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六十八章 內外交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六十八章 內外交困

大清國這一年的日子特別難過。

儘管皇太極成功的轉移了矛盾,將滿人權貴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范文程等漢人的身上,巧妙的躲過了自身的失誤,不過大清國存在的困難實實在在,而且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從崇禎十七年,也就是瑞元元年開始,大明朝廷逐漸封鎖遼東和遼南,禁止與大清國的互市,到了瑞元二年,遼東之戰之後,大明朝廷更是全面封鎖了遼東和遼南,任何的貨物都不可能進入到大清國了,瑞元三年底的豐鎮之戰,讓草原的局勢也出現巨大的變化,不少的草原部落明確表示效忠大明朝廷,直接或者間接脫離大清國,包括察哈爾部落在內的草原部落,都斷絕了與大清國的聯絡。

隨之是蒙八旗的凋落,除開少數一些堅決臣服和支援大清國的草原部落,不少草原部落都逐漸的將蒙八旗之中自身部落的軍士撤回來了,這讓大清國二十四旗並舉的局面,幾乎是蕩然無存了。

其實在這之前,漢八旗已經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遼東之戰,漢八旗幾乎損失殆盡,就算是皇太極下令從漢人之中招募軍士補充到漢八旗之中,速度也是不夠的,畢竟那些尋常的漢人百姓,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精銳的軍士。

滿人對漢人的壓迫,導致漢八旗也出現動搖,完全沒有了士氣,估計這些勉強湊起來的漢八旗,到了戰場上面,甚至會反戈一擊。

更大的困難,來自於物資的極度匱乏。

大清國成立的時候,國力是強盛的,那個時候大清國幾乎控制了整個的遼東和遼南,依託從關內的大肆劫掠,以及草原部落的幫助,集聚了大量的錢財,而且大清國還隨時可以劫掠朝鮮,滿足自身的需要。

不過隨著鄭家軍的崛起,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之後八旗軍好幾次慘敗給鄭家軍,讓大清國的供給出現了暫時的困難,而鄭勳睿登基出任大明皇帝之後,大清國的日子愈發變得困難,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遼東之戰以及豐鎮之戰,包括陸續出現的排斥漢人的風潮、滿人權貴的異動,讓皇太極無法將全部的精力集中到民生方面,而維持一個國家運轉的,主要就是農業了,這方面皇太極更是沒有特別重視。

以前范文程時常在這方面提醒皇太極,甚至幫助皇太極做了很多穩定農業生產的事情,現在沒有誰會幫助皇太極了。

皇太極的身邊幾乎都是滿人權貴,這些滿人權貴征伐廝殺是有著很強的能力的,凡是在管理農業方面的事宜的時候,就沒有多少的主意了,有些滿人權貴甚至是瞧不起農業生產的,因為滿人的祖先主要依靠的是狩獵,並不是種田,既然當初祖先能夠透過狩獵活下來,現在也可以透過狩獵養活自身。

目光短淺的滿人權貴不是少數,如同皇太極這樣睿智的畢竟是極少數。

大清國的情形,與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人口幾十倍的增加,控制的地域也逐漸的擴大,僅僅依靠狩獵根本不能夠維持,而且大清國的八旗軍,軍士是沒有俸祿的,完全依靠戰鬥廝殺獲取報酬,要是沒有戰鬥廝殺和劫掠,軍士就沒有收入,八旗軍就穩不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太極也想過辦法,透過朝廷給八旗軍撥付一定的軍餉,可這樣做根本不能夠維持,大清國控制的地方不大,賦稅有限,朝廷根本不可能養活幾十萬的八旗軍。

一方面是收入方面逐漸的縮小,一方面是滿人權貴繼續要享受生活,這樣的情形持續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難以維持的。

大政殿,皇太極看著鄭親王濟爾哈朗。

現在皇太極最為倚重的就是濟爾哈朗了,睿親王多爾袞已經遭遇到排擠,老實很多了。

皇太極和濟爾哈朗無數次的商議如何解決大清國面臨的物資匱乏的問題,可都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科爾沁部落等也支援了大清國一部分的物資,但那都是杯水車薪。

“濟爾哈朗,朕很是擔心,滿八旗的物資都有些匱乏,代善、多爾袞和豪格等人都在叫苦,難以維持了,好幾年時間沒有征伐,八旗軍軍士沒有什麼收入,這樣的情形繼續持續下去,大清國還怎麼維持。”

濟爾哈朗沒有馬上開口。

“如今滿人對漢人做的太過分了,隨意搶奪漢人的錢財,讓漢人沒有了活路,前些天甚至有滿八旗的軍士進入到漢八旗的軍營劫掠,朕斬殺了帶頭的滿八旗軍士,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啊。”

皇太極已經顯得非常蒼老,頭髮幾乎全白了,鬍鬚也是灰白色的。

皇太極的身體也出現了大問題,有些時候說話都難以支撐,時常發呆,沒有了以前的豪氣和睿智,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了。

濟爾哈朗咳嗽了幾聲,有些艱難的開口了。

“皇上,臣因為是不是與大明朝廷再次商議,只要他們同意與我大清國互市,我們就歸還一部分的漢人,臣以為除開這個辦法,怕是想不到其他的法子了。”

皇太極嘆了一口氣,緩緩開口了。

“這個辦法,朕也想過,不過推行太困難了,大清國的漢人,幾乎都是滿人權貴的奴隸,要求這些滿人權貴交出奴隸,朝廷就要拿出銀子來補償,這也是我大清國的規矩,朕不能夠隨意的破壞,可朝廷哪裡有這些銀子。”

濟爾哈朗無語了,皇太極說的是事情,朝廷的確沒有多少的銀子了,連續好幾次的征伐,朝廷拿出來大量的銀子,可每一次的征伐都是失敗的,朝廷甚至拿不出銀子來善後,就更不要說拿出銀子來購買漢人奴隸了。

不過目前的情況看,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濟爾哈朗稍稍思索,再次開口。

“皇上,臣以為辦法還是可以想的,臣與禮親王商議,讓禮親王主動交出家族之中的漢人奴隸,至於說肅親王,皇上可以要求其交出部分的漢人奴隸,臣是不用說的,剩下的就是睿親王了,只要皇上開口,只要禮親王和肅親王都交出了部分的漢人奴隸,想必睿親王也不可能無動於衷的。”

濟爾哈朗說的辦法的確可行,只要大清國的親王都帶頭了,其餘的郡王、貝勒、貝子等滿人權貴,自然也要跟著做的。

可皇太極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滿人權貴對他皇太極已經有了很大的不滿意,特別是在他皇太極出手教訓多爾袞,以及將滿八旗鑲白旗劃歸豪格指揮之後,這種不滿逐漸的顯露出來。

皇太極知道自己年紀大了,精力大不如以前,而且八旗軍連續遭遇敗績,他的威望在逐步的降低,這個時候若是動了滿人權貴的利益,怕是真的要引發一場大禍了。

皇太極輕輕搖頭,顯然是否決了濟爾哈朗的這個提議。

皇太極內心很清楚,大明皇上鄭勳睿不一定會同意這樣的交換方式,人家大可舉兵攻打瀋陽,在大清國遭遇到內外交困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和大清國做什麼交易了。

大政殿陷入到沉默之中。

離開大政殿,濟爾哈朗騎馬朝著府邸而去。

濟爾哈朗是大清國排名第二的親王,大可以乘坐轎子,不過他還是保持了騎馬的風格,如此低調一些,也能夠讓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

濟爾哈朗身邊圍著不少的親兵,他們跟著騎馬,將濟爾哈朗牢牢的圍在中間。

大政殿距離濟爾哈朗的府邸有四裡地左右,騎馬也就是一小會的時間。

一支響箭射來的時候,濟爾哈朗右前方不遠處一名親兵發出了慘叫聲。

更多的親兵迅速圍住了濟爾哈朗,一部分的親兵張弓搭箭,緊張的看著四周,一部分的親兵開始在四周搜尋。

居然有人想著暗算大清國的親王,而且是皇太極最為信任的親王,這件事情讓人難以置信,濟爾哈朗也是稍稍愣了一下。

這裡是一條巷子,地形有些複雜,殺手射箭之後,能夠很快的躲藏起來,濟爾哈朗不可能逐家逐戶的去搜尋,而且這裡居住著不少的滿人權貴。

就在親兵將濟爾哈朗護送回了府邸,皇太極的聖旨到了。

這一次是皇太極的口諭,皇太極得知有人居然敢於行刺濟爾哈朗,大為火光,要求刑部嚴查,就是將瀋陽翻個底朝天,也要搜查出來兇手。

濟爾哈朗稍稍思索一番立刻發現事情不對,這裡面有疑問的地方太多了,既然是想著刺殺他濟爾哈朗,那麼怎麼可能僅僅射一箭就沒有後續了,再說刺殺的地點在巷子口,是滿人權貴居住的地方,更加稀奇的是,親兵居然沒有找到射箭之人。

濟爾哈朗仔細看過被射中的親兵,右臂中箭,弓箭是八旗軍常用的那種。

思前想後,濟爾哈朗覺得事情不對,他準備馬上前往大政殿,稟報皇太極,阻止皇太極在瀋陽展開大規模的排查,他濟爾哈朗沒有吃虧,親兵也就是傷了胳膊,沒有必要如此的大動干戈,說不定如此大動干戈,正好是誤入了圈套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