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節 番號的意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節 番號的意義

在鄧茂擔任軍長的時候第一軍是帝國當之無愧的頭號部隊在很多方面甚至不遜色於近衛軍。不過鄧茂早逝而在第一軍唯一有能力取代鄧茂的張同也在日本叛亂的時候失蹤再加上後來楊天奉率領的第五軍迅崛起第一軍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就算謝正卿本人的能力並不低甚至可以說得上很出色可是在鄧茂之後第一軍的地位已經變得非常的尷尬了特別是在第一軍改編為混成軍之後其在明軍主力軍中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謝正卿是深刻體會到這種變化的。在鄧茂擔任軍長的時候謝正卿是第一軍的高階軍官雖然當時他只能算是第一軍眾多高階軍官中的普通一員可是謝正卿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在鄧茂的率領下第一軍不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在帝隊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受到了其他各軍的仰慕就連陳豫的第二軍這個第一軍的最大競爭對手都對鄧茂極為佩服。而在鄧茂之後第一軍生了巨大的變化十多年來第一軍雖然名義上仍然保留著帝國番號第一的軍隊的名字不過謝正卿這個臨危授命的軍長卻感到第一軍已經大不如前了。

從日本平叛到征戰帖木爾帝國莫臥兒帝國三場大規模戰爭第一軍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皇帝的有意還是無意第一軍已經不再受到重視了。就拿與莫臥兒帝國戰爭結束之後的安排來說第五軍承擔起了在西方戰場上的重任第二軍第三軍第八軍則留守西洋甚至連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都被留在了西方而第一軍則被皇帝給調回了國內名義上是接受改編與換裝可謝正卿很清楚皇帝已經將第一軍從絕對主力的位置上換了下來第一軍已經變成了一支普通的部隊甚至連第八軍這類第二批成立的軍隊都不如了。

同樣的感受不僅僅是謝正卿有第一軍所有的軍官特別是高階軍官都有。當時第一軍的所有高階軍官都是從鄧茂擔任軍長時就在第一軍服役的。這些高階軍官與帝國簽訂的都是終身服役合同與士兵還有低階軍官不同在做到了少校之後就可以與帝國簽訂終身服役合同。即其一生都將在軍隊中服役直到服役的最高年齡。然後才從軍隊退休而不是退役並且在退休之後終身享受帝國提供的軍人退休金。少校軍官的退休年齡是五十四隨而中校軍官室五十七歲上校軍官是六十歲。也就是說這些軍官可以在其到達退休年齡之前都一直在軍隊中服役並且仍然有機會繼續晉升。如果升為了將領的話那將在六十四歲退休並且享受極高的退休津貼。

當時第一軍中少校級別以上的軍官與將領中過九成的都是當年鄧茂時代第一軍中的低階軍官晉升上來的。這些人對第一軍的地位在這十多年中地變化非常的清楚。不過他們並沒有對第二任軍長謝正卿有所抱怨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這種變化不是謝正卿能夠左右地而且謝正卿本人一直在努力希望第一軍再度成為帝國最為強悍的軍團。同樣的這些軍官也在努力他們都盼望著在他們離開第一軍之前能夠看到這支由他們最為敬愛的將軍所建立起來的軍團能夠再度成為帝國眾多軍團中最優秀的一支

在第一軍被調回國內之後僅僅只在京城北京駐紮了不到半年然後在皇帝開始第二次軍制改革之後第一軍奉命回到了劃定給他們的駐區也就是應天府南京。當然這並不是第一軍搞特殊而是當時所有回國的軍隊除了負責京城安全的近衛軍之外其他都離開了京城外的大營前往各自的駐區。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讓這些軍隊進行充分的休整而絕不是馬放南山讓軍隊因此而鬆懈。

謝正卿也絕不會因此而讓第一軍鬆懈在當時第一軍地所有官兵看來雖然除了近衛軍之外第一軍的地位仍然是最高的畢竟只有第一軍負責南直隸的守衛工作而這可是帝國兩京中的南京不過在謝正卿看來第一軍的尊嚴已經受到了侮辱而作為一名軍人謝正卿所能夠想到的就是在這幾年的休整時期中用盡一切的辦法來提高第一軍的戰鬥力用高強度的訓練來提高軍人的素質同時透過大規模的演習來摸索新的戰術。而在這方面第一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作為帝國唯一的混成軍第一軍即擁有一支規模過萬人的騎兵部隊同時又有兩支完整編制的步兵師另外在軍直屬部隊中也有著騎兵與步兵兩套完整的編制。比如當時步兵軍團中正規編制的炮兵團有四個。而在改編之後重型步兵軍的炮兵團增加到了五個只有第三軍這個最變態的步兵軍擁有六個炮兵團仍然其他的重型步兵軍多一個而輕裝步兵軍的炮兵團數量被削減到了三個。而謝正卿當時的第一軍是唯一的混成軍。按照帝國新的編制第一軍的炮兵團只有三個而謝正卿在具體負責改編的時候故意多準備了一個炮兵團的位置並且已經在軍參謀部裡留出了相應的指揮協調人員在後勤方面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也就是說如果他得到了第四個炮兵團的話那麼就可以立即編入第一軍而不需要有其他任何的準備。

當然第一軍的最大優勢還是他們的混合編制。特別是在訓練與演習中。其他的軍團不管是步兵軍還是騎兵軍都只能按照各自的兵種進行訓練與演習。而在第一軍中謝正卿利用這幾年的時間讓騎兵師與步兵師進行高強度對抗訓與配合訓練。從而摸索出騎兵對付步兵或者是步兵對付騎兵以及騎兵與步兵協同進攻防禦等各方面的新戰術。當然謝正卿有六年的時間來對第一軍進行訓練因此他還做得更徹底。按照他的要求第一軍的所有官兵必須嚴格的按照近衛軍的標準要求自己即所有的騎兵都能夠在下馬之後以步兵的方式作戰不但要騎兵掌握步兵使用的武器還要能夠在危急時操作火炮並且熟悉步兵的所有戰術。反過來步兵炮兵這些兵種的官兵也必須得在上馬之後就成為最優秀最厲害的騎兵。不但要具備騎兵的身體素質武藝。還要能夠精通騎兵的任何一種進攻與突擊戰術

六年的時間裡第一軍的官兵都是在最為嚴格的訓練中度過的。按照帝國規定六年之中第一軍官兵的平均年休假日期在三十天左右結果六年下來第一軍官兵平均的年休假日期不到五天。很多官兵甚至在六年中沒有回過一次家。當然謝正卿也不是不通人情第一軍的集體資產是比較豐厚的主要是當年鄧茂在日本的掠奪所得。所以在這六年裡每年謝正卿都專門安排人員輪流把官兵的家屬接到了南京來生活一段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裡官兵可以在訓練之餘與家人團聚而所有的開銷都由集體承擔而不需要官兵自己掏一分錢。這不但能夠把官兵回鄉探親的時間節約下來而且還能極大的提高官兵的士氣讓他們能夠更專心的投入到訓練之中。

六年下來第一軍在訓練演習中的傷亡比例也是最大的。按照帝隊在第一次改革之後訂下的極為嚴格的訓練標準以及廣泛的演習行動非戰鬥傷亡是難以避免的。可以說在沒有大規模戰爭的時候帝國每年因為訓練演習而導致的傷亡事件都有數百起。對此朱祁鈺的態度是平時嚴格訓練雖然能夠造成傷亡但是這卻能讓帝人在戰場上有更多的生存機會。透過數次戰爭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就算一年有幾百名軍人傷亡但是這卻讓數萬甚至數十萬帝人能夠活著從戰場上走下來。而第一軍在六年時間裡光是因故死亡的官兵就達到了八百多人這是其他任何一支非戰鬥性軍隊的三倍以上而因故傷殘的軍人過了兩千

有人因此叫謝正卿為謝瘋子不過謝正卿並不為之所動而且第一軍的所有將領高階軍官都一致至此他這種極為嚴格的訓練方法而且高強度的實戰對抗演習也是讓第一軍沒有作戰任務的時候仍然保持住戰鬥狀態的唯一辦法。反正對謝正卿來說第一軍用了六年的時間來做準備而第一軍所等待的就是一次機會一次讓他們翻身讓他們重新成為帝國第一軍的機會。而當皇帝宣佈遠征之後這個機會到來了而且第一軍是當時陳懋選中的第一支部隊因為陳懋在挑選遠征軍隊的時候是按照平時的訓練成績以及每年一度的軍內競賽成績來優先考慮的而第一軍在六年的軍內技能與戰術競賽中拿了五年的總冠軍這就足以說明第一軍的能力了。

也許朱祁鈺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第一軍的這種變化他也很少去第一軍視察情況。至於朱祁鈺為什麼會逐漸冷落第一軍後來有很多人都認為在朱祁鈺心目中鄧茂這個早逝的將軍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認為如果鄧茂不那麼早就殉國的話那麼楊天奉恐怕都沒有機會出頭。顯然朱祁鈺是很喜歡鄧茂這個小將的在北伐的時候他甚至稱鄧茂為再世子龍將鄧茂與三國時蜀國大將趙雲相提並論。也許朱祁鈺正是不想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所以才有意或者無意的冷落了第一軍。

真正讓朱祁鈺再次感覺到第一軍復活甚至可以說鄧茂的靈魂在第一軍中表現出來的還是第一軍進攻大馬士革的作戰行動。而且朱祁鈺是全程觀看了這場作戰行動第一軍再次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重新讓皇帝將第一軍放在了帝國主力軍團的位置上也許還是主力軍團中最精銳的位置上。也許這也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沒有第一軍六年來的艱苦訓練沒有第一軍官兵用生命鮮血汗水所換來的實際能力他們能夠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嗎

可以說第一軍在進攻大馬士革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強悍的戰鬥力也不僅僅是英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如果非要有一個詞來形容不可的話那麼第一軍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就是王者之氣。就如同皇帝君臨天下時一樣即使大馬士革是一座公認了的堅城可是在第一軍面前再堅固地城市也只是擺設而已

戰鬥的第一天第一軍的四個炮兵團當時按照朱祁鈺的要求每支參戰的主力部隊都加強了一個炮兵團而第一軍得到加強的是一個輕型野戰炮團這樣第一軍就擁有是四個炮兵團其中兩個重炮團兩個輕炮團進行了一場簡直可以用精彩絕倫來形容的炮擊了。而這次謝正卿用的炮擊戰術正是第一軍在以前訓練中所總結出來的最能夠有效揮炮兵威力的戰術。

在此之前明帝國炮兵雖然厲害不過卻有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時候炮擊太集中了造成了彈藥的大量浪費。而有的時候炮擊又太分散了導致破壞力不足。不過在明帝國的火炮技術炮兵編制獨步天下的時候這些問題顯得並不嚴重至少當時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可以對抗明帝國炮兵的軍隊。不過這些問題是存在的而且先現這個問題的不是衛平這樣的炮兵軍官出身的將軍而是謝正卿這個騎兵軍官出身的將軍。

透過訓練與演習謝正卿第一次提出了合理分配炮擊火力的理論並且用大量的演習來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當時第一軍在訓練與演習中所有的炮彈都是專門供訓練用的實心彈而第一軍的炮兵軍官也在謝正卿的理論上制訂了新的炮擊戰術。結果透過嚴格的訓練第一軍原來的三個炮兵團都能夠在炮擊中做到精確撒佈彈藥這一點。顯然這是實現謝正卿的新戰術的基礎。

而在這一天的炮擊中四個炮兵團雖然單獨行動卻接受統一的指揮而且他們都是按照謝正卿的新戰術即嚴格劃分炮擊區域透過交叉火力覆蓋以及相鄰區域的交錯炮擊不但能夠達到節約彈藥的目的同時還極大的提高了炮擊效果。而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區域為基礎單位的炮擊戰術而後來明帝國的炮兵先以座標的方式確定炮擊諸元也正是在這一戰術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顯然這對炮兵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戰術革命。

當然對於炮擊的結果朱祁鈺是相當滿意的。在持續了一天的有節奏有規律的炮擊中第一軍僅僅消耗炮彈不到三萬就完成了對整個大馬士革城的覆蓋性打擊。如果換在以往對付大馬士革這樣的城市至少需要消耗十萬炮彈來進行覆蓋性打擊。當然僅此一點就足以讓朱祁鈺感到非常滿意了。

從第二天開始第一軍就對大馬士革展開了正式進攻。除了炮兵繼續擔當主力之外第一軍的步兵也在這一天投入了戰鬥。最初朱祁鈺還認為謝正卿太急了畢竟在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之前用步兵進攻是在平添傷亡而已。不過他很快就改變了這一看法。而在這一天中第一軍的炮兵與步兵所表現出來的完美的協同作戰能力簡直讓朱祁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在以往這是第三軍最拿手的好戲而且第三軍在戰鬥中還從來沒有表現得如此的良好。

在炮兵壓制住了大馬士革東面城牆上的守軍並且透過縱深覆蓋打擊隔絕了其他方向上的守軍後第一軍的步兵迅的攻破了東城門接著在外圍準備好的騎兵上陣殺入城內擴大了突破口並且很快在步兵的協同下鞏固了城門附近的陣地。當一個裝備輕型野戰炮的炮兵團拉上去在近距離之內支援步兵作戰的時候大馬士革城基本上就完蛋了。

僅僅兩天的時間而已第一軍就完成了突破大馬士革城防的作戰行動雖然後來第一軍花了五天的時間才掃蕩了整個城區完成了攻佔大馬士革的作戰行動但是在朱祁鈺看來第一軍已經算得上是最厲害的軍隊了就算把衛平的第三軍換過來也難以在兩日之內攻破大馬士革堅固的城防

也正是這場戰鬥讓第一軍的官兵重新找回了作為帝國第一軍的感覺而也正是從這裡開始這支當年帝國的頭號軍團將再次登上帝國眾多軍團王者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