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節 柴氏家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節 柴氏家族

隊伍離開了南昌之後就一直南行。在南昌生的事情已經讓很多人心裡起了變化特別是當柴美嬌注意到了朱文正之後心裡就更是忐忑不安了。這一路隊伍一直在江西地域內前進沿途朱祁鈺造訪了一些江西的名流並且參觀了段家在江西南部地區開設的幾家礦山隨後隊伍離開了江西進入了廣東行省。在這裡柴匯已經帶著柴氏家族的主要成員在和平縣等著皇帝大架了

一番寒蟬之後朱祁鈺也沒有耽擱時間在柴匯的安排下近衛軍沿6路前往廣州而朱祁鈺等人在到達了龍川縣之後則坐上了柴家的船隻直接沿著東江而下前往廣州而去。

一路上朱祁鈺也注意到了與江南地區一樣廣州特別是珠江幾條主要幹道的沿岸都有大量的工廠另外水利設施也比較完善周圍的農田裡種植的都是高產的雜交水稻。後來朱祁鈺才知道廣州地區的主要工廠幾乎都是柴氏家族的而且柴家還出資修繕了工廠附近的水利設施這不僅保證了工廠的正常運轉同時也給附近的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至少農民不再需要為水的問題而愁了

柴家在廣東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早在北宋之前柴家就遷徙到了廣東來並且在廣州立足。到了元朝時期柴家因為從事經商航海在廣州有著很高的地位並且與當時的蒙古統治階層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帝國建立時南下的明軍迅的掃蕩了暴元的殘餘軍隊而柴家也在這個時候倒向了明帝國並且迅的恢復了其在廣州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商業方面的影響力。到了成祖時期因為三寶太監的下西洋活動以及帝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柴氏家族進入了第一個黃金展時期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裡柴氏家族的腳步遍及了整個南洋地區而且還在廣東行省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網路活動了壟斷性的經營地位其所涉及到的產業幾乎伸入到了百姓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面。

宣宗皇帝的禁海令讓帝國所有主要從事外貿活動的商人都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柴氏家族也迅地從巔峰狀態中跌落了下來。二十多年的時間之內柴氏家族幾乎與海外斷絕了聯絡除了他們暗中操作的走私活動之外柴氏家族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拓展國內市場上來。並且在這二十年的時間中不但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期而且還控制了廣東地區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其勢力範圍還擴大到了福建廣西以及江西湖廣幾地成為了帝國南部地區最為龐大的商業家族甚至是整個帝國最為強大的商業家族

到了柴匯這一代人的時候柴家迎來了第二次黃金展時期朱祁鈺上臺帝國一改以往的禁海政策不但開放海禁還鼓勵商人展海外貿易並且由帝國政府提供大力支持。隨後新政的實施帝國工業的迅展這些都為柴家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特別是隨著工業的展柴家也開始逐漸由商業家族轉變為了工商業混合的大家族其家族產業除了繼續在商業特別是海外貿易以及帝國南部地區的國內市場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之外同時還著重展廣東地區的工業。為此柴家甚至不惜耗費重資修繕珠江流域的水利設施為工業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分別成為了帝國最為重要的兩個工業區其中的珠三角地區就是柴氏家族打下了基礎的。可以說沒有當時柴氏家族所做出的貢獻廣東不可能成為帝國另外一個工業重鎮也不可能有後來的繁華。這一點確實是柴氏家族的貢獻不過對朱祁鈺來說他更為重視的是柴氏家族的威脅。而且即使當時沒有柴氏家族的貢獻隨著帝國經濟中心的南移再加上與南洋西洋乃至大西洋地區交流的增加廣東地區由有水利資源遲早這裡都會展成為工業重鎮的而且朱祁鈺本人也絕不會放棄這麼一塊風水寶地

一路上所見所聞給朱祁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他感慨廣東珠江流域內能建立起這麼多的工廠時同時也在暗暗為柴氏集團的雄厚實力所擔心。柴氏集團的實力絕不是其所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甚至不是大部分人所認識到的那麼簡單。當朱祁鈺想到這些的時候他不得不想得更深入一點。

關於柴氏家族的實力這一直是別人猜測也是朱祁鈺所忌諱的地方。柴氏家族到底有多強的實力這次朱祁鈺也算是看到了一個表面現象特別是在從龍川乘船順江而下的時候朱祁鈺的感觸太深了。

如果說江南地區是朱祁鈺透過扶持鄭夢秋等一大批工業資本家然後在政府政策的協助之下透過十多年的展才成為了帝國工業中心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廣東地區特別是珠江流域內這個帝國第二工業中心就是在柴氏家族用一己之力展起來的。而江南地區至少有數百家的企業有上百名的工業資本家投資集中了從政府到皇帝幾乎所有的財富才有了如此的規模。在廣東僅柴氏家族這一支力量就能建立起絲毫不遜色於江南地區的工業區從這裡看就足以知道柴氏家族到底有多強大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柴氏家族在展工業方面有著自己的特殊優勢這就是柴氏家族遍及帝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業渠道網路柴氏家族的根基仍然是商業他們也是在這裡立足的而柴氏家族展工業實際上是因為商業的需要所以才會建立工廠開辦實業。這正好與鄭夢秋他們的展方式相反。帝國大部分的工業資本家都是先展實業藉助其他人的商業渠道再逐步進入商業流通領域的。顯然柴氏家族的展方式有著自身的先天優勢良好的商業渠道為柴氏家族的工業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不管是在進口還是在出口方面柴氏家族都能夠獲得更大的好處。並且透過兩個層面的積累能夠獲得比其他任何工業資本家更為豐厚的利潤

可以說廣東已經成為了柴氏家族的大本營。在帝國最初的工業大展階段柴氏家族透過向其他的企業提供投資貸款等等方式獲得了工業展的必要條件比如說技術當時柴氏家族在鄭夢秋的企業裡就有股份而鄭夢秋的所有明都可以被柴氏家族所利用。後來柴氏家族在擁有了足夠的技術積累並且培養起了自己的人才特別是工程師隊伍之後就直接擺脫了對鄭夢秋的依賴自行開設紡織工廠成衣工廠等等企業與鄭夢秋展開了直接的競爭。並且利用其廣泛的商業渠道從海外獲得了足夠多而且足夠便宜的原料。再利用其本來的商業渠道將大量的工業產品也更為低廉的價格銷售到了國外去。而在這場競爭中柴氏家族是佔了絕對地上風的就算不考慮柴氏家族雄厚的財力透過傾銷的方式來對付鄭夢秋以柴氏家族的商業網路他們都能夠在這場競爭中佔據絕對的上風從而使鄭夢秋毫無還手之力且不得不依賴其他的大商人來拓展自己的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從而迎戰柴氏家族

這幾乎展到了所有的新興工業領域內。在礦業以及冶金方面雖然葉氏集團是帝國最大的礦業與冶金集團不過柴氏礦金集團卻是這一行業內展最快的公司而且其主要市場與原料產地都在海外這正是建立在了柴氏家族龐大的商業網路基礎上的。在軍火工業領域柴氏家族是第一個進入的自然是這方面的老大不說別的就連帝隊的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需要依靠柴氏家族的軍火工廠提供。紡織產業中柴氏家族控制的企業規模已經過了鄭夢秋成為了帝國第一大紡織集團公司。在造紙印刷食品鹽業等等方面柴氏家族都有著自己獨立的集團公司。

最讓朱祁鈺所不願意見到的是隨著帝國其他寡頭商人的倒下柴氏家族幾乎控制了帝國海運業的一半以上這已經對帝國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威脅了而柴氏海運集團公司已經成為了帝國第一大專門經營海運業務的公司而且是整個柴氏家族的基礎性產業是其他所有柴氏集團公司的靠山也是形成柴氏商業網路的物質基礎

當時帝國擁有三千多艘商船這些商船組成了大大小小五十多支船隊每年這些船隊將數千萬石的原料以及海外出產的特殊消費品運回帝國並且將更多的工業產品運出帝國運到世界各地去。而這其中就有過一千七百艘的商船控制在柴氏海運集團公司手裡。換句話說在海運方面柴氏家族其實已經形成了壟斷經營的地位。而且幾乎柴氏家族的所有產業都有壟斷經營的嫌疑。

這麼一個龐大的家族其實力自然是其他任何人難以估計的恐怕就連柴匯本人都無法得知他的家族到底有多強大的實力到底有多少資產到底對帝國構成了多麼嚴重的影響。當然朱祁鈺也不知道柴氏家族的產業集團到底有多麼的龐大。不過他卻非常清楚一點對國家來說不管是誰就算是皇帝當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所擁有的資產過了一定限度的時候對國家的危害就遠遠的過了幫助

這次朱祁鈺也算是徹底的明白了為什麼他會對柴氏家族有一種畏懼的心理。說白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柴氏家族過於龐大力量過於強大的原因。對於帝國皇帝來說朱祁鈺的志向雖然是橫掃四海征服五洲。不過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帝國本身的繁榮與穩定沒有了帝國的繁榮與穩定他別說實現自己的志向恐怕連邁出國門的能力都沒有吧。

朱祁鈺是不會容忍有任何人威脅到了帝國準確的說是威脅到了他的皇權的。自然朱祁鈺是不會容許柴氏家族繼續展下去的甚至不會容許柴氏家族的存在。只要這個龐大的家族存在一天那就會對他構成巨大的威脅

當然認識到了這一點的其實還有兩個人。

其中一人就是柴匯。這次皇帝借南巡之名來到廣州柴匯就已經感到氣氛不對勁了。特別是當他注意到皇帝在看那些工廠時的神色時柴匯更是有一種膽戰心驚的感覺。說白了柴匯很聰明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完全就是依靠旁邊的這個年輕帝王如果沒有了朱祁鈺就絕不會有柴氏家族的輝煌。特別是在柴美嬌成為了帝國皇后之後柴氏家族幾乎就與皇帝綁在了一起。現在柴匯也感到皇帝要對柴氏家族下手了而他應該怎麼辦

另外一個人就是柴美嬌。當朱祁鈺提出帶全家人南巡並且前往廣州的事情之後柴美嬌就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之前生的那些事情就讓柴美嬌感到了危險。在成為帝國皇后之後柴美嬌幾乎就沒有對孃家有過任何的照顧畢竟柴家在朝野裡外的影響都已經足夠大了如果她還處處照顧孃家的話那麼就必然引來別人的妒恨到時候柴家就有麻煩了。而這次柴美嬌是感覺到了危險的。這一路上柴美嬌都在擔心到了廣州之後會生什麼問題。而當載著他們的船隊逐漸接近廣州的時候柴美嬌就感到更加緊張了她絕不願意看到在父親與丈夫之間生一場衝突乃至是一場戰爭而她夾在兩人的中間左右不討好結局也必然是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