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六章 心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九十六章 心願

鄭勳睿有很多的抱負,或者說有很多事情想著做,作為穿越人士,他深知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不可能徹底違背的,儘管說大明天下的百姓,整體素質方面尚未達到幾百年之後的狀況,文盲很多,讀書人的地位不一般,但歷史的潮流總是向前發展,不可能整體倒退,儘管某一個強硬的君王有可能讓歷史發展的步伐暫時停滯。

在鄭勳睿看來,一個強大的王朝,或者說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必須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必須有前赴後繼的人來堅持和執行這個制度,而這個制度的根源,就是限制個人的權力,特別是限制皇上至高無上的權力,讓皇上不能夠隨心所欲。

世界上沒有完人,再厲害的君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重大的錯誤,歷史上的漢武帝、唐太宗等等偉大的皇帝,晚年的時間都出現了難以容忍的錯誤,這不能夠說他們不偉大,而是沒有制度限制他們,完全依靠自律和道德來要求個人,那這個世界上全部都是壞人。

在搭建將來制度模子的時候,鄭勳睿最為看重的有三點,第一點是軍隊的建設,這是國家強盛的基礎,沒有強悍的軍隊,一切都是白搭,宋朝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第二點是經濟發展,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想要養活強悍的軍隊,想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一切都依賴經濟的發展,有錢才好辦事,特別是朝廷和官府,若是沒有錢了,不管付出什麼樣的努力,都無法維持天下之正常運轉,第三點是順利歷史發展潮流的制度,這裡面就包括了法制的制度,為官的準則,如何維護老百姓利益等等的要求,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一點是在滿足了前兩個要求的基礎之上去落實的。

鄭勳睿很清楚,做到以上所說的一切,還要有一個開明睿智的皇帝,缺乏了這個人,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而他就是來承當這個責任的。

經過了十多年的拼搏,鄭勳睿已經有了一支強悍的軍隊,鄭家軍已經是大明最為強悍的軍隊,發展經濟方面,鄭勳睿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設立洪門錢莊、徵收商貿賦稅、鼓勵商貿之發展、官紳一體納糧等等,而接下來鄭勳睿做事情的重點,就集中到制度建設方面了,他必須未雨綢繆,明確出來讓眾人畏懼和遵守的制度。

這一點充分體現在鄭勳睿所安排的官員上面。

讓鄭錦宏兼任南京刑部尚書,以及讓都察院派遣人員駐紮在鄭家軍掌控的所有府衙,這已經體現出來鄭勳睿不同於一般的思想,那就是要整頓吏治,要明確法律的尊嚴。

不過做這些事情不能夠著急,目前僅僅是搭起了架子,真正開始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天下很不太平,時機還不合適。

南京兵部,有關征伐浙江總兵黃得功的事宜,已經商議完畢。

南京吏部尚書周延儒、南京戶部尚書徐望華、南京禮部尚書楊廷樞、以及兼任南京刑部尚書的鄭錦宏等人,早就發表了自身的意見,鄭錦宏是完全支援的,周延儒、徐望華和楊廷樞是有限支援。

不過眾人都明白,鄭勳睿的決心已定,征伐浙江總兵黃得功的所有準備事宜都已經完成。

之所以一定要征伐黃得功,還是因為浙江的富庶以及與南直隸不可分割的關係,鄭勳睿和鄭家軍必須要不折不扣的掌控浙江,有了南直隸和浙江兩地的支撐,鄭勳睿就能夠獲取到足夠的錢財,支撐他接下來要做的所有事情。

再次上任的內閣次輔楊嗣昌,可謂是躊躇滿志,可朝廷面臨的亂攤子,讓他短時間之內難以徹底施展手腳。

朝廷主要面臨的是三個大的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北直隸肆掠的後金韃子,第二個問題是佔據河南與山西的流寇李自成,第三個問題是湘王、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和鄭家軍,這三個問題,楊嗣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流寇李自成的問題。

四川與湖廣等地安定下來,流寇張獻忠被徹底剿滅,這是鄭家軍的功勞,要說楊嗣昌的這個建議還是不錯的,鄭家軍出兵以閃電般的速度剿滅了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那就是鄭勳睿掌控了湖廣和四川等地。

這是楊嗣昌萬萬沒有想到的,他覺得自己低估了鄭勳睿。

本來以為靠著強大的輿論以及讀書人固有的思想,能夠約束鄭勳睿的行為,想不到人家根本不管那些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竟然採取了非常的手段控制了湖廣和四川等地。

楊嗣昌和鄭勳睿之間的接觸不是很多,但印象很深刻,實話實說,鄭勳睿的能力方面,是強於皇上的,不過鄭勳睿是讀書人,而且是殿試狀元,應該是效忠皇上的,哪怕是有著頂天的能力,也是要規規矩矩做好臣子的。

內心裡面,楊嗣昌覺得鄭勳睿不能夠長久,只要他能夠在短時間穩定北方的局勢,就一定能夠想到對付鄭勳睿的辦法,至少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鄭勳睿不敢公開造反。

肆掠北直隸的後金韃子,楊嗣昌也看出來了,他們也就是在北直隸一帶肆掠之後,就會離開關內回到遼東去的,畢竟山海關被朝廷牢牢的把握,不能夠拿下山海關,後金韃子就不敢在北直隸紮根。

朝廷目前沒有辦法對付後金韃子,那就只能夠眼睜睜看著後金韃子肆掠,如此情況之下,朝廷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護衛京城的安全。

流寇李自成是目前最大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拿下了山西太原府城之後,李自成麾下的流寇,傳聞達到了百萬人之多,這個數字楊嗣昌是不相信的,要知道維持百萬人的開銷,那可不是小數目,河南與山西兩地,多年遭受自然災害,不是什麼富裕的地方,想要養活百萬的軍隊,幾乎沒有可能。

不過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數目,至少在五十萬人以上,這也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數字了,若是沒有任何的準備,倉促的應戰,楊嗣昌知道自己的結局與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一樣。

所以楊嗣昌要做出完備的規劃,這樣才能夠一步一步達到目標。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楊嗣昌上任之後,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穩定內閣。

內閣早就被首輔錢士升把控,其他人幾乎插不進去,不過楊嗣昌不用特別的擔心,畢竟他的背後有皇上強有力的支援。

在接下來採取的軍事部署和軍事行動之中,楊嗣昌不需要徵求內閣首輔錢士升的意見,也不需要徵詢其他內閣成員的意見,可以獨斷專行,可以採取一切認為有必要的措施,一旦楊嗣昌做出了決定,錢士升也是要遵照執行的。

楊嗣昌首先決定的就是穩定京城的局勢。

阿巴泰率領的後金韃子,依舊在保定府一帶劫掠,製造出來人心惶惶的局面,京城更是不得安寧,不過阿巴泰看樣子沒有進攻京城的意思,這也讓楊嗣昌稍稍安心一些。

北直隸尚有近十五萬朝廷大軍,不管是從戰鬥力還是士氣方面來說,根本無法與後金韃子抗衡,暫時統領大軍的內閣首輔錢士升也沒有這個打算,楊嗣昌同樣沒有這個打算。

他做出了具體的部署,重點穩固幾個點,第一個點是京城,這是重點防禦的地方,駐紮在外城的兵力達到了三萬人,加上京城大營的軍士,以及錦衣衛等等,總兵力接近十萬人,這十萬人嚴防死守,足夠護衛京城,第二個點是宣府,這裡放置兩萬人,他們避免與後金韃子直接作戰,但無論如何不能夠讓後金韃子完全佔領宣府,第三個點是永平府,這裡駐守的軍隊為一萬人,聯合山海關的駐軍,保衛山海關的安全,也防止後金韃子前後夾擊山海關。

在做好這三個點防禦的基礎之上,另外放置一萬人,在通州、順義、昌平和房州一帶活動,這一代是京城的外圍,這一萬大軍同樣避免與後金韃子面對面作戰,但要起到牽制後金韃子的作用。

楊嗣昌的這個安排,還是經過了仔細的思索,他放棄了北直隸大部分的府州縣,以被動防禦的方式,守住最為主要的地方,等待後金韃子的撤離。

這樣的安排部署,已經向後金韃子示弱。

要做出這樣的安排部署,楊嗣昌需要有足夠的權力和勇氣,否則給事中和監察御史要將楊嗣昌罵的體無完膚,讓其根本無法下達命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嗣昌的這個安排,讓不少人想到了被斬首示眾的原內閣次輔陳新甲,陳新甲當初不過是建議與後金韃子議和,就被內閣首輔錢士升牢牢抓住不放,以至於最終喪命了。

被動防禦的安排,與當初陳新甲建議與皇太極議和的決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含義是差不多的,再說楊嗣昌與陳新甲之間的關係是不錯的,難不成楊嗣昌準備走陳新甲的老路。

楊嗣昌可沒有想那麼多,大刀闊斧的開始下達命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