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六章 萬國來朝(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四十六章 萬國來朝(4)

瑞元三年十一月初一,辰時。

紫禁城,奉天殿。

主持整個朝拜儀式的周延儒和楊廷樞兩人,卯時不到就來到了奉天殿,這是一次開創歷史的萬國來朝,必將被歷史銘記,作為主持如此盛大儀式的周延儒和楊廷樞,怎麼可能不激動,他們非常清楚,隨著儀式的進行,這一幕必將被後世子孫永遠銘記。

丹墀上面,長條形的檀香木桌已經擺好,木桌上面覆蓋著黃色的綢布,兩疊文書擺放的整整齊齊,主持儀式的周延儒和楊廷樞,將在儀式開始的時候,各自手持一疊文書。

紫禁城外,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員,各國使節以及被擒獲的部分俘虜,都在等候。

紅色的城門緩緩開啟,禮部以及鴻臚寺的官員引領眾人,緩步進入到城門之中。

皇宮之內的太監依舊是存在的,不過他們已經不能夠參與到任何的政事之中。

京城官吏早就習慣了,只是絕大部分的使節都沒有見過如此的場景,進入到甬道之後,一種莊嚴的氣氛油然而生,本來在外面還在低聲說話的諸多使節,臉色變得嚴肅起來,默默的跟在隊伍之中,朝著紫禁城裡面走去。

辰時一刻,眾人按照禮部和鴻臚寺官員指定的位置站好了。

已經到了十一月,氣候很是寒冷,站在奉天殿之外,感受著呼呼吹過的寒風,還真的是難以長時間忍受,不過寒風瑟瑟,隊伍很是整齊,沒有誰說話,甚至聽不見咳嗽的聲音。

辰時二刻,皇上的御輦出現在奉天殿外面,不過皇上並未在裡面,按照規矩來說,皇上將從奉天殿後面的門直接進入大殿,此刻皇上的御輦出現在奉天殿外面,預示著皇上已經進入到奉天殿,朝拜的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

果然,領侍衛內大臣梁興力出現在奉天殿外面,這預示著皇上已經進入到奉天殿。

內閣首輔徐望華帶著諸多內閣大臣,進入到奉天殿,他們要率先拜見皇上。

不過幾分鐘時間,所有內閣大臣走出了奉天殿,站立在隊伍的最前面,周延儒、楊廷樞和梁興力三人直接來到了丹墀之上。

梁興力首先開口。

“皇上有旨,儀式正式開始。。。”

隨著梁興力的開口,皇上走出了奉天殿,站在了殿外,跟隨在皇上身邊的是皇后娘娘。

所有人都看到了精神抖擻的皇上,以及顯露出雍容華貴氣息的皇后娘娘。

其餘的嬪妃,則是跟隨在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身後,跟著走出了奉天殿。

海外的那些使節,瞪大了眼睛看著站在奉天殿外面的皇上,他們萬萬想不到,如此富庶的大明王朝,如此強盛的大明王朝,皇上居然是如此的年輕。

而黃後孃年的雍容華貴和漂亮,以及諸多嬪妃的美豔,更是讓眾人吃驚。

內閣首輔徐望華大聲開口了。

“臣領諸位大臣拜見皇上,拜見黃後娘娘。。。”

所有官員都跪下了,包括部分的域外使節,也跟隨跪下,那些海外使節,目瞪口呆看著這一切,有聰明的使者,按照自己國家的規矩,單膝跪地行禮。

第一個儀式,是獻俘儀式,這是象徵性的儀式,不需要押解被俘之人,而且這些被俘之人都是站在奉天殿外面,沒有遭受什麼限制,同樣能夠看到皇上。

內閣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鄭家軍總兵鄭錦宏,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熊文燦,領著鄭家軍副總兵、都督府都督洪欣貴,戶部對外貿易司郎中鄭芝龍等人,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之下,緩步走到了臺階的下面。

這些人不需要跪下,按照原先設定的禮儀,眾人需要跪下的,但皇上免除了跪拜禮。

洪欣貴從懷裡拿出來早已經準備好的文書,大聲念出來。

這是一份捷報,主要就是海外征戰以及遠征的戰果,捷報的描述很是平和,絲毫沒有蔑視歐洲諸國的意思,實事求是的表述了戰鬥廝殺的情況,戰鬥所取得的戰果,以及在歐洲與各國商談的情況,不過這份捷報,還是讓歐洲的諸多使節低下頭了,他們本來是聽不懂的,但禮部安排了專門的人員,站在他們的隊伍之中,對捷報的內容予以了翻譯。

十名被俘的軍官也被帶到了前面,這就是獻俘了。

唸完的捷報,被送到領侍衛內大臣梁興力的手中,梁興力雙手捧著捷報,走上臺階,將捷報給了皇上,皇上拿到捷報之後,微微點頭。

梁興力開始宣讀聖旨,這是皇上和朝廷決定對洪欣貴等人進行表彰的決定,表彰主要還是以物質上的獎勵為主,關於升官的事宜,皇上和朝廷都是非常慎重的,必須要經過內閣認真商議之後,才會最終做出決定的。

聖旨宣讀完畢,洪欣貴和鄭芝龍接旨。

如此獻俘的儀式結束。

最為主要的朝拜儀式終於開始了。

主持儀式的周延儒和楊廷樞兩人,拿起了手中的文書。

周延儒負責宣讀朝拜和覲見的儀式,楊廷樞則是負責具體指揮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該如何的引導,畢竟前來朝拜的海外和域外的使節人數眾多,每個使節覲見兩分鍾左右的時間,也需要兩個時辰以上的時間。

首先覲見皇上的是荷蘭的使節,接著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使節,將這三個使節放在最前面,主要還是考慮到了即將入宮的三位公主。

隨著周延儒和楊廷樞按照文書宣讀朝拜儀式,禮部和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的官員不斷的給海外和域外的使節翻譯,同時有禮鴻臚寺的官員引領著使節前往奉天殿的臺階之下,正式拜見皇上。

這個過程之中,被廢除的禮儀還有一項,那就是鴻臚寺的官員不再培訓諸多的使節,若是按照以前的規矩,這些使節是需要接受培訓的,必須按照大明的禮儀來覲見皇上,這裡面就包括一個很是敏感的問題,那就是使節覲見皇上究竟需不需要跪下的問題。

皇上的態度很明確,覲見儀式是嚴肅的,的確需要慎重對待,但覲見的儀式決不能夠程序化,不能夠因為追求整齊劃一,而讓本來異常莊嚴的儀式,變得索然無味。

覲見儀式不同於科舉考試之後拜見皇上的儀式,這些人都是海外和域外的使者,他們肩負特殊的使命,是懷揣著對大明王朝的憧憬前來的,他們不是大明之人,他們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規,但朝廷不要強迫他們按照大明所有的禮儀來做事情。

這大概就是皇上說出來的有容乃大的意思。

歐洲皇室使節拜見皇上,全部都採用了單膝跪地的做法,這是他們的習慣,至於說域外的諸多使節,則是與大明朝廷的官員一樣,也是雙膝跪地拜見的。

皇上的臉上一直都帶著笑容,這種笑容讓人感覺到親切,但這個笑容之中,透露出來了強大的自信,讓人只能夠仰視。

海外和域外的使節,帶來了大量的禮物,這都是他們各自國家或者地方最好的東西,譬如說歐洲使節帶來的有夜明珠、騎士劍,甚至是汗血寶馬等等,域外的使節帶來的多是罕見的乾果之類的東西,以及大量的珠寶等等。

使節覲見皇上的儀式,持續了足足兩個時辰的時間。

皇上和皇后娘娘,以及諸多的嬪妃一直都站在奉天殿的外面,他們沒有躲避凌冽的寒風,臉上的神色一直都非常的平靜,期間領侍衛內大臣梁興力準備拿著衣服前去給皇上和皇后娘娘披上的時候,被皇后娘娘用眼神制止了。

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儀態一直都很是端莊,就更不用說下面的文武大臣了,而那些覲見大明皇上的歐洲和域外的使節,在完成了覲見儀式之後,跟隨鴻臚寺的官員回到原來的位置,也是規規矩矩的站著,神情嚴肅。

內閣首輔徐望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他的內心突然閃過了一絲的領悟,皇上一直要求覲見的儀式必須要莊嚴隆重,他不是特別的明白,原來以為就是展現大明軍隊的威嚴,讓覲見的使者感受到一絲的壓迫,現在看來,皇上根本不是這個意思,皇上是透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來了大明王朝至高無上的威嚴和自信。

這種覲見儀式,不需要跪拜,尊重諸多使節各自國家和地方的習慣,不過所有覲見皇上的使者,無不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從他們的眼神之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徐望華想到了那句朕既天下的話語,包括先皇都曾經說出來過這樣的話語,不過真正能夠當得起這句話語的,也就是當今的皇上了,被推崇的漢武大帝、唐太宗等人,徐望華沒有見過,也不可能見到,不過當今的皇上,他是非常熟悉的。

按照徐望華的判斷,當今皇上的睿智,超過了漢武大帝,以及唐太宗,這萬國來朝的禮儀,怕也只有今日才算是真正的實現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皇上看重的並非是這些,皇上關心的是大明王朝的興盛,關心的是大明百姓是不是能夠過上好日子,關心的是大明朝廷在做任何與外面聯絡事宜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真正維護自身的利益。

這才真的是千古一帝。

(今日開始每天兩更,分別是上午的九點和下午的四點鍾,本書已經進入尾聲,我正在考慮新書,期盼新書得到讀者大大的繼續支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