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心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心發展

七月初,陝西各地開始興起水利建設的高潮,需要投入的錢糧,都是府州縣衙門直接負責的,而且這是作為一項最為嚴厲的任務安排下來的。

老百姓感覺到奇怪,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官府從未想到整修水利設施,在他們的印象裡面,這還是洪武年間發生的事情,距今已經有兩百餘年的時間了。

陝西各地的確需要興修水利設施,這是保證糧食生產的關鍵,多年來的災荒,導致大量的人員餓死,不願意餓死的人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這裡面有天災,更有人禍,土地兼併、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辛辛苦苦種田,每年收成的大部分都上繳了,自己留下的糧食吃不飽,一旦遭遇到災荒年,那就徹底沒有活路了。

興修水利設施,庫存雨水和雪水,能夠保證農田的灌溉,就算是遭遇到大規模的乾旱,也不至於讓耕地絕收。

大量的農業方面的專家,被請到官府,參與到規劃和設計之中,陝西各地的地形很是複雜,興修水利不可能是一個模子,必須遵照當地的實際情況。

經過幾個月的整頓,陝西的官場,基本上穩定下來了,那些想著向百姓伸手的官吏,這個時候都知道局勢不對,千萬不要想著亂來,否則被上面發現,損失就太大了,弄不好會被砍掉腦袋,甚至家人都跟著吃虧。

這一切,都是鄭勳睿堅持的結果。

收到朝廷的邸報、文震孟和楊廷樞的信函,鄭勳睿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他很清楚,政治博弈正在朝廷展開,曹文詔可謂是犧牲品,就連文震孟都難以自保了,朝廷內部的黨爭,以及皇上性格上面的缺陷,也是導致大明轟然倒塌的主要原因,這些事情,暫時不是他所需要解決的,既然身為陝西巡撫,那就老老實實的將陝西建設好,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每一件事情。

和徐望華、史可法等人商議之後,鄭勳睿決心在陝西省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可不要小看這件事情,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舉措,一旦陝西的水利設施修建好了,就能夠迅速穩定百姓,讓糧食獲得豐收。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抑制土地兼併的事宜,這件事情目前的情況不是特別的複雜,因為多年的災荒和戰亂,陝西的士紳富戶大量的搬遷,不少的士紳富戶慘遭殺害,大量無主土地出現,各地官府出具告示之後,開始清理無主土地,全部收歸官府所有,同時各地官府開始清理轄區內的人口和戶數,按照人戶的多少,劃撥一些無主土地。

這兩項措施的推開,在陝西各地引發了巨大的震盪。

老百姓徹底穩定下來,有了土地,就算是有了生存的希望,哪怕土地非常的貧瘠,要知道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大規模的興修水利設施,這是讓土地上面能夠有收成,讓災荒不能夠繼續左右土地裡面的收成,這是與老天對著幹,農戶的積極性是不用說的,不用官府過多的強調,他們就會按照要求開始勞作。

儘管是酷暑季節,可陝西各地都能夠看見辛勤勞作的百姓。

馬士英出任延綏巡撫,這出乎了鄭勳睿的預料,歷史上的馬士英,名氣是很大的,曾經是南明的內閣首輔,遭遇了太多的非議,正方兩方面的議論很多,莫衷一是。

鄭勳睿可不會關心歷史上的評論,穿越到大明八年時間了,要是一切的認識還要依靠史書的記載,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從隸屬上面來說,延綏巡撫是受陝西巡撫節制的,只不過以前的延綏各地,過於的貧窮,歷任的陝西巡撫都不願意關心這些地方,故而延綏巡撫慢慢就直接向朝廷負責了,但鄭勳睿出任陝西巡撫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特別是盧象升出任延綏巡撫之後,與鄭勳睿之間的聯絡非常緊密,一切的施政方案,也是按照陝西巡撫衙門的要求進行的。

繼任的馬士英,自然是明白這一層的。

馬士英上任之後,迅速視察延綏各地,在他的印象之中,延綏各地是異常貧窮的地方,特別是延安府,不知道出現了多少的流寇,這裡的民風應該是非常彪悍的。

可是實際見到的情況,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延綏各地異常穩定,老百姓非常淳樸,聽從官府的安排,延安府知府文震亨、慶陽府知府羅昌洛,以及榆林總兵劉澤清等人,都是兢兢業業,看不出這裡是窮山惡水之地。

為了證實自己看到的沒有錯誤,馬士英還選擇進入一些村鎮探查,見到的情況也很是不錯,雖說老百姓的生活還不是很好,但至少不捱餓,不存在餓死人的情況,至於說流民,更是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而且當年參加流寇隊伍的不少人,都回到了家鄉,老老實實的種地,絲毫沒有謀反的意思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到了這樣的情形,聽到了盧象升介紹的諸多情況,馬士英對鄭勳睿有了完全不同的認識,以前在京城的時候,聽到有關鄭勳睿的議論,大多是負面的,什麼鄭勳睿是依靠著內閣次輔文震孟的關係,才能夠年紀輕輕的成為朝廷三品大員的,什麼鄭勳睿為人傲慢,不懂得官場基本的禮儀等等,雖說這些話不能夠完全相信,譬如說鄭勳睿成為朝廷的三品高官,那就是憑著自身的本事掙來的,可馬士英也不能夠排除這些話語產生的負面影響。

按照陝西巡撫衙門文書的要求,在延綏各地展開大規模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之後,馬士英決定去拜訪鄭勳睿了,這是規矩。

七月初五,馬士英來到了西安府城。

沿路看見的情形,再一次讓馬士英吃驚,大量的百姓都在田間地頭勞作,這些人的臉上,沒有什麼愁苦的表情,幹活非常的賣力,回頭想想,這哪裡是半年多之前遭受流寇肆掠的地方啊,再想想鄭勳睿的能力,那就是非同一般了,能夠打的流寇魂飛魄散,能夠迅速治理好貧窮之地,這樣的能力,不受到重要,反而遭遇到非議,太不正常了。

巡撫衙門,廂房。

四十四歲的馬士英,見到了年輕的鄭勳睿,同樣感覺到吃驚。

閒聊一陣子之後,馬士英說到了延綏各地的事宜,語氣之中帶著請教的意思。

“下官上任之初,主要是熟悉延綏各地的情況,同時按照大人的要求,在各地興修水利設施,想不到延安、慶陽和榆林三地,都是異常的穩定,這大大出乎了下官的預料,下官對大人是佩服之至。”

第一眼見到馬士英的時候,鄭勳睿得出的感覺就是此人很是精幹,絕非史書中所說的情況,當然內心想些什麼,那是難以知曉的,不過看上去精幹的人,辦事情也是很得力的,延綏需要有能力的人。

“馬大人剛剛上任,尚需要時間多熟悉情況,至於說對本官的欽佩,就不必了,日後我們就需要一起努力了,本官在延綏和陝西等地,已經有四年時間,總體的感覺就是一樣,官府所需要做的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讓百姓有飯吃,不至於餓死,有很多人認為,陝西民風彪悍,百姓喜歡造反,這完全是誤解,若是官府不關心百姓,讓百姓時時刻刻面臨凍餓致死的情形,相信造反的不僅僅是陝西的百姓。”

“流寇肆掠如此長的時間,早就離開陝西各地,但是隊伍還是不斷壯大,山西、河南的很多流民,都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故而老百姓不是總想著造反,而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才做出此等選擇的,當然那些流寇的首領就不一樣了,他們才是十惡不赦之徒。”

馬士英頻頻點頭。

“大人說的是,下官也是如此看的,若是百姓沒有飯吃了,被逼無奈造反,也是情有可原的,下官回去之後,一定注意這方面的事宜,日後延綏各地如何的發展,下官還要依靠大人的指點。”

“馬大人客氣了,馬大人是延綏巡撫,延綏各地今後如何的發展,就要依靠馬大人了,陝西巡撫衙門,只不過是做一些提醒,互通有無,馬大人儘管放心,本官不喜歡插手具體的事宜,更不喜歡攬權,該如何做,馬大人儘管決斷。”

馬士英微微愣了一下,他想不到鄭勳睿說話如此的直接,不拐彎抹角,回味過來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大人快言快語,下官也不敢隱瞞,下官以為,延綏各地之重點,還是在榆林邊鎮,榆林邊鎮承擔的責任不一樣,需要時刻提防後金韃子和蒙古部落的侵襲,故而下官之重點,也將放在榆林邊鎮。”

鄭勳睿微微點頭。

“馬大人之認識準確,榆林邊鎮位置很是關鍵,承擔的責任不一樣,必須要重視,不過榆林邊鎮如今的重點,倒不是蒙古部落,關內與蒙古部落的互市,一直都在進行,因為互市的原因,蒙古部落對關內有了很大的依賴,只要定期展開互市,蒙古部落絕不會展開進攻的,不瞞馬大人,鄭家軍之中,就有兩千蒙古部落的將士啊。”

馬士英看著鄭勳睿,目瞪口呆,好半天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