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節 最強的組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節 最強的組合

兩萬明帝國的步兵所組成的防線在當時來說幾乎可以對抗其它任何一個國家軍隊的進攻。如果這條防線還得到了四個炮兵團上千門火炮的加強的話那麼這幾乎將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軍隊的生死界線。可以說在十五世紀能夠用一千多門火炮來支援兩萬步兵作戰的也就只有明帝國有這樣強大的實力。而對於其它的國家來說也許連湊齊一千門火炮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吧。

其實在明帝隊開始大規模使用火炮並且不斷地提高炮兵比例的時候火炮就已經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宰力量。不管是在6地戰場上還是在海洋戰場上火炮成為了最強大的戰爭工具。不過在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整整三百多年中也只有明帝國才有足夠的資本為軍隊配備足夠數量的火炮。而在歐羅巴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工業實力讓軍隊裝備大量的火炮並且將炮兵作為戰場上的主宰力量。從這一個角度看明帝國用領先其它國家三百多年的實力來動征服全世界的戰爭就算困難再大獲得勝利也不管什麼怪事吧

可以說幾乎所有與明帝國打過仗的國家民族都深刻地體會到了明帝國炮兵在戰場上的厲害。自從北伐開始炮兵在帝隊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敵人也將明帝國的炮兵當作了他們所遇到的最大威脅。當然此時面對著第一軍兩個步兵師以及四個炮兵團所組成的防線的那些奧斯曼軍人對此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雖然這條防線顯得很單薄僅僅三排戰線而已步兵之間的距離也有一步左右。在以往這簡直就不是防線因為沒有任何一支使用刀劍作為主要武器的軍隊能夠用這樣的防線來擋住十幾萬軍隊的進攻。不過現在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了別說十幾萬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就算是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也難以突破這條防線吧

在雙方軍隊對陣之後戰場上頓時安靜了下來。除了戰馬不安地嘶鳴聲之外就只有軍旗被風吹動時出的嘶嘶響聲。幾乎所有的奧斯曼軍人都驚恐地看著他們對面兩千多步之外的那些身穿黑色軍裝的明帝人。對死亡的恐懼在這些奧斯曼軍人的臉上表現得一覽無餘。六年多來奧斯曼軍人對明軍的作戰能力有兩個方面的認識一是明帝國騎兵的突擊力量。二是明帝國火炮的威力。就算很多新徵召的奧斯軍人並沒有真正在戰場上體會到這一點體會到的也多半下地獄了不過他們也從傳聞中很早地就瞭解到了這兩個要點。對奧斯曼軍人來說在遇到明軍騎兵突擊的時候最好是閃到一邊去如果閃不開那就最好投降。而對明軍的炮擊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逃跑跑得越快越好越遠越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看樣子我們把敵人給嚇住了謝正卿長出了口氣敵人好像準備撤退我們是不是應該進攻

不用急他們不會立即撤退的十幾萬人。想撤就撤得走朱祁鈺冷笑了一下等一等吧至少他們會進攻的。讓炮兵做好準備距離拉近了再打不要過早開火。不然的話就不能重創敵人了。

謝正卿點了點頭朝旁邊的第一軍參謀軍官看了一眼。雖然已經接近中午了但是謝正卿與朱祁鈺兩人都很有把握。近衛軍正在快迂迴。只要近衛軍到位那麼這股敵人是逃不掉的。

奧斯曼軍隊裡一陣騷動。接著一群數百人的軍官來到了陣前這些軍官都是騎馬的。而根據朱祁鈺獲得的情報。在奧斯曼帝國的地方貴族武裝中軍官其實就是貴族低階軍官是小貴族或者是沒落了的破產了的貴族而大貴族則是軍隊的統帥至於這些統率的軍事才能有多好那就是個未知數了。而普通的士兵都是奴隸或者是貴族控制土地上的自耕農。這些人在平時都是勞動者是養著貴族的勞動者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接受簡單的武裝成為軍人。當然十二萬人這肯定是十多個貴族的所有私人武裝了。

這些其實在這支奧斯曼軍隊身上體現得非常的明顯。那些士兵並無統一的整齊的著裝很多士兵身上穿的就只是普通的衣服而已而且很破爛鎧甲這些更是根本見不到。這與著裝統一整齊的明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那些騎馬的軍官都有鎧甲雖然多半為低劣的皮鎧不過也算是稍微好一點吧而且這些軍官的鎧甲上都有家族的文章。這是奧斯曼帝國從歐羅巴那邊學來的每個貴族家族都有自己的徽章。而在奧斯曼軍隊的後面是一群身著華麗但是看上去也許對行軍打仗根本就一竅不通的統帥這些就是統帥地位是很高貴的而且每人附近都有一面繡著他們家族徽章的旗幟而他們身上穿戴的也是看上去很華貴的鎧甲不過這些鎧甲到底有多堅固那就不得而知了。

戰場上兩支軍隊的陣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數多得多的一方雖然也勉強排列成了戰線不過看上去卻顯得凌亂不堪而且所有奧斯曼軍人的神色都不正常士氣極為低落如果不是有維持紀律的軍官的話恐怕這支軍隊早就被強大的威脅給壓垮了。相反在戰場的另外一端兩萬多明帝人穿著統一的軍服手裡拿著統一的武器這些軍人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肩膀上或者軍帽上的軍銜不同。還有他們的左胸口上代表技術與戰術考核成績的徽飾並不一樣。當然這些軍人的表情都是差不多的他們都保持著同樣的姿勢並且統一目視著前方表情同樣的平靜。

戰鬥還是無可避免地開始了雖然那些被奴役的奧斯曼軍人都知道這次的戰鬥將是他們生命的終點但是他們還是邁出了第一步接著邁出了第二步第三步這些軍人的步伐越來越快最後都小跑了起來。有的人甚至撕開了身上的衣服大口的喘著粗氣彷彿在享受呼吸的最後快感一樣。

明軍防線上的軍官也立即下達了命令隨著號令聲響起第一排據槍的官兵迅地舉起了手上的步槍。這種步兵用的步槍與騎兵用的馬槍地很多零件是通用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步槍的槍管更長而且彈倉的裝填方式略有不同主要是保證可靠性而不是片面的追求再裝填度。在第一排的官兵將槍口瞄準了敵人的同時位於他們身後大概兩步距離的第二排官兵也迅地檢查了步槍然後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排的官兵也迅地到位。

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奧斯曼軍人都怕死朱祁鈺冷笑了一下然後長出了口氣讓炮兵先瞄準後面督戰的那些軍官。另外在敵人靠近到一百五十步的時候再開火

朱祁鈺的命令下達之後旗語手立即把命令傳遞了出去而炮兵陣地以及前方防線上的指揮軍官都看到了新的命令。接著一陣陣嘹亮但是在傳到朱祁鈺耳朵裡的時候顯得有點模糊的號令聲再次響了起來。

當衝鋒的奧斯曼步兵距離明軍防線還有三百步的時候他們突然大聲嚎叫了起來。也許他們認為明軍步槍的最大射程是三百步吧其實那是馬槍的最大射程。而明軍步兵用的步槍的最大射程是四百步當然明軍並沒有在這個時候開槍。戰場上出現了很奇怪的場面一群如同野蠻人般的奧斯曼軍人咆哮著向明軍衝來而明軍防線上的官兵卻都保持著沉默只是默默地看著前方。也許在明軍官兵眼裡正在朝他們衝來的奧斯曼軍人不過就是一具具還在移動的屍體吧。

炮兵的第一輪齊射就是戰鬥開始的訊號。在火炮開火時出的聲響傳到了戰線上的時候第一排的步兵也開火了。在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明軍步兵用的步槍所射的子彈足以射穿一個人的身軀再射中後面一個人。那些外面包裹著銅衣的彈丸的穿透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七前多支步槍同時射擊而且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之內就打完了十子彈這密集的彈雨對任何敵人來說都是死亡的召喚。

第一排後退檢查步槍重新裝彈。第二排上

隨著前線指揮軍官的命令第一排的明軍步兵迅地從戰線前面撤了下來退到最後開始檢查步槍並且從彈袋裡掏出子彈壓進彈倉。這時候第二排的步兵已經上前兩步舉起了手上的步槍接著密集的彈雨再次掃向了正在衝過來的敵人。從第一排步兵打出最後一子彈到第二排步兵恢復射擊整個過程不到五秒鐘也就是說明軍防線上的射擊幾乎沒有中斷過

面對如此密集的彈雨別說是奔跑的步兵就算是度最快的輕騎兵也無法突破。當然奧斯曼軍人的最大的敵人還是明軍防線後的那些火炮。一千多門火炮所編織出來的火網是難以想像的不到兩刻鐘整個戰場就已經被炮彈爆炸的硝煙給籠罩了。而在第一輪齊射時在奧斯曼進攻部隊後面組織與指揮的那幾百名軍官就全完蛋了而僅僅兩刻鐘的時間第一批進攻的三萬多奧斯曼軍人就全被消滅了而這其中過七成的奧斯曼軍人是被火炮的炮彈擊斃的真正被步槍子彈擊斃的不到三成

戰鬥進行得激烈而短暫兩刻鐘的時間三萬名奧斯曼軍人就完蛋了雖然還有一些負傷的奧斯曼軍人在戰場上痛苦地慘叫著但是這都沒有引起雙方的重視。明軍並沒有急著去處理掉那些沒有斷氣的敵人而是在冷靜地重新組織防線三排步兵都在檢查手裡的步槍表情嚴肅而又冷酷。對面奧斯曼軍隊的那十幾個大貴族則都嚇得魂飛魄散了。這是明帝國的步兵第一次與奧斯曼軍隊進行野戰。現在奧斯曼帝國的那些同盟終於明白相對而言明帝國的騎兵雖然在陣地戰中很厲害但是裝備了更多火炮的明帝國步兵這才是真正的陣地戰王者

該近衛軍登場了你們也該進攻了

這時候在奧斯曼軍隊的北面東面以及西面已經出現了大規模騎兵行動時騰起的煙塵這是已經迂迴到位的近衛軍。

謝正卿看了皇帝一眼立即就下達了由防禦轉變為進攻的命令。前線上兩萬多步兵還有後面的兩個輕型野戰炮團以及一直呆在戰場後面的第一軍的騎兵師立即開始行動了。

步兵們迅地從腰間取下了刺刀卡在了槍管下的卡子上。接著三排步兵擴大了間隔距離第一排的步兵的任務是用刺刀解決掉進攻路線上的那些奧斯曼傷殘軍人。當然他們是不會憐惜這些敵人的而呈長劍狀兩側都有很長的血槽的刺刀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一刺刀下去任何人都得完蛋。第二排與第三排的步兵則保持著整齊的佇列並且平端著手裡的步槍槍口一致對著前方的敵人陣營。

在重型火炮進行最大仰角射擊儘量把奧斯曼軍隊壓縮到陣營裡去的同時兩個輕型野戰炮團的數百門火炮也開始跟隨步兵轉移。這些火炮都是在架在炮車上的隨時可以停下來開火而每輛炮車上還有十多炮彈與射藥足以對敵人進行短時間的壓制了。當然炮兵的後勤官兵駕駛著運載炮彈與射藥的馬車跟在了後面。

最先出擊的是第一軍的騎兵師一萬多騎兵迅地沿著步兵鋒線的兩翼衝了出去這些騎兵並沒有直接衝擊奧斯曼軍隊的陣地而是迅地向奧斯曼軍隊陣地的兩翼運動並且在在行進的時候還在用馬槍向敵人射擊。雖然這種高運動狀態下馬槍的射擊精度確實非常糟糕不過盲目的射擊也能造成一定的殺傷力而且不斷響起的槍聲更能夠震懾敵人讓奧斯曼軍人不敢輕易地向兩翼展開被迫收縮防線。

如果說第一軍從防禦轉為進攻如同行雲流水般的順暢的話那麼近衛軍的進攻就可以用雷霆萬鈞之勢來形容了。

從三個方向上幾乎同時殺到的近四萬哥醜幸爺賓蘸沼石盾芯毋州曼軍隊不過他們卻都在距離奧斯曼軍隊大概一千步的地方停了下來。接著每一股一萬多名近衛軍騎兵按照步兵進攻鋒線的方式排列成了三排戰線而且這些近衛軍手裡拿的不是戰刀而是馬槍。因為騎馬作戰的原因近衛軍戰線之間的間隔稍微大一些不過這並無太大的影響。接著三個方向上的近衛軍開始穩步推進戰馬都在向前走而不是奔跑雖然馬背上的近衛軍官兵仍然不可能如同在腳踏實地的步兵那樣精確地瞄準敵人不過對於用密集火力作戰的戰術來說火力的密度足以彌補精度上的缺陷了。

當然隨同近衛軍行動的輕型野戰炮團也沒有閒著在近衛軍逐步壓縮奧斯曼軍隊的防禦陣地的時候這個規模編制的野戰炮團也在戰場的北面轉入了戰鬥狀態也就是停下來然後由炮兵軍官負責校準火炮然後就開炮射擊。

這次火炮的炮擊成為了進攻全面開始的訊號。而在震驚之中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的奧斯曼軍人在炮彈落下來並且在他們之間炸開的時候立即就被震醒了。明軍從防禦轉為進攻幾乎沒有任何的間隔時間。顯然對於這種高效率高節奏的戰鬥方式這些原本是奴隸與農民的奧斯曼軍人根本就無法適應他們更無法適應的是用手裡的那些劣質的冷兵器去與武裝到了牙齒的明軍作戰。

戰鬥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屠殺明軍根本就不給敵人任何近距離戰鬥的機會。雖然奧斯曼軍隊中有一批數量不少的弓箭手。

但是這些弓箭手是按照標準的冷兵器戰術配置的即他們都處於防線的後方前面由步兵掩護這顯然降低了弓箭的有效覆蓋範圍。同時前移的明軍炮兵先照顧的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這些弓箭手可以說在與沒有大量使用火器的敵人作戰時弓箭手是明軍最大的威脅在明軍的戰術條例中早就明確的規定只要戰場條件允許先打擊的就是敵人的弓箭手以及其他的遠距離作戰兵力。

這場屠殺從中午進行到了傍晚十二萬奧斯曼帝國的軍人或者說是奴隸農民更準確一些他們基本上沒有對明軍構成多大的威脅就被徹底地殲滅了而指揮作戰的那十多個奧斯曼帝國的大貴族也無一倖免。當然也許到最後連明軍官兵都殺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