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末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九節 牌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九節 牌坊

“快快出發!日夜不停,十天之內,本官要回到南京!”

跟各家豪族達成協議後,楊潮就一一派人去各家收回了那些物資和金銀,立刻催促手下動身。

為了卷走這些豪族鬧事的本錢,楊潮在許家足足待了近十天,已經到了三月五號了。

十天之內到達南京,那也是三月十五了,然後動身北上勤王,時間差不多了,沒準自己回到南京,崇禎的勤王令已經快馬到了南京城了。

這次收穫極為豐厚。

許家兩百萬兩白銀,加上無數金銀珠寶,其他七家各自一百萬,加起來小一千萬兩了,這些沉甸甸的財富,不知道多少是沾著血的,楊潮拿走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至於這些豪族,他們也不會因為被楊潮搜刮走了鉅額財富而倒塌,因為他們最重要的財富土地,楊潮是沒有動的,各家的地契都在各家的手裡,有這些東西,他們就有翻身的機會。

除了金銀之外,還有大量的武器裝備。

六萬只長槍,一萬副鐵甲,兩萬副棉甲,還有五千張弓,四千副強弩,還有腰刀、大刀等武器近萬,當然最後八家也確實不是每一家藏的武器裝備跟許家一樣多,實在是拿不出來的,少交了一部分武器,但是要他們用鉅額金錢補上,能捨得市價十倍以上的銀子,確實證明他們沒有多餘的兵器。

所以最後並沒有得到許家八倍的武器裝備。

這些武器裝備讓楊潮覺得自己恐怕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需要打造武器裝備了。

但是被楊潮卷走了大量的財物的金華府官場一時間就有些尷尬,突然間大家都不知道說什麼了,跟豪族合作的王雄一派官員是欲哭無淚,豪族受此打擊,已經沒辦法按照事先說好的給他們利益了,左光先、姚孫棐一派官員發現楊潮抹去了豪族的罪責,他們就算鬥爭勝利了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一時間鬥爭的兩派文官和地方豪強統統發現,他們都是輸家,贏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楊潮。

但是該收尾的工作還是要做。

陳子龍帶著許都回到了金華府,王雄作保說許都有意悔改,且主動投誠,要免許都一死。

但是左光先卻強硬的表示,王雄的諾言不算數,堅持殺了許都,最後王雄也預設了。

對左光先來說,這些豪強跟王雄一派勾結,趁著他離任的機會,打擊他的派系,幸好他及時返回鎮壓了許都造反,如果許都不問罪,那意味著自己的失敗,而且可能牽連到自己的心腹姚孫棐,所以許都必須死。

對於王雄一派來說,許都死不死已經無所謂了,許都在金華城下戰敗,丟給了王雄數以萬計的流民來殺,已經讓他賺夠了功勳,可以升官發財了。

所以夾在兩派中間的許都,成了一個棄子,被文官集團和豪族集團同時拋棄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許家都沒有為許都說任何話,做任何努力,直接將所有罪責推到許都身上,而文官集團也沒追究許家的責任,許家繼續做他的豪族。

倒是陳子龍被一些朋友誤會,認為是他欺騙了許都,騙許都到金華送死,跟他絕交了。

所以許都是一個輸家。

另外一個輸家則是朱家。

這次金華府八個縣府中,有七個豪族參與了許都造反,唯獨金華朱家沒有參與,可是事後離奇的是,金華知縣徐調元竟然在許都造反的花名冊中找到了朱家長子朱萬華的名字。

於是文官立刻彈劾朱大典“縱子交賊”,朱家“通賊”和“賊去而兵不散”的罪名。

這幾乎是扯淡,朱家這次可是徹底的站在許都的對立面,最後被辦一個通賊,那名單上的名字十分可疑不說,就算是真的,事實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朱萬華組織了三千義軍,為了救他的父親而冒死包圍金華城,結果最後被說是通賊。

而且文官集團率先彈劾的是朱大典縱子交賊,這顯然冒頭直對朱大典,而朱大典此時在哪裡呢?在北京城革職候審呢,他天大的本事遠隔萬里指揮兒子交賊,而且是跟賊死磕方式的交賊?

很顯然這又是一起針對朱大典的政治鬥爭,不死不休,哪怕他已經革職候審,也要置他於死地。

而且率先由王雄一派的徐調元發起,左光先確認,顯而易見這是王雄集團對左光先集團的讓步,畢竟這次鬥爭中他們輸了,他們想老實的分一杯羹,就要跟左光先配合一下,打擊一下東林的政敵。

所以這次朱家是另一個大輸家,最後落了一個父子二人雙雙逮捕入獄,家產抄沒的下場。

而其他各派,包括損失慘重的豪族,都分了一杯羹。

所以最大的輸家,其實是這些百姓!

而後左光先一系的倪祚善從金華同知升任處州知府,姚孫棐被定了一個收復東陽有功,升到了兵部做職方司主事,不得不說作為這次爭鬥的急先鋒,姚孫棐獲得的好處最大,從一個縣令竟然直接升到了中央,算是東林黨對馬仔的獎勵吧。

另一派的王雄一系中,徐調元升任南京任職,手下遊擊將軍蔣若來因破“賊”有功升任參將。

獨立派中,招降許都的陳子龍也得到了一個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的差事。

可是這羹從何來?

是那數十萬流散的百姓,成千上萬破產的中小地主和富農,他們的土地都趁亂被豪族兼併了。

甚至無數百姓都只能賣兒賣女給豪族當奴才。

當然分到最厚重那杯羹的還是楊潮,只是楊潮還在急著往南京趕。

從鎮江到金華的時候,楊潮用了七天,這次回去竟然只用了五天。

因為承諾回到南京後,楊潮答應立馬徵召他們進入軍隊中,這些難民們都有認識的人在軍隊中,非常羨慕軍隊的待遇,羨慕他們可以養活一家子人,所以充滿了動力,加上也想儘快的回家見親人,所以路上日夜不息且非常主動。

三月十日到了鎮江後,稍微打探了一下,發現皇帝的勤王令沒有訊息,楊潮立刻就往南京趕去。

冒險在江上連夜趕路,雖然天氣不是很好,第二天晚上,楊潮還是趕回了新江口大營。

當然只是先頭部隊,後續的部隊大多數還在路上。

但是在南京依然沒有聽到勤王令的事情,這讓楊潮送了一口氣,感覺到自己沒有耽誤。

或許崇禎皇帝的勤王令已經發出,只是沒有來得及傳到南京而已,即便是快馬飛報,沒有個把月也休想傳達到南京來。

雖然沒有勤王令,但是各種告急的塘報倒是有一些。

李自成果然出陝西東征了,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遠尊北宋時西夏國始祖李繼遷為太祖。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尚書,開科取士,減免賦稅。封劉宗敏以下九人為侯,劉體純以下七十二人為伯,其餘諸將各加子、男等爵。

共有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稍事休整,率大軍渡過黃河,轉掠河東,攻陷太原、忻州、代州、彰德、寧武等地。

最後的塘報先是李自成正在奔向大同,在宣府一帶作戰!

但是塘報中也顯示了李自成大軍所向披靡,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座城池陷落,顯然不可能是攻陷的,只能是投降的。

楊潮知道,之後李自成幾乎是一路受降到的北京。

楊潮必須搶時間,雖然阻擋李自成感覺有些怪異,畢竟這個人在自己接受的歷史教育中,形象非常完美,但是楊潮知道那不是真的,而且就算是真的,楊潮也要阻擋他,僅憑他擋不住滿清,而明朝是唯一希望上,他就必須去阻擋他。

所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軍營中讀了一夜塘報後,第二日一早,一面派人去向史可法交令,報告一下金華戰鬥的情況,遞交請功文書等,楊潮自己則立刻回家。

他要向家人告別。

可是沒想到到家裡後,家人十分神秘,跟楊潮說話也有些語無倫次,似乎隱瞞著什麼一樣。

倒是很快幾輛馬車就停在了楊家門前。

馬車上則走下來一個個大人物。

秉筆太監王承恩。

兵部尚書史可法。

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等人。

楊潮感動莫名其妙。

倒是王承恩迫不及待的拉著楊潮往外走,說是要帶楊潮看一樣東西。

走出楊家大門,往南走到鐵作坊街口。

楊潮道是沒有注意,這裡不知道什麼時候立下了一座建築,不過樣子看不太清楚,因為都用紅綢包裹著。

王承恩拉著楊潮,其他人也都笑意盈盈的跟著。

突然王承恩點點頭,他的隨從立刻就架梯子,爬上了建築,只見他們剪開了一根根綢帶,覆蓋建築的紅布就落了下來。

一座牌坊!

上書四個大字:龍虎將軍!

在看牌坊兩側,竟然都有一些雕刻的文字,詳細的寫著一個個戰例,左邊記述的是北上勤王血戰海州的事蹟,右邊寫著南下金華,大破許都的戰績。

而這些戰績的主人,則是楊潮自己。

突如其來看到這麼個東西,楊潮自己的心也不爭氣的跳了兩下,自己到底也是好名的。

但是回頭看去,父母、妹妹,已經留下了激動的熱淚!(未完待續)