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

皇太極派遣使者專門到大明京城議和,拿出三百萬兩白銀贖回武英郡王阿濟格,同時讓出了大凌河城,更加關鍵的是皇太極對大明朝廷俯首稱臣,這些訊息傳到淮安之後,民間沒有多少的反應,畢竟淮安沒有遭受到後金韃子的侵襲,不過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的讀書人,反應倒是很強烈,甚至一度集會大肆的聲討。

這其中錢謙益和黃道周兩人的表現是比較激烈的,黃道周專門從福建趕到了蘇州,在東林書院授課的時候,重點說到了後金議和的事情,黃道周認為朝廷不應該接受後金以及皇太極的議和,皇太極已經於崇禎九年登基稱帝,其野心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著有朝一日推翻大明朝廷,稱霸中原,朝廷應該趁著這個時機,狠狠的教訓後金韃子,唯有剿滅了後金韃子,才能夠讓皇太極真正的臣服。

錢謙益是完全贊同黃道周的觀點的,他的想法甚至更加激進一些,認為朝廷之中的某些大人接受後金所謂的議和,就是貪生怕死,就是縱容後金韃子,就是出賣祖宗,難道區區的三百萬兩銀子,就能夠買去大明王朝的尊嚴。

一時間南方的東林士子群情激奮,大有準備聲討內閣的意思了。

不過這樣的風潮,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平息下來,據說南京兵部尚書劉宗周大人,專門找到了黃道周和錢謙益,幾番交談之後,局面逐漸的安靜下來。

至於說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原因,外人是無從知曉的。

徐望華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是真正著急的。

鄭勳睿早就得知了訊息,京城的暗線在第一時間就將情報送到淮安來了。包括皇太極派遣誰到京城來議和,以及是誰負責此次議和的交談等事宜。

南京和蘇州等地的情形,更是源源不斷彙總到鄭勳睿這裡來了。

鄭勳睿的重心,已經轉移到籌備火器局方面,湯若望和薄玉等人已經來到淮安,南京禮部右侍郎畢懋康。也願意協助火器的研發事宜。

如今就等待楊廷樞的操作了,想不到這個時候,京城傳來這樣的訊息。

足足兩天的時間,鄭勳睿哪裡都沒有去,一直都在東林書屋,分析皇太極的目的,此次的議和是皇太極主動提出來的,而且派遣了安平貝勒杜度,可見皇太極是重視此事的。而且在最終達成的議和協議之中,皇太極明確表示臣服大明朝廷,讓出遼東的大凌河城,表示不會繼續在遼東有任何挑釁的行為。

與此相對於的是,朝廷在收到杜度帶來的三百萬兩白銀之後,釋放了武英郡王阿濟格,以及其他的後金韃子。

兩次的商談,皇太極拿出了一千三百萬兩白銀。

不過第二次的議和與第一次的談判比較起來。有了很大的不同,第二次的議和。皇太極明確表示了對大明朝廷的臣服,這可不是一般人會做出的讓步,相比較來說,皇太極做出的這個姿態,讓皇上可能更加的高興。

可惜鄭勳睿不是這樣看的。

成王敗寇,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實力才能夠決定一切,皇太極的實力沒有遭遇到多大的損耗,年初進攻朝鮮,劫掠無數的錢財和人口,實力明顯得到增強。從其中拿出來三百萬兩白銀,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不會傷筋動骨。

至於說口頭上的承諾,要是誰真正相信了,那就是不擇不扣的傻瓜了。

南京和蘇州那些東林士子的動向,鄭勳睿是不關心的,這些人無非是瞎嚷嚷一陣子,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朝廷已經做出決定的事情,事後來評論和抗議,等同於事後諸葛亮,再說錢士升和侯恂等人本就是東林黨人,他們在內閣商議的時候,都表示同意了,下面的東林士子站出來嚷嚷,豈不是自打耳光。

徐望華進入到東林書屋的時候,鄭勳睿的神情是輕鬆的。

有著著急的徐望華,尚未等到鄭勳睿開口,就徑直開始分析了。

大人,屬下這些日子分析了後金議和的事情,覺得情況不是很好,屬下剛開始認為,皇太極前來議和,目的就是為了阿濟格的,可這些日子分析情況之後,覺得不是這麼簡單的。

徐先生,不用著急,慢慢說,天塌不下來。

徐望華顯然還是有著著急。

屬下認為,皇太極如此做,是想著讓朝廷放鬆警惕,其讓朝廷放鬆警惕,應該是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能夠緩和一段時間,其二是觀望我大明朝廷是不是會出現變故。

鄭勳睿微微點頭。

徐先生,其實你已經回答我上次提出來的問題,功高震主,以及伴君如伴虎。

徐望華的身體顫抖了一下。

原來大人早就分析到其中原因了。

徐先生,你想想,皇太極能夠登基稱帝,能夠征服草原諸多的部落,能夠得到草原部落和滿八旗的擁戴,建立大清國,豈是那麼簡單的人物,在自身的實力並沒有遭受多大損害的情況之下,憑什麼對朝廷俯首稱臣,若是有今日的俯首稱臣,當初為什麼會登基做皇帝。

大人,屬下也正是擔心這一點啊,皇太極此番的議和,其目的怕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著讓我大明朝廷陷入到內亂之中,至少想著讓鄭家軍遭遇到算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錯,這正是皇太極可怕的地方,想必皇太極是清楚我大明朝廷內部紛爭的,也算準了朝廷內部會出現內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利用我大明的內訌,來削弱鄭家軍的實力,皇太極的確是厲害啊。

大人,屬下以為,皇太極這等歹毒的心思,應該被揭露出來,否則真正讓皇太極得逞,朝廷出現巨大紛爭,後果怕是無法挽回。

鄭勳睿笑了笑,看著徐望華開口了。

徐先生,你我距離京城如此之遠,都能夠分析到皇太極歹毒之心思,難道朝中的內閣諸位大人分析不出來其中緣由嗎,這怕是不大可能,既然有人能夠分析到其中的緣由,卻無任何的訊息傳出來,這裡面的蹊蹺,豈不是很明確嗎。

徐望華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了。

屬下實在是不明白,朝中有些大人,為了一己之私利,拋卻了倫理,拋棄了江山,他們究竟想幹什麼,難道眼睜睜看著大明江山毀於一旦,他們內心才舒服嗎。

徐先生,不用激動,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出現這樣的事情,不算什麼的,朝中的黨爭已經成為痼疾,短時間之內是難以消除的,除非是大動干戈。

徐望華的神色數次變化,最終變得平靜了。

屬下明白了,大人高瞻遠矚,早就預料到了一切,屬下佩服之至。

這些話就不用說了,皇太極已經出招了,這招出的是很不錯啊,穩準狠,抓住了要害點,大概皇太極此刻正在等候好消息吧,等候我大明朝廷出現內亂,等候功高震主的情形出現,如此情況之下,我們不能夠慌張,不用過於看重此事,該幹什麼依舊幹什麼,以不變應萬變,相對來說,皇太極才是我們真正的對手,至於說朝廷裡面的某些大人,我還真的沒有看在眼睛裡面。

鄭勳睿的自信,影響到了徐望華。

大人如此說,屬下就放心了,今年第一期的漕運馬上就要開始,屬下這段時間重點考慮漕運的事宜。

嗯,漕運的五十萬石糧食,必須保證安全運抵北方,此外其餘的三十萬石糧食,其中的十五萬石運送到陝西,十五萬石運送到蓬萊,告訴駐紮在蓬萊的王允成,必須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將十萬石糧食運送到旅順去,如何分配這些糧食,那就是楊賀顧夢麟和曹馳等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是,洪門的事宜,屬下建議文坤直接負責,徐吉匡協助,屬下已經告誡過洪明成,不能夠完全用江湖義氣來統領洪門,還是要想方設法吸納一些讀書人,這樣洪門才有可能很好的發展起來的。

文坤主要負責刑房和倉儲的事宜,事情已經很多,恐怕忙不過來,洪門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事宜,到了下半年,洪門就要開始承擔重任了,如此情況之下,還是請徐先生負責洪門的事宜,這個徐吉匡究竟如何。

屬下認為徐吉匡不錯,有能力,只是徐吉匡當初為什麼會投靠大人,屬下不是很清楚,因而不敢讓其知道機密事宜。

謹慎一些好,徐吉匡突然轉變態度,我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奧妙,還是需要時間來多多觀察,不過這個觀察的時間,也不能夠太長了,我看以半年為限,若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下半年就可以大膽放手使用了。

徐望華離開之後,鄭勳睿的神情變得更加的輕鬆。

皇太極的確會想辦法,而且是能屈能伸,不過可惜的是,皇太極沒有估計到他鄭勳睿的能力,若是這點陰謀詭計都無法應對了,那鄭勳睿這些年也不可能有著如此顯赫的成績,皇太極過於的一廂情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