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海上馬車伕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

天啟八年五月三日,菲律賓總督費爾南多派出信使抵達南京,在行轅拜見了鄧浩楠。

信使轉達了費爾南多總督給鄧浩楠的問候,同時轉達了費爾南多總督希望鄧浩楠出兵幫忙的請求。

鄧浩楠正愁著如何介入西班牙和荷蘭的戰爭當中,這費爾南多便送來了求援信號。

西班牙認定是荷蘭人搶了他們的寶船,向荷蘭人索要,結果荷蘭人拒不承認,因而雙方爆發戰爭。

西班牙此時還是歐洲一等強國,直到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才淪為二流強國。此時,西班牙人在菲律賓擁有陸軍四萬人左右,海軍戰艦經過擴充後如今已經達到了一百多艘戰艦,其中主力戰艦六十艘,皆為頭等巡航艦,火力在四十門炮到五十六門炮之間,其中五十六門炮巡航艦相當於太平洋艦隊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級別,約有十五艘左右,戰力強悍。

西班牙菲律賓殖民政府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宣戰後,在巴達維亞的荷蘭人立刻以牙還牙,向菲律賓宣戰後,緊急從印度洋和非洲調遣軍艦到遠東,準備好好收拾一下菲律賓的西班牙人。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全球擁有船隻一萬一千多艘,其中用於作戰的軍艦多達九百艘。東印度公司總督阿納姆少將調來了四十艘巡航艦,加上原來的六十艘,主力艦猛增到了一百艘,更有數量龐大的護衛艦策應。一時間,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感受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強大。

荷蘭人沒打算出兵佔領菲律賓,只是想在海戰中教訓菲律賓艦隊一頓,戰爭結束後撈點戰爭賠款。同時,透過戰爭,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藉口增加在遠東的軍艦數量,以抗衡鄧浩楠的太平洋艦隊。當然,荷蘭人也想過找太平洋艦隊雪恥,只是還沒有倒出來功夫而已。

鄧浩楠自然是喜歡趁火打劫的,心中也同意了費爾南多的請求,但是依然曬了信使三天。用他的話說,曬曬更健康。

……

第四天,鄧浩楠召見了費爾南多的信使,表示願意幫助老朋友。但是眼下遼東軍正在江西剿匪,軍費有些緊張。

信使哪裡不明白鄧浩楠的意思,急忙表示費爾南多總督已經交代過了,明軍若是肯出兵幫忙,軍費等相關費用由菲律賓殖民政府買單。

鄧浩楠於是同意了費爾南多的出兵請求,至於具體細節則派遼東都督府海軍部部長陳耀明前往馬尼拉和費爾南多直接洽談。

信使得到了鄧浩楠的點頭,於是先行返回馬尼拉向費爾南多報告。

這邊,鄧浩楠召開海軍會議,商討對荷蘭東印度公司開戰的事宜。會議決定派遣太平洋主力艦隊前往參戰。然而,有三十艘巡航艦前往太平洋搶劫西班牙寶船隊去了,現在還沒有訊息,母港只剩下剛剛成軍的三十艘巡航艦。海軍官兵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才可以參戰,於是海軍部決定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海上軍演,然後等施劍飛率領艦隊回來再南下參戰。

鄧浩楠在南直隸總督剿匪作戰,五月中旬,太平洋艦隊的兩艘護衛艦在湖口附近遭遇到了叛軍蘇利的水軍襲擊,造成二十多名水兵傷亡。

第二天,鄧浩楠下令艦隊只愛湖口集結,尋找蘇利水軍決戰。

蘇利水軍擁有五萬餘人,但並無大艦。由於在鄱陽湖上作戰,使用的戰船多為平底沙船,且因為戰船都是新造的,時間倉促,噸位最大不過兩百噸,不過數量龐大,多達四千餘艘。

蘇利第一次指揮這種龐大數量的小船組成的水軍作戰,雖然在鄱陽湖都昌附近全殲了江西水軍,取得了大勝。但是蘇利對太平洋艦隊心有餘悸,偷襲兩艘在長江上巡邏的護衛艦時沒有部署好,導致原本可以全殲的作戰計劃,最終只上了人家二十多人,讓兩艘護衛艦逃脫。

作為報復,五月十七日,太平洋艦隊集結四十艘護衛艦炮擊湖口沿岸的叛軍,打死打傷叛軍七百餘人。

十八日晚,蘇利率領水軍偷襲太平洋艦隊錨地,不料太平洋艦隊早有準備,正守株待兔,痛擊蘇利水軍。

蘇利見勢不妙,立即掉頭逃跑,太平洋艦隊幾十艘戰艦尾隨追擊。追至天明,將蘇利趕進了南湖嘴。蘇利水軍只有十幾門土炮,面對太平洋艦隊護衛艦的猛烈炮擊,小小的沙船一炮一個的被擊沉江中。不到半天功夫,蘇利水軍便折損大半。

沒有辦法,蘇利只好下令突圍。不料太平洋艦隊以鐵鎖攔江,用火炮猛烈轟擊之下,蘇利水軍無法突圍。

戰至下午,蘇利見突圍無望,最後下令棄船,全軍登岸,從陸上逃走。

這樣,太平洋艦隊取得南湖嘴大捷,繳獲敵軍戰船一千多艘,消滅叛軍水軍一萬餘人。

鄧浩楠通令嘉獎,訊息傳開,各路明軍軍心大振,叛軍則士氣低落。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正在海試,相關海試結果和資料正在小南山海軍基地彙總。該級艦凝聚了海軍兵工廠和造船廠的智慧結晶,西方的戰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被融入了東方技術和未來經驗設計後,盡顯精銳。

當然,問題也不少。由於大明帝國的海軍造艦事業出現了嚴重的斷代,到了天啟年間已經落後西方很大一截了。海軍工程署起步晚,到現在為止還只能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小規模的改造,加上東南亞海上局勢吃緊,鄧浩楠要求儘快追趕西方海軍步伐,因此北雲級戰列艦僅僅是海豚級巡航艦的放大版,雖然海試時問題不少,但並不影響整體效能。

但是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卻是彙總到了一起,在正式開工建造該級戰列艦的時候,這些問題將會被矯正。這些經驗比起西方兩百多年的航海經驗來,雖然不多,但卻是國人自己摸索總結出來的。

作為四等戰列艦,北雲級除了火力增強之外,作為戰列艦,她的艦體被強化了很多。除了使用上等硬木之外,還在外面加裝了一層鋼板。考慮到速度原因,鋼板不厚,只比鐵皮厚了三成。比起之前的海豚級和飛魚級來說,鋼板雖然不厚,但卻比之前加裝鐵皮堅固多了,抗打擊能力也增強了。

北雲級四等戰列艦,噸位和火力相當於當前西班牙的頭等巡航艦。相比之下,北雲級擁有可拆卸組裝的鋼板作為防護,鄧浩楠稱之為反應裝甲。而西方只有超過七十門火炮的戰艦才能看到外面加裝一層鐵皮,因為火炮越多要求防護能力必須越高。在火力上,北雲級使用的是中近距離的天啟七年式戰神火炮,子銃後裝式速射炮,在射速上佔便宜。

天啟七年式戰神火炮是天啟五年式的改進型,主要針對子銃後裝式帶來的氣密性進行了最佳化,增加了膛壓,提高了有效射程。鍊鋼技術的逐漸成熟給精密軋鋼裝置帶來了革命,兵工廠用越來越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和切割,使得七年式火炮比五年式火炮精良了很多。

北雲級戰列艦將大規模裝備實心炮彈、榴散彈和鏈彈,裝備少量的開花彈。主要原因是開花彈造價昂貴不說,艦對艦作戰時限制太多,且誤傷性嚴重。在歷次戰鬥中,使用開花彈作戰時,不少士兵因其開花彈性能不穩定而別炸死炸傷。海軍聯席會議認為開花彈帶來的利益無法彌補其造成的損失,一名優秀的炮手完全可以用廉價的實心炮彈取得有效對敵戰果。因此,開花彈只允許少量裝備艦隊。

不過,開花彈的研究並沒有被終止。鄧浩楠現在沒有多少時間和心思用在武器研究上面,但是他已經提出了引信理論和構想,交給兵工廠的專家們尋找相關材料和摸索技術,爭取早日製造出來現代炮彈。

在航海效能上,北雲級因其修長的艦身,比起西方肥胖的艦身破浪效能好。加上吃水深,穩定性強,適合深海作戰。

可以說,在遠東地區,北雲級戰列艦已經可以稱霸了。不過,北雲號剛剛試航,要到七月份北雲級才會批次建造。同時,北雲級高昂的造艦成本也一直是鄧浩楠的一塊心病。

兩艘北雲號可以造三艘西班牙人的頭等巡航艦,可見其昂貴的成本。

但前期投入就需要砸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鄧浩楠雖然心疼,但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按照原計劃,一旦北雲號海試成功的話,海軍部將會批准建造十艘北雲級戰列艦,以增強太平洋艦隊的實力。

以前每級戰艦只有首艦有名字,其他各艦都是用舷號來表示,偶爾有些軍艦的官兵會給自己所在的軍艦起個名字。從北雲級開始,戰艦進入戰列艦行列,也將有一個正是的官方命名。

北雲級十艘待建造戰列艦分別被命名為:北雲、北琛、北瑞、南祥、海安、海晏、廣澄、福慷、澄慶、澉浦。其中北雲號為新造戰艦,現如今海試中的那艘北雲號在海試結束後,將會被除名轉為小南山造船廠試驗艦。

按照設計一級、建造一級、服役一級的標準,北雲號海試的時候,下一級戰列艦也已經在小南山海軍設計所內進行論證和設計了。

下一級戰艦被定級為翔鷹級,由於北雲級戰列艦足夠拱衛海權,稱雄遠東地區了,因此翔鷹級在設計上面,設計師們開始了大膽的改革和試驗。

翔鷹級計劃設計為三等風帆戰列艦,包括艦首斜桅總長68米,寬13.7米,吃水6米,主桅高47米,鋼殼艦體,預計排水量1450噸。四桅西洋軟帆,雙前桅大膽設計,增強吃風能力。提高航速。主桅掛五截橫帆,後桅掛三角大縱帆,斜桅掛七面三角轉向帆,飛剪式艦首,大撞角設計,高幹舷防浪設計,梯形船尾。預計配天啟七年式戰神火炮七十二門,雙層炮甲板,對稱式佈局。中間三層垛樓,定員450人,全速風下,最大速度20節,標準速度18節,正常巡航速度12節,續航時間6個月。

由於有了新技術理論支撐,翔鷹級戰列艦將首次採用鋼殼船體。

這都要得益於鄧浩楠的指導,鐵船是可以造出來的。以前鄧浩楠想要告訴他們這樣是可行的,但是那時候沒有能力建造鐵質船殼。如今鄧浩楠獲得了原版的永樂大典,上面關於寶船的建造資料已經詳細的解釋了鋼殼船體的建造過程。

當然,建造鋼殼船體之前,海軍部工程署的先完成兩樣裝置的建造。那就是水壓機和蒸汽機。

水壓機的功能很明了了,這是建造戰艦船殼的最核心裝置。而蒸汽機則是用來為水壓機提供動能的,否則水壓機不會工作。

建造兩千噸級左右船殼的水壓機不需要什麼技術性難度,只需要五百噸級的水壓機就綽綽有餘了。

翔鷹級戰列艦不是混合動力戰艦,依然是採用風能來提供動力,因此不需要建造艦載蒸汽機驅動裝置和輪機裝置,這個不是看看寶船的資料就能夠學懂的,沒有個三五年時間,這些古代人休想整明白其中奧義。

翔鷹級戰艦只是用水壓機來打造鋼製船殼,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唯一的難度就是鄧浩楠要求翔鷹級採用飛剪式艦首,這也是為何翔鷹級的速度飆升至十八節的緣故。有了鋼殼船體和飛剪式艦首,再有四桅風帆來提供動力,十八節速度已經很保守了。

當然,設計航速和實際航速有很大區別,更依賴風力大小和戰艦航海的阻力大小。設計師們不敢在這上面吹噓,一旦試航的時候達不到要求,亦或者差距很大,那是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就拿北雲級戰艦來說,設計十一節速度,結果海試的時候跑到了十二節,無疑這些設計師們都奉行謙虛謹慎的策略。

飛剪式艦首在飛魚級上無法實現,主要是因為採用飛剪式艦首後,戰艦速度飆升很快,艦首破開海水時將遇到非常強大的阻力,這個阻力很容易撕裂木質的飛剪式艦首,從而導致戰艦航行中解體。

而有了水壓機就不同了。透過水壓機來鍛造鋼殼材質的飛剪式艦首,可以預先強加力給艦首,使得鋼材可以承受住數千噸水壓,這樣在高速航行的時候,就可以承受住海水帶來的巨大反作用力,達到高速航行目的。

蒸汽機的原理很簡單,材料也不缺乏,製造工藝雖然粗糙了一些,但這並不影響蒸汽機的投入使用。對於鄧浩楠手底下的那些專家們來說,驚詫一兩個月後就不會陌生了。

採用鋼殼艦體後,不但增強了戰艦的防護能力,而且鋼鐵沉於水,這樣戰艦無形中增加了穩定性。以前木質戰艦需要耗費相當一部分船艙空間用來安放壓倉物,如今有了鋼殼艦體後,壓倉物業相應減少很多,騰出更多的空間來幹別的。

按照設計,一艘翔鷹級戰艦所需的鋼鐵將達到數百噸,這可是遼東都督府治下好三個月的鋼鐵產能。這一切弄下來,海軍部將要背上三百萬兩的財政赤字,這無疑讓鄧浩楠心疼了一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鄧浩楠還是批准了翔鷹級的研製和建造計劃,因為這除了是增強海軍實力的利劍之外,更是綜合國力的體現,還可以增加數萬人的就業機會。

當然,鄧浩楠從來不做賠本的生意,在他的心中,一直有著這樣一個算盤。

“花多少錢,就應該在後面加幾個零,從別人那裡再賺回來!”

這是鄧浩楠的生意經,至於他怎麼賺回來,用什麼方式賺回來,他的部下們都猜到了。

翔鷹級戰列艦的首艘試驗艦建造時間很長,主要是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鄧浩楠鼓勵這種大膽嘗試,一次不行,那就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在所不惜。

首艦翔鷹號預計於明天啟八年十二月,在小南山海軍造船廠開始鋪設龍骨,但蒸汽機和水壓機等核心裝置的製造消耗了一定的時間,這些都導致翔鷹級戰列艦的建成時間被一推再推。

由於時間充裕,定遠和鎮遠兩艘一等風帆戰列艦將於1630年才能交付太平洋艦隊。在這之前,被派往英國和法國學習造船技術的工人和技師還無法掌握大型戰艦的建造技術。而國內同樣無法建造一等戰列艦,因此鄧浩楠才給海軍部大把的時間來研究永樂大典內的寶船技術。

當然,寶船也是要建造的。不過學會蒸汽機容易,想要把蒸汽機搬上戰艦,用蒸汽動力驅動戰艦還要有很長的路走。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關於翔鷹級戰列艦的建造,鄧浩楠給予了很多的建議。首先就是先建造一艘兩百噸的鋼殼小艦進行試驗,獲得的經驗和資料後再繼續建造更大一些的戰艦。

為此,小南山造船廠先建造了一艘兩百噸的小戰艦進行試驗,將設計引數和海試資料儲存好。然後再建造五百噸的戰艦,再建造八百噸的戰艦,最後才開始建造一千四百多噸的翔鷹號。

這種保守的造艦方式,雖然費時間、費銀子,但是卻是穩紮穩打,鄧浩楠甚為滿意。(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