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實際行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三十九章 實際行動

收到了比較緊急的奏摺,尤其是牽涉到南直隸的奏摺,周延儒一般都是第一時間趕到司禮監,找到秉筆太監王承恩商議的,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不一樣,周延儒耽誤了接近一天的時間,翌日才前往司禮監。

王承恩的臉上帶著微笑,看著奏摺不經意的開口了。

如此重要的奏摺,牽涉到的面不小啊,咱家記得上次和周大人商議,就是要穩定淮北的局勢,莫不是周大人想到了其他的可能。

周延儒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他很清楚,王承恩有些懷疑,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前來商議。

周延儒和太監之間的關係一般,此次要不是皇上提出了不一般的要求,他也不會和王承恩之間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絡,太監本來就是殘缺之人,身體上的殘疾,必然影響到心理上的殘疾,從歷朝歷代太監誤國就能夠看出其中的端倪,不過皇上如此的信任太監,周延儒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記得天啟年間的時候,先皇異常信任魏忠賢,弄得滿朝怨言,皇上上任之後,進行了大力的整頓,徹底剿滅了魏忠賢和閹黨,可惜沒有幾年的時間,皇上就開始信任太監,將不少的事情交給太監去辦理,相反皇上壓根不信任朝中的文武大臣了。

現如今就更是這樣了,皇上對鄭勳睿高度的猜忌,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由此及彼,皇上更是不會信任朝中任何的文武大臣。

這肯定不是好事情,不過這也是皇上的逆鱗,沒有誰敢觸碰,恐怕到時候就不是廷杖的問題,而是直接殺頭的罪過了。

王承恩的懷疑代表了皇上的懷疑。周延儒決不能夠小視。

王公公說笑了,昨日接到奏摺,本官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直都在苦苦思索,想著能夠有什麼好的應對辦法,若是讓局勢如此的發展下去。肯定會鬧出來大問題,到時候淮北的局勢不能夠收拾,漕運徹底癱瘓,影響的就是朝廷的大局了。

王承恩微微點頭,沒有開口說話。

前幾日王公公和本官商議的應對辦法,應該是從穩定淮北局勢出發的,只要能夠維持漕糧的運輸,哪怕是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張溥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其奏摺說到的事情,不算是太出格,但關鍵時刻鬧這麼一出,那就不妥了。

王公公也知道,這張溥等人,斷無法維持漕運,他們都做過監察御史,潛意識裡面就有著評說天下的習性。。。

周大人說的是啊。咱家也想起來了,這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的讀書人。不都是嘴皮上的功夫好嗎,皇上登基以來,屢屢依靠他們,可結局如何啊,就是一幫耍嘴皮子的迂腐讀書人,偏偏還想著玩什麼權謀。不自量力。

王承恩突然插進來的這些話,讓周延儒非常的吃驚,他很清楚,王承恩在他的面前是不會隨便開口說話的,既然說到了對東林黨人的印象。那就是代表皇上對東林黨人的看法,當然這裡面還有王承恩的幸災樂禍,畢竟皇上登基之初,幾乎剝奪了所有太監的權力,信任滿朝的文武,特別是信任東林黨人。

王承恩的這段話可不簡單,其實就是提醒周延儒,儘管說目前對付的是鄭勳睿,但也不能夠和東林黨人走的太近,否則同樣出現問題。

周延儒內心一陣惡寒,皇上這都是用的一些什麼辦法啊,讓東林黨人來對付鄭勳睿,明知道張溥等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要求他們到淮安去,捅出來的簍子,豈不是內閣幫著來縫補嗎,到時候皇上將鄭勳睿和東林黨人一併收拾了,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

王公公說的是啊,本官就是擔心淮北的局勢啊,這漕運是萬萬不能夠耽誤的,戶部的敕書,馬上就要發往漕運總督府,今年四百萬石的漕糧,是必須要保證的,眼看著三月份就要開始的漕運,恐怕是難以恢復,本官也是著急啊。

王承恩點點頭,卻突然轉移了話題。

周大人,這甘學闊馬士英粟建成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等人悉數都辭官,這裡面是不是有鄭勳睿大人的攛掇啊。

周延儒沒有馬上開口,而是看了看王承恩。

本官昨夜就想過這件事情,要說甘學闊遞上來辭呈,只是明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張溥等人的所作所為,甘學闊是不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他出任漕運總督,就有些名不副實了,下屬不服從安排,還不如辭去漕運總督省事。

周大人的分析精闢,這東林黨人之間,也真真的有趣,放著頭號的對手鄭勳睿不去對付,內部卻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咱家看他們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承恩一味的貶低東林黨人,周延儒已經不覺得奇怪了。

至於說馬士英等人的辭呈,本官也覺得可以理解,王公公想想,這麼大的事情,甘學闊應該是知曉的,也應該站出來說話,偏偏連甘學闊都遞上來辭呈了,那馬士英等人還有什麼希望,換做本官也要這樣做啊。

王承恩搖搖頭,表示不理解。

這讀書人的想法真的是怪了,既然張溥等人挑釁,那就要為自身辯駁啊,這總是鬧辭官,以為是小孩子之間的玩鬧啊。

見到王承恩不再將矛頭指向鄭勳睿,周延儒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氣。

周大人,若是準了這些人的辭呈,事情會如何,若是不準這些人的辭呈,又該如何做。

王承恩終於點到了最為關鍵的地方,這也是周延儒思考最多的問題,他仔細看了鄭勳睿的信函,對於鄭勳睿提出來的建議也不是特別的贊成,當然他前面的想法,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否則不可能耽誤一天的時間。

王公公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本官苦苦思索的事情。

甘學闊等人全部辭官,這個結局朝廷無法承受,漕運一旦耽誤,那就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恢復的事情,朝廷再次派遣官員到淮北去,不熟悉情況不說,還有可能產生新的對立,張溥等人到淮北的時間太短,一門心思想著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關注漕運,本官可以斷定,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做,期盼著讓他們來主政漕運的事宜,那是朝廷拿著漕運這件頭等的大事不作數,最終朝廷也無法承擔其後果。

本官的意見,還是維持原來的格局,只是內閣需要有明確的意見,也就是支援甘學闊主政漕運總督府的事宜,如此漕運才有可能真正的恢復。

王承恩聽的非常仔細,周延儒說完之後,他稍稍沉吟了一下。

周大人的建議倒是不錯,可張溥等人豈會善罷甘休,再說周大人和咱家都知道,張溥他們背後之人,可是蠢蠢欲動啊。

周延儒做出了思考的模樣,表情也有些危難。

王公公的意思,本官明白,可這些事情,本官也沒有辦法啊,沒有明確的證據,本官可不好說什麼的。

王承恩笑著從懷裡掏出來一疊的文書。

證據咱家這裡倒是有,這些都是張溥等人送到京城來的信函。

周延儒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他想不到張溥等人寫到京城的信函,全部都被王承恩弄到手了,可見王承恩對東林黨人是很不感冒的,更說明皇上對東林黨人的戒心。

王承恩的意思,是想著讓他周延儒出頭,在內閣訓斥錢士升和侯恂等人。

但這樣的事情,周延儒不會做,也不能夠做,那樣他周延儒瞬間就會成為東林黨人的敵人,受到無數的攻擊,今後不要想著過安寧的日子了,更加要命的是,這些信函都是秘密的,他周延儒是怎麼知道的,無非是勾結錦衣衛和東廠。

勾結錦衣衛和東廠的名聲一旦出去,那他周延儒在朝廷裡面徹底完蛋。

想到這裡,周延儒正色的開口了。

王公公,本官受皇上之信任,兢兢業業的做事情,甚至不惜搭上全家全族,但有些事情,王公公是明白的,本官不會做,也不可能做,本官是內閣首輔,有些事情做了,一旦傳出去了,本官就不僅僅是辭官能夠應對的,王公公若是覺得本官不夠忠心,大可直接說出來,本官辭去這內閣首輔之職,讓更有能力的人來做。。。

周延儒說出來這些話的時候,王承恩的臉上反倒出現了笑容。

周大人多慮了,咱家拿出來這些書信,就是要讓周大人知曉,沒有其他的意思,咱家的想法和周大人一樣,都是要恢復漕運,要將漕糧運輸到京城來,至於說其他的事情,放一放也未嘗不可啊。

離開司禮監的時候,周延儒臉色異常的嚴肅,看不見一絲的笑容。

從內心來說,他還是想著做好這個內閣首輔,至少讓朝廷能夠正常的運轉,能夠讓剿滅流寇的戰鬥順利進行,可惜他有些一廂情願了,朝廷裡面的局勢愈發的複雜,已經不是他這個內閣首輔能夠擺平的,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找尋其他的出路。

周延儒隱隱為自身提出來的建議感覺到後悔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