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節 橫掃諸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節 橫掃諸島

有人在歸納景泰年間明帝國與歐羅巴國家之間這場長達數十年完全稱得上是世界大戰的戰爭時為歐羅巴的失敗尋找了很多原因。比業基礎方面的差距在海軍投入方面的差距乃至技術方面的差距都算了進去。不過很多人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歐羅巴國家與明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戰略目的其實也直接對這場戰爭的結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從荷蘭人的艦隊與明帝國的艦隊第一次在南洋上的戰鬥開始明帝國的皇帝朱祁鈺就為明帝國的軍隊定下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而且一直貫徹到戰爭結束時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擊敗歐羅巴。後來明帝國進軍南洋橫掃西洋然後擊敗帖木爾帝國莫臥兒帝國支援白羊王國向奧斯曼帝國開戰見西洋變成帝國的內湖再到派遣顧成林的遠征軍出擊非洲與美洲進軍大西洋派軍掃蕩阿拉伯半島向埃及進軍佔領小亞細亞地區開啟了歐羅巴的東大門等等。這一系列的戰爭其實都是在為最終的目的服務那就是戰爭歐羅巴。可以說幾十年來不管是在東西方的兩個強大勢力交戰最激烈的時候還是在後面比較局面比較緩和的時候明帝國的這個戰略目的都是非常明確的而且所有的行動都直接在為這個戰略目的服務並且始終貫徹了下來並且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相比而言歐羅巴國家的戰略目的不但模糊而且還搖擺不定。最初荷蘭聯合葡萄牙英格蘭進軍南洋的時候這三個國家的目的就是不一樣的。荷蘭的野心是要征服明帝國去明帝國掠奪財富。而葡萄牙的目的是要鞏固他們在西洋上的殖民地以及眾多的據點而英格蘭則是要趁機進軍西洋與南洋獲得自己的一份好處。顯然三個國家因為目的的不一樣直接導致了在南洋與西洋的慘敗。隨後西班牙法蘭西瑞典威尼斯等國邦相繼投入戰爭而導致的結果就是參戰的國家越多其戰略目的的分歧就越大。特別是到了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荷蘭與英格蘭先放棄了自己的戰略目地轉為避免與明帝國交戰甚至轉而投靠明帝國。結果歐羅巴的參戰國根本就不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的戰略目的自然也無法形成一股統一的戰鬥力量了。

可以說這種差別直接對雙方的作戰行動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顧成林是對明帝國的戰略目的貫徹得最為徹底的一名統帥了。他在實現戰略意圖方面的表現甚至比楊天奉還要明顯很多。這一方面是海6兩軍本身的差別。本來海軍的戰略性就要比6軍更強6軍在很多時候其作戰行動的意義是在戰術與戰役方面的而不是在戰略方面。另外就是顧成林本人就是一個將戰略意圖放在最高位置上的將領。在戰場上楊天奉這樣的6軍名將往往是透過不斷的積累戰術與戰役上的勝利然後逐步向戰略目的前進。相反顧成林則可以為了實現戰略目的而在戰術上作出讓步或者是放棄一次戰術任務從而集中更多的力量來完成戰略任務。這次顧成林頂住重壓確定了島鏈進攻的戰術安排這就是他為達到戰略目的而放棄戰術任務的最為明顯的表現了

在成功的說服了眾多的部下之後顧成林立即開始實施他的島鏈進攻行動。作戰計劃是早就已經確定了的在普拉亞港還在擴建的時候顧成林就讓作戰參謀去負責制訂了相關的個好幾套進攻方案。此時遠征軍參謀部在制訂作戰方案方面已經是駕輕就熟了。各部隊的也基本上調動到位雖然還有一部分6戰隊需要運送到普拉亞港來。但是在顧成林的新戰術中6戰隊的任務分量並不大主要的進攻力量是海軍艦隊。而此時海軍艦隊早就已經在維德角群島附近做好了出的準備工作。

顧成林選擇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加拿利群島上的拉斯帕而馬斯。這不是一座港口型的據點而且當時西班牙人在加拿利群島上也沒有建設大型港口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裡可以供建造大型港口的地方確實有限大部分島嶼周圍的海面水深都不夠滿足船隻通航的需要。而一些有深水航道的島嶼上由沒有足夠的面積來建立港口更沒有辦法支援擴建港口建立軍營。因此當時西班牙人只是在拉斯帕耳馬斯建立了一座堡壘規模並不大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駐軍。而且這座堡壘距離海岸線不到一千五百步而明帝國的戰艦完全可以在海岸線外面水深還不算太淺的地方對堡壘進攻炮擊。

率軍進攻的是姬雄而不是龍四海。也許是顧成林故意這麼安排的吧當然再偉大的人都有缺點顧成林也不例外連龍四海都覺得這次的進攻安排是顧成林在故意冷落他。不過要不了多久龍四海就會為自己的這個荒唐的想法而臉紅。

姬雄率領的是巡洋艦編隊結果這些巡洋艦只能勉強的在火炮最大射程的邊緣上停下來然後對拉斯帕耳馬斯進行炮擊。幸好西班牙人並不重視這座群島的價值而且他們也沒有辦法在拉斯帕耳馬斯部署更多的軍隊了因為他們無法將物資大量的運送到這裡來也就無法滿足軍隊的消耗需要如果部署的軍隊數量太多的話那就只能讓軍隊捱餓這是不現實的。

炮擊了半日之後姬雄將隨艦作戰的6戰隊組織了起來五百多名6戰隊官兵乘坐著小艇衝上了海灘在與西班牙守軍打了一場規模很小的戰鬥之後佔領了拉斯帕耳馬斯堡壘並且在堡壘上升起了金龍旗。隨後姬雄派遣更多的6戰隊水兵迅的掃蕩了幾個有西班牙軍隊駐守其實其他島嶼上的西班牙人不是軍人。是負責看管燈塔的工人當時好幾條航道從加拿利群島旁邊或者中間穿過這些指引船隻的燈塔非常重要的島嶼不出五日明軍就已經控制了整個加拿利群島。

顧成林率領的主力艦隊只在加拿利群島做了短暫的停留隨後就繼續北上了。而他的第二個攻擊目標就是馬德拉群島。馬德拉群島是一座更小的群島有幾十座島嶼不過島上最重要的是豐沙爾港。這是葡萄牙人在這裡建立的一座重要的港口而且當年葡萄牙人正是依靠這座港口城市成功的擊退了英格蘭的軍隊保護了馬德拉群島。不過這次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強大得多地明帝國遠征軍。

負責進攻馬德拉群島的是龍四海率領的第二戰列艦戰隊另外顧成林還給了他另外十艘巡洋艦以加強戰列艦戰隊的戰鬥力。而進攻的地面兵力是6戰第一軍地兩個步兵團大概四千八百名官兵。

雖然馬德拉群島要比加拿利群島小得多不過這座群島上的駐軍數量卻要多得多這主要是豐沙爾港能夠為駐軍提供巨大的幫助。另外馬德拉群島本身就是葡萄牙的外圍島嶼是葡萄牙本土之外的最後一道防線。從豐沙爾港出到葡萄牙本土只有不到兩千裡的距離:如果遠征軍佔領了這裡並且控制了豐沙爾港的話那麼明帝國的戰艦能夠在五日之內就出現在葡萄牙本土附近的海面上。然後封鎖里斯本甚至炮轟里斯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面對明軍艦隊的猛烈炮火以及明軍6戰隊的猛攻時守衛豐沙爾港的四千多葡萄牙軍人表現出了過之前所有葡萄牙軍隊的勇敢氣度以及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這四千多名葡萄牙官兵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個人他們的指揮官換了五個人。而且五名指揮官都是在前線指揮部隊防禦的時候被打死的。當最後一批葡萄牙軍人被趕到了港口碼頭上的時候他們在火槍上裝起了刺刀起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這些人全部被帝國6戰隊官兵給放倒了

豐沙爾攻防戰的規模雖然不大在明帝國的正史中只是草草紀錄了幾筆而已不過在葡萄牙王國地歷史書中對這場戰役的描寫卻很豐富甚至連當時陣亡的那幾名指揮官喊的口號都紀錄了下來。不過葡萄牙史書中的這些記載是否可信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在龍四海當時的戰報中葡萄牙官兵是全部陣亡的不知道他又偷偷摸摸的幹掉了多少俘虜沒有一個倖存而且當時豐沙爾的葡萄牙平民已經疏散到了島嶼的其他地方去。也就是說除了明軍之外這場戰役是沒有見證者的而當時進攻豐沙爾的明軍中幾乎沒有人懂得葡萄牙語而且這些明軍官兵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葡萄牙指揮官如何喊口號的文字紀錄那麼葡萄牙的歷史紀錄者是怎麼知道當時的那些口號的呢

不管怎麼說在經過了一場持續了兩天的殘酷的地面戰鬥之後豐沙爾港落入了明軍手裡。接著龍四海指揮6戰隊已經上岸作戰的水兵花了五天的時間掃蕩了其他的幾座島嶼完成了佔領馬德拉群島的作戰任務。當然這時候龍四海也不再認為顧成林在冷落他了因為他所指揮的第二戰列艦戰隊是沒有辦法去進攻拉斯帕耳馬斯的而且攻佔馬德拉群島的功勞顯然要更大一些

掃蕩了馬德拉群島之後顧成林其實已經可以進軍歐羅巴了。不過他沒有急於向歐羅巴本土進軍而是決定繼續攻佔另外一座重要的群島這就是馬德拉群島西北面的亞爾群島。

亞爾群島也是葡萄牙的海外領地現這座群島的正是葡萄牙的航海家。而且亞爾群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是北大西洋中部地區唯一的一座群島而且是有港口有足夠的面積可以支援艦隊以及遠征部隊停留補給的島嶼。當時前往美洲大6的船隻如果走的是中部航線的話就都要在亞爾群島停靠而從歐羅巴北部地區南下前往非洲以及美洲大6南部的船隻也要在這裡停靠。而從非洲大6北部地區出前往美洲大6的船隻更是需要在這裡獲得補給。顯然這是一座處於歐羅巴非洲與美洲大6三個重要地區之間的重要群島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

顧成林當然不會讓亞爾群島繼續控制在葡萄牙人的手裡。只要佔領了亞爾群島這個戰略要地那麼大西洋艦隊就可以輕鬆的控制北大西洋地區的制海權。北上可以進攻英格蘭向東可以攻打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向南可以將歐羅巴人的船隻與戰艦擋在非洲大6之外向西則可以迅前往美洲大6中部與北部地區。當然佔領了亞爾群島之後實際上就切斷了歐羅巴與美洲大6之間的一半聯絡迫使歐羅巴船隻只能走北面更危險更艱難的航線這對今後帝國控制美洲大6以及保證非洲地區的穩定有著十分顯著的意義。

攻佔亞爾群島的作戰行動並沒有什麼難處。顧成林是率大西洋艦隊主力去進攻的這簡直可以說是用石頭砸雞蛋或者說是殺雞用牛刀了。在上百艘戰艦的威脅下亞爾群島上的葡萄牙守軍指揮官還沒有等到明軍戰艦開炮進攻就升起了白旗向明軍投降了。結果明軍6戰隊順利的接管了葡萄牙人在這裡建立的港口以及所有的基礎設施這讓明軍免去了很多的麻煩。

不到三個月顧成林完成了掃蕩三座主要群島的作戰行動。而隨著明軍北上戰場上的局勢已經完全在明軍的掌握之中了。而隨著這三座群島陷落的訊息傳回了歐羅巴的時候整個歐羅巴大6上彷彿生了猛烈的地震一般。整個歐羅巴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而且是死亡來臨前的那種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