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丙子之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丙子之亂

崇禎九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極親率十二萬後金韃子,進攻朝鮮。

應該說皇太極稱帝之後,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阿濟格和阿巴泰率領十萬大軍入侵大明,剛開始是順風順水,誰知道突然遭遇到強悍的鄭家軍,被斬殺的軍士達到一萬八千餘人,三千餘人被生擒,阿巴泰也被鄭家軍生擒,無奈之下,皇太極拿出一千萬兩白銀,贖回被生擒的阿巴泰和三千軍士。

阿濟格回到瀋陽之後,遭受皇太極的痛斥,若不是其他人的勸阻,皇太極怕是要將阿濟格投入到大牢之中去了,此次的損失,對剛剛成立的大清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也讓大清國的前途被塗抹上了灰色,皇太極根本不知道鄭家軍,他曾經親率大軍多次入關,對明軍的戰鬥力是很清楚的,要說守城的戰鬥,明軍還是有著一定的能力,可要說野戰,明軍絕非滿八旗的對手。

可惜的是,鄭家軍就是與滿八旗進行了面對面的野戰,而且鄭家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居然生擒了阿巴泰,打垮了阿巴泰麾下的三萬滿八旗子弟,被贖回來的阿巴泰,實事求是的形容了鄭家軍的戰鬥力,阿巴泰第一次用一往無前氣吞山河等詞語,形容了明軍。

這讓皇太極感覺到心寒,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管從什麼方面比較,大明都是強於大清的,若是任由鄭家軍發展壯大起來,等待大清國的是什麼命運,那是不用說的。

范文程給出了建議,意欲從內部挑撥大明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就是透過大明朝廷,消滅鄭家軍。出去大清國的心腹之患。

這個建議的確是不錯的,可惜的是,目前根本無法實施,透過從遼東獲取的一些情報,皇太極已經知道了鄭家軍的一些事情,這支大軍差點徹底剿滅大明的流寇。斬殺了流寇數十位首領,讓流寇魂飛膽喪,這支大軍的大帥是大明殿試狀元,只有二十來歲,駐守陝西期間,讓陝西這個貧瘠之地穩定下來。

鄭家軍到底有多少人,這是皇太極無法知道的,但是大明出現這等的人才,讓皇太極異常的憂慮。

遭遇到沉重打擊的皇太極。沒有亂了方寸,依舊按照原來的計劃,開始了對朝鮮的進攻,儘管說多爾袞和多鐸等人,都是要求率領大軍,再次進攻明朝。

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一貫終於明朝,天啟七年的時候。皇太極曾經率領大軍打敗了朝鮮,可是朝鮮不但沒有臣服。反而和大明朝廷取得聯系,暗地裡對付後金,這讓皇太極異常的氣憤,這一次,皇太極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徹底讓朝鮮臣服。

若是能夠拿下朝鮮。大清國可以大肆劫掠,挽回損失,此外也可以粉碎大明的東江防線,徹底穩固大清國的後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預防大明派遣大軍支援朝鮮,皇太極派遣濟爾哈朗駐守瀋陽。派遣多鐸守住遼河入海口,阻擋明軍的增援,命令阿濟格和阿巴泰協助多鐸,戴罪立功。

代善多爾袞豪格等人,悉數跟隨皇太極出征,范文程同樣跟隨在皇太極的身邊。

皇太極這次是下定決心了,滿八旗的旗主全部都派遣出去,而且大軍之中,還包含了蒙古左右營和漢軍部分的軍士,征服朝鮮,成為他必須要獲取的勝利,以及發洩怒氣的出口,如此的情況之下,朝鮮的命運可想而知了。

皇太極是長期征伐的,有著絕對的戰術經驗,他親自制定了作戰的方案,從發動進攻的那一刻開始,目標就是朝鮮的王都漢城,沿途的城池根本不予理睬,皇太極命令多爾袞和豪格率領左右兩翼大軍,直撲漢城。

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的大軍,僅僅用了十二天的時間,就抵達了朝鮮王城漢城,而且完全包圍了漢城,讓朝鮮王室陷入完全的慌亂之中。

這一手的戰術,作用是很大的,朝鮮仁祖李倧猝不及防,根本就沒有想到,漢城內的士大夫和百姓早就亂套了,想不到抵抗侵襲的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想到的就是逃離漢城。

李倧知道漢城無法守住,率領文武大臣退守南漢山城,同時將家人悉數送到江華島,派出使者與皇太極談判,期盼著能夠拖延時間。

李倧調遣各地的大軍前來抵抗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無一例外的被打敗。

李倧想著懇求得到大明王朝的支援,可是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的速度太快,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不知道前去大明京城求救的使臣是不是到了北京。

皇太極當然知道李倧的想法,絲毫不會客氣,他一面派遣大軍包圍了南漢山城,一面派出多爾袞,前去攻打江華島,如此雙管齊下的方式,可以徹底斷絕李倧的幻想。

皇太極的動作非常快,他根本沒有想過會出現什麼變故,畢竟此次的戰鬥,一切的安排都是萬無一失的,不會出現任何變故的。

朝鮮的使者,此次抵達大明京城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月七日,朝鮮使者就抵達了京城,這個時候,皇太極率領的大軍,尚未徹底包圍朝鮮的王都漢城。

朝鮮使者抵達京城,在朝中引發了震動。

儘管鄭家軍打敗過後金韃子,可朝中的恐金症沒有緩解,放眼大明的軍隊,除開鄭家軍敢於和後金韃子面對面廝殺,其餘的軍隊,沒有這樣的勇氣,就算是駐守在山海關的大軍,同樣也只能夠固守城池,避免和後金韃子面對面的廝殺。

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朝鮮,大明王朝是不是派兵救援,這成為朝中爭成一團的問題。

以張鳳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增援朝鮮存在很大的困難,他們從實際問題上面提出困難,包括後勤運輸等等方面,實際上的意思隱藏在這些困難的背後,那就是明軍打不贏後金韃子,若是這個時候增援,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以錢士升為代表的一派,堅決要求增援朝鮮。

萬曆三大徵依舊是朝廷引以為傲的成績,儘管說這三次的戰鬥,讓大明王朝損耗巨大,可謂是傷經動骨,但三次大型的戰鬥,為大明王朝樹立了很高的威望。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王朝在東南亞一帶的影響明顯減弱了,這些年隨著後金韃子的崛起,大明內部的流寇肆掠,加上連年的災荒,讓大明王朝無法樹立起來威信,在東南亞一帶的影響幾乎完全消失了。

這一次後金韃子侵襲朝鮮,朝廷正好派遣大軍前去增援,重新在東南亞一帶樹立起來威信,也能夠趁機打擊後金韃子。

應該說從大明的實際情況來看,是無法也不能夠馳援朝鮮的,自保都來不及,怎麼可能去馳援朝鮮,再說征伐需要銀子,朝鮮不可能拿出來這些銀子。

錢士升等人應該知道實際情況,依舊提出要增援朝鮮,其提議得到了侯詢唐世濟等人的贊同,這不得不說是滑稽的事情。

內閣首輔溫體仁沒有直接表態,這導致內閣的意見也不能夠完全統一。

兵部尚書楊嗣昌倒是特別反對增援朝鮮,認為這樣做不現實。

楊嗣昌倒是很現實,畢竟他是兵部尚書,而且剛剛上任,若是皇上決定馳援朝鮮,那麼一切的事情就需要他來操心了,目前的情況之下,想要馳援朝鮮等於是自取其辱,打不贏不說,還有可能將禍水直接引入到關內來。

不過楊嗣昌也不是大傻瓜,他知道錢士升等人為什麼堅持要馳援朝鮮,所以也不好公開駁斥錢士升等人。

朝鮮的使者每日裡都是哭哭啼啼,懇求大明皇上派遣援軍,明軍曾經打敗後金韃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這次戰鬥傳到朝鮮去之後,皇上還專門與文武百官慶賀,認為朝鮮的選擇是正確的,必須要僅僅依靠大明王朝,再說朝鮮王室認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統,根本看不上後金韃子,認為其是胡虜,皇太極稱帝登基的時候,朝鮮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為此得罪皇太極和後金韃子,也是不在乎的。

朝鮮使者沒有其他的辦法,唯有哭哭啼啼,才能夠打動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爭論之中,朝鮮方面的訊息不斷傳來,皇太極率領的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朝鮮的王都漢城,將朝鮮仁祖李倧包圍在漢南山城。

皇太極的驍勇,讓張鳳翼等人的理由更加的充分,這個時候就算是派遣大軍去救援,也來不及了,不過錢士升等人的態度依舊是頑固的,他們認為派遣大軍前去救援,關鍵在於打敗後金韃子,至於說朝鮮王室是不是能夠堅持,與此次的救援沒有太大的關係。

面對如此的爭論,皇上沒有馬上表態。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終於表態了,將朝鮮使者求援的奏摺,直接送給漕運總督鄭勳睿,既沒有表態說是派遣大軍支援,也沒有說不派遣大軍支援。

皇上的這個舉措,讓張鳳翼等人擔心,讓錢士升等人高興。

朝鮮使者得知訊息之後,馬上啟程前往淮安,前去拜見鄭勳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