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節 國家壟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八節 國家壟斷

在得到了鄭夢秋葉子天胡大名三人的支援之後朱祁鈺立即改組皇股公司的事情提了出來並且正式向於謙丁用等人提出了皇股公司進行國有化經營的問題。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有化畢竟皇股公司絕大部分資產是屬於皇帝個人的而真正屬於政府的那部分並不佔多數。

對於謙丁用兩人來說國有化經營絕對是個新課題兩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皇帝會提出這樣的事來當然最先明白過來的還是丁用。

陛下如果要將皇股公司國有化的話我們必須要處理好三個問題丁用的經濟頭腦在這個時候揮了很大的作用第一股權問題。畢竟整個皇股公司的大部分股權是陛下的如果國有化的話就必然存在著政府手裡的股權過小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也就難以控制公司展的問題。其次經營模式的問題。即公司是改組為集團公司還是拆解為眾多的規模小一點的公司。不管是採用哪種辦法其實都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需要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去解決。最後也是最麻煩的那就是公司怎麼管理。到底是由陛下安排管理人員還是由政府直接成立相關的部門來進行管理呢如果這三個問題解決不好那麼皇股公司即使成為了國營企業也只是有其表而無其實

朱祁鈺一愣這三個問題中他只考慮到了第二個問題顯然這其中的麻煩還真是不少。雖然朱祁鈺是帝國皇帝他的身份與國家幾乎沒有差別不過皇帝絕不等同於國家特別是在內閣政府的職權範圍擴大了之後。皇帝與國家的區別就越來越明顯了。如果皇股公司要進行國營的話。那麼就必須要由政府控制。不然國營只是一句空話。而從公司本身的結構來講這是不可能的。畢竟內閣政府不可能拿走屬於皇帝的股份就算是皇帝把這些股份出讓出來于謙也不會要。另外在政府成立相關的管理部門這本身也是個問題這就直接會導致政府官員參與商業活動而這正是朱祁鈺在內閣政府中極力回避的一個問題為了保證政府官員的廉潔性就絕不能讓官員參與到商業活動中來

看來朕把問題考慮得太簡單了。朱祁鈺長出了口氣顯然辦好這件事情絕不容易。不過這事是不能不做的。如果我們不成立國營企業那麼要不了幾年就會再次出現如同柴氏家族這樣的巨大威脅難道我們還要讓這樣的事情再生一次嗎

丁用苦笑了一下很明顯皇帝成立國營企業的目的是要將帝國最大的企業控制在他的手裡這才是皇帝的本來想法。同時這也是杜絕如同柴氏家族這種幾乎控制了帝國經濟命脈的龐大家族出現的唯一辦法。至少在眼前這是唯一的辦法

陛下臣有個建議這次反而是於謙想到了辦法其實競爭並不僅僅是兩方的事情如果能夠形成三方競爭的話那不更好嗎

朱祁鈺皺了皺眉毛然後點了點頭。顯然兩方競爭並不是健全的只有多方競爭才能夠更有效的推動社會展並且避免龔斷現象的出現。不過這話好說要實現卻不容易畢竟只有在市場經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整個經濟規模大到足以容納下眾多強大企業的時候才能夠形成有效地多方競爭體制。而在資本展初期受到經濟規模本身的限制這種多方競爭體制是難以形成的

於大人你的意思是將皇股公司分成兩部分丁用這時候也反應了過來。

於謙點了點頭說道:對陛下在皇股公司大概有六成的股份另外四成是政府的。不過除此之外政府還控制著一些基金還有帝國中央銀行控制的基金。如界我們將皇股公司拆為兩部分其中由陛下控制的新皇股公司成立集團公司而政府則利用皇股公司的產業與眾多基金聯合成立一個新的集團自然就能形成三方競爭的局面同時還能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朱祁鈺沒有立即開口于謙的提議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也有問題。先是皇股公司如果被拆解的話那麼實力將削弱很多就難以與工業資本家集團競爭了。其次政府獨立控制公司這將進一步地擴大內閣的權力顯然這對皇權也是威脅。不過在反覆思考之後朱祁鈺還是認為于謙的提議有道理而且那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其它的辦法得到解決

于謙的話有道理朱祁鈺長出了口氣雖然透過拆解會使兩個新公司的實力都損失不少不過我捫可以透過其它的辦法彌補。比如朕控制的皇股公司可以與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聯合畢竟皇股公司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還不是國營企業而政府控制的這部分則可以透過與各個基金聯合擴大規模。現在我們就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國營企業的管理問題

這時候于謙與丁用都有點為難了。之前內閣政府是沒有任何產業的而且有私人產業的人員在進入政府之前都會先處理掉自己手上的私人產業才能夠入朝為官。如果政府正式進行商業經營的話這必然打破之前的規矩怎麼辦

陛下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其他機構比如銀行來代替政府進行經營于謙一邊說著一邊就苦笑了起來至少現在帝國中央銀行所控制的各個基金的情況還是比較良好的而且錢廣入也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即使要搞國營企業也不能讓政府官員涉足商業活動所以我們只能夠透過代管的方式來管理國營企業。而帝國中央銀行雖然不隸屬於政府不過其性質是國有性的所以由帝國中央銀行來代管的話應該比較好

朱祁鈺的目光落到了丁用的身上。畢竟在這個問題上他也沒有半點的常識。

於大人的提議有道理也有可行性丁用其實也正好想到這裡為了保證國營企業的正常經營我們可以採取以前的管理方式然後透過成立相關的基金由帝國中央銀行出面對其收益進行監管。當然為了保證國營企業的管理人員不營私舞弊不以公謀私還必須要設立相關的法律並且對企業的經營人員採取招聘制度這樣才能夠使國營企業形成內部競爭體制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下來

你們兩人都這麼看朱祁鈺點了點頭好吧那麼我們就這麼辦。畢竟這樣的事情之前沒有任何人做過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也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丁用這件事情由你跟錢廣入商量決定由於謙監管要儘快拿出完整的方案出來。不過在制訂相關的政策時要為今後的補充與完善留下空間畢竟到底會搞成個什麼樣子我們心裡都沒有底所以只能在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完善了

兩人也都點頭表示同意其實三人在這方面都無半點經驗可談所以只能在實際的操作中吸取經驗教訓來逐步完善國營經濟體系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可以說對國營經營的改善將一直持續到這個在特殊時期誕生的特殊事物消亡的那一刻

丁用你先留下來

于謙也沒有多停留先一步離開了。而丁用也知道皇帝此時將他留下來肯定是關於今後皇股公司的問題。其實在數月之前朱祁鈺就暗示了丁用。

這次我們如果把國營企業搞起來的話那麼負責國營企業的肯定是錢廣入。朱祁鈺說著先請丁用坐了下來而皇股公司今後必然要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你也知道朕是沒有精力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公司的而且朕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朕需要有人來全權管理皇股公司而以前的那種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行了

丁用點了點頭這一點他也認識到了。在皇帝推出國有企業來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時他就知道皇股公司之前那種幾乎完全委託式的管理方法已經落後了。在此之前朱祁鈺是皇股公司的董事長丁用是皇股公司名義上的執行總經理。不過實際上朱祁鈺這個董事長與丁用這個總經理並沒有花多少心思在公司的管理方面特別是在丁用進入了內閣政府擔任了經濟部長之後更是沒有時間來處理公司的事務最多也就是在年底的時候對公司的經營情況做一次檢查而已並且稽核公司的財務報表。平時皇股公司的管理是由丁用委託的一些人員負責的這其中既有丁用當年帶出來的徒弟也有皇帝在帝國公立大學裡的學生。反正皇股公司的管理系統只有一個龐大的身軀而其頭腦幾乎沒有揮作用是建立在管理人員對皇帝的忠誠以及自覺性上的。這樣的管理模式自然無法適用新的商業環境了

陛下臣年事已高也確實無法擔任政府的公職了如果陛下同意臣就在此請辭丁用很是明智當然臣將繼續擔任皇股公司總經理一職

丁用其實朱祁鈺搖了搖頭其實不管在哪你都是在為朕服務朕是不會忘記你的

丁用感激地看了皇帝一眼他知道皇帝給他放假了。相比於管理政府部門要管理一家公司在丁用看來那就輕鬆多了。而實際上丁用也確實老了。在成祖皇帝時他就是帝隊裡的士兵到現在丁用已經六十多歲了。而當年在戰場上留下的傷患也讓丁用無法在繼續擔任繁重的政府公務。在這個時候請辭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數日之後當朱祁鈺宣佈皇股公司將拆解為兩個公司即由皇帝完全控股的新皇股公司以及由政府控股的帝國有限公司的訊息之後這場國有企業運動正式開始了。隨後丁用宣佈辭去內閣經濟部長一職並且接過了新皇股公司的經營大權。而隨後于謙也宣佈將內閣政府旗下的所有資產都交由帝國中央銀行控制在此基礎上成立帝國產業基金由錢廣入全權負責。當錢廣入出了招標書公開招聘政府企業管理人員的時候這立即在帝國引起了另外一場轟動

帝國中央銀行公開招聘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事情還在百姓中傳得沸沸揚揚並且讓很人都感到眼紅的時候朱祁鈺的行動也開始了。當然他是透過丁用來布這些訊息的第一條訊息就是皇家公司將改組為集團公司並且在集團公司旗下單獨成立多家專業性的企業。

這是丁用在改組皇股公司時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耍的一步。

因為皇股公司本身就極為龐大而且涉及到的產業非常多要想改善管理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成立集團公司將各個產業的子公司分散開來單獨成立子公司的管理體系而集團公司只負責各子公司的財務以及大戰略展方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種經營模式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到這一招。雖然在此之前如同柴氏家族葉氏家族這些龐大的家族產業也透過成立集團公司的辦法來建立更好的管理體系但是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集團公司。皇股公司的改革使其成為了帝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集團公司而其管理模式也被沿用了下來並且在數百年之後仍然有其可借鑑之處。比如透過財務管理來控制子公司的辦法直到現在都是集團公司的標準管理模式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帝國的國有化以及集團化浪潮到來了而這將徹底地改變帝國的經濟面貌並且為隨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