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節 點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節 點將

朱祁鈺早就有建立凌煙閣的想法不過之前一直忙不過來。而這次回京之後他專門遣前帝國前禮部官員按照最正統的方式建立凌煙閣以祭奠那些為帝國捐軀的將士。而最初朱祁鈺是想將皇宮北面的建築群改建為凌煙閣的不過後來遭到了眾多人的反對今後這裡將成為帝事博物館所以不得不放棄了。

為了表示對帝人的重視以及對那些在戰場上陣亡將士的緬懷朱祁鈺讓人在太廟旁邊修建了凌煙閣這是一組龐大的建築群分成了五個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帝國將士紀念堂裡面供奉的都是那些從明帝國建立以來為帝國征戰疆場的將領。而在凌煙閣主體建築落成這一日朱祁鈺將帝國所有將軍都招了過來他要借此地宣佈新的軍銜制度並且冊封第一批將軍。

這後面都是那些曾經為帝國做出了傑出貢獻的軍人徐達常遇春這些傑出的將軍你們應該比我還要熟悉沒有這些軍人浴血疆場沒有他們為帝國拼殺也就沒有今天的明帝國現在我們在此紀念這些為帝國征戰四方的軍人一方面是為了表達對他們的緬懷而另外一方面我希望從今往後所有的帝人都記住你們在沙場上奮勇殺敵為國建功帝國並沒有忘記你們帝國的百姓也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正是帝人付出的汗水鮮血與生命才為帝國百姓換來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才為帝國爭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才為帝國百姓贏得了更多的利益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是一個特殊的人群。當我們受到國家召喚。放下手裡的農具穿上戰袍拿起武器走上疆場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成為了軍人並且決定了我們後半生的命運。作為帝人。我們的職責是什麼保家衛國抵禦外辱對這些都是軍人天生的使命。不過。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軍人要做到的不僅僅是這些。軍人是帝國地先驅是帝國手裡的利刃軍人不僅僅要保衛帝國還要為帝國的利益而戰不管在天涯海角只要我們想到自己身為帝人那我們就應該知道帝人是天底下最強大的最光榮的也是最厲害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懋為這番演講做了長久的準備工作這是他親自寫的演講稿就連一旁的朱祁鈺都有點感動了。這些年來。朱祁鈺最為依靠的就是這些軍人他最為信任的也是這些軍人。而帝人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也從來沒有辜負過他的希望。從大漠草原到朝鮮的山地帝人在戰爭中的表現讓他非常的滿意。當然這也是朱祁鈺帶出來的軍隊如果沒有他的存在明帝國決不會有這支強大的軍隊存在

現在請皇上為大家訓話

朱祁鈺走到了臺前他輕輕的壓了壓手。說道:我聯對你們都很滿意。雖然聯是大明的皇帝不過聯更希望與你們一樣是大明的軍人。這麼多年來你們一直陪伴在聯的身邊度過了風風雨雨取得了無數次的勝利建立起了舉世無雙的戰功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聯保證今後將帶領你們走向更為輝煌的勝利而聯對你們也只有一個要求今後不管何時何地當你們想到自己身為帝人的時候你們不要忘記榮譽勝利與你們同在

全場響起了激烈的鼓掌聲這也是新規矩當然這些將領肯定都練了很長的時間吧才能適應用鼓掌的方式來表達激動的心情。

朱祁鈺壓了壓手等到全場安靜下來之後又說道:當然聯還有帝國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只有軍人的付出才有帝國的強大。在這裡聯將宣佈第一批將領名單這是帝國對你們的獎賞也是帝國給你們的動力

帝國冊封的第一批將軍並不是很多。當然朱祁鈺自己的戰功最大所以他成了帝國歷史上唯一的大元帥這多半是個象徵性的頭銜畢竟大元帥是個什麼東西朱祁鈺自己都解釋不清楚只是比元帥還要高一級而已。

朱祁鈺之下有兩人其中陳懋是帝國6軍元帥也是帝國當時唯一的元帥。而讓人驚訝的是於謙竟然也得了個榮譽元帥的稱號以表彰他的京城保衛戰兩場北伐戰爭京城平叛戰爭以及朝鮮戰爭中立下的功勞。

這兩名元帥之下是楊洪郭登嚴廣儒羅國棟衛平祖百齡鄧茂柴棟李舜臣九人被封為大將。陳豫梁嶽張同衛廣等十五人被封為上將海濤田宗等二十七人被封為中將另外還有三十八人封少將四十多人封准將。而這些將軍中除了十多名在之前就已經名聲大噪的將軍之外其他很多人都是從普通軍官中提拔出來的。比如在安州保衛戰中就有八名年輕軍官因為戰功卓著而被破格提拔為了將軍其中一人還是上將

顯然朱祁鈺重用人才的思想是不會變化的。而且新的政治體制新的軍事體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朱祁鈺選拔人才的特點也非常的明顯重用年輕有為的而對那些老頑固基本上都不會太在乎這也造成了朱祁鈺的這支軍隊以年輕將領為主這為他今後的征戰莫定了堅實的基礎

封完了將軍自然少不了一番慶祝而這日朱祁鈺也是大醉而歸。在這些並肩作戰的將軍面前朱祁鈺是沒有一點架子的。而且他還與將軍們約定今後在作戰的時候朱祁鈺的身份是大元帥只有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才是帝國皇帝。當然這也是朱祁鈺為自己尋求解脫他確實覺得自稱聯並不是一件讓人感到舒服的事情。

而在封完了將軍之後其他的軍官就交給了於謙這個國防部長去處理。在新的軍政體系中陳懋的總參謀部並不負責軍隊人事軍官的任免大權全部收歸國防部。實質上這就是用文職官員限制軍人的權力。只要國防部掌握了人事大權那麼將軍就不可能控制軍隊。而在以往普通軍官都是由將軍直接任命的。這造成了將軍培養個人勢力在軍隊中拉小團伙的弊端出現。

而這時候東征日本的準備工作也已經先後到位。為了這次東征朱祁鈺幾乎是費盡了所有的精力。他將軍事改革交給了陳懋與於謙負責將制定憲法的工作交給了薛希薛希濂與於謙負責而自己地主要精力就全都放到了東征日本的準備工作上來

幾個月的時間帝國海軍又新增加了十艘一級戰艦二十多艘二級戰艦以及一批三級戰艦。不過增加的運輸船更多。其中很大一批都是從日寇手裡奪過來地這些運輸船在經過了一番改進之後。都被利用了起來。不然要明帝國一時之間去搞運載十幾萬軍隊以及大批彈藥物資的船隻。恐怕還真做不到呢

而最讓朱祁鈺意想不到的是李舜臣這幾個月下來還為明帝國做出了一項重大明一項將徹底改變海戰方式的明

在與日寇的海戰中明帝國海軍主要有兩大戰術一是戰列戰術二是突擊戰術。在這兩大戰術中戰列戰術是明帝國海軍艦隊的強項憑藉帝國海軍戰艦強大的火力戰列戰術能夠擊潰任何一支敵人的艦隊。不過口戰列戰術本身的缺陷也很大即無法對敵構成致命的打擊如敵艦隊現勢頭不妙準備逃跑的話那麼排成戰列線的艦隊幾乎無法對其進行追擊

突擊戰術的側重點就與戰列戰術完全不一樣其核心思想就是快突擊利用戰艦強大的火力在近距離上解決戰鬥。不過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明帝國海軍戰艦裝備的都是長身管遠射程的火炮。

這種火炮在戰列戰術中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說的足以在敵人無法還擊的距離上擊潰敵人。可是在近距離的炮戰中長身管遠射程火炮的弊端就非常地明顯了一是口徑小炮彈威力不足二是射慢無法滿足近距離戰鬥時的快節奏要求很多時候甚至會延誤戰機

比如在蔚山外海一戰日寇就是利用明軍火炮射過慢的機會才能有部分艦艇得以逃脫的。如果明軍的火炮威力再大一點炮擊度再快一點的話那日寇的艦船就要全軍覆沒了

李舜臣在海戰中現了這一問題之後就立即想辦法解決而他想到的辦法也非常的簡單製造一種大口徑短射程的囟炮專門用於近戰這絕對是一種將徹底改變海戰戰術的明而且是一個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實現的明。

囟炮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很像後世出現的迫擊炮迫擊炮本身就是從囟炮展出來的炮身粗短口徑很大。這樣火藥與炮彈裝填起來都非常的方便也自然提高了炮擊度。也因為使用更大口徑的炮彈所以威力大增後來還因此產生了其他一些特種彈藥。

朱祁鈺在見過了李舜臣的這一明之後心裡大喜立即向柴匯的軍火廠下了大批訂購的訂單。而柴匯剛成了國丈心裡對朱祁鈺是感激不已哪能怠慢立即組織人力用最短的時間製造出了第一批囟炮。這種囟炮口徑兩尺身管長八尺一次裝填十五斤炸藥射重達四十八斤的炮彈

朱祁鈺也立即讓戰艦裝備了這種火炮。當然因為囟炮的彈道問題以及其龐大的重量與體積這種火炮只能放在戰艦的露天甲板上而為了降低戰艦的重心保證戰艦的航行效能還不得不撤除了甲板上的一些火炮。按照標準一級戰艦配備八門囟炮二級戰艦配備四門囟炮這些囟炮都沿戰艦的中線安裝在桅杆兩側採用固定炮塔設計而後來出現的可以轉動的炮塔那已經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三級戰艦則因為排水量太小因此不配備囟炮本身三級戰艦也不參與艦隊主力會戰沒有配備囟炮的必要性。

在艦隊做好了出征準備的時候朱祁鈺為遠征日本準備的十五完6軍也都做好了準備。這分別是衛平的第一集團軍下含鄧茂的第一軍陳豫的第二軍以及衛平兼任軍長的第三軍。羅國棟的第二集團軍含羅國棟兼任軍長的第四軍衛廣的第五軍以及嚴廣儒的第六軍。而這兩個集團軍組成的集團軍群由陳懋擔任司令。除此之外還有梁嶽的近衛軍。

海軍方面柴棟為海軍總司令李舜臣為海軍參謀長兼副司令以及北海艦隊司令。這次出征柴棟負責留守大沽負責海軍後勤並且監督海軍的建設工作。

朱祁鈺親自擔任遠征軍的總司令並且坐鎮帝國號指揮。原本他是不想讓陳懋參加遠征的必經國內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這個總參謀長去處理不過陳懋並不想在留守後方了。雖然朱祁鈺沒有少給他記一份功勞可陳懋見到那些晚輩將軍都已經在戰場上立下了那麼多的戰功他能不急嗎如果被這些晚輩給過的話他這個元帥還有什麼價值

朱祁鈺說服不了陳懋就只有將他帶上讓他指揮地面戰鬥而自己則負責海軍的作戰行動。當然國內的事情也就只有全部丟給於謙去處理了。如同以往一樣這次朱祁鈺又把帝國大權交給了於謙。當然軍隊的後勤補給工作也都落到了於謙的身上。只要朱祁鈺出征于謙就必然是留守人員反正于謙也早就習慣了這個身份

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朱祁鈺就率領艦隊離開了大沽港而陳懋也率第一批6軍搭乘運輸船隊跟隨艦隊出而另外一部分6軍則由6路前往朝鮮的釜山蔚山等港口在那裡上船與主力會合。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而朱祁鈺遠征日本的軍事行動也就此全面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