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節 勇猛第三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節 勇猛第三軍

在皇帝離開了古裡之後衛平與胡沱兩人立即商議決定第八軍主守第三軍主攻雖然沒有騎兵部隊的配合不過兩人仍然有信心在即將開始的反擊戰役中將古裡城外的十萬敵軍全部給消滅掉。當然要達到這一目的的基本前提是兩軍都得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也就在十日之後運輸船隊將一大批作戰物資送到了古裡這其中包括了第八軍最為需要的地雷以及第三軍需要的大批彈藥。

完成了戰役準備之後胡沱立即按照戰役部署將第八軍的一個步兵師與兩個炮兵團留在了古裡繼續負責古裡的防禦工作而他自己則率領另外兩個步兵師以及兩個炮兵團從古裡出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一直到了北面三十多裡處的一個小漁村的時候這才轉變方向開始向東部前進隨後就在高韋利河上游西岸部署防線並且沿著河岸線修建了防禦陣地防止敵人渡河逃跑。不過此時正是汛期河水很湍急在沒有渡河條件的情況下要想涉水渡河是非常危險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胡沱率領的這兩個步兵師只花了不到兩日的時間就完成了陣地的部署與設施工作而此時衛平指揮的第三軍已經在前線與敵人打起來了。

與任何一支騎兵部隊的進攻都不一樣第三軍這樣的步兵軍在進攻中最強大的辦法就是平行推進嚴守步兵戰線並且將火炮部署在步兵戰線後方不遠的地方隨時可以為前線的步兵提供支援。因此進攻作戰的核心其實仍然是炮兵在很大的程度上炮兵火力的強度直接決定了進攻的強度。往往都是炮兵先撕開敵人的防線隨後步兵挺進。擴大缺口並且佔領敵人的陣地重新穩固防線擋住敵人地反撲等到炮兵跟上來之後再次展開進攻推進戰線。

對衛平來說這樣的進攻戰術幾乎沒有任何的難度可言。在明帝國眾多步兵軍團中第三軍的實力是最強的。從第一次北伐時在開平城外痛殲瓦剌騎兵到朝鮮保衛戰。到後來的東征時。第三軍在馬關迎擊織田信長的大軍。這些戰鬥第三軍都獲得了勝利而且其頑強的戰鬥作風也隨同衛平本人的名聲而傳開了。另外從編制上來看。第三軍的規模也是明帝隊中所有軍一級部隊裡最龐大的。

按照正常編制步兵軍一般下轄三個步兵師一個軍直屬炮兵團偵察營衛生營後勤營等總兵力在三萬三千人到三萬五千人之間。第三軍除了上面這些編制內部隊之外還多了一個軍直屬炮兵團一個步兵團並且將兩個直屬炮兵團與步兵團編為了軍直屬炮兵旅這樣一來第三軍的規模已經過了四萬同時第三軍也成為了明軍各步兵軍中裝備火炮數量最多的一個在一般的步兵軍裡有四個炮兵團。每團有火炮兩百到兩百五十門當然。這是不滿員編制而第三軍的五個炮兵團都是滿員編制每團的火炮達到了三百三十門也就婆說僅僅第三軍一個軍就準備了一千六百多門火炮其火炮數量是其它同級步兵軍的兩倍

可以說第三軍就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炮兵軍而這也與衛平的出身相似。在帝國最先組建的兩個集團軍中第三軍與第四軍的地位是差不多的不過羅國棟是神機營出身所以第四軍是名副其實的步兵軍而衛平因為是神機營炮兵出身所以第三軍成為了炮兵軍。如論火炮第三軍絕對是最強大的而這也是第三軍強悍戰鬥力的來源當然這也給第三軍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後勤保障極為依賴如果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那麼第三軍根本就無法在戰鬥中有好的表現這大概也是當初朱祁鈺沒有帶第三軍去日本平叛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在火炮戰術方面衛平絕對算得上是帝國現代炮兵的鼻祖乃至世界現代炮兵的鼻祖他所創立的一整套炮兵戰術已經在實戰中得到了證實並且是極為完善的。其中關於大規模集中使用火炮的論斷甚至成為了明軍攻堅戰鬥的必然選擇並且因此奠定了炮兵在帝國6軍中的地位。後來曾經有另外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稱炮兵為戰爭之神並且將炮兵的作用揮到了另外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不過他也只是衛平的後來者而且他在很多方面正是學習的這位帝國炮兵的元老所創立的炮兵戰術

用衛平自己的話來說只要給他足夠的彈藥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第三軍戰勝不了的敵人他甚至敢以此向帝國近衛軍叫板。這次衛平攬下了殲滅古裡城外十萬敵軍的任務也是非常有把握的只要第八軍在敵人後面建立好防線海運保持暢通將彈藥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第三軍的手裡來的話那麼衛平就有絕對的信心炸死這十萬敵人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得說明衛平在步兵戰術方面也並不差這些在之前的戰鬥中就已經被證實了。而且只有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完美配合才能讓步兵軍在進攻中揮出比騎兵軍更為強大的戰鬥力。而在古裡城外衛平第一次採用了步兵突破戰術這與明軍以往步兵進攻戰術有著巨大的區別

在以往明軍步兵進攻戰術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持火力線讓步兵排列成整齊的戰列線然後緩步推進這樣才好充分地揮火槍的威力並且隨時可以保證招住敵人的反撲打退敵人的反擊並且透過逐步推進來打擊敵人或者是迫使敵人撤退。而這一戰術的基礎是當時明軍裝備的火槍還很落後在精度射威力等方面都無法滿足更高的戰鬥要求所以必須要用火力密度來強化戰線的強度沒有了火力密度那麼步兵就必須要與敵人做近身搏鬥。回到了原始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去這對明軍是極為不利的

這次衛平採取的是步兵突擊戰術而基礎就是步兵的裝備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第三軍的步兵不僅擁有大量的手榴彈而手榴彈在近距離作戰中的威力絕不比炮彈小多少而且使用起來極為方便任何一名步兵都能夠使用有效地彌補了五十步之內炮兵無法提供有效支援的這一缺點。

另外第三軍步兵裝備的步槍也先進了很多。幾乎全是後裝步槍且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算是對付身穿金屬鎧甲的騎兵在兩百步的距離上仍然有著足夠的殺傷威力。當然步槍的射可靠性都提高了很多這樣即使是單個的步兵作戰也能夠在兩百步的距離之內對敵人夠成巨大的威脅

有了這些物質條件才有了新的戰術。而新的戰術很簡單就是組織起營到團一級規模的步兵部隊在炮兵的掩護下迅突破敵人的防線做戰術迂迴包抄將敵人的一小塊陣地分割出來然後在另外一支規模相似的步兵的配合下在炮兵的強大支援下。迅地將分割出來的敵人殲滅掉。雖然步兵的突擊度是無法與騎兵相提並論的不過做短距離的衝刺仍然是沒有多少問題的

衛平改變戰術的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採用以往的戰術確實能夠有效地控制傷亡。並且加快進攻的度不過這只會產生一個結果那就是將敵人推向第八軍的防線最後導致戰場內敵人兵力密度迅增加到最後的進攻難度也將迅地加大甚至會導致整條戰線崩潰當然第八軍的防線也有可能崩潰如果再遭到果阿地區的敵人進攻的話那麼第八軍能否守住防線就成了大問題。而能否殲滅敵人第八軍的防線是最為關鍵的。因此衛平只能想辦法一口口地吃掉古裡外面的敵人而不是把敵人向第八軍的防線驅趕

前面五日的戰鬥打得很激烈古裡城外的莫臥兒軍隊並沒有立即放棄抵抗即使他們在進攻古裡的三個多月時間裡已經充分地領教了明軍炮兵的厲害而且久攻不下導致士氣低落不過在明軍開始反擊的時候莫臥兒軍隊仍然做出了頑強的抵抗想要將明軍趕回去甚至在戰線幾個方向上動了數次反擊當然這些反擊的部隊都是有去無回了。五日之內第三軍的突破效果並不明顯但是衛平並沒有因此而焦急因為在這五日的戰鬥中敵人的消耗非常大只要持續消耗下去特別是在敵人兵力迅下降的情況下那麼敵人的抵抗就不可能持續多久遲早會被擊潰

幾乎在敵人開始潰逃的時候衛平收到了訊息果阿附近的莫臥兒軍隊已經開始南下了而其南下的兵力大概在五萬到八萬之間這與胡沱之前的估計差不多。如果南下的敵人兵力達到了八萬的話那麼第八軍的防線就將受到嚴峻的考驗唯一能夠支援第八軍的辦法就是迅地殲滅古裡城外的敵人等到前來援助的敵軍到達時由第八軍將其纏住第三軍從東面迂迴最後再一口氣吃掉這八萬敵軍

衛廣迅地與胡沱聯絡上了將這一想法告訴胡沱之後第三軍也加快了進攻的度。而此時古裡城外得敵軍已經開始向北撤退準備前去與援軍會師並且很快就撞上了第八軍的防線。為了加快進攻度衛平下令讓步兵以最快的度北上第三軍的步兵次脫離了炮兵的掩護單獨向敵人動了進攻。

曾經有很多人懷疑第三軍步兵的戰鬥力甚至有一些明軍將領在跟衛平開玩笑的時候都在問他第三軍的步兵能否在火炮的射程之外作戰。對這些人的嘲弄衛平並沒有用語言來回答而是在古裡城外用實際行動來做出了回答而第三軍的步兵也告訴了所有懷疑他們戰鬥力的人在有炮兵配合的時候第三軍的步兵是最強大的同樣的在沒有炮兵配合的時候第三軍的步兵也是最強大的

當六萬多敵人撲向第八軍的防線時第三軍的三萬步兵也緊跟著追了上來並且再次展開了進攻。在沒有火炮配合的情況下第三軍的步兵部隊打得非常的勇猛而且戰術極為靈活。顯然這與第三軍主要由老兵組成的原因有很大的關係。

這場激烈的殲滅戰足足打了五天五夜被明軍合圍了的敵人做困獸之鬥而第八軍的防線則堅固得如同一塊鐵板一樣第三軍步兵的進攻則非常的犀利。到第三日炮兵終於趕了上來並且開始用火炮做覆蓋性炮擊。而在這種情況下明軍步兵主動撤出了戰鬥這主要是為了避免遭到自己炮兵的誤傷。

炮擊持續了整整兩日當衛平一口氣打掉了一大半的儲備彈藥後第三軍的步兵進入了戰場而留給他們可做的事情就是處理掉沒有被炸死的那些敵人傷員並且收拾戰場上的殘局而僅僅是搜尋戰場上的殘留敵人就讓第三軍花掉了一天的時間

隨後衛平將第三軍的一個步兵師加強到了第八軍的防線上去並且將火炮部署到了第八軍的防線後面。另外兩個步兵師則快從東面向增援的莫臥兒軍隊後方迂迴。當兩萬多步兵出現在莫臥兒軍隊北面的時候戰場上的局面基本上已經決定了。

前後十五日的作戰行動第三軍與第八軍之間的密切配合不但殲滅了古裡城外的莫臥兒軍團而且還將前來支援的八萬莫臥兒軍隊圍困在了古裡城北面五十多裡處的一塊狹小的戰場上明軍部隊也再次做好了殲滅這股敵軍的準備。結果沒有等到衛平下達總攻命令莫臥兒軍隊的統帥就送來了投降書八萬莫臥兒軍人放下了武器走出了防禦陣地。

從整個作戰行動中來看第三軍與第八軍的進攻防禦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順暢而古裡戰役也證明了一點即步兵部隊在進攻中並不差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之下步兵軍的進攻能力甚至要比騎兵部隊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