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節 戰役收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節 戰役收尾

朱祁鈺這次動用了除第八軍之外遠征軍中其他七個軍第二十一軍還沒有來得及參戰戰役就結束了動的這場戰役是明帝國正式進軍奧斯曼帝國的開始。而按照朱祁鈺的要求這場戰役不但要達到大量殲滅敵人並且沉重打擊奧斯曼帝民士氣的目的還要將整個戰線向前推進一百到兩百裡並且將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戰線

從進攻大馬士革開始戰役的四個關鍵階段即攻佔大馬士革與貝魯特;殲滅安條克與摩蘇爾的奧斯曼軍隊;在東部戰線上取得突破並且圍殲東部戰線上的奧斯曼軍隊;攻佔安條克城開啟奧斯曼帝國本土的南大門都已經完成或者是接近完成階段。不過整個戰役有五個關鍵階段而最後一個就是攻佔摩蘇爾城將東南兩個戰區銜接起來這也將是戰役的掃尾階段。執行這一任務的是第二軍以及第九軍。

在幼拉底河畔的戰鬥結束之後近衛軍被留下來負責清理戰場而按照作戰安排第二軍與第九軍立即殺向了摩蘇爾城。這次兩個軍都炮兵部隊都被帶了上去而且兩軍都安排了一支後勤部隊去運送彈藥這也就導致了原本應該補充給第一軍的彈藥在半路上被第二軍給截了下來然後被送到了第二軍去。本來計刮中是沒有這一部分的但是因為戰場情況的改變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拉底河的阻擊作戰中消耗了大量的彈藥所以朱祁鈺也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先保證攻佔摩蘇爾城然後再考慮第一軍的需要。

在兩支騎兵部隊的先鋒部隊在相差不到兩刻鐘先後到達了摩蘇爾城外面的時候。第三軍正在東部戰線上擴大突破口而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則在迅的包抄突破口兩側的奧斯曼軍隊準備圍殲部署在這邊的數萬奧斯曼軍隊。當時陳豫與張國濤並不知道東部戰線上的情況而且他們也一直認為衛平那邊要想獲得勝利。怎麼說也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吧所以就沒有急著對城防非常空虛的摩蘇爾城動進攻。

其實朱祁鈺也沒有想到第三軍第五軍以及第二十二軍的作戰行動能夠在一天之內就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按照朱祁鈺的預料第三軍要撕開奧斯曼軍隊的防線用上一兩天時間是很正常的。畢竟奧斯曼軍隊在這條防線上守了好幾年了。後來第五軍在突擊行動時都不得不繞開這條防線。當然朱祁鈺這種低估了明軍各部隊戰鬥力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比如第一軍攻佔大馬士革的戰鬥他就沒有想到。而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朱祁鈺對全面換裝之後的明軍還缺乏瞭解準確的說他對使用了新式裝備的明軍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完全掌握仍然按照上一次西征時的情況來進行判斷的。顯然這必然會讓他將戰役的時間估計的更久一些也就自然無法準確的預料到各個戰場上的進展度了。

可以說陳豫也正是相信了皇帝的判斷所以他才沒有急著進攻。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拉底河畔的阻擊作戰中已經有了一些傷亡所以陳豫不想繼續付出無謂的犧牲因此沒有在炮兵到達之前就動進攻而是決定讓炮兵先來幹上兩手然後再攻佔摩蘇爾城。

正因為如此第二軍與第九軍在摩蘇爾城外耽擱了一天極為寶貴的時間。其實當時摩蘇爾城根本就擋不住這兩個騎兵軍近八萬人的進攻。與安條克城不一樣摩蘇爾城原本是屬於白羊王國的而且處於奧斯曼帝國與白羊王國邊境附近。奧斯曼帝國在佔領了這裡之後只是部署了更多的軍隊而沒有有意加強摩蘇爾城的防禦。特別是在第五軍參戰之後奧斯曼帝國認為摩蘇爾城的價值雖然重要但是卻沒有辦法抵擋明軍的大規模進攻而且城內的百姓也不一定會配合守軍作戰所以耗費寶貴的力量在這裡鞏固防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最後他們甚至將原本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十多門火炮都給運走了。

在巔峰時期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有近三十萬不過在數年的消耗戰中雖然奧斯曼帝國在不斷的向摩蘇爾城增兵不過部署在這裡的軍隊數量一直在下降。在這次戰役爆的時候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就二十萬的樣子。結果十八萬守軍在南下救援大馬士革的時候被明軍消滅在了幼拉底河河畔。而留在摩蘇爾城的兩萬多軍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幾乎沒有像樣的戰鬥力。而且當時摩蘇爾城的百姓在聽聞明軍已經殺了過來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裡應外合配合明軍攻佔摩蘇爾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顯然如果當時第二軍與第九軍採用一些比較有效的手段攻城的話就算沒有炮兵的支援他們也能夠輕易的攻佔摩蘇爾城甚至不需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不過陳豫卻忽視了這一點。其實這就是陳豫的一個缺點即他在指揮作戰的時候雖然有的時候能夠揮出很好的創意來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陳豫的思想是屬於老一代將領的那就是嚴格按照戰役計劃行動只要條件許可他絕不會輕易的改變作戰安排。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陳豫的這個缺點表現得並不突出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陳豫的缺點。特別是在日本戰場上陳豫的很多次表現都讓人覺得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將領。不過這卻忽略了一點。在日本戰場上朱祁鈺是很少約束手下的給了手下將領大量自由揮的機會。而且當時陳豫是由陳懋指揮的參加的都是西部戰區的作戰行動。其實陳豫這個表現得不算太明顯的缺陷。正是他無法步入最優秀將領行列的一個根本原因。可以說在朱祁鈺時代如同鄧茂楊天奉顧成林胡沱謝正卿這些最優秀的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從來都只把戰役計劃當作參考而在實際作戰的時候絕對是先考慮戰場情況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戰役計劃其實只是確定了最終的戰役目的如果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且所付出的代價所消耗的時間更少的話那麼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改變計劃採用新的戰術安排。

當然不管陳豫這次決定延遲進攻的判斷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最終都完成了任務。第二天第二軍與第九軍的炮兵團趕到了摩蘇爾城外雖然兩個團所帶的彈藥並不算充足不過在數輪炮擊之後摩蘇爾城的城門開啟了而奧斯曼軍隊透過投降的方式來結束了這場戰鬥。而這也是這次戰役行動結束的標誌。

在此之前東部戰場上的戰鬥可以說是最為激勵的而且第三軍與第五軍還有第二十二軍的配合進攻可以說是無堅不摧的。當然這對於處於防線前面的數萬奧斯曼帝國的軍人來說這只能是他們最為悲慘的一次戰鬥。

第三軍利用強大的炮火撕開了奧斯曼軍隊的防線之後步兵向前推進了二十裡隨後步兵轉向兩翼擴大突破口並且壓縮奧斯曼軍隊的防區。而第三軍的炮兵部隊也迅的跟了上來雖然重型炮兵團的轉移度很慢不過也基本上跟得上步兵的推進度。而輕型野戰炮團完全可以配合騎兵作戰就更能夠輕易的跟上步兵的度了。

在第三軍想兩翼擴張的時候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也迅的完成了突擊。兩支騎兵部隊在向奧斯曼軍隊的縱深防區推進了五十裡而沒有遇到頑強抵抗之後也按照戰役部署開始向奧斯曼軍隊的後方穿插迂迴完成包抄行動。

當時第五軍是向東北方向迂迴的他們的任務是切斷這個方向上兩萬多奧斯曼軍隊的退路然後與第三軍的步兵與炮兵部隊配合殲滅這股敵人。對第五軍來說這樣的任務太簡單太輕鬆了就算沒有第三軍步兵與炮兵部隊的配合第五軍都可以輕鬆的幹掉這兩萬多敵人要知道在第五軍征戰奧斯曼帝國的這幾年中殲敵過三萬的戰役就打了十多次要對付兩萬多敵人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如此第五軍也是最先完成組站任務的。從上午開始突擊到殲滅最後一股敵人僅僅花了五個時辰不到而戰鬥結束的時候天色還沒有暗下來呢。而當時第三軍的步兵根本就沒有跟上來大部分的作戰行動都是第五軍單獨完成的。用第五軍第一師師長高瞻的話來說這簡直是在拿第五軍開涮這樣的戰鬥對第五軍來說連熱身活動都算不上。

相對而言第二十二軍這邊的戰鬥就要艱難得多了。第二十二軍的任務是包圍戰場西南方向上的敵人而這邊的奧斯曼軍隊的規模在四萬人左右整個戰場的寬度也要大得多顯然作戰難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第二十二軍與第五軍幾乎是同時轉向的不過到下午的時候第二十二軍才完成了迂迴行動切斷了奧斯曼軍隊的退路。不過戰鬥並沒有迅結束。在黃昏時奧斯曼軍隊開始有組織的突圍戰鬥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在第二十二軍的防線上雖然壓力並不大不過官兵們仍然需要儘量擋住突圍的奧斯曼軍隊。

夜間第三軍的一個步兵師以及兩個跟上來的輕型野戰炮團殲滅了斷後的奧斯曼軍隊開始協助第二十二軍殲滅這股最後的敵人。不過因為受到夜晚的影響雙方的戰鬥雖然激烈不過卻都沒有達到目的。明軍沒有能夠完全殲滅敵人而奧斯曼軍隊也沒有能夠成功突圍。不過這對奧斯曼軍隊來說他們已經失敗了如果無法在夜間突圍的話那麼在天亮之後他們就將徹底完蛋。

天亮之後第三軍與第二十二軍對最後殘餘的近萬名奧斯曼軍人動了最後的進攻。戰鬥在太陽昇起來的時候結束了。這要比第二軍與第九軍攻佔摩蘇爾城早了大概三個時辰而距離第三軍動全面進攻差半個時辰就到一整天。

此時提前完成了作戰任務的第五軍也已經按照計劃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裡兵不刃血的攻佔了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這三座城市完成了戰役推進的任務。隨後第二十二軍也趕了過來而最後到達新的戰線的則是度最緩慢的第三軍。

可以說這是當時明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進攻行動整個戰役分別在六個戰場上進行參戰明軍達到了二十三萬而其他的非戰鬥性部隊過了十五萬主要是提供後勤保障的聯合軍團。奧斯曼帝國參戰的軍隊過了七十五萬。結果明軍僅僅以不到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殲滅了七十三萬敵人奪取了大馬士革貝魯特安條克摩蘇爾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等七座城市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到兩百五十裡並且成功的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地面通道與顧成林的大西洋艦隊取得了聯絡完全實現了戰役目標。

這是明帝國在與奧斯曼帝國宣戰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當然這絕不會是最後的一場大型會戰。明軍用戰役的結果證明了當兩支軍隊的實力相差太懸殊的時候戰鬥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確實好幾次戰鬥都是明軍在屠殺奧斯曼軍人。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徹底的證明了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足以對戰爭造成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