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節 鐵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節 鐵壁

這次的進攻中陳懋指揮的中央軍團是主力部隊而且從整個戰略佈局上來看中央軍團的進展將直接決定這場戰爭的時間以及戰爭的結果。當初朱祁鈺讓陳懋來負責這路軍隊的進攻行動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中央軍團是在中央騎兵軍團的基礎上組建的當初規模已經擴大了不少。除了調到東線戰場上的第五軍之外陳豫的第二軍謝正卿的第一軍肖國清的第十軍萬軍平的第十一軍都編在軍團內另外陳懋還從祖百齡那裡借調了一個西北步兵軍過來而楊洪的西北軍團的兩個騎兵軍則編為了預備隊隨時可以支援中央軍團。這樣北線戰場上就有多達七個軍近二十萬的兵力。這其中有三個半步兵軍以及三個半騎兵軍雖然真正參加前線作戰行動的騎兵軍只有第二軍以及第一軍的騎兵師不過在北面戰場上的主力是步兵而並非騎兵

在日本勞工將道路修到了可不裡之後中央軍團開始了進攻行動這要比其他三個方向的進攻行動晚了三日不過對陳懋來說這三日的時間並不算什麼。最為重要的是北線進攻部隊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攻打德里直接向莫臥兒帝國的都進軍。而從可不裡前往德里路程就一千多裡是所有四條進攻線路中距離德里最近的。雖然在這個方向上莫臥兒軍隊也是最強大的不過這對陳懋來說並不太困難

在莫臥兒帝國成立的這幾十年中最大的敵人就是北面的帖木爾帝國。數十年來兩個國家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最初是帖木爾帝國壓著莫臥爾帝國打甚至一度要將這個新興地帝國給消滅掉。不過自阿巴克的父親開始莫臥兒帝國就逐漸佔據了上風甚至還一度打到了哈烈如果不是因為莫臥兒帝國內部的皇位繼承權問題的話恐怕就把帖木爾帝國給滅了在阿巴克時代。兩個國家的戰爭規模小了很多一是來自西洋紅夷的威脅二是來自東面明帝國地威脅。這兩個世仇的國家暫時放下了仇恨。開始應付更大的威脅了

不管怎麼樣就算莫臥兒帝國在一定地程度上已經對帖木爾帝國有著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莫臥兒帝國的君主都從來有忘記過來自北方的威脅。而且德里附近的地理條件也對莫臥兒帝國極為不利。其北面的可不裡一直駐紮著帖木爾帝國的重兵帖木爾帝國地軍隊可以順著山區而下迅的進入印度河與恆河平原而在平原上莫臥兒帝國不得不在德里北面屯紮大量的軍隊而且都是其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這就包括了阿巴克地那支中央騎兵部隊

當明帝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敗了帖木爾帝國而在玉龍傑赤頑強抗的帖木爾帝國的君主最後也連同這座堡壘灰飛煙滅的時候。莫臥兒帝國再次感到了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可以說任何一名將軍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從北面高原順勢而下的任何一支軍隊都能夠對恆河平原上的德里構成致命的威脅這更別說是強大地明帝團了。

在此情況下阿巴克將莫臥兒帝隊的一半都部署在了拉合爾木爾坦德里的這個巨大的三角形區域內並且在其外圍設定了大量地防禦據點儼然這一地區就成了一個由強大的軍隊構成的鐵皮桶一樣。即使後來莫臥爾帝國主動進攻南面的果阿與古裡時。都沒有動用這一地區的軍隊可見從一開始阿巴克就將德里的防禦提高到了最主要的位置上。並且希望在德里擊退明軍至少給明軍造成難以承受的傷亡代價迫使明帝國結束這場戰爭在一個對莫臥兒帝國有利的情況下達成和平條約。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戰略想法從這也可以看出阿巴克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更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雖然他沒有到過明帝國甚至沒有離開過莫臥兒帝國不過他卻從所獲得的訊息中找到了明帝國的軟肋那就是戰爭傷亡。

這確實是明帝國的軟肋或者說是明帝國皇帝朱祁鈺的軟肋。當初東征時明軍在最後不得不與日本妥協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軍在東征時的傷亡遠遠的過了朱祁鈺的預想幾十萬明帝國的官兵倒在了東征的道路上。顯然這麼巨大的傷亡是明帝國所無法承擔的。而在後來的幾乎每一聲戰爭中朱祁鈺都極為重視傷亡情況甚至多次向將領下達了直接命令要求將領控制住軍隊的傷亡盡量減少傷亡。

阿巴克也看到了這一點並且知道莫臥兒帝國沒有實力完全戰勝明帝國甚至連在明帝國面前抬頭的資格都沒有不過他卻有信心讓明帝國產生巨大的難以承受的傷亡用這種辦法最後迫使明帝國結束這場戰爭並且取得一個對莫臥兒帝國來說還算是有利的戰後環境。

陳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前方的偵察部隊以及情報機構6續將莫臥兒帝國的軍力部署情況送回來的時候陳懋立即就從莫臥兒帝隊的佈置中看出了阿巴克的意圖。這迫使陳懋不得不採取更為穩重或者說是穩妥的辦法來動進攻而不能像西線與東線戰場上的兩員小將一樣的突飛猛進。

陳懋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印度河與薩特傑河交匯處木爾坦。這裡是莫臥兒帝國防禦的重要軍事據點同時也是印度河中游地區最重要的河港城市。按照陳懋新修訂的計劃要想打到德里去那麼步兵部隊將成為主要的力量。而明軍步兵軍對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可以說步兵每前進一步都要用彈藥來鋪路雖然。道路已經修到了可不裡而且還在繼續延續不過6上道路運輸畢竟非常的麻煩。緩慢不說運輸量還受到了限制難以完全滿足部隊作戰地需要。要想更多彈藥物資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海運。而北線進攻根本就沒有辦法獲得海港城市。那麼就只能控制一座河港城市然後讓運輸艦隊順印度河而上將物質直接運送到這邊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木爾坦就是陳懋理想中的河港城市。印度河的航道正好能夠使船隻到達木爾坦。而且這裡的港口設施也能夠容納數十艘上船同時停靠並且解除安裝運輸物資。為此陳懋將第二軍第一軍第十軍都擺到了這個方向上來只由第十一軍在東面牽制住拉合爾地莫臥兒軍隊由祖百齡的西北第三步兵軍充當預備隊。不過他仍然晚了一步。

當第二軍的騎兵到達了木爾坦外圍地時候。這座河港城市已經被衛廣的蒙古軍團以及顧成林的西洋艦隊給打了下來這也好至少免去了一件麻煩事只有陳豫謝正卿兩人有點不滿。因為等他們進入了木爾坦的時候這裡已經被蒙古軍團洗劫一空了。如果不是陳懋及時制止的話恐怕兩人就要去找衛廣算賬了

隨後第二接管了木爾坦並且按照朱祁鈺的要求將押送過來的那批寶藏裝上了西洋艦隊的戰艦。陳懋則親自出面與衛廣商議了進攻地整改這才擺平了兩軍之間的矛盾蒙古軍團負責木爾坦以南地區的作戰行動。如果最後他們能夠從南面迂迴到德里後方去的話那是他們的能力。而進攻德里地任務仍然由中央軍團擔負。

在木爾坦花了幾日的功夫之後陳懋讓楊洪派來的西北騎兵第二軍負責佔領木爾坦隨後就讓中央軍團的軍隊向東進了。而這次進攻的目的就是越過薩特傑河。進入恆河平原向德里進軍也就是從這裡開始中央軍團陷入了苦戰之中。

在到達薩特傑河上游的渡口時第二軍遇到了莫臥兒軍隊的頑強抵抗。駐紮在這裡的莫臥兒軍隊不但在東岸設定了縱深防禦陣地而且還在西岸建立了橋頭堡防禦陣地第二軍地幾番進攻都被打了下來最後陳豫不得不讓第二軍把橋頭堡圍了起來等待後面的第十軍跟上來。

第十軍與第一軍是同時到達的攻佔橋頭堡的戰鬥只花了一天地時間莫臥兒軍隊根本就擋不住明軍強大的炮火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橋頭堡同時也炸掉了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樑完全退到了河東岸去。顯然明軍必須要打一次渡河戰役可對當時的明軍來說要渡過薩特傑河並沒有那麼容易。

顧成林的艦隊已經返回了印度而且薩特傑河的航道不導納狹窄還很淺根本就無法讓戰艦進入。附近又沒有適合渡河的船隻中央軍團的三個軍被困在了薩特傑河的西岸根本就沒有合適的辦法到達東岸去而明軍唯一能做的就是隔著薩特傑河用炮兵與莫臥兒帝國的投石機對射看誰的火力更為猛烈

第十一軍此時也在拉合爾陷入了苦戰之中。守衛拉合爾的莫臥兒軍隊達到了八萬而且在其後方不遠的地方還有好幾支軍團第十一軍不敢貿然前進甚至不敢太過於分散兵力來包圍拉和爾只能在拉合爾北面與莫臥兒軍隊打陣地戰。打陣地戰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明帝國的步兵軍是打陣地戰的一流高手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敢與明軍步兵部隊打陣地戰。不過第十一軍此時已經遠離了補給線而且兵力處於絕對的劣勢沒有任何其他的軍隊配合在拉合爾也只能勉強的拖住莫臥兒帝國的軍隊使其無法向南增援。

陳懋陷入了僵局之中根本原因就是木爾坦地區的戰鬥沒法立即取得進展所以北線進攻部隊很難迅的取得突破。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其他部隊取得突破比如東線部隊迅出現在德里後方或者是衛廣的蒙古軍團有所收穫。二是補充新的軍隊用兵力優勢在拉合爾取得突破然後合圍薩特傑河東岸的莫臥兒軍隊再向西推進。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兩個辦法都不太現實東線軍團還有幾千裡呢就算楊天奉率領的是天兵天將也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打到德里。而衛廣的蒙古軍團在南面的行動需要穿越山區而且還要遇到莫臥兒軍隊的阻擊光是掃蕩工作就需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哪有能力支援北線軍團

看樣子北線軍團的麻煩並不小朱祁鈺走到了地圖前他遇見了北線進攻要遭到頑強的抵抗但是沒有想到莫臥兒帝國的軍隊竟然這麼頑強。如果陳懋無法取得突破的話那我們這邊的進攻壓力就會很大我們必須得想辦法讓莫臥兒軍隊把注意力放到我們這邊來

陛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圍攻孟買我們這邊只要一開啟局面那麼莫臥兒帝國就不生不加強在南部地區的防禦。到時候北面的防線只要鬆懈下來陳懋元帥肯定能夠抓住機會的蕭涯離說完看了皇帝一眼。

朱祁鈺一邊沉思著一邊點了點頭對那名前來彙報戰況的軍官說道:你先出去吧過兩日朕會做出新的安排的到時候你再將訊息帶回去讓陳懋元帥自己做出決定吧

等到那名軍官離開之後朱祁鈺這才把蕭涯離叫了過來說道:蕭將軍照眼前的局勢東線進攻雖然順利不過難以在短期內收到多大的效果而西線部隊基本上沒有了多餘的能力能夠解決北線危機的辦法就只有我們的行動讓部隊組織進來吧看樣子我們要縮短休整時間必須要讓各部隊儘快做好戰鬥準備了

第二日朱祁鈺就下達了動員令同時讓人去通知衛平把古裡的明軍也調了過來。這樣明軍集中在果阿的兵力就達到了六個軍近二十萬人馬這已經遠過了這一地區的莫臥兒軍隊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