣試開始的時間是辰時,卯時的時候,考生開始進場。

一百名考生在學堂裡面考試,其餘八百餘人,在外面考試,院子裡早就搭建好了棚子,供考生答題用的。

在什麼地方答題,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能夠進入到學堂之中答題的,都是很有希望透過縣試的,在外面的則很難,想一想九百多人考試,那麼多的試卷要看,那麼多的文章需要閱讀,知縣大人就算是神仙,也承受不住的,所以他是有側重點的。

在學堂裡面考試的一百人,就是知縣大人關注的重點。

這樣看好像有些不公平,但實際上是相對公平的,知縣和教諭兩人,對本縣學子的情況,基本都是掌握的,哪些人的學識好一些,內心基本有數。

學堂裡面的座位也有區別。

前面的三十個考生,是重中之重,他們的文章,知縣大人一般都要仔細閱讀的,他們的名字,在考試之前,知縣大人都知道了,教諭自然會稟報的。

其餘的七十人,除非是文章特別的突出,剛開始的部分就能夠引起知縣大人的注意,才有希望透過縣試的。

不公平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

士紳富戶的子弟,一般都是安排在學堂裡面考試,至於說官吏的子弟,更是爭取安排到前面三十人的座位,這是慣例,考生也沒有辦法,埋怨只能夠埋怨自己出身不好,投胎到士紳富戶的家族,那就能夠得到重視。

其實士紳富戶家族的子弟,學識的確好一些,畢竟家裡有錢,能夠在教育子弟上面大量的投入,每年封給教諭和訓導的束蓨也是不少的,這樣自家的子弟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至於說子弟是不是認真讀書,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王鐸進入到學堂裡面,看著擺放的整齊的桌子,他微微嘆了一口氣,這兩年的時間,江寧縣的縣試不是很出色,風頭幾乎都被蘇州和揚州等地搶走了,上元縣和江寧縣相比之下都是有些黯然的,這可不符合金陵之都的聲譽了。

不過世家子弟慢慢的墮落也是不爭的事實,不知道有多少的世家子弟,不想著好好讀書,反而都到秦淮河去欣賞風花雪月去了,一心不可二用,心思花費到其他方面去了,讀書自然就差很多了。

希望這次的情況好一些。

這也就是期望,反正在縣學讀書的那些學子,好像都不怎麼樣,其中那個劉榮,王鐸是熟悉的,是主薄的兒子,讀書不怎麼樣,心機倒是不淺,也喜歡到秦淮河去,但每次在老爸面前都能夠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樣的年輕人,王鐸是看不慣的。

學生開始進來了,王鐸一眼就看到了走在前面的劉榮。

劉榮的位置在第一排,這在預料之中,王鐸看到劉榮的時候,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可內心卻是嘆息,若是世家子弟都是這等的德行,江寧縣的縣試還有什麼希望。

教諭和三名訓導也跟著進來了,考試開始的時候,他們可以巡視,若是發現有什麼突出的文章,可以稟報知縣,特別是在外面考試的考生,若是文章特別突出,他們是一定要稟報知縣大人的,避免知縣大人精力不濟,漏掉了突出的人才。

考試進入縣學的時候,都是很謹慎小心的,不管怎麼說,他們要給知縣大人留下好的印象,這印象也是可以得分的,畢竟考試交卷的時間不一,有很早就交卷的,也有整整一天才交卷的,若是引起了知縣大人的注意,就能夠仔細看你寫的文章了。

進來的考生越來越多,王鐸站起來,朝著學堂外面走去,他也要看看外面的考生,至少讓人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