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八章 靜觀其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八章 靜觀其變

感謝悠然蚊子瑜伽山人投出了寶貴的月票,祝讀者大大中秋節快樂。

手中拿著信函,鄭勳睿思考了很長的時間,他萬萬想不到,溫體仁在被迫致仕的時候,居然給他寫了一封信,而且溫體仁的家人說了,這是溫體仁寫出來的唯一一封信函。

這封信函,裡面全部都是溫體仁的真心話,說到的很多事情,也是絕密的,溫體仁甚至在信函之中,直截了當的評價了皇上,這讓鄭勳睿異常的吃驚。

溫體仁被迫致仕,按照信函之中的原因分析,怕是得罪了太監,特別是司禮監的幾個掌權的太監,否則其他的事情,不會導致決定來的如此之快,至於說得罪的原因,也是因為盧象升的事情而起,溫體仁不願意讓盧象升承擔兵敗的罪責,想要監軍高起潛承擔責任,想不到高起潛早就有準備,找到了司禮監太監提督京營的曹化淳,這件事情被溫體仁發現,於是彈劾高起潛和曹化淳,後來溫體仁發現皇上沒有採納他的彈劾意見。

但溫體仁絕對想不到,曹化淳居然知道了這件事情,這樣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之下,皇上罷免了溫體仁。

溫體仁對皇上的評價算是中肯,直言不諱的指出了皇上的缺點所在,那就是不信任文官集團,重用宦官來制衡文官,喜歡在朝廷之中玩平衡,而且遇到事情不能夠決斷,一旦面臨危急的局面,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是退縮,形勢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又沉不住氣,顯示出來了自得。

溫體仁最為厲害的評價,是認為皇上能力明顯不足,且反覆無常,不敢真正的信任文武大臣,甚至比不上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利用魏忠賢掌控朝政,制衡文官集團,這是令人不齒的舉措,但天啟皇帝能夠控制大局,能夠預判朝廷的局勢,儘管上朝的時間不多,卻能夠保證朝廷的穩定,皇上做不到這一點,儘管皇上異常的勤勉。可謂是殫精竭慮,可惜大明根本沒有出現多少的變化,流寇作亂後金侵襲,連年的災荒,府庫入不敷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讓朝政難以正常的維繫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溫體仁對東林黨人的評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當然溫體仁也對浙黨進行了評價。認為浙黨之中的人,願意做事情的越來越少。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的人越來越多了。

看了溫體仁的信函,鄭勳睿有著太多的感慨。

歷史上對溫體仁的評價是很不好的,明史將其和周延儒一道列為奸臣,不過那是東林黨人編出來的史書,不值得完全借鑑,但奸臣的名聲。一直伴隨溫體仁。

穿越到崇禎年間,鄭勳睿才真正的體會到,很多的事情與史書的描述是完全不一樣的,簡直就是顛倒性的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東林黨。要知道只要是正史,對東林黨都是高度評價的,認為東林黨人不畏權貴,為國為民,與閹黨作鬥爭,關心天下的興亡,一大批的東林黨人為了百姓的利益奔走呼號,甚至是獻出了生命。

實際的情況恰好相反,東林黨人與商賈勾結,把持朝政,不管不顧百姓的死活,儘管說東林黨人之中,也有傑出的人才,但整個的東林黨,宗旨偏離,他們不僅僅是黨同伐異,更是拼命的維護商賈和自身的利益,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更為可悲的是,不少東林黨人,總是認為自身是正義的化身,做壞事情的時候,大言不慚,還能夠說出一番大道理,讓其他人汗顏。

到了這個時候,鄭勳睿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不是後金韃子,更不是流寇,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以及貪婪無度的士大夫和商賈。

溫體仁的來信,讓鄭勳睿能夠更加清楚的分析大明王朝的現狀,也讓他能夠不斷的調整做事情的方向,人都不是萬能的,哪怕是熟知歷史穿越的鄭勳睿,他也需要學習,需要瞭解大明王朝的真實情況,需要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思路。

也是從這封信函,讓鄭勳睿對溫體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因為溫體仁在信函的最後,說到了一件他都不曾想到的事情。

溫體仁被迫致仕,內閣大臣張至發出任內閣首輔,並非是內閣次輔張鳳翼接任,從能力方面來說,張至發根本沒有過硬的能力和本事,擔任內閣首輔是不合格的,溫體仁非常清楚張至發的能力,認為皇上這樣的選擇,是很大的敗筆。

流寇的崛起,讓大明已經處於危險之中,縱觀前些年的情況,一旦流寇大規模崛起的時候,後金韃子就會抓住機會,入關劫掠,這種雙重的打擊,朝廷根本無法承受,如今也有可能面臨如此的情形,這個時候,讓有能力的人出任內閣首輔,是非常關鍵的。

溫體仁還透露出來擔心,張至發出任內閣首輔,很有可能讓錢士升等人左右內閣的局勢,從資歷上面來說,錢士升在內閣之中是最老的,也是得到了皇上信任的。

溫體仁分析,皇上之所以不讓張鳳翼出任內閣首輔,可能與東林黨人有著一定的關係。

溫體仁建議,讓鄭勳睿推薦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目前的情況之下,唯有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才能夠穩住局面,從能力方面來說,周延儒是很不錯的,只是有些喜愛錢財。

溫體仁還透露了,其實皇上是有些懷念周延儒的,有些時候會唸叨。

溫體仁提出的這個建議,讓鄭勳睿無論如何都想不到。

溫體仁和周延儒之間是對手,崇禎六年的時候,兩人之間的矛盾達到了頂點,溫體仁排擠了周延儒,想不到這個時候,溫體仁居然肯定了周延儒的能力,認為只有周延儒才能夠勝任內閣首輔一職。

徐望華和鄭錦宏進入東林書屋的時候,鄭勳睿的臉色很是嚴峻。

他將溫體仁的來信遞給了徐望華。

徐先生,這是溫體仁大人的來信,信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朝廷之中的絕密,不能夠洩漏出去的,你看過之後,將自身的想法說出來。

徐望華看完了來信,將信函遞給了鄭錦宏。

鄭錦宏的臉有些紅,雖然這些年他跟隨鄭勳睿,學習了不少的知識,不過掄起學識,他還差的很遠。

錦宏,仔細看看溫大人的來信,日後你總是要獨當一面的,該學習的東西,還是要多學習,增長自身的見識,才能夠更好的分析和判斷事物。

徐望華看完了信函之後,沒有馬上開口,而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鄭勳睿也沒有催促,靜靜的等候。

鄭錦宏正在努力看著信函,臉色也很是嚴峻。

一刻鍾之後,徐望華終於開口了。

大人,屬下認為溫大人來信的意思,就是想著讓大人舉薦周延儒大人,所有的說辭都是為這件事情服務的,屬下認為溫大人的建議是不錯的,如今的形勢之下,朝中的大人無人會舉薦周大人,大人若是出面舉薦,定能夠有效果。

不過屬下認為,目前暫時不適宜舉薦,張至發大人出任內閣首輔,情形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不管張大人的能力如何,總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體現出來,大人不妨等等看,看看張大人是不是不行,到了那個時候舉薦,想必會順利很多。

屬下這等的建議,也有不妥的地方,若是朝廷真的出現問題了,周大人上任,也會面臨很多的難題,屬下最為擔心的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東林黨人可能趁此機會掌控朝政,若是真的讓東林黨人再次掌控了朝政,怕是對大人也是不利的。

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其自身利弊的,屬下認為,還是等一等,靜觀其變。

一邊的鄭錦宏,也是頻頻點頭,對徐望華的建議表示認同。

鄭勳睿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徐先生的建議很是不錯,我也是這樣的想法,張至發大人出任內閣首輔,問題肯定是存在的,這些年以來,內閣之中,真正能夠起到作用的,也就是溫大人張鳳翼大人楊一鵬大人,以及錢士升和侯詢等人,張至發大都是默默無聞的,這也說明了張至發的能力的確是一般,溫大人的信函之中,透露出來擔心東林黨人崛起,我倒是認為無所謂,就看看東林黨人能夠鬧出什麼事情來。

至於說東林黨人想著對付我,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就憑著他們的那幾張嘴,以為能夠讓我就範,那也想的過於天真了。

我唯一擔心的是周延儒大人對東林黨人的態度,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周大人對東林黨人的認識還是不錯的,閒居在家裡的這些年,與不少的東林黨人都有接觸,甚至與錢謙益等人都有不少的接觸。

還是徐先生那句話說得好,靜觀其變,不管是張至發大人出任內閣首輔,還是周延儒大人出任內閣首輔,我們都要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我們最為主要的職責,還是加強自身的實力,只要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就不存在任何的畏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