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順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騎術訓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六章 騎術訓練

第七十六章 騎術訓練

看著李孟的呼吸放平緩,邊上的寧師爺和羅西才算是鬆口氣,李二郎雖然剛烈勇猛,可是平時給人的感覺都是冷靜自制,這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實在是少見,而且還不知道憤怒的原因,咱們大明皇帝都被西虜韃子給抓去過,要是大人您知道了,還不是要吐血。

李孟算是冷靜了下來,他拍拍自己的額頭,心想也確實是太著急了一些,這種天下大勢,著急又能有什麼用處,李孟抬起頭開口對邊上的羅西說道:

“去逢猛鎮找郭棟,跟他說,我要的東西很急,要儘快,我這裡等不了幾年!”

羅西聽到這個話,真是如風大赦,連忙施禮之後轉身跑出門,這堂屋的氣氛太奇怪了,讓人摸不到頭腦,寧乾貴看著羅西,心裡面很是羨慕,這時候的李孟倒是沉下心來,又是坐在了椅子上,看著這邸報。

所謂東虜女真的訊息就是入寇大同宣府,靈邱縣整個縣城從知縣到各級文武官員都是力戰而死,知縣全家殉國,這事情也是輕描淡寫的掠過,看來東虜女真撤回之後,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了。

反倒是車廂峽的陝西賊軍脫出官軍包圍一事,筆墨當真是不少,李孟可憐的歷史知識終於是有了用武之地“賊軍用計,乘亂從車廂峽脫出,賊首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共四萬餘人皆逃”。

最起碼這一段有許多人名,李孟還是認識的。

相比於李孟的焦躁,其他人的生活節奏一如既往,接下來的那些邸報上的內容又開始變得心平氣和,上面只是說朝廷不與民爭利,取消許多商稅和專賣之稅,同時又是大肆的加稅,以邊患和內賊未平的名義加派稅銀若干兩,就是攤在農戶身上,朝廷裡面的大臣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倒是首輔溫體仁穩坐相位,算是異數。

以李孟的歷史知識和在這個時代有限的認識,也能看出這加稅的方法實在是荒唐,聽著身邊的人說,江南一帶繁華無比,可那邊的稅賦卻是不停的減少,天災不斷,農民本就是難過,可還是要加收稅賦。

也不想想陝西和天下間這些所謂亂賊都是因為什麼亂起來的,幾千年來華夏農民是最隱忍善良的一個階層,不是活不下去,肯定沒有人去做那殺頭的作亂謀反勾當。

李孟焦躁幾天過後,終於是恢復了正常,生活還要繼續,天下大勢,你一個私鹽販子也沒有什麼發言權,儘管是個很大的鹽販子。

在現代的時候,青島地區的八月份靠著海邊還湊合,要是在附近的郊縣,也是悶熱不堪,空調一向是熱銷的產品。

可在現在這個時代,八月份的萊州府真可以說的上是清風習習,涼爽宜人,李孟是怕熱喜冷的那種人,本來還是在發愁沒有空調這夏天應該怎麼過,誰想到幾百年的間隔,氣候相差居然這麼大。

李孟雖然是愜意,可身邊有些年紀大的遼民卻沒有什麼高興的,問他們原因,有那老成些的回答說道:

“按照天啟年間的規矩,這夏天天一冷,第二年都是沒有什麼雨水,莊稼人就是靠著這雨水啊!”

看起來這不是什麼好事,自己雖然感覺舒服,可一年年的天旱少雨,朝廷加派稅賦,百姓可真是苦不堪言,不過看看在自己的私鹽系統裡面這幾千人,還有這幾千人外延的那些人口,在這一年內都是活的溫飽自在。在亂世中有這片太平地,李孟總是覺得有些自豪。

人感覺到天氣的舒服不代表要休閒,李孟每天的生活就是騎馬往來於膠州城和逢猛鎮,倒不是事情繁忙到要他兩頭來回的奔波,而是要鍛鍊自己的騎術,李孟對騎馬肯定是沒有什麼天份的,所以只能是苦練。

現在大腿兩邊終於不再血肉淋漓,抗磨不少,可以縱馬賓士,那種感覺還是很不錯的,比起騎摩托和開車的感覺又是不一樣。

在逢猛鎮李家莊園附近,有一片還算是不錯的平整地面,被李孟買下圈了起來,作為做為練習騎術的地方,現在李孟手上有將近三百匹馬,出去各個外駐的鹽丁隊,還有一百匹左右放在膠州和逢猛鎮這邊。

前後招收鹽丁兩千餘人,會騎馬的不過是幾十人,大多是在衛所裡面有過家丁親兵歷練的軍戶子弟。

這次降低標準招進來的幾十個自帶馬匹,擅長騎術的年輕人,不管怎麼看,也不像是良善之輩,

按照趙能和陳六子他們的話說,這些人肯定是想要從良的響馬山賊,去做強人還未必能拿到鹽丁們賺的收入,而且飢一頓飽一頓收入不規律,那比得上在李孟的手下,在外面不僅威風也是光彩。

這些亂七八糟的人進來,李孟自然也不會是大撒把,每個人都有專門的人盯著,過了這幾十天,這些人倒也是老老實實的訓練,沒有鬧出什麼亂子。不過年輕人在一起總是要有些衝突,這些騎馬的鹽丁自以為在外面橫行多年,誰想到和鹽丁動手,不管是單挑還是群毆竟然一點便宜沒有佔到,這才是老實了下去。

四十名新招進來的,三十名老鹽丁,算上李孟一共是七十一人,只要是李孟在逢猛鎮的時候,大家都是一起訓練騎術和騎戰。

請來的教頭可不簡單,據說當年也是平過白蓮教的戰鬥,現在是靈山衛所指揮使身邊的親兵頭目,李孟開出一月五十兩的價錢把他請了過來,當然靈山衛所指揮使那邊另有厚禮相送。

反正是太平年景,閒著也是閒著,指揮使和這名軍官對有外快賺都是眉開眼笑,這親兵頭目姓張名林,快要五十歲的年紀,紅光滿面,看不見什麼白髮白胡子,很是威猛的模樣,特別是左頰的那個疤痕,更添彪悍。

這**騎術極為的了得,從前李孟只有在馬戲團表演的時候才看到的一些動作,**都是輕而易舉的做出來。

“你他娘的叉開腿夾馬肚子,是不是跟馬有姦情,腳跟用力,腳跟用力!我要是你身邊的,非得一腳把你從馬上踹下來!”

“老實的把你那長槍夾在胳膊下面,你小子以為是耍把式賣藝嗎!”

“靠近點,靠緊點,你們一幫大小夥子又不是娘們,挨著莫非是壞了你們的名節!”

每逢訓練,這**騎著一匹劣馬就跟著眾人,看著大家在那裡練,一邊是破口大罵,鹽丁們充其量是會騎馬,那些新丁們雖說會騎馬,可也有很多馬馬虎虎的地方,**來到之後大發脾氣,天天在這裡糾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開始透過馬罡的父親馬百戶去請人的時候,**還大大咧咧的對李孟說道:

“看不出你這小子倒有些眼光,知道訓練馬隊要找咱這樣的行家,你那兩下子也就是步戰的活計,不出戚爺爺的手段,馬戰不行。”

這話可是把李孟噎的夠嗆,不過一到訓練就看出來,這老軍戶是真有本事,訓練起兵絕對是內行,大明的衛所軍戶也不全是種地的農民,還是有些精通戰陣的士兵和軍官,只是這些人年紀太大,人數也少,軍戶的世襲體制和軍田,很容易滋生惰性。就連大明朝廷也知道衛所不堪依靠,所用的兵丁只是依靠邊兵和募兵。

衛所裡面這些懂戰鬥,知道戰鬥的兵將,在戰鬥中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是用作傳承的教習和火種,作用可就大了。

募兵之中誰也不願意理會這些老兵,衛所裡面都是在種地收糧,沒有人願意考慮打仗的事情,只有千戶和指揮使有上陣的可能,這才是在身邊保留著這批人,可這可能也是很小的。

李孟這次的請人,真算是物盡其用了。

對李孟來說,現代的影視各種媒體,關於古代騎兵的描寫都是胡說八道,真是誤導人,特別是**張教頭訓練的時候,首先是騎兵也有佇列,必須要彼此距離很近,形成陣勢,要不然騎兵落單,面對手持長兵器的步卒根本沒有優勢。再者是馬奔跑的速度要控制好,馬力有限的很,要是一開始就放開賓士的話,怕是沒有衝到跟前就要脫力了,所以要控制馬速,保證最後爆發衝刺的速度。

還有馬上兵器的使用,在馬匹運動的時候,看著從前那些影視之中,馬上騎士在那裡揮舞著手中的大刀長矛,威風無比,在**來之前,這幫新老騎馬的鹽丁包括李孟自己都是在馬上劈砍刺殺。

結果**過來,嚴令禁止了這些動作,說服大家的理由很簡單,在一個一人高的木樁上面放置了一頭死豬,把那豬頭露出木樁頂,找了兩名號稱是精於馬術的鹽丁,讓他們在馬匹高速運動間拿刀砍掉豬頭和拿著長矛刺穿豬頭。

豬頭後面可沒有木樁,也不必擔心被擊中木樁反撞回來。

結果讓李孟大跌眼鏡,那個快速騎馬到了跟前揚起刀要劈砍,刀倒是劈中了,可人痛呼一聲,從馬上滾了下來,拿著長矛穿刺的情況也是好不了多少,長矛倒是把豬頭刺了個對穿,可人也是狼狽之極的從馬上滾落下來。

這兩名鹽丁都是胳膊脫臼,倒也不是什麼大傷,找個郎中來也就治好了,可這要是在戰場上,騎兵落地,兵器迸飛,那就是個死字了。

李孟清楚的記得當時**走到那兩個鹽丁跟前大罵的話:

“你們兩個混帳,在馬上的把式估計就是劫道和砍百姓的能耐,你胯下馬匹的勢頭這麼足,還要你小子做什麼動作,你這力加上馬力,胳膊脫臼是好事,要是戰陣之上,哪怕對方拿個木牌,你小子胳膊就斷了!”

李孟這才知道,馬匹前進跑動的時候,騎士只需要把兵器的方向控制好,舉著便是,馬的衝量足夠讓兵器有殺人的力量,這都是從前聞所未聞的技巧和知識。

從這次之後,李孟自然是對**言聽計從,雙方只有一個爭論,就是每天訓練還是三天一訓,**顯然是在大明的軍隊中呆的熟悉了,跟李孟爭論起來,振振有詞的說道:

“戚爺爺的軍隊,不過是五天一校,各營各部都是在校前領著兵練,那已經是天下的強軍了,你這查緝私鹽的鹽隊,練得這麼辛苦做什麼!”

對這句話,李孟還真是不知道怎麼回答,到最後只是說:

“一月五十兩銀子,又不是練你,張教頭你就儘管操練是了。”

原本看著本方的將領騎在馬上威風凜凜,衝鋒陷陣的時候都是在陣列的最前方,手中拿著兵器到處揮舞,所到之處,無人能敵。

不過按照**的說法是,要是你一個大將都要跟著下面的士卒去衝陣了,那就已經是陷入絕境,準備拼死一搏了。但李孟對馬上作戰可以說是一竅不通,要跟著訓練,**自然不會和自己的金主過不去,也就由著他。

開始還有些新鮮感,兩天過後就是一點意思也沒有了,無非是騎馬的人分成幾排,每排之間要有幾個馬身的距離,同一排的騎士儘量的把馬靠近,讓馬步協調一致,手中拿著的長槍也要儘量的對齊。

右手握著長矛,矛尖下垂,矛杆用手臂夾住,臨到刺中目標的時候,調整角度,還要有隨時鬆手的準備,手臂和手腕不要去做前刺或者後收的動作,甚至握住的矛杆的力量也要講究大小。

當然,李孟也知道這種模式是極為有效的,畢竟他的鹽丁也就是列隊,體能和刺殺的訓練,不比這個有趣多少。

要說這**真是一個合格的教頭,李孟和那些騎兵一起在馬上的時候,這老頭子從來不講究什麼情面之類,大聲的呵斥叫罵,李孟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聽著,不管被訓斥的多難堪,有多無趣,李孟還是堅持苦練。

對於這個時代的武人來講,騎馬應該是必須的技能,只要是必備的技能,李孟必須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