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精準的分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四章 精準的分析

“可以派人前去偵查,探尋到戰況,這提醒就沒有必要了,若是流寇真的進入到車箱峽,那就是自尋死路,到了那個時候,也就不需要本官提醒了,陳大人自然知曉如何做的。”

徐望華臉微微有些紅,他知道鄭勳睿的意思。

“楊賀,迅速派出斥候,到漢南一帶去偵查,告訴他們,必須要萬分的謹慎,大戰在即,他們必須要保證自身的安全,若是情勢緊急,就不要詳細探查情況了。”

這一場的討論,看起來與延綏巡撫衙門沒有多大的關係,與鄭家軍更是沒有半毛錢的聯絡,漢南的金州和榆林邊鎮,一個在陝西的最北面,一個在陝西的最南面,距離相隔遙遠,直線距離超過兩千裡地了,的確不需要過多的關心。

可鄭勳睿的想法是不一樣的,萬一車箱峽之困實實在在發生了,那麼就說明歷史的程序,暫時不會出現任何的變化,想要改變歷史,需要他做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車箱峽之困後,流寇的發展會迅速進入一個高峰期,一直延續到崇禎十二年,才再次落入低谷,可不久之後再次的壯大,一直到推翻了大明王朝。

既然穿越了,他的責任就是改變歷史,有些事情可以允許出現,但有些事情是決不允許出現的,必須要將危險掐滅在萌芽的狀態。

斬殺了一個高迎祥,看來流寇同樣是發展壯大了,高迎祥麾下的軍士,絕大部分都依附李自成,讓李自成的實力迅速膨脹起來,與羅汝才、老回回和張獻忠等人,平起平坐了。

延綏各地的冬小麥已經收割,雖說數量不多,但總算是有了一些收成,延綏各地的老百姓,早就開始蓄水了,他們已經知道蓄水的重要性了。

慶陽府的知府,是鄭勳睿直接推薦的,朝廷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推薦。

原綏德州知州羅昌洛出任慶陽府知府,原延安府通判孫啟萌出任綏德州知州,至於說延安府通判的人選,鄭勳睿可不會愚蠢的推薦,那需要朝廷考慮,當然短時間之內,朝廷暫時也不會考慮的,畢竟沒有誰願意到陝西去。

羅昌洛上任之後,用了雷霆手段,迅速穩住了慶陽府的局勢,官府拿出來了糧食,救濟流民,同時七名商賈每家都拿出來了五千石的糧食,合計三萬五千石的糧食,也全部都交給了慶陽府,這些糧食是雪中送炭,讓羅昌洛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

綏德州是延安府轄下最大的州,當初羅昌洛就是嚴格按照鄭勳睿和文震亨的要求行事,就任慶陽府知府之後,輕車熟路,很快就穩定了局面。

陳奇瑜的精心準備,以及準確的情報,為他換取到了打好的局面。

竹溪、旬陽、漢陰和紫陽一帶活動的流寇,終於發現了官軍的多路合圍,他們也進行了一些零星的戰鬥,可發現官軍做好的充足的準備,迫不得已之下,他們開始朝著金州的方向集中聯合,除開老回回馬守應從鹽場關方向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到了四川,其餘的各路流寇,全部都集中到了興安所。

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人終於聚集到了一起,他們麾下的大軍,總人數達到了二十一萬人,這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數字,不過大軍的戰鬥力如何,他們都是很清楚的,隊伍之中的不少人,都是從河南、山西等地吸納的流民,這些人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戰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汝才等人不會選擇和朝廷大軍面對面廝殺,他們必須要找到撤退的方向,拜託官軍的圍攻,這是他們一貫的作戰手法,早就非常熟悉了。

流寇大大小小的首領在一起商議,提出各自的見解,光是這樣的爭吵,就進行了足足兩天的時間,意見一直都不能夠完全統一,他們面對的形勢已經非常的危機,官軍從四面八方圍過來了,最終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三人商議之後,決定朝著鎮坪的方向撤離,走官道肯定是不行的,他們選擇了從黃洋河以及車箱峽方向,朝著鎮坪撤退的決定。

這一切和鄭勳睿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羅汝才等人最大的失誤,就是忘記了他們麾下有二十一萬大軍,如此龐大的隊伍,選擇走山路,等同於自殺的行為,這不是小規模部隊的游擊戰,他們選擇走山路,想到的是官軍不易於追捕和廝殺,可他們大軍的行動,一樣受到困擾,就算是訓練有素的大軍,達到十萬人以上,輕易也不會選擇走山路的。

選擇官道,他們可以憑藉著人數上面的優勢,與官軍展開廝殺,甚至可以採用丟車保帥的策略,讓戰鬥力不強的軍士去糾纏官軍,去做炮灰,精銳部隊趁機突圍,要知道陳奇瑜調動的幾路大軍,想要做到指揮上的完全統一,短時間之內是做不到的。

可惜這些道理,流寇後來才明白。

流寇大軍開始行動之後,天公不作美,連續的陰雨天氣到來了。

流寇大軍過了黃洋河,來到車箱峽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夠進入到車箱峽之內,期盼著能夠越過車箱峽,直插鎮坪。

密切掌握流寇行蹤的陳奇瑜,得知流寇朝著車箱峽的方向撤退之後,欣喜若狂,要知道流寇有二十一萬的大軍,這麼龐大的隊伍,就算是戰鬥力不強,可是想要全部剿滅,那也是需要花費極大代價的,稍微不注意,讓流寇撕開了一條口子,後果就難以預料,畢竟四路大軍聯合起來,人數也接近十五萬了,隊伍越大、人數越多,越是難以指揮的。

交戰在斷斷續續之間展開,流寇的戰鬥力的確不怎麼樣,幾次的中等規模的戰鬥,都是以流寇的慘敗宣告結束,這樣讓陳奇瑜的信心大增。

作為五省總督,負責全面剿滅流寇的事宜,陳奇瑜當然熟悉各地的地形,而且每到一處,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檢視地圖,黃洋河以及車箱峽一帶的地形,他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流寇朝著車箱峽的方向而去之後,他還專門詢問了地方的官吏,內心之中對車箱峽的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全面的清晰的印象。

流寇這一次是自尋死路,車箱峽長達四十裡地,異常的狹窄,而且地勢險要,最為要命的是出口和進口都非常的險峻,只要派遣大軍守住進口和出口,困在車箱峽之內的軍士,回天無力,根本是攻不出去的。這樣的地方對於大軍來說,就是噩夢。

在仔細詢問了地形之後,陳奇瑜迅速做出了部署安排,他和盧象升兵分兩路,他率領十萬大軍守住車箱峽出口的方向,盧象升率領五萬大軍守住車箱峽進口的方向,以逸待勞,等候流寇。

這個安排是非常正確的,可以說是抓住了關鍵。

作戰計劃確定之後,陳奇瑜和盧象升迅速的行動,命令追擊的大軍加快了行軍的速度,朝著車箱峽的方向猛撲過去,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守住了車箱峽的出口和進口的方向。

大軍開始安營紮寨,同時在出口和進口的方向,安置了火炮和強弩,不要說車箱峽出口和進口的地勢狹窄,無法展開大規模的衝鋒,就算是能夠展開,面對火炮和強弩,也是送死的命,根本不能夠衝出去。

陳奇瑜做好了一切的安排,流寇近十五萬人還在車箱峽內苦苦的行軍,連續的陰雨天氣,以及官軍的追殺,讓他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進入車箱峽之前,陣亡和離隊的軍士,接近六萬人了,不過主力都還在,損失的那些軍士,也不是特別值得心疼。

進入到車箱峽之後,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人,就發現情況不對了,他們不熟悉車箱峽的地形地貌,進入之後才發現這裡根本不適合大軍行走,峽谷兩邊的道路很是狹窄,中間還有黃洋河穿過,加上連續的陰雨,稍微不注意,跌落到河裡,絕無生還的機會。

人馬行走在車箱峽之內,疲憊不堪,若是在車箱峽的時間過長,不需要官軍的進攻,他們自身都要崩潰的。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人商議之後,迅速下達了命令,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穿過車箱峽,不能夠做絲毫的停留,火炮等笨重的火器,全部拋棄,凡是阻礙大軍前進速度的東西,都不要保留。

可惜羅汝才等人的命令,來的太晚了一些,一些軍士捨不得丟棄好不容易繳獲的火炮,這些火炮在攻打城池的時候,是有著巨大作用的,故而行軍的速度還是很慢,只到李自成親自監督,命令所有人都將火炮推入到黃洋河之中,大軍前進的速度才稍微快了一些。

四十裡的路程,按照大軍的前進速度,應該是在半天的時間就透過了,可惜三天的時間過去了,大軍的先頭部隊,才接近車箱峽的出口。

等到他們加快行軍步伐的時候,峽谷之外的官軍,早就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鼓嘯而過的黃洋河,似乎在注視著即將發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